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
✓ 毛霉属 ✓ 根霉属 ✓ 曲霉菌属 ✓ 青霉菌属 ✓ 木霉属 ✓ 交链孢霉属 ✓ 芽枝霉属 ✓ 镰刀霉属
➢与食品卫生关系密切的多属于半知霉纲的曲霉属、青霉 菌属和镰刀菌属
➢GB 4789.16-2003描述了各种霉菌的特点及鉴别要点
➢主要产毒霉菌
✓ 曲霉菌属(黄曲霉、赭曲霉、烟曲霉、杂色曲霉等) ✓ 青霉菌属(岛青霉、桔青霉、扩展青霉等) ✓ 镰刀菌属(梨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 ✓ 起他菌属(绿色木菌、漆班菌属等)
➢常见霉菌毒素
✓ 黄曲霉毒素 ✓ 赭曲霉属 ✓ 杂色曲霉菌 ✓ 展青霉素 ✓ T-2毒素 ✓ 其他: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 污染及预防
天天学营养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
➢霉菌(molds) ➢真菌(Eumycetes)
✓ 是指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 存、可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生物
✓ 多数为有分枝或无分枝的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 ✓ 已知约10万多种
➢霉菌
✓ 是真菌中的一部分 ✓ 菌丝体比较发达,且没有较大的子实体 ✓ 以缠结的形式生长,可迅速蔓延 ✓ 食品中最重要的霉菌通过子囊孢子、接合孢子和分生孢子来繁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
➢霉 菌 毒 素 ( m y c o t o x i n )
✓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仅有少数产毒霉菌汇总的部分菌株可以产生毒素 ✓霉菌产毒能力受菌株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界条件的影响 ✓产毒特点:
• 真菌产毒只限于少数的产毒真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一部 分菌株产毒
• 玉米、花生: 黄曲霉及其毒素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 主要有T-2毒素、双乙酸蔗草镰刀
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镰刀菌烯 酮-X等。急性毒性较强,以局部刺激 症状、炎症甚至坏死为主,慢性毒性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抑制蛋白质和 DNA的合成。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 又称F-2毒素等,以污染玉米、大麦、
燕麦和小麦为主,具有类雌性激素样作 用。 •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AFT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余种异构体,其中最 常见的包括B1、B2、G1、G2、M1、M2 。
特性:⑴紫外线下发不同颜色的荧光,蓝色 荧光(Blue fluorescence)为B族,黄绿色荧 光(yellow-Green fluorescence)为G族;⑵ 呋喃环有双键者毒性强,具有致癌性; ⑶溶于 油、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乙醚 、石油醚;
–温度 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
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 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 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 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 力减弱。一般来说,产毒温度略低 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 产毒温度为28-32℃。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基质 霉菌在天然食品上比在人工合成
是三线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水溶性有毒 代谢产物,可引起牛烂蹄病,可引起后 腿变瘸、蹄和皮肤联结处破裂、脱蹄。 是一种血液毒,毒性也较大,尚不能排 除致癌的可能性。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 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卫生学意义 –引起食品变质。食品霉菌污染程度及 卫生质量评定:A.霉菌菌落总数 B. 霉菌菌相构成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岛青霉类毒素包括黄天精、环氯素、 岛青霉毒素、红天精等。这些毒素易污染 谷物,对人体危害所表现的毒性作用一般 为三种类型,即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 毒性作用,并已证实黄天精和环氯刀菌属和个别其他
食品生产车间霉菌污染的来源及控制措施

食品生产车间霉菌污染的来源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中,“微污染源”有很多,如何防止食品被污染是一项重要课题。
霉菌作为微污染源中的一种,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食品保质期的长短。
今天我们就对食品车间霉菌的污染来源及控制措施做分享。
那么,应该如何控制霉菌污染食品呢?一、霉菌的污染来源由于加工产品的不同,故污染的霉菌种类也有所差异,但面包、糕点加工厂的霉菌污染源一般来自水、通风良否、操作人员、机械设备、食品原料和包材等。
1.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大量水蒸气,容易造成墙壁潮湿、离墙壁近的设备也易形成冷凝水,容易滋生霉菌。
2.车间的各处水槽、水桶、自来水管等处有水的环境,长期贮水,污染霉菌较为常见。
比如:地面明沟积水潮湿;冷凝管管路、空调出风口、冷风机容易产生冷凝水滋生霉菌。
3.设备容器的交叉污染,如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消毒液选用不当或不按规定流程清洗等。
4.空气中存在的浮游菌二次污染,如人员走动地面扬尘中含有的细菌、或者空调新风吹出的霉菌等。
5.操作人员自身的二次污染,避免手部清洁不到位,不佩戴口罩,不按规定着装,不洁净的衣物手套接触食品等不良习惯的发生。
6.原料带入的二次污染,如产品原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储存条件不当受到霉菌污染,比如花生玉米生成黄曲霉毒素。
7.包材带入的二次污染,如包装的密封性能不好,包装外表面不够清洁,附着的微生物也有可能造成食品的污染。
二、霉菌污染的控制措施1、控制车间温湿度对生产车间霉菌有效控制,首先必须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常开抽湿机及空调,尤其是潮湿天气,建议车间温度在24度以下,湿度控制在55%以下,确保车间干爽,因为过高的温湿度会促进霉菌的生长。
同时应设有效的换气设施,保证车间抽湿机的正常运转,保证车间内部空气能够达到要求指标,空调的换气程度好坏直接影响到霉菌的产生。
如果车间能保证及时将含有大量水份的空气排出车间,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大大缩小了可能存在霉菌的可能性。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生物性污染-霉菌

医学ppt
11
2.化学性质
• 毒素耐热,280c时裂解;
• 在中性、酸性溶液中稳定,pH为9~10强 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但可逆。
•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紫外线下可发荧光;
医学ppt
12
3.产毒菌种: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其 他许多霉菌也产少量。
四、霉菌和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 染及其预防
(一)概述 (二)黄曲霉毒素 (三)其他霉菌毒素
医学ppt
1
(一)概述
1.霉菌及霉菌毒素 2.霉菌产毒特点 3.霉菌的产毒条件 4.主要产毒霉菌 5.霉菌污染食品的卫生学意义
医学ppt
2
1.霉菌及霉菌毒素
(1)霉菌
医学ppt
3
(2)霉菌毒素(mycotoxin) (3)霉菌毒素的特点:通常具有耐高温、
• 动物实验表明具有致畸作用
医学ppt
21
⑤体内代谢
• AFB1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化、 脱甲基和环氧化反应。
• 肝脏中含量最高 • 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蓄积,
约1周后排出。
医学ppt
22
5.在食品中的污染
• 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花生、玉米、 棉籽油;大米、小麦等)
• 干果类,动物性食品等均可污染。
• 热带和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食品污 染严重
医学ppt
23
6.防霉去毒
防霉 ①降低温度 ②降低水分 ③除氧 ④减少粮粒损伤
⑤培育抗霉品种 ⑥加化学药物
(环氧乙烷) ⑦加强田间管理
医学ppt
24
去毒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防止食品受到霉菌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防止食品受到霉菌污染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受到霉菌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霉菌不仅会使食品变质,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正确的防止食品受到霉菌污染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如何有效地预防食品被霉菌污染。
一、认识霉菌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能在适宜的环境下迅速繁殖。
霉菌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多种问题,其中包括:1. 食品变质:霉菌会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导致食品呈现发霉、变质等现象,从而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香味。
2. 食品毒素:某些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性物质,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等,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二、预防食品受到霉菌污染的有效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品受到霉菌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控制食品储存环境良好的储存环境是预防霉菌污染的基础。
首先,保持食品储存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
其次,在储存食品时,要与有霉菌的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定期清洁储存容器和储存区域,避免食品与霉菌接触,确保食品的安全。
2.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食品生产环节是食品受到霉菌污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非常必要。
厂商需要严格遵守食品加工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卫生常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进行卫生培训。
此外,定期对设备和生产线进行卫生清洁,有效控制空气、水源等可能受到污染的因素,以减少霉菌滋生的机会。
3. 合理使用食品防腐剂食品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中的霉菌滋生,减少食品变质的可能。
然而,过量或不合理使用防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防腐剂时,需要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合理控制防腐剂的使用量,选择合适的防腐剂种类。
4.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食品的霉菌污染及预防

有 黄 曲霉 毒 素 、 曲霉 毒 素 、 色 曲霉毒 素 、 赫 发 岛青 霉 毒 素 、 黄
食品 霉 菌污 染 的方法 。 菌毒 素 弓起 的 中毒 , 多通 过 被霉 霉 1 大
世 界 医学 界 公 认 的 致 癌 物 质 。 1 6 自 9 0年 发 现 黄 曲 霉 毒 素 后 , 菌 毒 素对 食 品 的污 染 日益 受 到 世 界 各 国和 国 际组 织 霉
的高度 重视 。 1 霉 菌 污染 的种 类
表 1 食 品 中黄 曲霉毒 素 B 的允许 量标 准 ( 7 l 2 0 GB26 一 o 5)
食 品种类 黄曲霉毒 素 B 允许量标准∥ , l 【 g
≤2 0
≤l 0 ≤5
目前 , 已经 发现 具 有产 毒 菌 株 的 一 些 霉 菌 主要 有 曲霉 菌属 中 的黄 曲霉 、 曲霉 、 赫 杂色 曲霉 、 曲霉 、 烟 构巢 曲 霉和 寄 生 曲霉 等 ; 霉 属 中 的岛 曲 霉 、 曲霉 、 绿 霉 、 色青 霉 、 青 桔 黄 红
严 重影 响人 们 的身体 健 康 。 事 食 品工作 的人 员 , 充分认 从 要 识霉 菌污 染 食 品 的危 害 , 悉霉 菌污 染 食 品 的常 识 和 预 防 熟
展 开青 霉 等 ; 刀菌 属 中 的 禾 谷镰 刀 菌 、 线镰 刀 菌 、 米 镰 三 玉 赤 霉 、 孢镰 刀 菌 、 孢 镰 刀 菌 ; 他 菌 属 中 的粉 红 单 端 孢 梨 尖 其
凡是 生 长 在 培 养基 上 , 成 绒 毛 状 或 棉 絮状 菌丝 体 的 长 真 菌 , 称 为 霉 菌 。 菌属 于 多 细胞 的真 核 微 生物 , 自然 统 霉 在
食品发霉整改报告

食品发霉整改报告1. 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食品发霉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本报告将详细分析食品发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 问题分析2.1 食品发霉的原因食品发霉的主要原因是湿度过高和空气中的霉菌。
湿度过高使得食品表面产生水分,为霉菌提供生长的条件。
空气中的霉菌通过传播进入食品,引发发霉问题。
2.2 发霉食品的危害发霉食品中的霉菌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摄入发霉食品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如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
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缺乏食品存储管理制度:食品存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食品长时间暴露于高湿度环境中。
- 湿度控制不当:食品存储区域的湿度控制不够精确,无法有效避免食品发霉问题。
- 霉菌传播途径未加防控:空气中的霉菌未得到有效控制,容易通过空气传播进入食品。
3. 整改措施3.1 建立食品存储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存储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食品存储流程、湿度控制要求和食品发霉的监测与报告机制。
制度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3.2 完善食品存储区域 - 确保食品存储区域干燥通风:对存储区域进行改造,确保足够的通风和除湿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湿度。
- 控制存储温度:合理控制存储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食品发霉。
- 分区存储:将不同类型的食品分区存储,避免不同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和传播。
3.3 加强食品质量监控 - 定期检测食品质量:制定食品质量检测计划,定期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食品发霉问题。
- 强化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控,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质量要求,减少发霉食品的进入。
3.4 增加霉菌防控措施 - 空气过滤净化:在食品存储区域增加空气过滤设备,过滤空气中的霉菌,减少传播。
- 加强清洁消毒:定期对食品存储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霉菌滋生的环境。
4. 整改计划4.1 制定整改计划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包括整改措施、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等。
避免食品中的霉菌污染

避免食品中的霉菌污染食品安全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其中,霉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变质和不安全的常见原因之一。
霉菌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食品中的霉菌污染。
本文将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建议,以确保我们食用的食品安全健康。
1.购买高质量食品选择新鲜、干燥和无霉迹的食品是避免霉菌污染的首要步骤。
例如,选购蔬菜和水果时,要选择不破损、无腐烂迹象的品种。
同时,在购买肉类和乳制品时,确保包装完好且封闭,有效避免霉菌进入商品。
2.正确储存食品储存食品时,恰当的温度和湿度对预防霉菌生长至关重要。
霉菌通常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食品干燥是很重要的。
对于谷物、坚果和面粉等易受霉菌侵害的食品,应将其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最好在密封容器中保存。
此外,冷藏和冷冻食物也是避免霉菌生长的好方法,因为低温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3.定期清洁冰箱和食品储藏区我们经常忽视清洁冰箱和食品储藏区的重要性。
霉菌可以通过其他受污染的食品传播,因此保持食品储藏区的清洁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冰箱和储藏架,采用温和的中性清洁剂,确保没有霉菌残留。
4.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导致食品受霉菌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我们需要注意食品的存放和处理。
食物应该按照不同的类型和成分储存在不同的容器中,以避免食品间的接触和交叉污染。
此外,在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中,使用干净的刀具和炊具,并避免用同一刀具切割生食和熟食。
5.加强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防止霉菌污染的关键。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洗净双手,并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脱菌。
定期剪指甲并避免戴手部饰品,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在烹饪和食用食物时,避免直接将手触碰到食物表面,以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6.密切观察食品定期检查食品的状态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食品出现霉菌,如黑斑、发霉或异味,应立即将其丢弃,以防霉菌毒素对食品造成更多的污染。
总结起来,为了避免食品中的霉菌污染,我们需要购买高质量的食品,储存食品时保持干燥环境,定期清洁冰箱和食品储藏区,避免交叉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并密切观察食品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霉菌作为污染食品安全的毒素,严重危及到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本文就食品霉菌污染途径及危害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品霉菌污染预防
一、前言
霉菌主要由培养基棉絮状或者绒毛状的菌丝体形成的一种真菌。
霉菌与酵母、细菌相比,其酸碱度与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其在农作物或者食物上不断生长与繁殖时,将导致农作物出现严重病害,或者食物出现发霉变质现象,甚至产生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食品霉菌污染,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霉菌污染途径及其危害
(一)污染途径
由于霉菌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很多,因此霉菌毒素形成率也相对较高。
在适宜的环境下,即温度与湿度相对较高情况下,食物可能会出现霉变现象。
实验研究表明,果类、粮食、加工制品及豆类等食物中,例如黄豆、大米、水果、发酵食品、饲料级奶制品等,都存在一定的霉菌毒素。
菌种不相同的霉菌,可在各类食品中生长和繁殖,花生、面粉等属于发酵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玉米、小麦则可能含有大量的镰刀菌和镰刀菌毒素;大米可能含有大量的青霉与青霉毒素,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
再者,霉菌在对食品进行污染时,将导致食品发霉变质,食用价值大大降低,或者无食用价值。
据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2%左右的农作物因霉菌污染变质而无法食用。
(二)污染危害性
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造成污染之后,不仅使食品发霉变质,同时
以食品作为传播源,导致人体中毒或者致病,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因此,食品业职工人员(从业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食品霉菌污染的危害性,掌握食品霉菌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方法,才能有效减少食品霉菌污染现象。
食品霉菌毒素而引发的人体中毒事件,主要是霉菌对发酵食品、油料及粮食等造成严重污染后,患者在进食后产生的。
同时霉菌毒素引发的中毒事件具有季节性及地方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潮湿,加上梅雨季节的影响,导致霉菌毒素食品污染中毒发生率不断升高。
若人体或动物进食时,吞入多种不同的霉菌毒素,将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食品霉菌污染预防对策
(一)确保食品储存合理性
做好食品储存工作,是预防食品发霉变质的重要手段。
发酵食品、油料及粮食等储存仓库管理中,不仅要对仓库温度、相对湿度及氧气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要采取先进性的食品储存模式,确保食品储量的合理性,同时食品储存时间不宜多长,以避免其出现发霉变质现象。
如果食品,如果类、大米、豆类、油料等出现严重的发霉变质现象时,不可轻易食用,以避免中毒或者致病问题的产生。
同时要求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加工单位及食品供应单位,必须树立良好的食品霉菌污染危害意识,做好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在食品采购过程中,不可购买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而食品加工人员也不能对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进行加工,以减少食品霉菌污染,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有效去除食品毒素
当食品受到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时,可将霉菌毒素有效去除或者破坏,以防止食品发霉变质面积继续扩大。
食品毒素去除方法主要是在花生或者玉米中的发霉颗粒去除或者进行碾压加工,而大米则可用水搓洗和挑拣。
再者,借助白陶土将玉米油或者花生油内存在的霉菌毒素吸附出来,以达到良好的毒素去除效果。
(三)种植抗霉菌较强的粮食
种植抗霉菌较强的粮食,也是食品霉菌污染预防的一个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抗霉菌性粮食得到广泛的推广。
例如,金皇后与杜单12号玉米品种,其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良好的
抗霉变效果,能够使玉米霉菌毒素大大减少。
目前,我国在玉米种植中,已经引进了黄曲霉无毒性菌株,能够对霉菌毒素生长繁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四)明确食品霉菌污染标准
随着食品霉菌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多国家及地区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食品霉菌污染标准,以对霉菌毒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例如,我国提出并实施了黄曲霉毒素污染标准,其内容主要有:花生和玉米灯食品,黄曲霉毒素允许标准为?20g/kg;植物油和大米等食品,黄曲霉毒素允许标准为?10g/kg;发酵食品和豆类等食品,黄曲霉毒素允许标准为?5g/kg;婴幼儿奶制品黄曲霉毒素允许标准为5g/kg。
(五)采取有效的食品防霉措施
防霉作为食品霉菌污染预防的重要手段,对食品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霉变质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温度因素、湿度因素及氧气因素。
例如,当粮食水分含量在17%至18%时,将为霉菌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
中性霉菌主要有镰刀菌、黄曲霉及青霉等,这些中性霉菌在80%至90%相对湿度条件下,容易生长和繁殖。
而很多霉菌在25至30℃条件下能够生长和繁殖。
食品防霉主要是对食品水分、储存温度及相对湿度进行有效控制。
在油料、粮食等食品防霉过程中,不仅要对已经入库储存油料和粮食进行防霉,同时在粮食成熟收获、粮食脱粒及粮食晾晒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并做好相应的防霉工作。
食品储存仓库要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但是如果外部环境中的相对湿度超过70%,则不可通风。
同时储存仓库必须具有防水和防雨的功能,并对其储存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温度变化幅度过大而引起的霉变现象。
如果食品含水量与安全水分相比较低,仓库相对湿度较低,储存食品不容易发霉变质。
不同食品安全水分也有所不同,普通食品含水量应低于13%,而玉米含水量则低于12.5%,花生含水量低于8%。
在食品含水量较低、温度稳定情况下,霉菌难以生长和繁殖。
四、结语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要求食品生产单位、加工单位必须做好食品
霉菌污染预防工作,明确食品霉菌毒素污染标准,保证食品存储的合理性,做好各项防霉工作,以减少食品霉菌污染发生率。
而对霉菌污染的食品,则采取有效的去毒防治措施,以缩小霉菌毒素污染面积。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