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的性质、起源和演变

合集下载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基本介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

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

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

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

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

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

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

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详细介绍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但是在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

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

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

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汉字学十六讲期末复习

汉字学十六讲期末复习

汉字学十六讲期末复习1、汉字的性质?一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是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

二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2、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哪些?有哪些观点?汉字学基础P153、汉字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趋势:由繁到简3、如何理解汉字的“六书”。

能够根据“六书”分析常用汉字或偏旁的构义。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5、什么是独体字?什么是合体字?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

这种字大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表意字。

因为这类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成的,所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整体。

如日、月、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独体的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三、儌(四)、见、臣等都是独体的表意字。

应以不能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为独体字。

其中,部件应以在字源上有独立意义为准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

合体字有两种。

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

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从又从耳,表示捉取一个人;“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倚着树木。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

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

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张”字指张弓,从弓长声;“经”字指经纬,从糸巠声;“球”字指玉球,从玉求声。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形声字占90%以上。

还有象形字。

6、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部首是怎样来的?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

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古代汉语 第二章_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古代汉语 第二章_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巴蜀图语文字彝文汉文对照
东巴文
2.表音文字
是用字形(符号)直接表示字音 的文字类型。又分为音节文字(用一个符号 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和音位文字(用一个 符号表示言语中的单个的音位或音素的文字) 两种。 特点:观其形即可知其音,因为字形与字音 的联系是直接的,并不直接表示字义。被称 为“听觉文字”。

少数民族日常账务的原始记刻方法 /show.php?contentid=1627
2.考古发现中所见的原始记事方法
出土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出土的陶器上的符号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 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出 土的陶器上的符号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王伯熙、高明 5.语素文字说 代表人物:赵元任、尹斌庸、裘锡圭
教材总结
前三者着眼于汉字字符本身的特点,即汉字
字形与字义或字音的联系,后二者着眼于汉 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 前三种说法中,表意说影响很大,其依据是 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 字的形符表意而声符并不固定。
5.图画记事
绘图作画也是一种古老的记事方法。以描摹
事物的形象来记录事情或表达某种意愿的, 艺术性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帮助人们记忆 和表达思想。 《世本· 作篇》:“史皇作图,仓颉作书。”
二、从文化人类学及考古中看中原记事方法
1.我国少数民族保存的原始记事 (1)结绳记事:云南独龙族人远行用结绳来记事, 每行一日,即打一个结。哈尼族、傈僳族则用结绳 以为契约。 (2)契刻记事:苗族“木契者,刻木为符,以志 事也。苗人虽有文字,不能皆习,故每有事,刻木 记之,以为约信之验。” (3)图画记事:云南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及 海南的黎族常能看见一些表意性的图画,内容大都 祈求丰收。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汉字文化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1. 象形性质汉字文化最初形成于远古时期。

当时人们只懂得画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实物,这就是最初的象形文字。

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发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象形,于是在象形基础上引进了指事、会意符号,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汉字系统。

2. 概括性质汉字具有非常强的概括性质,能够用简单的符号概括表达大量的信息。

例如,一个“人”字就可以代表人类,再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更多的符号。

它不仅有助于认知和记忆,更为汉字文化的魅力增添不少。

3. 声调性质汉字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声调性质。

在中国语言中,一个音节能够有不同的声调,导致一个字的不同发音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学习汉字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它的声调,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4. 文化内涵汉字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不同时代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典故、典籍、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等等。

在汉字中,很多中文词汇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人文关怀”、“道德观念”、“思辨能力”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5. 功能多样性汉字文化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功能多样性。

除了传递意义外,汉字还可以用于艺术创作、商业设计、装饰等多种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汉字中的书写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书法、绘画、雕刻等各方面艺术的特点,因此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

总之,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认识中国社会、文化的关键,而且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努力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则是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这些原始文字形态各异,但都具有图画性质,象征着古人对事物的描绘和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化为象形文字、指事文字和会意文字。

象形文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达思想,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座山。

指事文字则是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定部位来表示含义,如“日”字表示太阳,是通过描绘太阳的光芒。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过程。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采取了小篆作为正式文字,同时也开启了大篆、隶书、楷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外来文字的影响。

中国古代曾与吐火罗、印度等文明接触,吸收了一部分外来文字。

如佛教经典中出现了梵文、梵字,这些外来文字对汉字的书写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到了宋朝,汉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逐渐摒弃了繁复难懂的字体,开始更加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和美感。

这时期的楷书成为了后世书法的典范,也是现代汉字书写的基础。

三、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汉字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汉字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交流和记录,还展示了中国人对美学的追求。

汉字的形态美、结构美以及书法艺术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汉字的书写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汉字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背后蕴含着历史故事和民族记忆。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结构——新说
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这法于古人 的“天圆地方”的理念。“○”是“[”的 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的周长与直径相比是一个常量 (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 “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 其中”。“○”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 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可见,汉字 的“外圆内方”结构是“完美”和“节省” 的构造方式。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 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 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 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 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 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 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 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 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 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 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 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 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资料小连接
•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写到: “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 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 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 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 够,连相貌也不配的。”说的真是 有趣。
汉字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 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 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 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 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 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 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文化之一。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深厚的历史积淀:汉字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刻画,经过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汉字。

汉字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承载了几千年的传统和智慧。

2. 多样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态美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

汉字的笔画构成简洁明快,结构丰富多变。

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等特点,使得汉字具有高度的表意性和表现力。

3. 丰富的内涵: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汉字的内涵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

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哲学和价值观。

4. 具有记忆性强的特点:汉字形状独特,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形象,容易记忆。

这使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5. 修饰文化传统: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之一,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标识。

汉字通过表达和传承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民塑造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感。

6. 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汉字具有一定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新的词语,进而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这种灵活性使得汉字在表达思想、文化和抽象概念方面非常富有想象力。

7. 传承性和发展性: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传承性和发展性使得汉字文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体结构、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内涵、可记忆性强、修饰文化传统、灵活的使用方式以及传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象征。

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汉字学概论

汉字学概论

第一章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汉字是自源文字。 拼音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古代有仓颉造字说,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符号:

汉字形成时间的不同意见: 夏代 夏商之际

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汉字是商代中 期的,丰富的有系统的汉字是商代 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三)汉字的演变




秦以前属古文字阶段,汉以后属隶楷(今文字) 阶段。 古文字:商代甲骨文、商代金文、西周金文、 春秋金文、战国文字 小篆 今文字:隶书(古隶、八分) 楷书 草书 (章草、今草) 行书 演变的总趋势:简单化、线条化、笔画化。
王 羲 之 草 书 《 都 下 帖 》
张 旭 草 书 《 心 经 》 局 部
汉字印刷体的字体




宋体 由刻工模仿唐代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的楷书而创造,定型于明代中期。横细 竖粗,有棱角。是明代中期以来最通行的印刷 字体。 楷体 接近手写体楷书的印刷体。用于小 学课本、儿童读物。 仿宋体 二十世纪初产生,横竖粗细一致, 较瘦长。 黑体 笔画粗重,多用于标题。
汉字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富海 zhangfuhai@
参考书目





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 黄伟嘉、敖群:《汉字知识与汉字问题》,商务印书馆, 2009年。 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学林出版社,2008年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3年。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2006年。 《<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手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
日月金木水火土
日月金木水火土 日月金木水火土
日月金木水火土
一、汉字的性质、起源和演变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套书写符号系统,是与 汉语的特点最相适应的文字体系。 汉字是表意/语素文字//英文是表音/音素文字: 一个汉字一般代表汉语中的一个词或语素, 一个英文字母代表一个音素。
(二)汉字的起源
商代中期陶文




商代中期金文
商 代 后 期 的 甲 骨 文
商 代 后 期 的 金 文
西 周 金 文
战 国 玺 印 文 字
战国货币文字
齐 之 大 刀
离石 同是(铜鞮)
是 以 聖 人 亡 ( 無 ) 為
战 国 楚 简
鲁 穆 公 问 於 子 思 曰
之人新甲 。以郪兵 燔上。之 燧*凡符 事必興* *會士右 雖王被在 毋符甲王 會*用* 符乃兵左 行敢五在 也行十 。
秦 新 郪 虎 符
睡 虎 地 秦 简
北大西汉简《老子》
乙 瑛 碑 局 部
顏 真 卿 顏 氏 家 廟 碑 局 部
王 羲 之 《 兰 亭 序 》 局 部
米 芾 《 清 和 帖 》
十遂但阳得 行委运去都 ,笃迟月下 深,可九九 可又忧日日 忧加耳书书 虑㿃。。。 。下蔡久见 得,公当桓 仁日 至公 数 洛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