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2018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碳酸钙C. 空气D. 蒸馏水答案:C2.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若生成3mol水,则需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A. 1molB. 1.5molC. 2molD. 3mol答案:B3.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NaB. MgC. AlD. Cl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答案:元素种类和质量总和2. 金属钠在空气中暴露后,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

答案:氧化钠(Na2O)3. 根据化学键理论,水分子中的H-O键属于______键。

答案:极性共价键三、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简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

2.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获得电子的过程。

例如,铁生锈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铁被氧化成铁的氧化物。

四、计算题1. 某化学反应的初始浓度为0.1mol/L,反应速率为0.05mol/(L·s)。

如果反应进行到5秒后,求该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反应物的浓度 = 初始浓度 - 反应速率× 时间 = 0.1 -0.05 × 5 = 0.05mol/L2. 已知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60g/mol,若要制备1mol该化合物,需要多少克该化合物?答案:所需化合物的质量 = 摩尔质量× 摩尔数= 60g/mol ×1mol = 60g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

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

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

2018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讲座: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

2018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讲座: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

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Ⅰ.课标要求1.认识化实验在习和研究化中的作用。

能发现习、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2.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变化的规律。

Ⅱ.考纲要求了解化实验是科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Ⅲ.教材精讲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观察、分类、预测、实验、验证、比较等。

1.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锌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金属锌用于制造镀锌材料。

氧化锌是一种优良的白色颜料,由于有一定杀菌能力,可以用来制医药软膏。

氯化锌常用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它的浓溶液常用于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有机化合物性质(苯酚、甲醛)研究 (1)苯酚性质的研究研究苯酚性质的方法:官能团→预测性质→实验验证→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

ZnO+2NaOH+H 2 +OH = [Zn(OH)(2)甲醛性质的研究甲醛性质的研究方法:官能团→预测性质→实验验证。

1.认识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规律的研究思路:盐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性的原因 盐类水解的本质 →盐类水解的规律④与FeCl 3溶液反应:苯酚跟FeCl 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用于鉴别) (注:淀粉遇碘显蓝色, KSCN 遇FeCl 3溶液显红色)ONaOH BrBr应用: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做消毒剂和防腐剂。

甲醛 (还原性)①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KMnO 4 / H +溶液褪色。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③与银氨溶液反应: ④与氢气反应:HCHO + 2Cu(OH)2 HCOOH +Cu 2O+2H 2OHCHO +2[Ag(NH 3)2]OH HCOONH 4+2Ag↓+3NH 3+H 2OHCHO +H 2CH 3OH电离理论①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②探讨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1)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1)

化学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______、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强调______,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______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______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______,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4、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目标包括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______和______,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化学1的三个主题分别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属于______的内容标准;“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属于______的内容标准。

6、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______而设置的。

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______,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高中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化学高中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化学高中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A. 氢(H)B. 钠(Na)C. 氧(O)D. 氟(F)2.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 HClB. CO2C. NaClD. H2O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gB. g/molC. kgD. mol4. 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当温度升高时,以下哪个反应会向生成物方向进行?A. 放热反应B. 吸热反应C. 无热效应反应D. 不确定5. 以下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A. 电子的转移B. 质量守恒C. 能量的释放D. 原子的重新排列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等于原子的_________。

2. 化学方程式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_。

3. 根据酸碱理论,酸是能够_________的物质。

4. 氧化剂在反应中容易_________电子,而还原剂容易失去电子。

5. 溶液的pH值小于7时,溶液呈_________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2.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化学反应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反应速率为0.02mol/(L·s)。

如果反应进行了10分钟,试计算反应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

2. 已知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计算1 mol该化合物的质量。

五、实验题(10分)1.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B4. B5. A二、填空题1. 质子数2. 质量守恒定律3. 接受质子4. 接受5. 酸三、简答题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同主族元素具有相同的价电子层数。

2.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

[实用参考]普通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ppt

[实用参考]普通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ppt
rGm (T ) r Hm T r Sm T r Hm / r Sm r Hm (T ) r Hm (298) 62.2 kJ mol-1
r Sm
(T )

r Sm
(298)

r Hm
(298) rGm 298
(298)

0.134
kJ
mol-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3 (4) 湿空气比干燥的空气密度小。
湿就重? 阿佛加德罗定律;平均分子量
1.9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试解释之。
(1)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热等于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热;
(2)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相等;

(3)单质的标准生成热都为零;

(4)稳定单质的△fHm、Sm、△fGm均为零;
ln K2 (T21 T2
K1 (298) 1.2104, K2 (T分解) 1
T分解 465 K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1Ck,.JO26m试Col已求2l(-1g知:,);(问(12)f)以G下若m上述(反Cf反HO应应mC(在在lC2)3O=275C3-℃2lK20)时4=时.6的-平2k1平J衡8.m衡8常ok常l数J-1数,m是oK多flG-11少,m:(?Cf CHO(3O)m)=((由-gC1)O3此+7).说=C2l-k明21(J1g温0)m.=5度o=l-
rGm (T ) r Hm T r Sm
r Sm
K-1
T分解 r Hm / rSm=465 K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24 氧化亚银遇热分解:2Ag2O(s) == 4Ag(s) + O2(g)。 已知Ag2O的 f Hm = 31.1kJmol-1,f Gm = 11.2 kJ·mol-1。求:(1) 在298K时Ag2O-Ag体系的 pO2 =?(2) Ag2O的热分解温度是多少(在分解温度, pO2=100 kPa)? 解:(2) 或者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蒸馏水C. 矿泉水D. 海水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则是:A. 鲍林规则B. 洪特规则C. 马氏规则D. 狄拉克规则4.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ClD. Fe5.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粒子数是:A. 6.02×10^23B. 6.02×10^22C. 6.02×10^21D. 6.02×10^246.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A.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 氢离子与氢离子结合C. 氢氧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D. 氢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7.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A. 金刚石B. 石墨C. 食盐D. 干冰8.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点是:A.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B.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C.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氧化D.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还原9. 根据pH值,下列溶液中属于酸性溶液的是:A. pH=7B. pH<7C. pH>7D. pH=1410.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下列条件中能够促进正向反应的是:A. 增加反应物浓度B. 减少生成物浓度C. 增加温度D. 增加催化剂答案:1-5 B B B C A 6-10 A C C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表示的是________反应。

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_个电子的外层。

3. 一个碳原子的原子量大约是________g/mol。

4. 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如果一个反应体系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平衡会向________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食盐水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而蒸馏水只含有水分子,因此是纯净物。

空气、矿泉水和食盐水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是:A. 0%B. 100%C. 50%D. 75%答案:B解析:转化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比,当反应物完全转化时,转化率为100%。

二、填空题1.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客观事实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同时,化学方程式必须反映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比是______。

答案:2:1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个氢气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因此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比是2:1。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氧化是指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过程,而还原是指原子或离子获得电子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在这个反应中,铁原子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氧气获得了电子被还原。

四、计算题1.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0.05 min^-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L,求10分钟后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0.025 mol/L解析:根据一阶反应的速率方程,C = C0 * e^(-kt),其中C0是初始浓度,C是时间t后的浓度,k是速率常数。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C = 0.1 * e^(-0.05 * 10) ≈ 0.025 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化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B.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C.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D.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A.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D.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B.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C.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B.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C.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D.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关于必修模块变化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4分B.由化学1、化学2中的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C.每个主题的内容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具体要求8.必修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其中不属于必修课程的主题是A.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化学与社会9.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B.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C.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D.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必修课程共4学分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修习完高中化学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11.对高中学生修习化学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化学:不少于4分(必修)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12.高中学生修习化学学科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选考政治学科的学生:只修习必修课程B.选考化学学科的学生:修习全部高中化学课C.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修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D.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只修习选修课程13.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化学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B.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修C.高中毕业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14.关于有机化学以下内容对高中毕业生不作整体要求的是,A.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B.能书写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D.能描述和分析烃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以下要求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是A.全体学生:了解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B.全体学生:准确书写钛元素电子排布式C.选考化学的学生: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D.选考化学的学生: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有2~4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多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

)1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特征等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B.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C.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D.是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17.新课程内容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内容要求”属于输入性要求,是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B.“学业要求”属于输出性要求,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C.“教学提示”是为了达到“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给教师提供的参考D.“学业要求”是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18.关于新、老课标在课程目标设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老课标是以“三维”目标方式设定课程目标B.新课标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方面设定课程目标C.老课标是用行为动词来表述课程目的水平层次D.新课标是以行为动词与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表述课程目标的水平层次19.关于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应达到的合格要求B.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考化学的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要求C.学业质量水平4是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D.学业水平2是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20.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B.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C.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D.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21.理解新课标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修习的学分要求有误的是A.高中毕业:不少于4学分B.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不少于6学分C.高中毕业选考物理:不少于8学分D.高中毕业选考化学:不少于10学分22.关于科学探究的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B.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C.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于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D.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23.按新课标内容要求,以下内容属于必修课程修习的是A.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B.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C.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D.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运用24.关于电化学的以下内容对选考物理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B.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C.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释金属腐蚀现象,选择并设计防腐措施D.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25.关于化学反应的以下内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能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B.常见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能举例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一定条件下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26.关于化学平衡的以下内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能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描述化学平衡状态B.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D.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动力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的适适宜条件27.以下内容是修习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能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属C.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D.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28.以下实验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是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C.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D.氯气的性质实验29.以下关于化学计算的内容对不选考化学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简单计算B.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焓变、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C.关于溶液pH的简单计算D.常见酸碱盐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30.与化学键相关的以下内容是修习必修课程应达到的学业要求的是A.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B.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D.能用化学键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31.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五个方面?请具体说明其中一方面的内涵。

32.新课标比老课标相比较有哪些变化?3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说明:实例主要从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选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四、教学案例(25分)以“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为例写一篇“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提示:①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依据内容特征确立“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②教学设计案从内容分析、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与评价思路、教学流程和案例说明五个方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