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1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利用工厂化生产模式进行建筑施工的方法,其通过将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再进行现场安装,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消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究逐渐加强。
大量学术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推动了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例如,有关新型材料、连接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以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且设立专门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商业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商业项目中。
例如,北欧地区采用木结构房屋实现了高效率的装配,而日本则开展了大规模的预制结构居住区建设。
三、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趋势1.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和连接技术的出现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带来更多可能性。
同时,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也将有序推进。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该领域更具可行性与竞争力。
2. 参与主体合作装配式建筑需要多个参与主体之间紧密合作,包括设计院、生产厂商和建筑施工公司等。
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强调合作与共享,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
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减少浪费材料和降低施工噪音等措施,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4.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装配式建筑,即将建筑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好,然后运送到工地进行组装和安装。
它不仅能够显著缩短施工周期,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当前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住房需求量持续增长。
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并且普遍存在施工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因此,政府开始重视推广装配式建筑作为解决方案。
在中国,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成立了产业园区或基地,用于集中生产和推广装配式建筑。
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也涌现了众多典型项目。
例如,在北京,奥运村的建设采用了大量的装配式建筑,成功地解决了快速扩张的住房需求。
此外,一些酒店、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建筑领域也开始采用装配式建筑。
然而,尽管中国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施工方式的惯性思维和技术壁垒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
还存在由于供应链不完善导致的材料成本高、产能规模小等问题。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国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重视程度和推广速度在不同国家有所差异。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以及新加坡等地,装配式建筑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之一。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装配式建筑在这里越来越受到青睐。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许多科技公司纷纷采用装配式建筑,以满足员工的办公和居住需求。
欧洲国家也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瑞典和挪威是该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
在瑞典,涌现了许多创新型装配式建筑公司,并且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使用装配式建筑。
三、未来发展趋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装配式建筑都正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以下是几个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3D打印、机器人技术等将被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引言: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诸多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下是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应用情况:1. 住宅领域: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住房需求量大。
因此,大量的装配式住宅被兴建起来,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条件优良、环保节能的追求。
例如,在北京市顺义区,“飞利浦剧院”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该剧院的安装和调试。
2. 商业领域:商业地产是一个极具竞争力且需求规模巨大的领域。
许多企业选择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从而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建设。
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例,该大楼采用了装配式玻璃幕墙系统,在大幅度节约施工时间的同时提升了全球知名度。
3. 公共建筑领域: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装配式建筑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潜力。
地铁站、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都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来快速搭建。
例如,在北京市通州区,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多个地铁车站的装配式建造。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之前,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一些典型应用情况:1. 美国:美国是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国家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在住宅和商业领域深入使用模块化构件快速搭建房屋和办公楼。
例如,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酒店楼盘“MGM Grand”采用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技术,显著缩短了工期并提高了质量。
2. 新加坡: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城市国家,非常注重节约土地和提高效率。
因此,装配式建筑技术在该国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广泛应用。
一些建筑物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搭建,使用模块化构件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将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在现场通过组装形成整体建筑的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保、节能和高效的需求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1. 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虽然国内在推动装配式建筑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普及程度仍然相对较低。
这主要与我国传统的施工模式有关,传统模式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现场施工过程中,而装配式建筑则依赖于先进设备和适应性强的拼接构件,需要改变人们传统思维方式和习惯。
2. 国内政府政策扶持使装配式建筑有较快发展为了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和良好契机。
3. 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研发力量,开展创新实践。
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住房试点示范工程和文旅融合产业化项目建设。
同时,学界也积极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
4. 国内市场需求激增,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城市更新、灾后重建等需求的增加,国内市场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政策指导下,传统建筑施工模式受到了限制,推动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1. 装配式建筑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等,装配式建筑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他们将装配式建筑作为解决住房问题和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方法。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节能环保等优点。
近年来,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欧洲是装配式建筑的发源地,其发展历史已经超过百年。
目前,欧洲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并且正在向更高比例发展。
其中,德国是欧洲装配式建筑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80%。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其装配式建筑市场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美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左右,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日本是亚洲装配式建筑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
日本的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构件标准化、模块化,并且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生产方式。
二、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左右,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在政策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的目标。
同时,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北京市提出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建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的目标。
在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包括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
同时,我国也引进了一些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如德国的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日本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等。
在市场方面,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
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如远大住工、亚泰集团等。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分析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分类装配式建筑,即将建筑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后,通过运输和现场组装而成。
它与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优势。
根据不同的构件形态和使用性质,可以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多种类型。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1. 欧美地区:欧美地区是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其中,北欧地区在住宅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如瑞典的Modcell系统和日本的Meka系统;而美国则以商业办公领域为主导,倡导LEED认证标准。
2. 亚洲地区:亚洲各国也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例如,日本提出了"通邮箱住宅"项目,通过工厂制造和快速组装缩短了施工周期;中国则大力发展轻钢结构住宅,如远洋集团的SOHO中国项目。
三、国内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积极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标准,提出要到2020年将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2. 应用案例:目前,我国各地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例如,在北京市亦庄开发区推出的装配式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中,利用先进的预制技术实现了高层钢结构建筑的高效施工。
3. 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在保障质量和环保方面更具优势。
未来,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装配式建筑有望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四、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技术标准不一致:由于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在多地区使用不同的施工标准和技术规范,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生产。
2. 施工人员技能不足:装配式建筑需要高素质的施工人员进行组装,而目前我国缺乏专业化、熟练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
3. 成本问题:尽管装配式建筑在长期来看可以降低成本,但初期投入较大,且相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综述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节能环保标准的提高,传统建筑施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而具有质量好,效率高,施工快的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却在焕发着新的生机。
标签: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在工厂先生产的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结构类建筑物。
这类建筑的优点是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
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选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来建造,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装配式建筑的分类与特点1.1装配式建筑的分类装配式建筑依据构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和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三大类。
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又分为全装配和部分装配。
其中,全装配适用于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主要通过在现场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
钢结构预制装配是指主要构件采用钢结构,但在局部承载、保温性能等钢结构难以实现的区域与其它工法相结合。
全钢结构预制装配是完全采用钢结构通过现场组装来完成整个建筑,代表了集成化技术的最高水平。
1.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1)质量更好装配式建筑通过统一标准生产、现场进行整体装配,可实现从工地“建造”到工厂“制造”的转变,实现建筑精度由“厘米”到“毫米”的转变,减少了因现场施工的不可控造成的质量缺陷,显著提高了建筑质量,提高建设速度,易于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2)环保更优相较于传統施工,无现场支撑,无现场砌筑,无外墙脚手架,无现场焊接,无水泥砂浆抹灰,无钢筋绑扎,少湿作业,作业环境更优,施工安全更好,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3)工期更短以某30层高层住宅地上部分为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期为405天,而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只需270天,比传统建筑施工节省135天,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4)成本更低在相同面积的前提下,装配式建筑所需工时是传统建筑的1/3,按人工成本年涨幅15%计算,装配式建筑人工功效将大幅度提升。
各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分析

各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分析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家最高决策层明确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号召下,许多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加入其中。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1.美国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
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
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2.英国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
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现浇剪力墙 和叠合楼板连接 预制构件.柱或楼 板也可采用现浇, 外墙可采用柔性 连接的外墙板
适用 范围
一级抗震 设防烈度:8度 结构高度:45m
一级抗震 设防烈度:8度 结构高度:100m
一级抗震 设防烈度:8度 结构高度:100m
结构设计思想主要侧重于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在采用 隔震、减震技术方面较欠缺,故未来高层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须采用与隔震或减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代替目前 的抗震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应明确剪力 墙以现浇为主,框架部分的梁、板、柱可采用预制(图2), 采用叠合楼板或现浇楼板加强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 连接,实现基于可等同现浇结构的设计原则。 4.2专用结构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抗震设防 烈度、建筑节能要求、自然条件和结构特点.来研究开 发专用结构体系。这样不但可提高预制装配结构模数 定型的标准化要求,还可提高建筑的预制率。从而提高
JIANG Qin-jian
(Beijing Yugou Co.,Ltd..100070,Beijing。China)
Abstract:Through concise introducti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assembled concrete buildings both home and abroad,relations between general structure system and special structure system of assembled
我国现行规范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及高 度限制要求较严格,主要是基于我国目前的装配技术 研究成果缺乏.以及材料、设计、施工水平与西方发达 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设定的限制;另外,我国的混凝土
万方数据
·10r76·
建筑技术
第41卷第12期
表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装配特点及适用范围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欧7卅f是预制建筑的发源地,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 建筑工业化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劳动力资 源短缺,欧洲更进一步研究探索建筑工业化模式。无 论是经济发达的北欧、西欧,还是经济欠发达的东欧, 一直都在积极推行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 方式。积累了许多预制建筑的设计施工经验,形成了 各种专用预制建筑体系和标准化的通用预制产品系 列,并编制了一系列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 册,对推动预制混凝土在全世界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 2.3 日本和韩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状况
ture;precast component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工 业化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 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许多优点。目前,随着我国 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进行工业 化技术改造。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又开始焕发出新 的生机。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选用预制装配式结 构来建造.建筑体系也借鉴国外经验采用装配整体式 或预制外墙挂板等方式,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日本HPC体系 美国停车楼体系 香港预制体系 外墙挂板体系 (附属)
叠合板、叠合梁, 预制柱、外墙挂 板、楼梯、阳台等
装配 特点
通过后浇混凝 土连接梁、板、 柱以形成整 体,柱下口通 过套筒灌浆连 接
通过现浇混凝土内 墙和叠合楼板将预 N5't-墙板、楼梯、阳 台等连接为整体。外 墙板下口可采用套 筒灌浆或焊接等方 法连接
装配和部分装配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限制为低层 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混凝土建 筑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
收稿日期:2010-08—26 作者简介:蒋勤俭(1967一)。男,江苏宿迁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程
师.e—maihjqj@bypce.corn.
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依据预制构件承 载特点,又可分为以承重的结构构件为主的装配式混 凝土剪力墙结构,和以自承重预制外墙构件为主的内 浇外挂式混凝土建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通用体系;混凝土结构专用体系;预制构件
中图分类号:TU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26(2010)12—1074—04
SUMMARy 0N DEVELoPMENT OF ASSEMBLED CONCRETE BUILDING BoTH HOME AND ABROAD
图l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连接构造
图2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连接构造
施工效率,对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国外许多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都曾开发出各 种装配式建筑专用体系(表1),例如英国的L板体系、法 国的预应力装配框架体系、德国的预制空心模板墙体 系、美国的预制装配停车楼体系、日本的多层装配式集 合住宅体系等。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及 住宅用大板建筑等也都属于专用结构体系范畴。实践 证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专用体系具有非常好的适用 性和技术经济性。 5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路线和发展
concrete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Technical direction and thoughts about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assembled concrete buildings is further proposed. Key words:assembled building;general system of concrete structure;special system of concrete struc—
对于采用少量混凝土预制构件建造的混凝土结构 或建筑,一般不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考虑。 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1)主要构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制,采用机械化吊 装,可与现场各专业施工同步进行,具有施工速度快、 工程建设周期短、利于冬期施工的特点。
(2)构件预制采用定型模板平面施工作业,代替 现浇结构立体交叉作业,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 好、安全环保、有效降低成本等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 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 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 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钢筋连接可 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 接等做法。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分类和特点
L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分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依据装配化程度高低可分为全
2.1北美地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状况 北美地区主要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由于预制/预
万方数据
2010年12月
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
·1075·
应力混凝土协会(PCI)长期研究与推广预制建筑,预制 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规范也很完善.所以其装配式混凝 土建筑应用非常普遍。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包括建筑 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大系列,预制构件的共同 特点是大型化和预应力相结合.可优化结构配筋和连 接构造。减少制作和安装工作量,缩短旖工工期,充分 体现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特征。
3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状况
3.1大陆地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混凝土建 筑体系,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 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 体系等。到20世纪80年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达 到全盛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都形成了设计、制作和施工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可归纳为通用结构 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两大类,其中专用结构体系一 般在通用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建筑功能和性 能要求发展完善而来。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已向现浇 和预制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方 向发展。 4.1通用结构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现浇结构一样可概括为框架 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三 大类。各种结构体系的选择可根据具体工程的高度、平 面、体型、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及功能特点来确定,其装 配特点及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3)在预制构件生产环节可采用反打一次成型 工艺或立模工艺将保温、装饰、门窗附件等特殊要求的 功能高度集成,减少了物料损耗和施工工序。
(4)由于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 经验要求较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应做好前期策 划,具体包括工期进度计划、构件标准化深化设计及资 源优化配置方案等。
2国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状况
项目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世构体系(法国) 抗震丰【i架体系 结构 (日本、韩国) 体系 传统框架体系 (中国)
L板体系(英国) 大板体系(中国) 半预制体系(德国) 预制墙板体系(日本) 北京万科预制外墙体系 澳大利亚体系
预制 内容
叠合粱、叠合 板,预制柱、楼 梯、阳台等
叠合板,预制外墙 板、楼梯、阳台等
.1074.
‰。嘉陀意nol。銮
第v4。11.卷第41 N012.12期2D01眈0乏尉
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
蒋勤俭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100070,北京)
摘 要:通过高度概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系统归纳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通用结
构体系与专用结构体系的关系和设计要求,提出我国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路线和思路。
日本和韩国借鉴了欧美的成功经验,在探索预制 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施工基础上。结合自身要求。在预制 结构体系整体性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具有代表性成就的是日本2008年采用预制装配框 架结构建成的两栋58层的东京塔。同时,日本的预制混 凝土建筑体系设计、制作和施工的标准规范也很完善, 目前使用的预制规范有《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l0)和 《混凝土幕墙)(JASS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