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一、目的意义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1、双缩脲反应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
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2、茚三酮反应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所共有。
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该反应十分灵敏,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
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3、黄色反应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OH+HNO3HO NO2+H2OHO NO2+O NOH三、仪器与试剂1、试剂(1) 蛋白质溶液:取10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
3%色氨酸溶液、0。
3%酪氨酸溶液、0。
3%脯氨酸溶液、0。
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
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1、双缩脲反应(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热。
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
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 (2)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2滴1%的硫酸铜溶液。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呈色反应)一、目的1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呈色反应)一、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虽色反应:(一)双缩脱反应:1.原理: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部有双纳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2.试剂:(1)尿索: 10克(2)10%氢氧化钠溶液 250毫升(3)1%硫酸铜溶液 60毫升(4)2%卵清蛋白溶液 80毫升3.操作方法: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
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
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
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毫升,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
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
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能掩盖粉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l毫升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2毫升,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色的出现。
(二)茚三酮反应1.原理: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
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于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反应机理如下: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2.试剂:(1)蛋白质溶液 100毫升2%卵清蛋白或新鲜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2)0.5%甘氨酸溶液 80毫升(3)0.1%茚三酮水溶液 50毫升(4)0.1%茚三酮—乙醇溶液 20毫升3.操作方法:(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1毫升,再各加0.5毫升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
蛋白质和氨基酸鉴别反应总结

现象:含有吲哚基的色氨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乙醛酸(CHOCOOH)缩合,形成与靛蓝相似的物质。
此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一分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
含现象:偶氮化合物与酚核或咪唑环结合产生有色物质,酪氨酸和组氨酸与之反应则产物应分别为橙红色和樱桃红色。
含有酪氨酸和组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
应当指出,组胺、酪胺、肾上腺素和胆色素分子也能发生此反应而显色。
应用对象醋酸铅反应现象:多数蛋白质分子中常有含硫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硫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可分解产生硫化钠。
硫化钠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则有硫化氢气体产生。
应用对象坂口反应现象: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次溴酸盐(或次氯酸盐)和α-萘酚作用产生红色的产物,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精氨酸胍基的特征反应。
许多胍的衍生物如胍乙酸、胍基丁胺等也发生此反应。
精氨酸是唯一呈正反应的氨基酸,反应灵敏度达1:250000。
生成的氨可被次溴酸钠氧化生成氮。
在次溴酸钠缓慢作用下,有色物质继续氧化,引起颜色消失,因此过量的次溴酸钠对反应不利,但加入浓尿素,破坏过量的次溴酸钠,能增加颜色的稳定性。
此反应可以用来定性鉴定含有精氨酸的蛋白质和定量测定精氨酸的含量。
应用对象:精氨酸茚三酮反应现象: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作用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最终形成蓝紫色化合物。
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发生反应而显色。
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此反应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氨基酸定量测定。
应用对象:氨基酸苯环黄色反应现象: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这类蛋白质可被浓硝酸硝化生成黄色的硝基苯的衍生物,该衍生物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在碱性环境中转变为橙黄色的硝醌酸钠。
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都有黄色反应。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安排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可用来检测蛋白质水解程度。
2.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也可发生茚三酮反应。
3.苯环的黄色反应Tyr+ 浓硝酸黄色TrpPhe+少量浓硫酸+浓硝酸黄色4. 乙醛酸的反应:检测Trp或含Trp蛋白质的反应。
当Trp与乙醛酸和浓硫酸在试管中滴加时,产生分层现象,界面出现紫色环。
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中的吲哚环作用。
5. 偶氮反应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N-这样结构,通常作为染料。
6. 醋酸铅反应()↓--→+--+Pb COO NH Pb COOH N H 2222Pr Pr三、实验步骤1.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取1支试管,加乳蛋白溶液(蛋清:水= 1:9)约1ml 和10%NaOH 约2ml ,摇匀,再加1%CuSO4溶液2滴,随加随摇。
观察现象,记录。
2.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蛋清:水= 1:9)和甘氨酸溶液1ml ,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混匀,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是否由粉红色变紫红色再变蓝色。
(2)在一块小滤纸上滴1滴0.5%的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1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是否有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3. 苯环的黄色反应向6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鸡蛋清溶液(蛋清:水= 1:9)4. 乙醛酸的反应:向3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蛋白质溶液(蛋清:水= 1:20)5. 偶氮反应向3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重庆大学生物化学实验_实验三 蛋白质氨基酸呈色反应

思考题
1、该滴定法能否定量测定蛋白质的 水解溶液? • 2、是否所有的AA均能用该方法测定? 为什么图 • 3、为什么计算氨基酸含量可只计算 氨基氮?表
构成氨基酸的化学元素
Element C H O N S P
Percent 50~55 6.9~7.7 21~24 15.0~17.6 0.3~2.3 0.4~0.9
络合物?为什么 • 4、Pro与茚三酮起反应吗?
操作方法
• 1)取1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4滴,0.5%茚三酮乙醇溶液2 滴,混匀后小火煮沸1-2分钟,放置冷却,观察颜色由粉红 色变成紫红色直到蓝色。
• 2)取1支试管,加入0.5%甘氨酸5滴,0.5%茚三酮乙醇溶液2 滴,混匀后煮沸,观察颜色的变化。
紫红色络合物。这一呈色反应叫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原理
(一)双缩脲反应
1、原 理
在浓碱溶液中,双缩脲能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 红色络合物。这一呈色反应叫双缩脲反应。
• 其结构如下:
OH
OH
CO
NH2
Cu
NH
CO
NH2
Na Na
OH
NH2
COO
HN NH2
COO
OH
2、操作方法
• 1)取少许(绿豆大小)尿素(晶体),放入干试管中,用微 火加热尿素至熔解,当熔解的尿素开始硬化的时候,停止加 热冷却,此时尿素已缩合成双缩脲并释放出氨(可由其臭味 辨知)。
• 2)在上述试管内,加10%氢氧化钠液5滴,振荡试管使双缩脲 溶化,再加1%硫酸铜液2滴,混匀后,可见溶液呈紫红色的双 缩脲反应
• 3)另取一试管,加蛋白液2滴和10%氢氧化钠5滴,1%硫酸铜2 滴,混匀后,可见溶液呈紫玫瑰色的双缩脲反应。
最新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验证)

操作步骤:
一、取一支试管加4滴0.5%苯酚溶液,再加浓 硝酸2滴,观察黄色出现,冷却后逐滴加入10% 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转变为橙色。
紫红色铜双缩脲复合物分子结构为:
蛋白质和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 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此反 应所产生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
操作步骤
一、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入干燥试管中,用微火 加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 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却后, 加10%NaOH溶液约1mL,振荡混匀,再加入 1%CuSO4溶液1滴,振荡之。观察出现的粉红颜 色。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生成的蓝色氢氧化 铜能掩盖粉红色。
二、在一小片滤纸上滴上一滴0.5%的甘氨酸 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0.1%的茚三酮 乙醇溶液一滴,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 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Ⅲ、黄色反应 (Xanthoproteic reaction)
原理
凡是含有苯环的化合物都能与浓硝酸作用 产生黄色的硝基苯衍生物。该化合物在碱性 溶液中进一步转化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
管号
1
0
0.3% 蛋白质 20% α -萘 NaClO 现象
精氨 溶液 NaOH 酚
记录
酸
0
5
5
3
6
2
0
5
0
5
3
6
3
5
0
0
5
3
6
Ⅴ、乙醛酸反应 (AdamkiewicaHopkins-Cole reaction)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氨基酸的氧化反应
氧化生成酮或醛
某些氨基酸在氧化条件下可生成 酮或醛,如赖氨酸氧化生成2-氨 基己二酮。
氧化脱羧
某些氨基酸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发 生脱羧反应,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
氨基酸的脱羧反应
组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脱羧
组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脱羧 反应,生成组胺和二氧化碳。
鸟氨酸脱羧
鸟氨酸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脱羧 反应,生成腐胺和二氧化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备更灵敏的呈色反应探针和检测器,提高检测的 灵敏度和特异性。
新材料的开发
高分子材料
开发新型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备更稳定、灵敏 的呈色反应试剂和探针。
纳米材料
利用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量子点等,制备具 有优异性能的呈色反应试剂和探针。
复合材料
开发具有优异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复合材料,用 于呈色反应的检测和诊断。
3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呈色反应可以用于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 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
05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 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进行深入分析 和预测,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呈色反应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模式识别, 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诊断。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 色反应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概述 •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 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的应用 •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的未来发展
01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 应概述
实验2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2.试剂
蛋白质溶液(鸡蛋清∶水=1∶20);
考马斯亮蓝染液
3.实验操作
试剂 管号 蛋白质溶 液 (ml) 蒸馏水 (ml) 考马斯亮蓝 染液 (ml)
1
2
0
0.1
1
0.9
0.5
0.5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书上表P131
思考题
1 .茚三酮反应的阳性结果是否经常是同一色调?并 说明原因。 2 .你能区分蛋白质茚三酮反应及其他氨基化合物茚 三酮反应的结果吗?试解释之。 3.能否利用茚三酮反应可靠地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4.哪些芳香基团(蛋白质中的、非蛋白质中的)可 以与浓硝酸作用呈现黄色反应的阳性结果?
N O O
Na
邻硝醌酸钠(橙黄色)
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 以有黄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 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
2.试剂:
①鸡蛋清溶液 新鲜鸡蛋清与水按1∶20混匀,并用6层纱布过滤。 ②大豆提取液 ③头发 ④指甲 ⑤0.5%苯酚溶液 ⑥浓硝酸 ⑦0.3%色氨酸溶液 ⑧0.3%酪氨酸溶液 ⑨10%氢氧化钠溶液
0.5 ml 0.1%茚三酮
蛋白质溶 液 1ml
甘氨酸溶 液 1ml
沸水浴1- 2min
(三)黄色反应
1.原理:
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
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 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黄色的 硝醌酸钠。反应式如下:
HO
+ HNO3
HO NO2
NaOH
O
硝基酚(黄色)
NH3
尿素:熔化、硬化
1%Cu2SO4 1滴
10%NaOH 1ml
1%Cu2SO4 1滴 10%NaOH 2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呈色反应:
(一)双缩脱反应:
1.原理:
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部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2.试剂:
(1)尿索: 10克
(2)10%氢氧化钠溶液 250毫升
(3)1%硫酸铜溶液 60毫升
(4)2%卵清蛋白溶液 80毫升
3.操作方法:
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
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
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
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毫升,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
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
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能掩盖粉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l毫升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2毫升,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色的出现。
(二)茚三酮反应
1.原理:
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
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
2、NH
3
和醛,水合
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于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反应机理如下:
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 100毫升
2%卵清蛋白或新鲜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
(2)0.5%甘氨酸溶液 80毫升
(3)0.1%茚三酮水溶液 50毫升
(4)0.1%茚三酮—乙醇溶液 20毫升
3.操作方法:
(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1毫升,再各加0.5毫升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
(2)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一滴0.5%的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上一滴0.1%的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三)黄色反应:
1.原理:
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
反应式如下:
多数蛋白质分子台有带苯坏的氨基酸,所以有黄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
2.试剂:
(1)鸡蛋清溶液 100毫升
将新鲜鸡蛋的蛋清与水按1:20混匀,然后用六层纱布过滤。
(2)大豆提取液 100毫升
将大豆浸泡充分吸胀后研磨成浆状用纱布过滤。
(3)头发
(4)指甲
(5)0.5%苯酚溶液 50毫升
(6)浓硝酸 200毫升
(7)0.3%色氨酸溶液 10毫升
(8)0.3%酪氨酸溶液 10毫升
(9)10%氢氧化钠溶液 100毫升
3.操作方法:
向7个试管中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有的试管反应慢可略放置或用微火加热。
待各管出现黄色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四)乙醛酸反应
1.原理:
在浓硫酸存在下,色氨酸与乙醛酸反应生成紫色物质,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一分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与靛蓝相似的物质。
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 100毫升
鸡蛋清:水=1:20
(2)0.03%色氨酸溶液 10毫升
(3)冰醋酸 200毫升
(4)浓硫酸(分析纯) 100毫升
3.操作方法:
取3支试管。
编号。
分别按上表加入蛋白质溶液、色氨酸溶液和水,然后各加入冰醋酸2毫升。
混匀后倾斜试试管,沿管壁分别缓缓加入浓硫酸约1毫升,静置。
观察各管液面间紫色环的出现。
若不明显,可于水浴中微热.
思考题
详见书P11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