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word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共27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一)请给红色的字注音
酷( kù )似
枉( wǎng)读
哄( hōng )笑 哄(hǒng )骗
马鬃( zōng ) 磨磨蹭蹭( cèng)
起哄( hòng )
调(diào )动 调(tiáo )教
(二)部分词语的理解 幽默(yōu mò):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qī cǎn): 凄凉悲惨. 奥秘(ào mì):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fān fù): 多次,一次又一次. 温厚(wēn hòu): 温和宽厚.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课文写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文章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 事情?
3.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 Nhomakorabea到哪些感情?
1.课文写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父亲 亲 情
第 一 本 书
我
乔元贞 我
弄不成
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书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 一个益友。 ---臧克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 侣和导 师。
——高尔基
认识作者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 年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 汉”,后改为“史成汉”,又 名“牛汉”,曾用笔名“谷 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 族。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 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 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 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 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 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 一位怎样的父亲?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教案又称教案,是教师在备课后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上课时间、班级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课进度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第二册关于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的课文和教案。
03010文本诗人蔡其蛟来访时,看到我写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普通话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上有什么可写的?”我向他解释说:“但这一次让我终生难忘。
很像德国布劳恩《我的第一本书》里的一组画,但看完很难笑出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一点来自寒冷大自然的人生之初的快乐和梦想。
我们家有很多书,是我爸爸的,不是我的。
我父亲在北京大学上学。
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一盒书和一袋红薯回家了。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是很奇怪的东西。
父亲图书馆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书,还有《父与子》、《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经常好奇地浏览,不能阅读和识别图片。
奶奶笑我说:“你管这叫瞎狗看星星。
”在那些大杂志里,有我们家的“鞋子”和五颜六色的窗花。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东西。
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在立春的时候上的小学。
暑假的第二天,爸爸回来了。
我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麦子,不停地驱赶麻雀。
我奶奶讨厌小麦拌麻雀粪。
新打出来的小麦,晒在太阳下有一股甜味,很容易催眠催梦。
父亲把我叫醒,我看见他用手翻动着金黄的麦子。
他转过身问我:“你考了哪里?”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了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如释重负地夸我:“还不错。
”奶奶在屋里听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只有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外婆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我不能用一只手告诉你几个手指。
村里的人都知道。
父亲板着脸对我说:“把书拿来,我考考你。
”他当场坐了下来,我磨磨蹭蹭,不想拿到手,我受不了靠背书看书,我怕他看到那本惨不忍睹的教科书会生气。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 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 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16
父 亲 的 深 情
同 学 的 友 情
童 年 的 乐 趣
生 活 的 苦 难
第一本书
布置作业
•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 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 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 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 活的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 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 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 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13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
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深深的叹气,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 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温和 善良、知书达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非常疼爱
儿子的父亲。
14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 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 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 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 得毫无价值了。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 了过去,即忘本了。 “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 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 基性的东西。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及赏析《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我六岁离家到镇江去念小学的时候,背走的是一包衣服,还有母亲特意为我买的一双新鞋。
母亲深知我对这双鞋的喜爱,她深知此时的我不再喜欢穿她做的布鞋。
我们学校是一所半寄宿制的小学,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村镇。
每当周末的时候,学生们就会陆续回家,而我只能孤单地留在学校。
我非常羡慕那些回家的同学,因为他们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与亲人团聚。
而我只能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一天,班上一个同学拿出一本新书来,在我面前炫耀。
我眼前一亮,这本书正是我渴望已久的《格林童话》。
我非常想拥有这本书,因为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但是,我知道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已经付出了很多。
所以,我并没有向父母开口要求买这本书。
然而,我的渴望并没有消失。
每当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会默默地坐在角落,想象着书中的故事。
这种渴望在我心中愈演愈烈,让我无法自拔。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向母亲提起了这件事。
母亲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我:“孩子,我们家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钱买这本书。
但是,你可以想办法自己赚钱买啊。
”于是,我开始努力寻找赚钱的机会。
我帮老师整理办公室,帮同学打扫卫生,甚至去捡废品卖钱。
最终,我攒够了买这本书的钱。
当我手捧着这本新书的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我知道这本书来之不易,我会倍加珍惜。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宝贵的道理。
我明白了幸福需要自己去争取,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本书不仅仅是我的第一本书,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赏析:《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作者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珍惜当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人教新课标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旳咆哮,
有一种不羁旳灵魂
擦过我旳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般旳斑纹
火焰似旳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旳
牛汉
滴血旳趾爪! ——《华南虎》
我旳
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 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是“七月诗派”旳主要组员。1955年 因为受胡风事件旳牵连,遭到两年旳 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 “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 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旳有 《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 树》等。出版旳诗集有《彩色旳生活》 (1951)、《爱与歌》(1954)、 《温泉》(1984)、《海上蝴蝶》 (1985)、《沉默旳悬崖》 (1986)、《牛汉诗选》(1998)。 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如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 同学、朋友之间深厚旳友谊 父子之间亲密旳关系 人与狗旳默契和情趣
酸: 艰苦旳生活,贫穷旳生活环境 学习旳艰难 人生际遇旳差别
研读文章,体会要点句子旳深刻含义
• 我旳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旳大自然感到 一点生命最初旳快乐和梦幻。
• 当爸爸据说我把那二分之一书给了同课时,为 何“深深叹着气”?“我”旳爸爸是一位怎样 旳爸爸?
我因元贞家买不起书,把我旳书一分两半,一人 二分之一;爸爸了解元贞家旳苦楚,深深叹着气。 3、爸爸为何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爸爸以为元贞家那么贫困,元贞还坚持学习, 他有顽强旳毅力。
我旳第一本书
生命中 最初旳 快乐与 梦幻
同学情 父子情Leabharlann 童年乐趣文中旳爸爸是怎样旳一种人,经过 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爸爸夜晚为“我” 修补旳情景,展开合理旳想象,把它扩 写成一段完整旳文字,要写出爸爸旳动 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回顾全文: • 甜: • 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 • 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 • 人与动物的乐趣 • 酸: • 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 • 学习的艰难 • 人生际遇的差别
生活的艰辛
人间的温情
第一 本书
同学的友谊
上学的乐趣
敬重、珍爱
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 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 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 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 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 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 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 吗?
“本”:①第一本国语教材②人生成长 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3)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 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 本为什么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 念?
因为这本书蕴涵着父子之间的深情,同 学之间的厚意;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 的学习条件与环境;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 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 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整体感知
用五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 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 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 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以指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 这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 学的乐趣。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 一本书”的?
百感交集。既有敬重、珍爱;又有沉 重、悲惋。
“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名,父 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 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 “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 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 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 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
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
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
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
”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为了好写,后
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
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
”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
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
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
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
到崔家庄之后,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到这两
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颂。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都跟着我。
课本上的第一个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
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
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当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当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
课没法上了。
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书。
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
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
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
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小西。
诗人蔡其矫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