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的发展。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学法:讨论与研究导学过程导入:回顾旧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标志一、自主学习,看书完成下面的内容,并在书上标划背景:从1946年6月到1948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人民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
由于兵力减少,敌人被迫收缩防御范围,将主力收缩至、、等战略要地周围。
这说明,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果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决战的部署。
从年月至年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和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有、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B渡江战役:年月开始,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府结束了。
二、合作探究1、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我军发动的第一个大战役,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2、陈毅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请根据书上表格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平津战役中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4、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悬殊(看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而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你能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吗?三、达标检测:1、在三大战役中,最先发动的是;歼敌人数最多的是;由两支解放军完成的战役是和2、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①广大人民的支持②国民政府的腐败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材料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斗》教课方案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名战例;要点指引学生从多重角度来认识和商讨取胜要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归纳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剖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勇敢略,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认识三大战斗、渡江战斗;2.教课难点:经过学习,能够剖析人民解放战争成功的原由。
三、教课策略1.教课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研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课、史料教课等为要点。
使学生踊跃思虑,达到教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育能力的教课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色,我采纳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度1.解说新课以前,发给学生教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教案包含学习目标、解说pk 台、自主归纳、三大战斗、讲堂剖析三大战斗取获成功的原由有哪些,看电影回答、合作研究,经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如何的结论。
2.新课进度:学习研读助学资料,依据动向图叙述三大战斗;联合课本,达成教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剖析出三大战斗成功的原由;看短片,掌握渡江战斗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剖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现 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照表,重在指引学生认识战略决斗机遇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益机遇发动的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
(三)合作研究突出要点: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
采纳多媒体演示、史料教课等,经过生生与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展现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表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剖析问题能力。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认真学习哟,相信这是一次愉快的学习之旅!)一、学习目标:1、知识: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极其作用、渡江战役。
理解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2、能力: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情感:培养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南京。
难点:1、理解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
三、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完成下表:(10分钟)实用文档三大战役战况表:2、渡江战役:1949年4月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解放军百万雄狮分三路渡过(),23日,()解放,统治中国( )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四、合作探究(小小军事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三大战役为什么以东北为突破口?2、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材料分析实用文档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实用文档五、作业(诗中的历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诗中的“百万雄狮渡大江”指的什么历史事件?2、“大江”指的什么江?这条江发源于哪里?3、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句话的寓意?4、吟诵这首七律,你能体味到其中的什么情怀?五、课后反思。
631822 7C4E 籎24232 5EA8 庨 hp36203 8D6B 赫26102 65F6 时25656 6438 搸%t23785 5CE9 峩24401 5F51 彑 33693 839D 莝实用文档。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背诵相关知识点
【课后反思】
27367 6AE7櫧36574 8EDE軞28984 7138焸33172 8194膔t735404 8A4C詌30854 7886碆30408 76C8盈[29153 71E1燡31747 7C03簃i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八年级下册课本P.56—68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
一、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时间ຫໍສະໝຸດ 地点领导人战果
辽沈战役
东北
林彪、罗荣桓
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长江以南各省解放
平津战役
是华北全境
意义
国民党的主力被消灭
二、渡江战役:
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23日,,标志着
【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
1、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者、意义
2、渡江战役的时间、意义
3、分析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和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 有目标才能成功!
一、选择题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5、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胜利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新中国成立
【拓展延伸】 挑战自我,走向辉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教案《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对课标的理解教学设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价格。
2.教材分析本课所讲的是战略决战时期的战争过程。
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大战役以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故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中国近代的屈辱战争史有较深的了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4.教学目的能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5.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对于三大战役,让学生分组讨论,主动参与,结合地图,分析战略意图,强调其战果;教师利用课件,设置图表,插播电影片段,辅助教学。
对于解放南京,引朱毛的进军令,结合课件,突出南京的解放宣告国民政府的覆灭;最后以____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来加深理解。
6.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本课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主线,内容丰富精彩,故事性强,故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
并适当插入家乡的解放史,以辅助教学。
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影片。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识别地图,列表对比,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
W39445 9A15 騕
21223 52E7 勧23817 5D09 崉30515 7733 眳33640 8368 荨40869 9FA5 龥25772 64AC 撬24264 5EC8 廈=23455 5B9F 実。
战略大决战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掌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1)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3)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3.(1)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学习难点】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二、新课导学【自主梳理】(5分钟)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三大战役:(1)时间;(2)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一、中考考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
要原因。
二、知识框架:
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
役
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
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东北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①《台儿庄战役》②《南战 略 大 决
三大战役碎敌人主力)1948.9-1949.1
,歼敌 万
战绩:使华北敌人成了“ ”,攻克 、 等地,和平渡江战役(粉碎国民党残余) 1949、4 【开始标志】: 年4月, 和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 【结果】:国民党 防线顷刻崩溃。
年 月23日,统治中国 年(1927年—1949年)的 政权垮台。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6.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于4月发动( )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打倒列强,除军阀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
.
观
察
下
列
《
淮
海
战
役
人
民
支
前
统
,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船只筹粮挑子
543 万人30.5万副88 万辆76.7万头8500 只9.6亿斤20.6万副
A. 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 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伐战争②渡江战役③武昌起义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12.某同学利用右边的两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B.北平和平解放
C.解放军占领南京
D.政协会议北
平开幕
13.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
国民党处于劣势。
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
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
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
(3分)
14. 阅读毛泽东同志写于1949年4月的一首七律并回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是指_______,诗句的寓意是_______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见证了历史的风雨苍桑,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近代以来发生于南京的重要事件
Q37114 90FA 郺33095 8147 腇@35243 89AB 覫 38454 9636 阶v#c 36221 8D7D 赽538900 97F4 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