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功能
礼仪知识问答

礼仪知识问答1、什么是礼仪?答: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 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2、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宽容、敬人、自律、遵守、适度、真诚、从俗、平等的原则。
其中自律原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平等原则是礼仪的核心。
3、礼仪的功能有哪些?答: 沟通功能、协调功能、维护功能、教育功能。
4、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一原则是什么?答:女士优先原则。
5、学习礼仪有哪些现实意义?答:(1)学习礼仪是国际化交往和竞争的需要。
(2)学习和实践礼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讲究礼仪是弘扬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
(4)实践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5)落实礼仪是各项成功的需要。
6、首饰的佩带规范有哪些?答:(1)数量以少为佳,最好不超过三件。
(2)同色同质,如果同时佩带两件或两件以上的首饰,要求色彩一致,质地一致。
(3)要注意整体协调,佩带时考虑季节、服饰、场合、身份等因素。
7、什么是礼节?答: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8、什么是仪表?答:仪表是指人的外表。
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9、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10、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时应注意什么?答:穿着前要拆除上衣左袖口处的商标;要按规则扣纽扣;口袋内忌放厚重东西;颜色越深档次越高;标准的西裤长度为裤管盖住皮鞋;西服上衣袖子长应比衬衫袖短1厘米;穿西装一定要配衬衫和皮鞋。
全身上下领带、衬衣、西服、鞋子、袜子不能超出三色。
11、如何协调服装色彩?答:色彩要与体型协调;色彩要与肤色协调;色彩要与个性协调;衣色与所处的环境要协调。
12、言谈是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应注意哪些?答: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交谈内容应尊重他人。
涉外礼仪教学

送礼的时机
区分送礼的途径
3、礼品的接受
涉外礼仪课程 第一讲 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1、礼貌、礼节、礼仪 2、礼仪的含义: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的以
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 敬人的完整行为。 二、礼仪的构成及类别 1、构成:主体、客体、媒体、环境 2、类别: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 涉外礼仪 三、礼仪的特征 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
2、原因
因为妇女被视为是人类的母亲,对妇女给予优遇,就是 对人类母亲表示感恩之意。
3、具体情境的做法
社交聚会;室外行走;乘坐车辆或飞机;出席宴会、舞 会、音乐会时。
十一、爱护环境
1、含义
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所赖 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2、八个方面的要求
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 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 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2、八个方面的隐私
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 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
十、女士优先 1、含义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 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 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的,竭尽 全力的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对所有的妇女都要一视同仁。
2、基本原则
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是涉外人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和应遵守 的基本原则。
三、求同存异 1、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2、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
以我为主;兼及他方;求同存异
四、入乡随俗
礼仪教案6篇

礼仪教案6篇礼仪教案 (1)一、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三礼” (二)礼仪的主要功能沟通、协调、维护、教育 (三)礼仪的基本原则平等、尊重、宽容(顾及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 (四)礼仪的特点国际性、差异性、传统性、时代性、社会性 (五)礼仪的意义1、卡耐基关于个人成功的因素:个人条件15%、机遇20%、交往能力65%; 交往能力:会适时、恰当地包装、推销自己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高智商+高情商灵活圆通2、文明的表现与社会的需要3、塑造自我形象与单位形象的需要4、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5、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礼仪的起源、形成和历史发展过程,体会礼仪在现代社会中与个人文明修养、审美修养的密切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礼仪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难点:中外礼仪表现形式的差异。
四、活动设计给学生讲几个礼仪的小故事,让学生能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第二章旅游接待人员的礼仪形象(6学时)一、教学内容·仪表——通常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仪态、表情、服饰等·仪表礼仪的主旨——要求商务人员以严谨而规范的仪表去体现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其所在单位的良好形象。
(一)仪态的美化人际交往的实际效果大约20%是由语言决定的;80%是由仪态决定的。
·仪态——人的举止、动作、姿势、体态等,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阅历、教养等);人际交往的“第二语言”(副语言),其实际作用并不亚于人的口头语言。
基本原则——举止有度(文明、优美、得当)。
1、站姿基本要求:脚部(脚跟相靠、脚尖开度45—60度);腿部(直立、并膝);收腹、提臀、立腰、挺胸、直背、平肩、垂臂、屈指;头正、颈直、收颌、平视。
常用站姿:垂臂式站姿、腹前握指式、后背握指式、单臂后背式 2、坐姿基本要求:入座、起座、不满座(上级、长辈1/3;宽大沙发、椅2/3;一般1/2)基本坐姿:头正、颈直、收颌、平视或对视;身正、收腹、挺胸、背直;腿、膝、脚跟并拢;肩沉、握指、置于腿上。
2 礼仪概论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 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771~ 221年 前771~前221年) • 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 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 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 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 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 分及其意义。
(二) 礼仪的发展
•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 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 世纪前) 1世纪前) • 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 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 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 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 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礼仪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21世纪~ 771年 21世纪 (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 • 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 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 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
三、礼仪的特征
规范性:礼仪是约定成俗的一种自尊、 规范性:礼仪是约定成俗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 式;规范者,标准也; 规范者,标准也; 可变性:在不同社会层面和领域中不断发展变化; 可变性:在不同社会层面和领域中不断发展变化; 限定性: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与应酬场合; 限定性: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与应酬场合; 实践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 实践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 传承性:有继承,有发展; 传承性:有继承,有发展; 审美性:物质、精神,视觉、嗅觉、 审美性:物质、精神,视觉、嗅觉、听觉甚至感觉等多 方面的审美要求。 方面的审美要求。
四、礼仪的作用
富者有礼高雅,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 富者有礼高雅,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 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 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熹); 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熹);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塑造良好形象:个人形象、企业组织形象、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形象:个人形象、企业组织形象、国家形象; 协调人际关系: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 协调人际关系: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则千 万人怨” 唐代罗隐) 万人怨”(唐代罗隐) 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适应“入世”需要,与世界交往的名片。 适应“入世”需要,与世界交往的名片。
礼仪

导论一、礼仪的界定礼仪,则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
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具体行为。
显而易见,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则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
礼仪,实际上由一系列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
它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对人的尊敬、友善。
二、礼仪的内容根据其试用对象、试用范围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等几个分支。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的古代礼仪就已基本成型。
到了春秋时期,更是由孔子集其大成,并发扬光大。
此后,由孔子所构建的礼仪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社会长达2000多年。
与其他学科相比,礼仪具有一些自身独特的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其规范性、限定性、操作性、传承性、时效性五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应用礼仪,有必要在宏观上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
这些礼仪规律,即礼仪的原则。
第一,遵守。
在交际应酬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以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第二,自律。
从总体上来看,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与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所构成。
司马光说:“礼莫大于分”。
对待个人的要求。
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三,敬人。
所谓敬人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
第四,宽容。
有道是:“大德必宽。
”宽容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有容乃大。
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第五,平等。
在具体运用礼仪时,允许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中职《职业礼仪》课程标准

中职《职业礼仪》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为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通用素质课,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学生通过礼仪的学习,可以系统掌握现代职业礼仪,展现良好形象,提高自身修养。
在当今社会学习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职业礼仪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贴、关爱和尊重基础上的,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参考课时20学时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熟悉一般职业礼仪行为的规范,具备职业礼仪实务接待和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与宾客有效的沟通。
(二)知识目标使学生首先掌握职业礼仪实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职业礼仪的理念和意识,认识各个礼仪活动的规律及规程。
(三)素质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高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礼仪素养和礼仪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课程以一般社交场合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删减无应用性或应用性不强的内容。
以礼貌意识和交际能力为培养主线,从意识幻想——形象修饰——接人待物——礼宾次序安排——谈吐沟通应用技巧——职业礼仪知识拓展设计教学内容。
五、内容纲要(一)教学建议本课程教学体系共9个模块组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教学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训结合、边讲边练。
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授;采用学生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感知训练、案例讨论、课堂观摩,讲练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课外实践:主要是实战训练,参见各种会议及接待服务活动、社区礼仪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服务接待能力。
交际礼仪的功能 基本原则

2仪的功能 ➢交际礼仪的基本原则 ➢交际礼仪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27.03.2020
4
本章课程的网上资源
➢广东海洋大学网站主页→教学资源在线→网 络课件→交际礼仪
➢中国礼仪培训网 ➢礼仪频道 ➢中华礼仪网 ➢视频:金正昆讲礼仪→相关专题
27.03.2020
27.03.2020
28
27.03.2020
29
社会风尚的良药
➢社会风尚又称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言行带普遍性的倾向。
➢礼仪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处事待人、礼尚往来、遵章守纪 ➢倡导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交际礼仪,有利于
推动人际关系正常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 礼仪为人们艺术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避免摩擦、 减少冲突,化解纠纷,使人际关系更融洽和谐提供 了手段和方法。
➢ 礼仪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 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 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人们更团结、友谊更 深厚。
➢ 所以交际礼仪是协调广大民众人际关系的 “润滑剂”和“协调器” 。
27.03.2020
11
27.03.2020
12
待客之道
27.03.2020
13
27.03.2020
泰 国 皇 宫 里 的 中 文
14
美 国 珍 珠 港 写 的 中 文
27.03.2020
15
27.03.2020
巴 黎 圣 母 院 里 的 中 文
16
现代中国人的十个陋习
➢1、不遵守交通规则。像行人乱穿马路,车 辆走逆行道,出租车任意停靠,自行车和机 动车抢道 。
27.03.2020
23
礼貌礼节的特点、功能与原则

1、礼貌礼节的特点是什么?
2、礼貌礼节的功能有哪些?
3、文明接待、礼貌服务的原则有哪些?
板书设计:
了解特点、功能与原则
一、礼貌礼节的特点
二、礼貌礼节的功能
三、文明接待、礼貌服务的原则
2、不卑不亢,自尊自爱
3、一视同仁,真诚关心
案例分析:态度恶劣的公交车乘务员以钱的多少来决定服务态度,注定受到乘客的反感。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服务人员要多体谅、多理解宾客,不能求全责备、过分苛求。即便是客人有过错,服务人员也要学会宽容对方,做到“得理也得让人”让客人体面地下台阶。
小结:
旅游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文明服务的原则对待客人,充分展示个人及集体良好的素质和形象。
礼貌礼节的特点、功能与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貌礼节的特点、功能
2、掌握文明接待、礼貌服务的原则
教学重点:
文明接待、礼貌服务的原则
教学难点:
礼貌礼节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礼仪?
2、什么是礼宾?
3、礼貌、礼节、礼宾、礼仪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引入:
当今社会,国家有大小之分,民族人口有多寡之别,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明的民族都很注重礼貌礼节。
4、协调功能
5、展示功能
6、教育功能
旅游服务工作是一种面对面的服务,是一项对职业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效率、仪容仪表、礼貌礼节等,都会对服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服务质量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关很强的依赖性。
三、文明接待பைடு நூலகம்礼貌服务的原则
1、以我为主、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