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说明:积商数列

合集下载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1. 哎呀呀,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之一就是要学会“偷梁换柱”!比如说在算一个复杂的式子时,咱能不能找个简单的类似形式来替换它呢?就像你想搬个大石头觉得费力,那咱换个小点的石头先试试嘛!2. 嘿,一定要记住“以小见大”这个技巧哦!比如碰到一个大难题,就从它的小部分开始分析呀,这就好比吃蛋糕,一口一口来嘛!还记得之前那道很难的行程问题吗,从一小段路程入手是不是就清晰多啦?3. 哇塞,要善于“化整为零”呀!别被庞大的数字吓到,分成小块来解决。

就好像打游戏打大 boss,咱一点点削减它的血量不就好办啦!像那道很多数字的计算题,分成几个小步骤算不就好啦!4. 注意啦,“顺藤摸瓜”的技巧可不能忘!根据已知条件一步步推下去,就像沿着藤找到瓜一样。

比如说知道甲比乙大 5 岁,乙又和丙有啥关系,这不就能慢慢推出甲乙丙的情况啦!之前做过的那道年龄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嘛!5. 哈哈,要懂得“借鸡生蛋”呀!有些看似很难的题,借用一下其他题目的方法或者思路可能就豁然开朗了呢!就好比你没笔写字,借别人一支用用不就好啦!那道几何题用之前做过的函数题思路来试试,说不定有惊喜哟!6. 哟呵,“见缝插针”也很重要呢!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可能那就是解题的关键哦!好比在一堆草里找一根针,仔细点就能发现呀!想想上次那道逻辑题,不就是因为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才做出来的嘛!7. 切记要用好“举一反三”哦!做完一道题,想想类似的题型怎么做,下次遇到就不怕啦!这就像学会了做一道菜,其他类似的菜也能试着做做啦!之前会做的那道工程问题变个数字变个条件,咱不也能应对嘛!8. 最后呀,“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王道!不管题目怎么变,掌握好基础的方法和思路就能搞定!就跟武林高手一样,有了深厚的内力,啥招式都不怕!不管遇到啥样的数量关系题,咱都有底气去应对,对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事业编数量关系答题技巧,绝对能让你在考场上如鱼得水,轻松应对!加油吧!。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完整版)⾏测数量关系的常⽤公式讲解⾏测常⽤数学公式⼯作效率=⼯作量÷⼯作时间;⼯作时间=⼯作量÷⼯作效率;总⼯作量=各分⼯作量之和;设总⼯作量为1或最⼩公倍数(1)⽅阵问题:1.实⼼⽅阵:⽅阵总⼈数=(最外层每边⼈数)2=(外圈⼈数÷4+1)2=N 2最外层⼈数=(最外层每边⼈数-1)×42.空⼼⽅阵:⽅阵总⼈数=(最外层每边⼈数)2-(最外层每边⼈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数-层数)×层数×4=中空⽅阵的⼈数。

★⽆论是⽅阵还是长⽅阵:相邻两圈的⼈数都满⾜:外圈⽐内圈多8⼈。

3.N 边⾏每边有a ⼈,则⼀共有N(a-1)⼈。

4.实⼼长⽅阵:总⼈数=M ×N 外圈⼈数=2M+2N-45.⽅阵:总⼈数=N 2N 排N 列外圈⼈数=4N-4例:有⼀个3层的中空⽅阵,最外层有10⼈,问全阵有多少⼈?解:(10-3)×3×4=84(⼈)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有(M-1)⼈,后⾯有(N-M )⼈ (3)爬楼型:从地⾯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则被剪成了(2N×M +1)段⑴路程=速度×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速度+⼩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击距离=(⼤速度—⼩速度)×追及时间背离问题:背离距离=(⼤速度+⼩速度)×背离时间(3)流⽔⾏船型:顺⽔速度=船速+⽔速;逆⽔速度=船速-⽔速。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最新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最新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第一节代入排除法1.使用范围看题型。

典型题型有多位数(提到具体位数(3、4位数)或出现位数的变化(个位与十位数发生变化))、不定方程(未知数比方程多)、年龄、余数看选项。

选项为一组数(2个数,问法为:分别/各)、可转化为一组数(比例可看成一组数)剩两项。

通过其他条件排除2项时,代入一项获取答案。

2.使用方法优先排除:通过尾数、奇偶、倍数等特性来排除。

直接代入:最值、好算。

(出现最值的先代入最大值、最小值计算;未出现最值时,先代入最好算的)PS:多位数问题优先考虑代入排除法;多次操作的、倒来倒去的优先考虑代入排除。

第二节倍数特性法(从问题入手)题型: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且所求与比例有关优先考虑倍数特征1.基础知识法(整除法)——考核较少若A=B*C,则A能被B整除,又能被C整除(考试时B、C假设当成整数)题型:①平均分配物品、平均数;②存在三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常见判定方法:①常见数:口诀法(3、9看各位数字之和,2、5看末位数,4、25看末两位数)②因式分解法:把一个数分成几个互质的数相乘的形式(互质是指除1以外没有其他的公约数,如12=3*4)③拆分法(常用于7、11、13):例如验证395/405/409/416中哪个数能被13整除,先确定数字390,再计算+5/+15/+19/+26对比2.余数法(结合代入排除)题型:平均分实物,最后有剩余/缺少解题核心:多退少补(总量+、总量-)Eg :解析:总量-6=9*部门数,总量+10=11*部门数;有1个部门只能分1包代表着缺10包,代入选项可得知:正确选项为B3.比例型若A/B=m/n (m,n 互质),则的倍数是n m B A ±±的倍数n 是B 的倍数,m 是ANM N A M N A N A N A ++占所有数总和的,则占其他数的占所有数总和的,则占其他数的补充:111 重要提示:若1个总量包含2个比例,单看问题比例无法解决时,用两个比例计算总量第三节 方程法思维: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1.普通方程主要在于设未知数: 避免出现分数,设小不设大出现比例避免出现分数,设比例出现高频多个主体,并于列式,设中间量未出现前面三种情况,求谁设谁2.不定方程主要在于怎么解方程(本质在于代入排除):①奇偶性26/2543a.b ,=+=+y x m by ax 如:先考虑奇偶性恰好为一奇一偶时,优当 ②倍数的倍数是,可知如:性奇一偶时,优先倍数特考虑倍数特性恰好为一,有公因子(公因素)时与或当36037m b a ,x y x m by ax =+=+③尾数 271203750b a ,=+=+y x m by ax 如:时,考虑尾数或尾数是或当 ④无以上三种特征时,直接代入选项3.不定方程组①3个未知数、2个方程,且未知数一定为整数(人数、具体事物的个数、本、页、张)方法:先消元(消解系数小的未知数,方便计算)转化为不定方程,再按不定方程求解。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一、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一个目标:保3争4两种思维:单数字发散,多数字联系三步流程:看特征,做差,递推四种方式:分数线,约分与通分,反约分,根号五大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六种趋势:差,商,和,方,积,倍七种数列:常数,等差,等比,质数,周期,对称,简单递推八大特征:倍数关系,长数列,两个括号,少数分数,幂次数,带分数与小数,多位数,-n、0型二、详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1、一个目标数字推理的目标:保3争4。

也就是说,针对5道数字推理题,保证做对3个,争取做对4道,放弃1道。

如果某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题是10道,则可相应把目标调整为保8争6。

有目的的放弃,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模块相对容易的题目中,可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两种思维众所周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问题就是速度。

在保证四则运算速度(尤其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如果具备快速的两种思维能力(单数字发散和多数字联系),那么面对那些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时,就很容易迅速的找到突破口,轻松解题。

例1:126因子发散:其因子有2、3、6、7、9,相邻数发散:126周围的特殊数(平方数、立方数)有125=53、128=27、121=112例2:1,4,9共性联系:都是正整数、一位数、平方数递推联系:1×5+4=9、45×+1=9、(1-4)×(-3)=9、…3、三步流程解数字推理题时,面对一陌生的数列,一般是先确定数列类型,也就是找出这个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计算出未知项。

而最难的也就是第一步:确定数列类型。

一旦数列类型确定,后续的计算过程基本没有难度。

数字推理解题流程图如下: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个流程图以后,可以解决90%的数字推理题,完成我们的目标“保3争4”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解题的流程图,将以上三步详细分解如下:4、四种方式分数数列的特征基本上非常明显:数列中大部分都是分数。

事业单位行测:数字推理—积数列

事业单位行测:数字推理—积数列

在各大事业单位考试和农信社以及银行考试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考试对于数字推理钟爱有加,喜欢在考试中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除了加减关系是常考类型外,积数列考察的频率也较高。

为此今天主要盘点在数字推理中难度系数大的一种数列--乘积数列。

一、乘积数列的特征主要特征为:变化幅度大,一般数字之间的变化超过2倍,部分题达到陡增的程度(以这一特点为主);部分题数字间有比较明显的倍数关系。

二、常见考点(一)前一项*一个数=下一项例题:1 2 6 24 120 ( )A 1024B 5040C 180D 720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大,优先考虑乘积关系,依次观察得到,两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2、3、4、5、(6)倍。

所求=120*6=720. 选D(二)前一项*一个数+一个数=下一项注:此考点考察最多,由于要注意该考点中的“一个数”很有可能是与原数列相关中的数。

例题:4, 2, 10 32,106, ( )A 350B 389C 490D 780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大,考虑乘积关系。

观察推出:10=2*3+4;32=10*3+2;106=32*3+10.得到下一项=前一项*3+前两项。

故所求=106*3+32=350.选A(三)数字变化幅度达到陡增:考虑下一项=前两项相乘的结果例题:3, 2, 8, 19, 156,( )A 2969B 3315C 4782D 5514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很大,达到陡增的状况,优先考虑乘积关系且考虑下一项=前两项相乘的结果。

观察推出8=3*2+2;19=2*8+3;156=19*8+4。

得到下一项=前两项相乘+自然数列.所以所求结果=156*19+5,看尾数为9,选A。

三、应用题1.2 3 7 22 89, ( )A.356B.357C.445D.446解析:数字间变化幅度大,优先考虑乘积关系,依次观察得到,两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22和89在2倍以上。

所求89=22*4+122=7*3+1,7=3*2+1,应该89*5+1=446,选D。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题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1. 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

当题目给出多个条件或者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列出来,然后逐一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最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20个;条件二是A比C多10个。

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列出可能的情况:A: 20 30 40 50 60B: 0 10 20 30 40C: -10 0 10 20 30通过逐一排查,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20、30,满足条件。

2. 图表法图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绘制图表进行比较的数量关系题。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然后,通过观察图表中的规律,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40个;条件二是B比C多20个。

我们可以绘制如下图表:A B C40 0 -20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0、-20,满足条件。

3.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灵活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逐个尝试的数量关系题。

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假设一些数值代入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答案的准确性。

例如,某题给出了一个条件:A比B多30个,并且A、B都是正整数。

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个尝试不同的数值来计算。

假设A=40,B=1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但是A不是一个正整数,所以不符合题意。

假设A=50,B=2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且A、B都是正整数,所以符合题意。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得出A、B的取值分别为50、20,满足条件。

4. 推理法推理法是一种更加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数量关系题。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其中a_n是第n项的值,a_1是首项,n是项数。

- 求和公式:S_n=frac{n(a_1+a_n)}{2}=na_1+(n(n - 1))/(2)d。

- 示例:数列1,3,5,7,9·s是一个首项a_1=1,公差d = 2的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 通项公式:a_n=a_1q^n - 1。

- 求和公式:当q≠1时,S_n=frac{a_1(1 - q^n)}{1 - q};当q = 1时,S_n=na_1。

- 示例:数列2,4,8,16,32·s是一个首项a_1=2,公比q = 2的等比数列。

3. 和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加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和数列:如1,2,3,5,8,13·s,其中a_n=a_n - 1+a_n - 2(n≥3)。

- 三项和数列:例如1,1,2,4,7,13,24·s,a_n=a_n - 1+a_n - 2+a_n - 3(n≥4)。

4. 积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乘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积数列:如2,3,6,18,108·s,其中a_n=a_n - 1× a_n - 2(n≥3)。

- 三项积数列:例如1,2,3,6,36,648·s,a_n=a_n - 1× a_n - 2× a_n - 3(n≥4)。

5. 多次方数列。

- 类型:- 平方数列:1,4,9,16,25·s,通项公式为a_n=n^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说明:积商数列(一)积商数列
积商数列的主要特点是第三项是由前两项产生的,故只要第三项与前两项存在某种联系且变化幅度很大,就可以考虑积商数列的规律。

【例18】 0.25, 0.5 ,0.5 , 1 ,(), 2。

A.3
B.0.75
C.0.5
D.0.25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是一个商数列。

该数列前项除以后项得第三项,故C项为正确答案。

(二)积商数列的变式
积商数列的变式是指数列前两项相乘(或相除)之后经过某种变化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个常数,或者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等情况。

【例19】 1 , 3 , 2 , 4 ,5,16,()。

A.25
B.32
C.48
D.75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

这是一个积商数列的变式。

经观察,前两项与第三项的关系分别为:1×3-1=2,3×2-2=4,2×4-3=5,4×5-4=16。

也就是说,该数列前一项乘以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项数得到第三项,故空缺处应为5×16-5=75。

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