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文献

合集下载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 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 一 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 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 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 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 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 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 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第三阶段:1993年后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位数字组成。

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格式

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格式

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格式在学术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专利文献是一种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了便于查找和引用,学术界和专利申请人通常使用特定的格式来编写专利参考文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专利参考文献的格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中国专利文献的命名规则中国专利文献的命名规则通常包括专利权人、发明者、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公开号、公开日期和专利类别等信息。

下面以一种实用新型专利为例,介绍中国专利文献的命名规则。

专利权人:专利权人是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持有人的名称。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权人的名称通常以中文或英文表示。

发明者:发明者是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持有人的姓名。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发明者的姓名通常以中文表示。

专利名称:专利名称是专利的简短描述,用于概括专利的技术领域和内容。

专利号:专利号是专利文献的唯一标识符。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通常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如CN202010123456.X。

申请日期:申请日期是专利申请的日期。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申请日期通常以年、月、日的格式表示,如2020年1月1日。

公开号:公开号是专利公开的唯一标识符。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号通常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如CN202010123456.0。

公开日期:公开日期是专利公开的日期。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日期通常以年、月、日的格式表示,如2020年1月1日。

专利类别:专利类别是专利所属的技术领域分类。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类别通常以中文表示,如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

二、中国专利参考文献的格式根据中国专利参考文献的命名规则,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格式编写中国专利参考文献。

[专利权人]. [发明者]. [专利名称]: [专利号]. [申请日期].例如:1.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格式(发明专利):李明,张三. 一种汽车发动机. 中国专利文献 CN202010123456.X. 2020年1月1日.2.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格式(实用新型专利):王五. 一种手机支架. 中国专利文献 CN202010123456.X. 2020年1月1日.三、中国专利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在学术论文或其他文献中引用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时,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引用:[发明者]. [专利名称]: [专利号][P]. [专利权人], [申请日期].例如:1.学术论文中引用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李明,张三. 一种汽车发动机: CN202010123456.X[P]. 中国专利文献, 2020年1月1日.2.报告中引用中国专利参考文献:王五. 一种手机支架: CN202010123456.X[P]. 中国专利文献, 2020年1月1日.四、注意事项在编写中国专利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专利号应准确无误地写入参考文献中,以避免引用错误或混淆。

专利与专利文献检索

专利与专利文献检索

★ 1973 年起各国出版的专利文献开始标注; ★ 便于:识别和查找专利文献; 计算机存贮与检索。 ★代码由两位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或括号表示。
文献种类的简 述
专利国别
专利申请日期
. .
.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
1.内容新颖、范围广泛; 2.系统、详尽、实用性强; 3.格式统一; 4.数量多、重复出版量大; 5.报道迅速; 6.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
其宗旨是使各成员国对任何一个成员国作者的文学 艺术作品给予尽可能有效、尽可能一致的保护。
1992-7-10,我国政府递交加入书。 1992-10-15,我国正式加入。
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1967-7-14,在斯德哥尔摩签订 1970-4-26 生效 其宗旨是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国际协调,促进 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 1980-3-3,我国递交了加入书。 1980-6-3 起,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不授予专利权(专利法第 25 条) :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对上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 可以依照专利 法授予专利权。
六、专利的审批程序
⑴登记制度(形式审查制度) : 对专利申请文件的格式、费用等形式要 件进行审查,而不涉及发明的及时内容,审 查合格即批准授予专利权。
●1984 ●1980
●1979
二、专利制度的作用
1.使技术的评鉴法制化。 2.使技术资产化。 3.使技术权利化。 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发明技术的自身 保护;二是对市场的占领。 4.使技术信息化。
三、专利的特点
1.专有性 也称独占性、排他性。 专利权人的权利可以归纳为: ①禁止他人擅自实施其专利发明; ②自己实施专利发明; ③转让专利权; ④实施许可权。 2.地域性 3.时间性

简要介绍三种中国专利检索方法

简要介绍三种中国专利检索方法

简要介绍三种中国专利检索方法中国专利检索是指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查找与特定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信息。

本文将简要介绍三种常用的中国专利检索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关键词的检索。

这种方法通过输入与所需技术领域相关的关键词,从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专利文献。

关键词可以是技术术语、产品名称、技术特征等。

使用关键词检索的优点是简单快捷,适用于初步了解某个领域的专利情况。

但是,该方法存在着关键词表述不准确或过于广泛的问题,可能会遗漏或引入一些不相关的专利文献。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分类号的检索。

中国专利系统采用了国际专利分类(IPC)和中国专利分类(CPC)两种分类系统。

这些分类系统将专利技术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分类,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分类号来查找相关专利文献。

基于分类号的检索方法适用于对某个领域的专利技术有一定了解的用户。

通过查找与具体分类号相关的专利文献,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专利情况。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专利法律状态的检索。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的专利文献包含了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如授权、无效、终止等。

基于专利法律状态的检索方法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现状,如有哪些专利已经授权、有哪些专利已经无效等。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法律状态进行检索,或者通过查看专利文献中的法律状态信息来获取相关信息。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高级的检索方法,如基于引文的检索、基于图像的检索等。

这些方法需要使用更加专业的检索工具和技巧,适用于对专利技术有深入研究的用户。

此外,还可以使用专利分析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中国专利检索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分类号检索和法律状态检索等方法进行。

不同的检索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研究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检索方法,以获取与特定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信息。

同时,用户也可以结合多种检索方法,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专利信息。

中国专利文献分类类型

中国专利文献分类类型

中国专利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专利公报: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版的周报,主要报道近期专利申请的公开、公告和专利授权信息,以及专利申请撤销、撤回、驳回或专利失效的有关信息等。

专利说明书:这是专利文献的主体,包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以及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它是个人或单位为了获得某项发明的专利权,在申请专利时必须呈交的有关该发明的详细技术说明。

专利索引:这是以专利说明书的某一著录项目为依据编制的检索目录。

它可以刊载在专利公报中作为检索专利公报各种专利信息之用,或者单独出版,成为一种独立的检索工具。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85-1992年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B,经实质性审查、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U,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种类代码为S,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93年以后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C,经实质性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Y,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代码为D,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

•(一)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见图1)。

1985年出版至今•(二)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C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见图2),从而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的出版。

•(三)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见图3),从而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U)的出版。

•(四)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标识代码D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S)也随之取消。

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图4),2006年以后出版。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1993年来的编号体系1994年我国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 2003年10月1日申请号升位2007年7~8月文献号升位我国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中字母的含义(2004年7月1日之前)A(表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B(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C(发明专利说明书);U(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说明书或公告说明书);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专利说明书);S(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编辑:竹雪----内容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李建蓉老师授课PPT)一、专利文献概要1.专利文献的概念(1)WIPO关于专利文献的概念(P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8年编写的《知识产权教程》阐述了现代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

”该教程还进一步指出: “专利文献按一般的理解主要是指各国专利局的正式出版物。

”(2)作为公开出版物的专利文献(P8)•作为公开出版物的专利文献主要有:——各种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说明书和工业品外观设计说明书;——各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公报、文摘和索引;——涉及发明和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分类表等。

2.专利文献的特点与作用(1)专利文献的特点(P22-25)——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数据量巨大、内容广博的信息资源。

——专利文献传播最新科学技术信息。

——专利文献的格式统一规范,高度标准化,并且具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便于检索、阅读和实现信息化。

——专利文献对发明创造的揭示完整而详尽。

(2)专利文献的作用(P27-28)——专利文献是体现专利制度根本目的的媒介。

——专利文献传播专利信息,促进科技进步。

——专利文献为经济、贸易活动提供参考信息。

——专利文献是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依据。

——专利文献是专利机构审批专利的基础和保障.3.专利文献的出版与载体变化(1)专利文献出版量(P13)•目前,有9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30多种文字出版专利文献,每年以150万件左右的数量递增,约占世界图书期刊年出版总量的1/4。

(2)专利文献载体•目前,世界各国专利文献以磁介质存贮为主,因特网形式公布。

4.专利族与同族专利(1)专利族(P16-17)——人们把至少有一个优先权相同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称为专利族(Patent Family)。

6.5 专利文献检索

6.5 专利文献检索

1.2
什么是专利
专利——是指建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通过其政府机构(专 利局)以法律形式保护发明人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技术 专有权利。 发明专利(patent)——指受到专利制度保护的、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或新方法的 发明。 实用新型专利(utility model)——指对机器、 设备、装置、器具等的形状、构造或其组合的革新 改造。有的国家称之为“小专利” 。 外观设计专利(design patent)——是针对产品 形状的外观美感、不涉及技术效果而进行的设计。
专利说明书的构成
(2)正文部分 其行文也有大体统一的模式,顺序描述发明所 属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介绍、发明目的、发明 内容、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附图和最佳 方案的说明。 (3)权项 以正文部分为依据,用最简洁的法律语言归纳 该项发明的核心技术特征,明确划定要求保护 的范围,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是判定他人是 否侵权的依据。
《中国专利索引》 是一部按年度累积的题录型索引,是三种公报的辅助索引,它将中国专 利分成《分类年度索引》、《申请人、专利权人年度索引》和《申请号、专 利号索引》。 当我们知道分类号、申请人名、申请号或专利号时,就可以以它们为入 口,从索引中查出公开(公告)号,根据公开(公告)号就可以查到专利说明书, 从而了解某项专利的全部技术内容和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 若要了解该专利的法律状态,可以通过索引查出它所刊登的公报的卷期 号。 如果想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状况,或者说,既不知道申请人, 又不知道专利号,但又想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发明创造项目的专利技术状况, 可以根据该项目所属技术领域或者关键词,去查阅国际专利分类表,确定其 分类号,从分类索引中的专利号、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名称,进一步查阅其 专利说明书。 其所报道的内容有专利申请案的公开号(或审定号、公告号、专利号)、 发明名称、国际专利分类号、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和刊载公报的卷期号等。 《中国专利索引》是检索中国专利文献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其不足之处 为出版速度较慢,仅有年度索引,不能适应查阅近期专利的需要,又无文摘, 不便于判断取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利文献§2.1.1 中国专利说明书中国各类专利说明书自1985年9月10日开始出版以来,随专利审批程序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1.1985-1992年出版的专利说明书:1985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专利申请自实质审查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申请从初审公告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

①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予以公布,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1985年出版至今)。

②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这是一种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1985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专利局可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

经实审合格的,做出审定予以公告,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

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发明专利权。

(1985-1992年间出版)。

③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并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

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1985-1992年间出版)。

④外观设计专利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

由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仅由简要说明、图片或照片组成,因而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只在专利公报上进行公告。

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

(1985-1992年间出版)。

(注:为减少重复出版,对上述授权的三种专利一般不再出版专利说明书。

如果经异议或无效程序,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做出较大修改,才出版相应的经修改后的发明专利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这两种专利说明书只出过若干件。

)2.1993年之后出版的专利说明书: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由于取消了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前的异议程序,专利说明书出现新的类型:①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C):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

(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的出版。

)②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

(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U的出版。

)③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D):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

(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S也随之取消。

)自2006年1月4日起开始同时出版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由扉页和按申请人提交的原稿色彩出版的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页构成。

3.2010年4月至今出版的专利说明书2010年4月,按照中国专利局2004年7月1日实施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出版各种类型专利说明书单行本,同时各类说明书扉页的著录项目及出版格式也做了相应调整。

①发明专利申请(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这是还没进行实质审查、没有被授予专利权的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予以公布,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单行本)。

②发明专利(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B):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并出版发明专利(单行本)。

③实用新型专利(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U):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Y。

④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文献种类标识代码S):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后即可授予专利权。

与2006年1月4日起开始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相同。

附:发明:A——第一公布级,在公开阶段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只受临时的法律保护B——第二公布级,已经过实质审查尚未授权的发明专利文件C——第三公布级,已经过实质审查并授权的实用新型:u——第一公布级,未经实质审查尚未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y——第二公布级,未经实质审查而授权的z——第三公布级,已经实质审查并授权的§2.1.2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中国专利说明书编号体系包括六种文献号,即:●申请号——在提交专利申请时给出的编号;●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出的编号;●公开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编号;●审定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的编号;●公告号——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编号;●授权公告号——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和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的编号;1.第一阶段:1985-1988年此阶段的编号特点:●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88表示申请年代,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一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2.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此阶段的编号特点:●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增加了小数点以及由1位数字或字母组成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按年编排。

如89103229.2。

●自1989年开始,专利说明书的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码分别为(公开号、审定号和公告号开始自立门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专利号仍沿用申请号。

3.第三阶段:1993-2003年9月30日此阶段的编号特点:●自1993年开始出版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说明书的授予编号都称为授权公告号,分别延续原审定号或原公告号序列,文献类型识别代码相应改为C、Y、D●自1994年1月1日中国成为PCT成员国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8位数字组成。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第四位以9或8打头的,表示指定中国的PCT申请,其他含义不变。

从1998年1月1日起,将8位数字中的第三位用于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号第3位为8,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第3位为9。

例如98800001.6,98900002,8。

●此外,对确定为保密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后解密的,出版解密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同时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

解密专利说明书的编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的表示,如解密CN1××××××C;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号的表示:解密CN2××××××Y。

4.第四阶段:2003年10月1日~2010年3月2003年10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专利申请号标准》(ZC 0006-2003)。

按照这一标准,三种专利的申请号升位至12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包括年号、申请种类号和申请流水号三个部分。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前四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五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六至十二位数字(共七位)表示流水号,即当年申请的顺序号;小数点后一位仍然表示计算机校验码。

●专利文献号也进行了升位:5.第五阶段:2010年4月至今自2010年4月开始,我国开始施行《专利文献号标准》(ZC 0007-2004)。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的专利文献号又有了新变化。

这个阶段的编号特点:此阶段的编号特点:●一件专利申请形成的专利文献只能获得一个专利文献号,该专利申请在后续公布或公告(如该专利申请的修正版,专利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时被赋予的专利文献号与首次获得的专利文献号相同,不再另行编号。

因该专利申请公布或公告而产生的专利文献种类由相应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确定。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的申请号、专利号组成及含义没有变化。

●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相应改为B、U、S。

§2.1.3 中国专利公报《专利公报》记录的是有关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公告信息,是专利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专利公报分为《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三种。

1985年9月创刊时以月刊形式出版,自1990年起改为周刊发行。

封面顶部有卷期号(如第15卷,第33号)和期号(如总第724),每年1卷,依次排下去。

公报所刊载的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公布或公告专利申请和授权决定;第二部分发布专利事务公告;第三部分是索引。

1.《发明专利公报》分为文摘型和著录项目型(1993年取消)两种。

第二部分为专利事务,记载与专利申请的审查及授权专利的法律状态有关事项,诸如申请的撤回、专利权的撤销、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继承或转让等。

对于跟踪了解专利申请动态的法律信息具有权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索工具。

第三部分为索引,分为申请公开索引、审定公告索引(1993年起取消)、授权公告索引。

每种索引都按IPC分类号、申请号、申请人(专利权人)编排了三个子索引。

1993年起,索引部分的专利号前面加有ZL,以区别申请号。

2.《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一部分是以文摘形式公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以著录项目形式公布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1993年以后两者合并,改以文摘形式公布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予,文献编号改为授权公告号。

第二部分是法律事务,与《发明专利公报》相比,少了“实质审查请求”以及申请公开的相关程序。

第三部分是索引,由申请公告索引(1993年起取消)和授权公告索引(1993年开始)两部分组成。

申请公告索引给出公告号/申请号对照表;授权公告索引给出授权公告号/专利号对照表。

※注意:《发明专利公报》和《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一部分都是按公开号、公告号或授权公告号顺序、并按照国际专利分类A-H八个部的顺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