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

合集下载

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
1、卵生:卵生是由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的营养;
2、卵胎生:本质上还是卵生,因为胚胎发育的营养依然是由卵黄提供的,不依靠母体提供营养,不过受精卵发育的过程在母体体内进行;
3、胎生:胎生是由母体提供胚胎发育的营养,一般是通过胎盘进行的。

卵生动物介绍
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如:鸡、鸭、鱼、青蛙、乌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卵胎生动物介绍
锥齿鲨、星鲨、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和胎生蜥、铜石龙蜥等均为卵胎生动物。

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实际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

胎生动物介绍
哺乳类:蝙蝠、海豹、海狗、海豚、狒狒、穿山甲、狐獴、食蚁兽、海獭、家畜、猫科动物、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等;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高等类群如猴、虎、牛、羊、狼等,都是胎生。

卵生、胎生、卵胎生

卵生、胎生、卵胎生

卵生、胎生、卵胎生动物进行有性繁殖胚胎发育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三种不同的方式。

其根本区别是: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源不同。

胎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只是在早期来自于卵黄,形成胎儿后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体供给;而卵胎生和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的营养都是来自于卵本身,这样卵内部贮存的营养物质必须多一些。

因此卵生动物的卵比胎生动物的卵要大得多。

胎生的动物有:哺乳类;卵生的动物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卵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等。

动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连续的阶段。

胚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胚后发育是指幼体成熟后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后,发育到成体的过程。

卵生动物(如鱼、蛙、鸟等)胚的发育过程是在母体外进行的,卵细胞中贮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供胚发育之需,所以卵生动物的卵细胞一般比较大。

胎生动物(主要是指哺乳类动物)胚的发育是在母体内进行的,发育过程中由母体提供养料,所以卵细胞相对较小。

卵生动物由于胚的发育过程是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大,胚胎发育成功率较低,所以产卵率较高,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胎生动物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进行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胚胎发育成功率较高,但出生率相对较低。

鸡蛋的发育鸡蛋由卵壳、卵壳膜、蛋白(蛋清或卵白)、蛋黄(卵黄)及胚盘等部分组成。

蛋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蛋黄内贮存着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卵壳和蛋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蛋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壳里面有两层卵壳膜,在卵的钝端分开形成气室,气室内贮存空气,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综上所述,鸡蛋的各部分在发育成小鸡的过程中起的作用:蛋壳:保护胚胎的作用;气室:直接给胚胎提供氧气;蛋黄(卵黄):直接提供胚胎营养;蛋白(蛋清或卵白),蛋白质,主要作用:保护胚胎,做缓冲剂,并提供一定胚胎成长所需蛋白质和水分。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中班科学教案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中班科学教案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2.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的特点及举例。

3.掌握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动物繁殖方式的概念和类型。

2.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举例。

3.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举例。

4.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生殖器官构造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实验演示法。

3.问答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宣布今天的教学主题是动物的繁殖方式。

强调要认真听课,掌握好知识。

2.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方式的概念和类型。

(1)什么是动物繁殖方式?(2)动物的繁殖方式分为哪几种类型?3.让学生掌握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举例。

(1)讲解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

(2)让学生举例说明。

4.让学生掌握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举例。

(1)讲解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

(2)让学生举例说明。

5.让学生掌握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1)生殖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2)实验演示法进行学习。

6.总结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七、教学资料:1.图片资料: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生殖器官的构造。

2.实验装置:显微镜、生殖器官模型。

八、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掌握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区别,并对生殖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有了大致的认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还应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问答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

卵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卵生动物是指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如鸟类、爬行动物等。 卵生动物通常在繁殖季节进行交配,雌性动物产卵后,雄性动物进行受精。 卵生动物的卵通常包含营养物质和遗传物质,为新生命提供必要的养分和遗传信息。 卵生动物在孵化期间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以保证卵的正常发育和孵化。
卵生动物的卵 壳可以提供保 护,防止卵受 到外界环境的 影响。
卵生动物在孵 化过程中需要 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等条件, 以保证卵的正 常发育。
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卵生动物通过产 卵繁殖后代
卵在体外受精, 孵化后成为幼体
卵壳对卵内的胚 胎具有保护作用
卵生动物的幼体 在孵化前需要一 定的温度和湿度 才能发育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wo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此处添加标题
01
卵生动物
定义与特点
卵生动物是指 通过产卵繁殖 后代的动物, 如鸟类、爬行 动物、两栖动 物等。
卵生动物的特 点是卵细胞在 母体内发育, 通过受精作用 产生后代。
分娩方式:胎儿 在母体内发育完 成后,通过分娩 的方式产出
繁殖频率:胎生 动物的繁殖频率 相对较低,通常 每胎只产一只或 少数几只后代
后代数量:胎生 动物的后代数量 相对较少,但个 体质量较高
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胎生动物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妊娠期,才能生产出健康的后代。 胎生动物通常有比较发达的乳腺,能够为幼崽提供充足的营养。 胎生动物通常有比较强的领地意识,会为了保护领地和后代而与其他动物发生争斗。 胎生动物通常有比较高的繁殖率,能够快速地扩大种群数量。

大班科学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六章“奇妙的动物世界”中的第二节“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定义、特点、代表性动物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概念,掌握它们的代表性动物及其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动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定义、特点、代表性动物。

难点:区分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如鸡蛋、鸭蛋、小鱼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定义,举例说明。

(2)介绍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特点,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加深幼儿的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动物是卵生还是胎生。

4. 小结与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 创作环节(15分钟)(1)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卵生动物或胎生动物。

(2)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2. 内容:(1)卵生动物:定义、特点、代表性动物(2)胎生动物:定义、特点、代表性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判断它们是卵生还是胎生,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动物的胎生和卵生课件

动物的胎生和卵生课件

两栖动物
总结词
两栖动物如青蛙、蝾螈等也是卵生动物,它们的卵通常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孵化。
详细描述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比较大,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给胚胎。孵化后,幼体会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和 发育。
爬行动物和鸟类
总结词
爬行动物如蛇、龟等以及鸟类都是卵生动物,它们的卵通常在母体内孵化,然后排出体 外。
详细描述
胎儿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导致种群增长速度较慢。
生殖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卵生优点 母体产卵数量较多,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扩张。
卵可以独立孵化,不需要母体照顾。
生殖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卵生缺点
卵的孵化率较低,很多卵可能无法成功孵化。
幼体在孵化后需要自行寻找食物,生存能力相对 较弱。
生存和繁殖能力的比较
胎生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得到了充分的保护。然而,由于胎儿数量较少 ,繁殖能力相对较低。
动物的胎生和卵生课件
• 动物繁殖方式概述 • 胎生动物 • 卵生动物 • 胎生和卵生的比较 • 胎生和卵生动物的进化历程
01
动物繁殖方式概述
繁殖方式定义
繁殖方式是指动物产 生后代的方式,包括 胎生和卵生两种基本 类型。
卵生是指动物产卵, 通过孵化或卵裂产生 后代。
胎生是指动物在母体 内孕育后代,胎儿通 过脐带与母体进行物 质交换。
详细描述
软体动物的卵通常比较坚硬,以保护 胚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孵化后, 幼体从卵中出来,继续生长和发育。
甲壳动物
总结词
甲壳动物如螃蟹、龙虾等也是卵生动物,它们的卵通常附着在母体的腹部或附着在海底等处。
详细描述
甲壳动物的卵通常比较坚韧,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和影响。孵化后,幼体会在水中自由游动,直到成长为成 体。

1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1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1.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A.受精作用的方式不同 B.个体发育的起点不同C.胚胎发育的场所不同D.胚后发育的方式不同2.生物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有性生殖 C.无性生殖 D.出芽生殖3.计划生育中,被结扎了输精管或输卵管的男子或女子将…………………………( ) A.仍具有生殖能力并维持第二性征 B.失去生殖能力,但能维持第二性征c.具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失去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4.通常人类参与受精时排出的精子数、卵细胞数和形成的受精卵数分别是 ( ) (A)1个,1个,1个 (B)2个,1个,1个 (C)1个,许多个,1个(D)许多个,1个,1个5.6.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出现第一性征B.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较快C.男子开始出现遗精D.女子开始出现月经7.下列各种生理变化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女性骨盆变得宽大B.男性长出胡须 C.生殖器官发育 D.男性声调变低沉11.死亡的标志是………………………………………………………………………() A.心脏停止跳动 B.呼吸停止 c.大脑停止活动 D.没有反应14.下列生殖方式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分裂生殖 B.卵生生殖 C.孢子生殖 D.营养生殖15.小莉同学为了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A.都应放在向阳光处 B.都应当浇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是0C D.都应不浇水22.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般不会得乙型肝炎,是因为 ( )(A)没有接触到病源 (B)乙肝病毒不会传染给婴儿(c)婴儿很健康 (D)食用了母乳中的抗病物质23.海龟在繁殖季节会游到岸上产卵,小海龟出生之前的胚胎发育中的营养来自 ( ) (A)母体 (B)子宫 (C)胎盘和脐带 (D)卵黄24.蝗虫、乌龟、金鱼和家兔四种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方式最高等的是家兔。

大班科学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教案

大班科学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教案

大班科学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区分。

教材章节为“动物的宝宝”,详细内容包括:1. 卵生动物的定义及其特点;2. 胎生动物的定义及其特点;3.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的比较;4.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在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特点,能分辨生活中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特点,能分辨生活中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难点: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在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学具:每人一份动物卡片、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只母鸡在孵化鸡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母鸡是如何照顾宝宝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卵生动物的特点。

2. 讲解卵生动物:通过PPT展示卵生动物的定义及其特点。

讲解卵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3. 讲解胎生动物:通过PPT展示胎生动物的定义及其特点。

讲解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4. 比较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图片,分析它们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并说明理由。

5. 实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实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判断题目中的动物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卵生动物:1. 定义: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

2. 特点:卵黄丰富,保护性强。

3. 生活习性: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

4. 实例:母鸡、青蛙等。

胎生动物:1. 定义: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成体的动物。

2. 特点:胚胎发育完全,出生后具有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3. 生活习性:繁殖速度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
雷沐青
1 基本简介

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 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 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 动物。如:鸡、鸭、鱼、青蛙、 乌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卵 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 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 身。
代表动物

鸡 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1种。 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 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 区及海南省。东南亚、印度、马 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岛等也有分布
鸭嘴兽

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 非常特殊乳汁单孔目动物。它的嘴和脚像鸭 子,尾部像海狸,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生蛋的 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是针鼹),鸭嘴兽没有 奶头,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内分泌乳汁, 小鸭嘴兽靠添乳汁长大。
企鹅

企鹅是鸟纲企鹅目(Sphenisciformes)所有种 类的通称,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 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背部黑色,腹部 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 体大小。世界上总共18种企鹅,它们全分布 在南半球。南极与亚南极地区约有8种,其 中在南极大陆海岸繁殖的有2种。
海龟


海龟是龟鳖目海龟科的1种。 因脂肪呈绿色,又称绿海龟。广 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每年4~10月为繁殖季节,常在 礁盘附近水面交尾,需3~4小时。 雌性在夜间爬到岸边沙滩上,先 用前肢挖一深度与体高相当的大 坑
鲫鱼

鲫鱼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侧扁而高, 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 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 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 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 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 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 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2 基本介绍

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高等类群如 猴、虎、牛、羊等,都是胎生。
鲨鱼
狮子与老虎
海豚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 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 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 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10米, 体重45~9000千克。
猫、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