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二代火炬松母树林营造技术

合集下载

2010年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新建种子园施工方案

2010年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新建种子园施工方案

2010年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
新建种子园施工方案
根据《河南省泌阳县马道林场国家火炬松良种2010年作业设计方案》的要求,我场计划在转山林区郭庄林点新建二代种子园13.3公顷,为保障施工按章有序进行,特制定施工方案。

一、整地方式和规格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本次整地使用挖掘机按照原设计造林密度定点整地,株行距5×5米,整地规格为1×1×0.6米。

二、造林技术要求及栽植时间
整地结束后,按照原设计造林密度,于今年3月上旬采用南卡、北卡良种和本地良种选超级壮苗同步造林,同时采用每个定植点2-3株,株行距5×5米。

三、投资概算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和现行工值,每公顷包括整地费、栽植费、苗木费共计需投资0.46万元,13.3公顷共计需投资6.118万元。

四、验收
施工结束后,对照施工方案,由场组织有关人员对整地质量和栽植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结算并写出验收报告。

国有泌阳马道林场
2009年12月25日。

火炬松栽培技术

火炬松栽培技术

火炬松栽培技术一、形态特征乔木,高达30米,下部枝条开展下垂;树皮桔褐色,深裂;一年生枝黄褐色,有时有白粉,无毛;冬芽椭圆状卵形,淡褐色,无树脂,芽鳞分离,有反曲的尖头。

针叶3针一束,偶有三针一束,长15—25厘米,宿存3—4年,刚硬,微扭转,蓝绿色,短急尖,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2个,中生;叶鞘宿存。

球果腋生,无柄,对称,卵状圆锥形,长6—10厘米,无光泽,淡褐色;鳞盾呈压缩的尖塔形,有尖锐的横脊;鳞脐延伸成肥壮三角状外曲刺。

种子菱形,长6—7毫米,红褐色;种翅长2,5—2.8厘米,宽4—10毫米。

花期4月上旬,球果10月中成熟。

二、生长习性火炬松喜光、喜温暖湿润。

在中国引种区内,一般垂直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岗地造林。

海拔超过500米则生长不良,达到海拔800米一般都要产生冻害。

适生于年均温11.1~20.4℃,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7℃。

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坡地的中部至下部及坡麓。

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除含碳酸盐的土壤外,能在红壤、黄壤、黄红壤、黄棕壤、第四纪粘土等多种土壤上生长,在粘土、石砾含量50%左右的石砾土以及岩石裸露、土层较为浅薄的丘陵岗地上都生长。

怕水湿,更不耐盐碱。

但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湿润的土壤上其生长尤为良好,喜酸性和微酸性的土壤。

pH4.5~6.5生长最好。

pH7.5以上,生长不良。

据调查研究,在山洼、坡下部和中下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火炬松生长最好;坡中部、山腰,土层厚度中等,生长次之;山脊、山梁凸地,土层浅薄贫瘠,石砾含量多,生长最差。

三、用途火炬松也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南方松。

它是美国南方松分布区中最重要、材积生长量最大的用材树种。

其木材主要用作制浆、造纸和建筑材料。

在美国南方松的人工造林中,火炬松占了约80%。

火炬松也是一个产脂树种,但其松脂成分以α-蒎烯为主,与马尾松松脂成分相近,松脂产量没有湿地松高。

适应范围:火炬松在美国的分布相当广泛,天然分布于美国的整个南部和东南部,涉及14个州,从山区到平原,从北纬28°直到北纬40°都有分布。

火炬松造林技术

火炬松造林技术


要: 从林 地选择 、 林地 清理 、 整地 、 造林和抚育管护等方面介绍 了火炬松 的造林技术 。
关 键 词 : 炬松 ; 林 ; 林 ; 育 管 理 火 造 幼 抚 中图分类号 ¥9 . 5 7 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O —1 1 O 0 7— 7 1 2 1 ) 1 3 一 2
火 炬 松 ( i s ad . , Pn eaL ) 松科 松 属 , 我 国成 功 引种 ut 是 栽 培 的 国外 树种 。适应 强 , 成 活率高 , 造林 生长 迅 速 , 逐渐 成 为驻 马店 山 区主要 的造 林 树 种 。结合 我场 对 火 炬松 营
林 措施 及生 产 经 营 的探 索 总 结 , 要 阐述 火 炬 松 的造 林 简 技术 。
安 徽农 学 通 报 , n u A r SiB l 2 1 ,8 叭 ) A h i gi c u1 0 2 1 ( . . .
11 3
火 炬 松 造 林 技 术
胡林 坡 王 凯 朱德 刚 吴辰光
( 1国有泌 阳县 马道林场 , 河南驻马店 4 3 0 2驻马店市薄山林场 , 67 ; 河南驻 马店 4 30 ) 6 30
土壤 酸碱 度 、 分状 况 、 水 土壤 种 类 、 力 、 被 物 等对 其 生 肥 地
长都 有很 大影 响 。在 同一 地 区进 行 造林 地 选 择 和 规划 时 还要 特别 注 意局部 地 区条件 的变件 , 为其更 好 的生 长创 造 有利 条件 。 栽培 的实 践证 明 , 火炬 松在 长江 以南 和 以北 的部分 地 区 的低 山丘 陵均能 正常 生长 发育 。但在 海拔 高度 50 以 0m 下, 坡度 在 3  ̄ 下 , 风 向 阳 、 0C以 背 土层 较 深 厚 、 沃 、 气 肥 通 性较 好 的微酸 性到 中性 的砂质 壤 土 , 能发 挥其 速 生 的特 更 性 。火炬 松是 喜光 树 种 , 因此 , 造林 地 要 选 择 阳 光充 足 的

母树林建立方法

母树林建立方法

母树林建立方法朱建刚( 陕西渭南白水县新卓林场陕西白水7 1 5 6 0 0一、母树林的选择1 .母树林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和采种运输,母树林地应选择交通便,地势平缓并尽可能是某一个树种适宜造林的中心地区,在其周围,最好不要有品质低劣的同一树种存在,防止外来不良花粉的感染,降低母树林种子遗传品质。

2 .母树林应选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土地肥力的高低,对母树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充足的光照,对母树林生长和积累开花结实所需的营养物质均较有利。

因此,母树林应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地形开旷、背风的阳坡和半阳坡地3 .母树林必须选择优良的林分在母树林中其符合采种条件的优良母树在林分中的比值不得少于 2 0 %优良母树的条件是:(一) 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树干通直、吲满;(二) 年令适中、生长发育旺盛、结实良好;(三) 枝多叶茂、树冠均匀对称、枝下高较低;(四) 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无机械损伤;(五) 优良的自然类型中的优良单株。

4 .适宜母树林的郁闭度母树林的郁闭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母树的光照条件和种实产量。

选择母树林林分,郁闭度以0 .5 —0 .6 适宜,亦可达到0 .7 左右,年令大的母树林,其郁闭度更要少些。

如林令大,郁闭度也过大,则林木树干细长,枝下高上升,树冠小,通风透光不良。

这样的林分,就是加强经营管理,采取各项提高结实的措施,也不能获得量多质优的种子。

5 .母树林应选择实生林实生林寿命长,生长势旺,种子布种品质较好。

冈此母树林一般宜以实生林为主,其次是插条的林分。

萌芽更新或起源混杂的林分,发育较老,生命力衰退,种子品质差,不宜选择。

6 .母树林最好选纯林和同令林母树林可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中选择,最好是纯林和同令林。

如果是混交林,则母树树种不得少于5成,非目的树种在疏伐时应尽量多伐,逐步伐完:如果其异令林.则母树林年令不应相差过大,否则,造成经营管理不便。

二.母树林的设置1 .建立母树林,首先要在本地区范围内,全面进行踏查,摸清各个树种的林分生长情况,初步选择优良林分:其次对踏查初选的林分进行全林或标准地每木凋查和评比( 标准地面积应在 2 —5 %以上) ,一般对林木的直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进行实测,其他如生长势,干形健康和结实状况等进行目测,所有实测和目测的项目都要详细记载( 附表1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参对母树林各项要求和标准进行取舍,将中选的林分进行编号、标明和登记工作( 附表 2 )2 .母树林主要是解决当前种子不同的急需,应该选择郁闭度较低,盛果初期的中、壮令林分,速生树种,如泡桐,桉树,木麻黄等。

火炬松育苗技术研究

火炬松育苗技术研究

1 试验 地 概 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竹歧镇 , 地理坐标东经 185 193 北纬 2 。7 ~ 63 属典型的 1 。2 ~ 1。5 , 1 54 2 。1, 亚 J
热带 季风 气候 区 , 量充 沛 , 平均 气温 1 . 2 。 c 最 冷 月 2月 的平 均 气 温 1, 热 年 95~ 0 0c, 00~1 .℃ , 热 月 7 05 最 平均气 温 2 . 2 .℃ , 平均 降水量 130~1 0 m, 8 8~ 92 年 0 0m 年平 均相对 湿度 7 % , 霜期 20— 7 i年 L照 6 5 无 6 25( , I
质 量 比值 。 22 2 火炬松 容 器苗不 同基 质 育 苗试验 容器 育 基 质 试验 材料 为深 层 红壤 ( 心 土 )、 有 天然 菌根 荫 .. 红 带
的松林表土、 火烧土和过磷酸钙肥料等 4种。以影响苗木生长及剥袋散袋率的火烧土含量( 和过磷酸钙 A)
睾 作者简介 : 赵亮 (9 3一 ), 16 福建省 『 县人 , 蒯候 闽侯 县林业局 1程师 , 二 从事背朴 『 作
时数 2 2 。育苗圃地为水稻田, 8h 0 地势平坦 , 供水方便 , 土壤为湿润 、 肥沃 、 的沙壤土。 疏松
2 试验材料 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法 2 】 试验 材料 .
火炬松种子购 白 福建省种苗总站 , 菌根菌采用厚环乳 牛肝菌(u l r i ik. i ) 简称 S ) S i s el (1)S g ( l g vl u e n g 和彩 色豆土勃( il u t c r s ( 与 Ps i si t i ) 简称 P) o t n o u h t的固体菌剂 , 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
2 2 试 验方 法 .

火炬松母树林营建和管理技术要点

火炬松母树林营建和管理技术要点

形斑,颜色由浅黄变为灰白色,边缘深红褐色,且聚生很多小黑粒,病斑外常有一圈黄色晕环。

叶柄、茎部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间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枯茎烂。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栽培时要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灌溉时注意土壤湿度,切忌大水漫灌。

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较好。

5.2菌核病该病危害芹菜茎、叶。

受害部位刚开始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菌核萌发温度5~20℃,15℃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时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实行3年轮作。

播前用10%盐水浸种,除去菌核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3病毒病全株都可染病毒病。

初期叶片皱缩,呈浓、淡绿色斑驳或黄色斑块,表现为明显的黄斑花叶。

严重时全株叶片皱缩不长或黄化、矮缩。

病毒在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

栽培管理条件差、干旱、蚜虫数量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采取防蚜、避蚜措施进行预防。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

叶面喷肥也可提高耐病性。

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5.4软腐病软腐病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

先出现水积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在土壤中越冬,从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湿度大时发病重,有时与冻害或其他病害混发。

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移栽、松土或锄草时避免伤根。

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发病期减少浇水或暂停浇水。

发病时可及时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DT 胶悬剂等喷药,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代火炬松种子园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2代火炬松种子园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2代火炬松种子园高产种植技术研究摘要通过2代火炬松种子园密度、坡向、土壤、耕作施肥等试验,探讨2代火炬松种子园高产种植技术。

结果表明:2代火炬松种子园密度以450~650株/hm2为宜,阳坡为好,土壤耕作施肥比未耕作施肥2代火炬松种子园结实多、质量好。

关键词2代火炬松;种子园;密度;坡向;耕作;结果;影响火炬松为高大乔木,河南省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种,现已成为该省南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但多年来存在着种子数量不足、质量差的问题。

为了提高2代火炬松种子的产量,在已改建的2代火炬松种子园中,规划标准地和标准树,对种子园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2代火炬松母树林试验基地处于驻马店西部,泌阳县东南部,北纬32°34′,东经113°42′;位于马道林场的铜山湖南岸,属浅山丘陵区,海拔200 m左右,土壤为微酸性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壤厚度达到70 cm以上。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气温最高40 ℃,最低-18 ℃,无霜期220 d,年降水量920 mm,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为2 110 h。

母树林基地地势平坦,占地面积为100 hm2。

试验林为20年的2代火炬松种子园,改建为林龄为12年,试验林地应选择树龄相同、立地条件和生长势相近的结果2代火炬松种子园作为实验树。

1.2 试验方法设计林地为667 m2,以单株为小区,重复6次,以地势排列,分别统计母树结实情况。

1.2.1 不同密度试验。

设计4个密度处理区,分别为450、650、990、1 300株/hm2,分别统计平均树高、胸径、冠幅、活枝下高、结实株率、结实层厚和单株结实情况。

1.2.2 不同坡向试验。

规划2个坡向样地:阳坡和阴坡,分别统计平均每年的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结果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和单株结果数。

1.2.3 不同土壤耕作施肥方式试验。

试验分4个规划区,第1规划区为土壤耕作施肥,春、秋2季将土壤深翻20~30 cm,耙细整平,在树40 cm外,呈半圆形施入氮、磷、钾复合肥0.5~1.0 kg/株,不可离树木太近或直接使肥料接触树根,施肥沟离树干也要越来越远,施肥深度以10 cm以上,在沟内分散开,施肥后立即用土覆盖。

鲁山县火炬松造林技术探讨

鲁山县火炬松造林技术探讨
Abs r c :Th o g e e a e r f e p r e t to n s e l u t fo d a o e t t n t e a t o s ta t r u h s v r l y a s o x e i n a n o e d i c l ̄a n a f r s a i , h u h r m i ng i n o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4 7 期
2 l 7年 2月 00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J u na o He n Fo e ty S i n e a d T c n l g o r l f na rsr ce c n e h o o y
关键词 :火炬松 ;造林技术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 1 5 9 .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6 0( 07)0 — 0 3 0 0 3 2 c n qu fPi u a d n L s a u y on Si c lur l v Te h i e o n s t e a i u h n
s mm a ie k y t c n c a u e d m e o s t fo e t Pi u a d n Lu h t y u rz e e h i a me s r s a t d o a f r s n s t e a i s a Co mt ,wh c s t e l n h n i h i h n rhe n l e 0 m U e a ds r t n o t r n f i P- St d i ti i . a bu o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 中部偏西 ,伏牛山北坡 ,地 处 北纬 3 3 ’3 。 0 3 4~ 4 0,东 径 l2 1 ’13 4 l。 4~ 1 。3 ’ 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 明,年平 均气温 1. 4 5℃, 年平均 降雨量 9 0 m,全年无霜 2. m 5 期 2 5 ,日 1 d 照时数 2 8.h 春秋干旱少雨 , 7 。 0 8 夏季 降雨集中。从 自 然气候条件上看 ,鲁山适宜火炬松 生长 。但从火炬松 引种情况看 ,鲁 山又位于北线 , 特别是春季干旱 、少雨 、多风,更是影响火炬松造 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立地条件好坏是影响火炬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二代火炬松母树林营造技术摘要着重介绍了河南省二代火炬松母树林的规划、营造与管理技术,包括造林地清整、火炬松母树林的营造、二代火炬松的管理等内容,并将二代火炬松与一代火炬松3年的生长势进行对比,以期为二代火炬松良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炬松;二代;母树林;营造技术;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791.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8-01
火炬松为高大乔木,火炬松是从美国东南部引进的针叶树种,20世纪60年代引进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用途广等特点。

河南省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种,造林后表现较好,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河南省南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特别从90
年以来,火炬松被列为世行贷款造林、长淮防林、日本政府贷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等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项目的主要树种,呈规模发展之势。

该树种还被运用到湖北、安徽等省份造林,由此可见火炬松良种生产、苗木培育市场潜力巨大,良种壮苗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前景广阔。

为了更好地发展,进行了二代火炬松育苗造林。

与一代火炬松做了对比试验,经试验证明二代火炬松与一代火炬松生长势对比有明显的差异。

二代火炬松具有苗壮、生长快、病虫害少等优点。

二代火炬松母树林良种繁育基地处于驻马店市西部,泌阳县东南部,
北纬32°34′,东经113°42′;位于马道林场的铜山湖南岸,属浅山丘陵区,海拔200 m左右,土壤为微酸性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壤厚度达到70 cm以上。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气温最高40 ℃,最低-18 ℃,无霜期220 d,年降水量920 mm,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为2 110 h。

母树林基地,地势平坦,占地面积为100 hm2。

1 造林地清整
整地前应认真清理造林地,一是全面清理。

即清除全部的杂草、灌木和残留木等。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用火烧。

二是带状清理。

沿种植行成带状割除灌木、杂草。

三是团块状清理。

清除长势不良、没有培养前途的原有林木,然后在团块状的地块进行整地造林。

整地的最佳时间为定植前一年,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一般在夏季整地对营造火炬松母树林最适宜,春季不宜整地,否则会造成成活率低。

夏季整地的优点为:一是高温炕土。

由于夏季气温高,整地挖出的内土经过高温伏炕后有利于土壤风化,增加土壤热容量。

二是铲草增肥。

在夏季铲草挖穴,秋后及时回填,冬季时杂草就会腐烂,此外还可以使土壤松软,有利于火炬松的生长。

三是蓄水保墒,挖土晒穴。

夏季蓄水,然后回填,冬季冻土,穴土下沉,穴内土壤中水分充足。

四是易挖省工。

冬天冻土难挖,伏天土质松散,若墒情合适,挖穴工效可提高2~3倍。

按带状或反坡梯田整地:带宽1~5 m,整地深度50~60 cm;穴状整地,穴径80 cm,穴深60 cm。

或按网格定点,采用挖掘机定点穴状整地,规格为1.0 m×1.0 m
×0.7 m,把土置于坑穴边,利于土壤风化,拣出石块、草根等杂物。

株行距为5 m×5 m。

2 火炬松母树林的营造
2.1 造林季节与苗木选择
适时栽植,这是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关键,2月中旬至3月上年气温低,苗木处于体眠状态是适宜的造林时机,以立春至惊蛰期间进行造林最好,最迟在3月下旬以前栽植结束[1-3]。

植苗造林主要选择根系完整、主根深侧根发达、根系大、栽植后恢复较快的苗木。

造林时所用的苗木采用一年生、高20 cm以上、地径0.5 cm以上的一、二级苗木,稍带宿土为好。

2.2 起苗蘸桨
火炬松苗子由于枝叶繁茂,主根长,须根不发达,容易失水,因此要根据季节的需要,选择无风或阴雨天,造林地透墒的有利时机,随起苗随栽植。

起苗时要用锄头挖苗,不可用手拔,以免伤根。

起苗后,应马上泡制泥浆,把苗根蘸浆,蘸浆时应注意泥浆的稀稠度,以苗根能沾着为好。

并注意不要把泥浆蘸到针叶上,以免堵塞气孔致苗木死亡。

根部的泥浆蘸住拇指粗细为宜。

然后用小桶盛小半桶泥浆,把苗木置于桶中,运到造林地栽植。

2.3 栽植
因火炬松苗木枝叶较大,为防止过量蒸腾失水,要掌握“深栽
实埋不窝根”的要点。

栽植时,每穴栽3株(3株呈正三角形栽植),每株栽至苗的1/3~2/3的深度(不要窝根),当填土到1/2时,用手轻轻提一下苗,使其根系伸展,避免窝根,然后砸实,再填土,砸实后上面覆盖1层土,以防止水分蒸发[4-7]。

3 二代火炬松的管理
3.1 锄草及施肥
松土除草宜在造林当年夏、秋2季进行,冬季割灌1次,一般在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

在松土锄草的同时,每年都要在幼树30 cm 外,呈半圆形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2勺促进幼树木质化。

不可离树木太近,以免使肥料直接接触树根,并且随着树木越来越大,施肥沟离树干也要越来越远,施肥深度以10 cm以上,在沟内分散开,施肥后立即用土覆盖、浇水,或在下雨前后施肥。

3.2 病虫害预测预报
注意松针褐斑病、松赤枯病、松毛虫、松材线虫、松梢螟、松梢小卷蛾等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尽量将灾害减少至最低程度[5,8-9]。

3.3 护林防火
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以火炬松纯林经营的相邻小班界线布设防火线,防火线宽度15~30 m,并种植阔叶树构成生物防火林带。

4 结语
经过3年观察火炬松幼树的生长情况,在同一地块内,措施相同条件下,一代与二代幼树的生长情况差别很大。

一代火炬松一年生树高、二年生树高、三生年树高分别为24.4、35.3、65.2 cm;二代火炬松一年生树高、二年生树高、三年生树高分别为56.1、103.7、195.3 cm。

可以看出,二代火炬松为一代火炬松的2.8倍,通过3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二代火炬松的病虫害情况明显减少,比如松针褐斑病、微红斑梢螟和松梢小卷蛾、赤枯病等不曾发生。

5 参考文献
[1] 陈明海,董淑荣.红松母树林疏伐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1998(6):56.
[2] 潘立斌.火炬松母树林密度的初步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1992(2):16-17.
[3] 台德理,孙光新.火矩松母树林经济效益的调查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78(9):1.
[4] 刘书金,谢昌松.火炬松母树林营造效果[j].湖南林业科技,1991(1):15-16.
[5] 刘国安,冯明功,王素荣,等.马道林场火炬松母树林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3,23(1):55.
[6] 罗治建,汤梦林.国外松母树球果害虫防治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91(3):25-31.
[7] 胡蝶梦,龙应忠.火炬松母树林开花结实调查研究[j].湖南
林业科技,1996,23(4):14-16.
[8] 胡林坡,王凯,朱德刚,等.火炬松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59.
[9] 徐德平,乔国壮,班龙海,等.高纬度地区火炬松母树林营造与良种繁育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63-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