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教师版
第13讲[1].时间与乘车问题.教师版
![第13讲[1].时间与乘车问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1b8b0179563c1ec5da71ae.png)
本讲主要学习生活中的两个常见问题(1)钟表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在学生会认识钟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会计算从某一个时段,到另一个时段所经过的时间,会根据经过的时间来计算最后的时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的来认识时刻,初步掌握时刻和时间的区别.(2)乘车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一个人外出乘车,一天中要乘几次车;乘船去游玩,怎样安排座位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要考虑到人数和船(车)的数量,然后合理安排.在本节课中我们就要研究怎样在乘车坐船过程中进行统筹规划.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借助画表来进行分析.(1)钟表问题 研究时间问题,小朋友们首先要注意,从钟面上能直接读出来的是“时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几点”;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几小时”.只有区分了“时刻”和“时间”,我们才能更快的解决时间问题.(2)乘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外出学习、工作或活动,就要乘车或坐船.在城市里,一个人外出乘车,有的一天中要乘几次车.在乘车、坐船活动中,怎样来合理安排座位,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系列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关键是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弄清题意,从条件或问题入手,进行合乎情理的分析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求出的结果,要检查是否符合实际.模块一、钟表问题【例 1】 一家商店的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上午开门的时间和下午关门的时间.你能算出这家商店一天营业几小时吗?例题精讲知识精讲教学目标第十三讲:时间与乘车问题【解析】上午8:00就是8时,而下午7:00,时针已从12 时走过,于是我们分两段来计算:从早晨8:00到中午12:OO,经过了4个小时,从中午12:OO到下午7:00,经过了7小时,4+7=11小时.列式计算为:(12-8)+7=4+7=11(小时).也可以用24小时记时,晚上7点就是19点,所以过了19-8=11(小时)【巩固】早上,卖牛奶的阿姨每隔半小时会经过晶晶家一次,晶晶6时57分出去买牛奶时,隔壁的奶奶告诉她卖牛奶的阿姨在6时50分经过了她家,那么晶晶几时几分钟后出来就能买到牛奶了?【解析】卖牛奶的阿姨6时50分经过了晶晶家,那么她下次再经过就应该是半小时即30分钟以后,即7时20分.从6时57分到7时20分,要经过23分钟.【例2】小丽家的钟停了,电台广播下午2时时,妈妈跟电台对表,不小心把时针与分针颠倒了,小丽放学回家见钟才2时整,大吃一惊.问:小丽回家时,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几分?正确时间颠倒后【解析】电台广播下午2时时,妈妈把时针和分针颠倒了,此时钟面上的时间为12时10分,小丽放学回家见钟是2时整,则钟走了1时50分,所以,这时正确的时间是3时50分.【例3】下面是反射在镜子中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原来钟面的时刻是几时几分?【解析】小朋友只要用镜子实验一下,就会发现,任何物体经过镜面反射,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右边的在镜子里就成了左边.左边的在镜子里就成了右边.根据这一规律,不难看出时针应该指在7时多的位置,分针应该指在4的位置上.原来钟面的时刻是7时20分.【巩固】下面是反射在镜子中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原来钟面的时刻是几时几分?【解析】第一个钟面上原来的时刻是1时半,第二个钟面上原来的时刻是3时40分.【巩固】星期日,小龙在家要写一篇作文.开始时,他从镜子里看了一下钟,写完后又从镜子里看了一下钟,见下图.你知道写这篇作文他用了多少时间吗?【解析】图上钟表显示的时间是镜子里面的时间,不难看出图(1)表示的正确时刻是8时20分,图(2)表示的正确时刻是9时30分,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10分.小龙写这篇作文用了1小时10分.【例4】蜗牛从12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3厘米要用3分钟,然后停2分钟,问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口时要用多少时间?【解析】蜗牛爬3厘米要3分钟,再停2分钟,一共用去3+2=5(分钟);爬6厘米要用5×2=10(分钟),爬9厘米要用5×3=15(分钟),当爬到12厘米时就到了杯口,不需要再停2分钟了.所以一共要用15+3=18(分钟),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口时要用去18分钟.【巩固】树袋熊贝贝在爬一棵8米的树,每爬10分钟就要休息2分钟,在这10分钟里它能向上爬2米.那么贝贝要多长时间才能爬上树顶?【解析】10分钟能爬2米,那么要爬上8米的树,总共要爬8÷2=4(个)这样的10分钟,要花10×4=40(分).在这期间,它要休息3次,需要2×3=6(分).因此贝贝要爬上这棵树,总共要花40+6=46(分).【例5】明明家的台钟,一时打1下,二时打2下……十二时打12下,每半时也打1下.有一次,明明听到台钟先打了一下,没多久又响了1下,后来又响了1下,你知道最后一响是几时吗?【解析】明明听了三次钟声都只响了1下,可以推出第一次和第三次只能为半时,第二次为整时刻.由第二次响了1下,可以得出,第二次响时是1时,所以最后一响应该是1时30分.【巩固】亮亮家客厅里有只大钟,每到整时就会敲钟,到几时就敲几下,亮亮从3时开始敲钟时数敲钟的次数,到几时共敲了18下?【解析】共敲了18下,从3时开始,依次减去整时敲钟的次数:18-3=15,15-4=11,11-5=6,6-6=0.所以共敲了18下时,应该到6时.【例6】早上小红离开家时,家里的时钟正好指着7时55分.她到学校时,校园的时钟指着8时10分.小红想起有本书留在家里,于是回家去取(小红从家到学校和从学校到家走路速度相同),到家时,她家时钟指着8时15分.你知道小红家的时钟和学校的时钟谁快谁慢吗?两个钟表相差多少呢?【解析】小红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的两段路程是一样的.时间从7时55分到8时15分.经过了20小红从家到学校只用了20分的一半,所以是l0分钟,也就是当小红到学校时,家里的时钟应指向8时5分.即:7时55分+10分=7时65分=8时5分.而学校的时钟已经指向了8时10分.所以学校的时钟比家里的时钟快5分钟.即:8时10分-8时5分=5分.【例7】妈妈上午8时半上班,中午12时休息吃午饭;下午1时上班,5时半下班.请你算一算,妈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解析】上午从8时半到ll时半经过了3个小时,再到12时又经过半小时,上午总共工作3小时30分;下午从1时到5时半,总共工作4小时30分.计算一天总的工作时间,要将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加起来,3+4=7(小时),上午剩下的半小时和下午剩下的半小时加起来是1小时,总共是7+l=8(小时).【例8】小明下午3时lO分放学,在这一天里,他上午上了4节课,下午上了3节课,每节课45分钟,每两节课之间有10分钟的课间休息,中午有1小时的午餐休息,那么,小明早上几时上学?【解析】上午4节课,总共45×4=180(分);在这4节课之间有3个课间休息,总共10×3=30(分);中午有1小时的午餐时间,为60分;下午有3节课,总共45×3=135(分);在这3节课之间有2个课间休息,为10×2=20(分).所以,在这一天里,小明在校总时间为180+30+60+135+20=425(分)=7小时5分钟.下午3点10分就是15时lO分,向前数7小时5分钟,应该是8时5分上学.【巩固】大华小学上午8:00上第一节课,上午上四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第四节下课就排队放学,学生在校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分钟?【解析】一节课是40分钟,四节课多少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四节课课间休息有几次,一共有多少分钟(1小时=60分钟).先算出学生在校的时间一共是多少分钟,然后再计算这些时间为多少小时?余多少分钟?40+40+40+40=160分15+15+15=45(分)160+45=205分=3小时25分因此,学生上午在校时间是3小时25分.【例9】钟面有12个数.你能在钟面上画一条线,把钟面分成两部分,使两部分的数字之和相等吗?【解析】钟面上12个数的和是l+2+3+4+5+…+11+12=78,根据题意,把钟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数字和要相等,那么每一部分的数字和应该是39.经过试算,不难得出结论.将钟面按下图那样分,能使两部分的数字之和相等.【例10】佳佳家住在七楼,(底楼没有车库)她从一楼走到二楼要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七楼要用几分钟?【解析】从底楼到二楼有1层楼梯,从底楼到七楼就有6层楼梯:7-1=6(层).走一层楼梯用1分钟,那么走6层楼梯就用6分钟.7-1=6(层)1×6=6(分)答:她从底楼走到7楼要用6分钟.【例11】马老师每天早上7时和电台对手表,7时半准时看表从家出发,步行到校时总是8时整,但是有一天他的表摔了一下,走慢了.可是他没注意,照常是7时和电台对表,7时半准时看表从家出发,按平时的速度步行去学校.那一天马老师到学校比平时早还是晚?【解析】马老师摔坏表的那天,他7时和电台对表是没有问题的,以同样的速度步行上班也没有问题,只有从7时到7时半这段时间,他比平时在家呆的时间长了,因为表走慢了.当马老师的表走到7时半时,别人的表肯定比7时半多了.所以马老师这一天到学校肯定比平时晚.【例12】爸爸要到广州出差,如果去时坐飞机,回来时坐火车,共需要29小时;如果来回都坐飞机,只需要6小时.那么,如果来回都坐火车,共需要多少小时?’【解析】来回都坐飞机需要6小时,那么,单程需要6÷2=3(小时).去时坐飞机回来时坐火车共需29小时,所以单程坐火车需要29-3=26(小时).所以,如果来回都坐火车,共需要26×2=52(小时)【例13】你会合理安排时间吗?小红早晨起床后要做5件事:穿衣叠被用5分钟,刷牙洗脸用4分钟,烧开水用10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整理书包用2分钟.你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好全部事情吗?【解析】所谓“合理安排时间”实际上就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好各项工作,也就是提高工作效率.①将要完成的事先进行分类:一类:做一件事时,可以同时做其他事.如:烧开水.另一类:做这件事时不能做其他事.如:穿衣叠被,刷牙洗脸,吃早饭,整理书包.②其次要考虑做事的顺序:如:不可能先去吃早饭,因为还没有刷牙洗脸呢.所以,按照穿衣叠被—刷牙洗脸—烧开水(同时吃早饭、整理书包).即:5+4+10=19(分).这样能完成好全部事情.模块二、乘车问题【例14】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船,船主说:“我每次只能运4名战士过河.”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次才能使全部战士过河?【解析】要把19名战士全部运过河,每次只能运4名战士过河,把每4名战士分成一组过河,共分4组,分4次过河,但还余下3名战士,虽然3名战士上船坐不满,但必须再运一次,不然剩下的战士就过不了河.所以一共需要运5次才能把这些战士送过河.19÷4=4……34+1=5(次),至少需要运5次,才能使全部战士过河.【巩固】刘老师带着二(1)班45名学生一起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7人,最少需要多少条船?【解析】(45+1)÷7=6……4,6+1=7(条),最少需要7条船.【例15】有19个人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一次只能坐4个人,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19人全部过河?【解析】这道题看似跟例1一样,但是却有着关键的不同,例1中有船夫划船,但是这道题船上没有船夫,那就需要自己划船.虽然小船每次能坐4人,但在船返回时,必须有一个人把船划回来.因此,前面几次每次只能有4-1=3(人)上岸,最后一次不必返回,因此全部可以上岸.前面的15人必须渡5次,加上最后一次,小船一共要渡6次.3×5=15(人),15+4=19(人)列式:(19-1)÷(4-1)=18÷3=6(次)【巩固】有26人要到河对岸去办事,河边有一条船,需要自己划船过河,而且每次只能坐6人.这26人【解析】26人每次过河6人,但必须有1人划船回来,故前面几次每次只运了5人.先运4次,一共运了(6-1)×4=20(人),最后一次恰好6人.即5次全部渡过.列式:(26-1)÷(6-1)=5(次),至少要分5次运,才能全部过河.【巩固】(2008年第六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赛)长征时期,一支红军部队的76位指战员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条可载16人的木船(无船工),那么要将这支部队全部送到河对岸,则用这条木船渡河至少__________次.【详解】先从队伍中选出一名船工,则可列式(761)(161)5-÷-= (次) ,这5次指5个来回 ,而不用往回送船,则故有: 5219⨯-=(次)【例16】登山队同学在郊外游玩,在途中遇到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班长说:“我们自己划过去吧!”已知这条船不包括划船的每次能运7人,运了3次,同学们就全部过河,登山队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解析】这条船每次运7人,运了3次,一共就运了7×3=21(人),但是还要加上划船的一个同学,这样登山队一共有22人.列式:7×3+1=22(人)【例17】旅行社组织一个团去三峡旅游,共包了两种不同型号的轮船,大轮船共2艘,每艘可乘坐30人,快艇共5艘,每艘可乘坐7人.最后大轮船和快艇还剩7个座位未坐满.这个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解析】大轮船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列式:30×2=60(人);快艇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列式:7×5=35(人);这个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列式:60+35-7=88(人).【巩固】二年级全体同学乘车去郊游,共有面包车4辆,大巴车3辆,每辆面包车可以坐15人,每辆大巴车可以坐40人,车上所有座位全坐满,算一算,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同学?【解析】面包车一共载了多少同学?列式:15×4=60(人);大巴车一共载了多少同学?列式:40×3=120(人);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同学?列式:60+120=180(人).答:二年级一共有180人去郊游.【巩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坐两辆大巴汽车去参观科技博物馆,每车各坐了52人.两班男同学共有50人,带队老师每车有1名.那么两班女同学共多少人?【解析】每车坐52人,两车共坐了52+52=104(人).每车坐了1名带队老师,共1+1=2人.从总人数里减去男生50人与老师2人,剩下的就是两班女生的总人数. 列式:52+52=104(人),1+1=2(人),104-50-2=52(人),答:两班女同学共52人.【例18】岸上有40名战士准备乘船过河去巡逻.河边有一批小船,每只小船载人数相等,战士正好一次能全部过河.已知船数是单数,每只小船乘坐人数是双数,岸边有多少条小船?每只小船坐几人?【解析】因为船数是单数,每只小船乘坐人数是双数,所以只有两种情况:40=1×40,40=5×8,船可能是1只或是5只.又因为题目已经说明河边有一批小船,所以船不可能只有1只,只能是5只,那么每只船坐8人.【例19】有25人要去展览馆参观,配备有两种车子,一种是面包车,每辆车可乘8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3人.如果要使这些人一次都到展览馆,并且车上座位全部坐满,那么怎样派车最合理?【解析】我们可以只派面包车,或者只派小轿车,也可以两种车同时派.面包车可以派4辆、3辆、2辆、1辆、0辆.故一共有5种派车办法:比较以上5种方案,第3种方案没有空座.可采用第3方案.派2辆面包车,坐16人;派3辆小轿车,可坐9人,恰好是25人,没有空座,这样派车最合理.【巩固】一家宾馆住着一个旅游团,这个旅游团共有62人.现在有两种车,面包车每辆最多坐10人,小轿车每辆最多坐3人.问应派几辆面包车几辆小轿车能一次把他们送到火车站,用车最少而且车上座位全部坐满?【解析】5×10+4×3=62(人),因此应派5辆面包车4辆小轿车能一次把他们送到火车站.【例20】二(1)班45名学生去秋游,湖边有两种船,大船每次坐6人,租金是每小时每船8元;小船每次坐4人,租金是每小时每船6元.问怎样租船最省钱?【解析】大船较小船便宜,应尽量多租大船.如果只租大船,由45÷6=7……3,需要7+1=8(只)大船,用钱为8×8=64(元).但因最后一船只有3人,可改租小船.由45÷6=7……3,先派7只大船,剩下的3人坐1只小船,共花钱:7×8+6=62(元).答:租7只大船、1只小船最省钱.【巩固】现有16吨货物.要租用汽车运走.汽车公司有两种货车,大货车可以装5吨货物,运一次要500元,小货车可以装3吨,运一次要400元.怎么租车最合算?【解析】16÷5=3……l,可以租用4辆大货车.也可以租用3辆大货车,1辆小货车.还可以租用2辆大货车,2辆小货车.还可以租用1辆大货车,4辆小货车.还可以租用6辆小货车.列出下表比较各种方案:经比较,方案3的费用最少,只需要1800元.【巩固】一个学生旅行团一行27人晚上来到一家旅社,旅社有下面三种房间:三人间,每间135元;二人间,每间100元;四人间,每间120元.这个团男生15人,女生12人,要求男、女生必须分开住,他们怎样租房更合理,更省钱,共多少钱?【解析】既然要求男、女生分开住,我们便可以分男、女生分别讨论:(1)女生租房情况:先看每间房平均到每人应付多少钱:三人间每间135元,每人应付135÷3=45(元),二人间每间100元,每人应付100÷2=50(元),四人间每间120元,每人应付120÷4=30(元),看来四人间四人租的话每个人付钱最少,而女生12人恰好可以每四人租一间,共花12÷4×120=360(元).(2)男生租房情况:男生15人虽然可以租5个三人间正好全住满,但这样要花15÷3×135=675(元),所以尽可能地租四人间,如果租4个4人间.15÷4=3(间)…3(人),则需花:120×4=480(元).如果租3个4人间,1个3人间,120×3+135=360+135=495(元).看来,男生应租4个四人间,虽然有一张床是空的,但也比其他方式省钱,故这27人共花:360+480=840(元).所以,女生租3个四人间,男生租4个四人间最省钱,共花840元.【巩固】 一个旅行社组织一个团去泰国旅游,加上导游一行共25人.大车每辆租金80元,每车可以坐8人,小车每辆租金40元,每车可以坐3人,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要花多少钱? (可放在例10后面做为巩固练习.)【解析】 方法一: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总费用是:3×80+40=280(元)方法二:租2辆大车和3辆小车.总费用是:2×80+3×40=280(元)【例 21】 丁丁到外公家来回乘车只需要18分钟.如果去时乘车,回时走路就需要36分钟.如果来回都走路需要用多少分钟?【解析】 乘车快,走路慢,一个来回是指走这段路程走了2趟.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算出来或去一趟乘车需要18÷2=9(分钟).又由于去时乘车、回时走路共用36分钟,其中乘车一趟用9分钟,则走路一趟要用36-9=27(分),来回两趟就需要2个27分钟.36-18÷2=27(分钟),27+27=54(分钟),答:来回都走路需要54分钟.【例 22】 一辆卡车每小时行30千米,一辆小车每小时的速度是卡车的2倍.小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从张庄到李庄,卡车要用1小时.一辆小车从张庄到李庄需用几小时?【解析】 汽车1小时走的路程,我们叫速度.由于小车速度是卡车的2倍,跑同样的路程,小车就只用卡车所用时间的一半,1小时的一半是半小时.30×2=60,小车用时为卡车用时的一半,而1小时的一半是半小时.答:小车每小时行60千米,需用半小时到达李庄.【例 23】 黑猫警长派出8辆车去抓小偷.白猫卫士说:“你派哪些车去?”黑猫警长说:“我派三种车:轿车、吉普车和中巴车.这8辆中你选任何3辆,都至少有一辆吉普车”.白猫卫士说:“那么这三种车你各派了几辆呢?”黑猫警长说:你猜猜看!”小朋友你知道三种车各派了几辆?【解析】轿车有1辆,中巴车有1辆,吉普车有6辆,一共是8辆.8辆中你选任何3辆,都至少有一辆吉普车.练习1. 有36个人要到河的对岸去,河边只有一条船,船上每次只能坐8个人,小船至少要载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无船夫)【解析】 (36-1)÷(8-1)=5(次),小船至少要载5次,才能全部过河.练习2. 妞妞到外婆家来回走路需60分钟,如果去时走路,回时坐车共需39分钟,她来回都乘车需要多少分钟?【解析】 60÷2=30(分),(39-30)×2=18(分),她来回都乘车需要18分钟.课后练习练习3. 技工学校34名学生包车去实习,面包车每辆最多坐10人,租金每辆80元,的士每辆最多坐4人,租金每辆4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练习4. 做一个零件,从上午7:40开始做,上午9:20完成.做这个零件用了多少时间?【解析】 9时20分-7时40分=1时40分,做这个零件用了1时40分.练习5. 小王骑自行车去A 地,上午8时出发,在途中因有事停留了15分钟,到中午12时才到达A 地.小王骑自行车行了多长时间?【解析】 12时-8时=4时,4小时里有15分钟停留,那么小王骑自行车行了3小时45分.练习6. 小红放学回家做家庭作业,看了看钟,这时是4时30分,他先做语文作业,用了30分钟,又接着做数学作业,用了20分钟,最后,他又写了一篇作文,用了40分钟.作业全部做完了,他看了看钟,这时应该是几时几分呢?【解析】 30分+20分+40分=90分=1时30分,4时30分+1时30分=6时,作业做完的时间是6时.测试1、有50个人准备包车去长城游玩,每辆车只能载9名乘客,最少需要包几辆车才能一次全部到达长城?【解析】 50÷9=5……5,5+1=6(次),最少需要包6辆车才能全部到达长城.测试2、--(2)班和二(3)班两个班同学坐两辆汽车到人民公园秋游,每辆车坐68人,两班男生共有60人,两班女生共有多少人?【解析】 68×2-60=76(人),两个班女生共有76人.测试3、60人的考察团准备去机场,有两种车子供选择,面包车每辆可坐9人,小轿车每辆可坐4人,怎样派车是最佳方案? (最佳方案指没有空座又省油)【解析】 4×6+9×4=60(人),所以最佳方案是派4辆面包车和6辆小轿车.测试4、一节课是40分钟,从8时30分上课应该到几时几分下课?【解析】 8时30分+40分=8时70分=9时10分,从8时30分上课应该到9时10分下课.测试5、找出下图钟面上时刻的规律,填空.月测备选【解析】第四个钟面上的时刻是:2时.测试6、小红家的台钟,一点钟打1下,两点钟打2下……十二点打12下,每半点也打1下.有一次,小红在家玩儿,看到爸爸拿着书去书房,正好听到台钟打了3下,爸爸从书房出来时,台钟正好打5下.你知道小红一共听到钟打了多少下吗?【解析】爸爸拿着书去书房的时间是3时,从书房出来的时间是5时,台钟一共敲了:3+1+4+1+5=14(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深沉。
2.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父爱的深沉。
难点: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以上熟悉的文字来自于哪篇课文,你能把其余的部分背出来吗?二、美读赏析,聚焦“背影”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行初步赏析。
自读,提问,感知。
1.文题为“背影”,那么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3.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现在,再读这幅文字描绘的画面,你又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生朗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三、品词析句,读懂“橘情”通过主问题的挖掘,让学生体味出父亲买橘的不易以及生活的艰辛,在反复的揣摩中体会父爱的深沉。
问题探究:父亲为什么给儿子“买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四、总结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细节描写,感受父爱。
2、能抓住人人物的言行和细节进行对父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一、古诗导入师:同学们,先让老师念一首古诗吧。
《游子吟》诗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师: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骨肉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子将背上行囊独自远行去寻找遥不可知的未来。
已无语,她只能将牵肠的担忧和揪心的疼爱一针一针地缝进游子厚实的衣服里。
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这首纯朴的诗吧!师:爱无需言语,它可能就在一个眼神里,可能就在一个细微的动作里,也正因为这样经常被年少无知的我们所忽视。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独一无二的我|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独一无二的我|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培养自我认知和自尊。
2.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包括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
2. 自信心培养:通过分享成功经历和互相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 人际交往: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尊重和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书、活动道具。
学具:绘画用品、日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题活动:自我认知:组织学生进行“我的自画像”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特点。
自信心培养: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互相鼓励。
人际交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和欣赏他人。
板书设计主题:独一无二的我核心内容:自我认知、自信心、人际交往关键词:独特、自尊、欣赏、尊重作业设计1. 绘制自己的自画像,并写下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一次成功经历。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树立自信心,并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有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约10分钟):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放松。
随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放松过程中的感受,引出每个人内在的独特性。
引入话题:教师展示一幅抽象画,并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从而导入“独一无二的我”这一主题。
2. 主题活动(约30分钟):自我认知(约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独特之处,并讨论这些独特性是如何帮助它们生存的。
【教师用书】第十三课:高高楼顶

第十三课:高高楼顶目标对要求认读的生字学习认读。
对要求书写的生字学习书写。
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能有节奏地念儿歌,正确发音。
准备:大班上课件字卡绳子一条别针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向小朋友们简略描述儿歌内容,引起幼儿兴趣,引入本课所学课文。
二、教学建议1、反复阅读课文,对本节课课件标示出的生字进行认读,对具体词句进行点读练习。
让幼儿能有节奏地念儿歌,熟悉儿歌的韵律,正确发音。
2、根据动画进行《青蛙过河》游戏,在进行游戏练习时,注意前后两句之间的暂停时间,根据幼儿水平可适当延长。
必要时启发幼儿,进行游戏。
在进行游戏时试着让幼儿背诵全篇课文,加深幼儿对儿歌的记忆力、可根据幼儿水平可适当多练习几次。
必要时启发幼儿。
3、根据动画进行填字游戏,对于语句中的生字进行填空练习,让幼儿对于生字有一个初步认读,让幼儿熟悉所需认读的生字。
4、利用动画里的联想识字环节帮助幼儿学习生字,对本节课需要认读的生字进行读音、组词、造句的练习,让幼儿掌握所学生字。
对于本节课需要学习书写的生字,进行读音、组词、造句的复习,并让幼儿掌握所学生字的笔画书写。
三、复习巩固可以在课后进行识字游戏加深幼儿对所学生字的认识,指导幼儿完成配套练习册上《高高楼顶》部分的练习题。
相关游戏可以在本节课进行与本节课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观察、比较的方法。
附游戏:收衣服游戏用具:绳子一条,生字卡,别针游戏解析:事先将卡片用别针固定在一根绳子上,将绳子栓在幼儿可以摸的到的地方。
然后教师随机念出一个生字,幼儿根据生字读音,迅速跳起,来摸相应的生字卡片,摸到的人就算获胜。
附本节课课文:高高楼顶高高楼顶有个坪,什么坪?停机坪。
直升飞机像蜻蜓,飞到上面停一停。
高高楼顶有个厅,什么厅?旋转厅。
一边吃饭一边转,坐在顶上看风景。
需要书写的生字:ɡāo dǐnɡshén me jīshēnɡmiàn tīnɡbiān fēnɡ高顶什么机升面厅边风需要认读的生字:lóu pínɡtínɡzhíqīnɡtínɡfàn jǐnɡ楼坪停直蜻蜓饭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课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课文及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穷人》课文原文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
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她一动不动。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历案(教师版)

导读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主题,有3课内容。
本课为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这场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从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转折性。
第13课五四运动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五四运动》(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依据材料和学情,对本课课程标准分解。
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分解为: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目标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将“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分解为: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设计行为动词“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使学生学习更有指导性。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1)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1)5、完成任务五(检测目标2)6、完成任务六(检测目标2)7、完成任务七(检测目标2)8、完成任务八(检测目标2)9、完成任务九(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结果及意义”。
除法的商与余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课教案

除法的商与余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概念,明白商与余数的含义;2. 学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得到商和余数;3. 掌握用竖式计算进行除法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小黑板、白板笔、作业本和铅笔;2.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等。
二、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9除以2等于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明白除法运算的概念。
三、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道简单的除法题目,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
请问,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学生可以向前一侧推理,找出答案:每个人可以得到3个苹果,3就是商。
2. 学生自主进行小组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并找出对应的商和余数(若有余数)。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除法的关键要素: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 学生在白板上画出运算符号“÷”和“=”,并注明每个数字的含义和位置关系。
五、练习巩固(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除法运算题目,学生在书写纸上进行答题。
2. 学生互相交流和校对答案,找出解题方法的不同以及有无错误。
六、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较难的除法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竖式计算,得到商和余数。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答难题,提高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
七、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知识和要点,并记录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困惑。
教学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互动游戏、作业练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除法相关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除法相关的趣味视频或课件,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情况;2.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掌握程度;3.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答疑,了解学生对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2022年初中数学同步 7年级下册 第13课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教师版含解析)

第13课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目标导航课程标准1.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2. 能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知识精讲知识点0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确定点的位置的必经过程,只有建立了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才能得以确定,才能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的过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注意:(1)建立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和坐标轴的位置,我们一般选择那些使点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的方法,例如借助于图形的某边所在直线为坐标轴等,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是不唯一的.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点的坐标不同.(2)应注意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的确定.知识点02 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注意:(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右加左减;(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上加下减;(3)在坐标系内,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注意:(1)平移是图形的整体位置的移动,图形上各点都发生相同性质的变化,因此图形的平移问题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能力拓展考法0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典例1】小明写信给他的朋友介绍学校的有关情况:校门正北方100米处是教学楼,从校门向东50米,再向北50米是科教楼,从校门向西100米,再向北150米是宿舍楼……请画出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的位置,并写出这四个点的坐标.【分析】选取校门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可以容易地写出三个建筑物的坐标.否则就较复杂.【答案与解析】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学校的建筑物位置如图所示,比例尺为1:10000.(2)校门的坐标为(0,0);教学楼的坐标为(0,100);科技楼的坐标是(50,50);宿舍楼的坐标为(-100,150).【点睛】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各个据点的坐标也不同,不论是哪个点表示原点,都要让人一听一看就清楚所描述的位置.【即学即练】一个探险家在日记上记录了宝藏的位置,从海岛的一块大圆石O出发,向东1000m,向北1000m,向西500m,再向南750m,到达点P,即为宝藏的位置.(1)画出坐标系确定宝藏的位置;(2)确定点P的坐标.【答案】解: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250作为单位长度,以大圆石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如图,中心带有箭头的线是行动路线,点P的位置如图所示.(2)点P的坐标是(500,250)【典例2】如图是一所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国旗杆的坐标为(-1,1),写出其他几个建筑物位置的坐标.若国旗杆的坐标为(3,1),则其他几个建筑物位置的坐标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写出坐标,若不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当国旗杆的坐标是(-1,1)时,校门的坐标是(-4,1),实验楼的坐标是(2,-2),教学楼的坐标是(2,1),图书馆的坐标是(1,4);若国旗杆的坐标是(3,1),则校门的坐标是(0,1),实验楼的坐标是(6,-2),教学楼的坐标是(6,1),图书馆的坐标是(5,4).【点睛】根据已知点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进一步求得要求点的坐标.【即学即练】如图,是象棋棋盘的一部分.若位于点(1,﹣2)上,位于点(3,﹣2)上,则位于点上.【答案】(﹣2,1).解:∵位于点(1,﹣2)上,位于点(3,﹣2)上,∴位于点(﹣2,1)上.考法02用坐标表示平移【典例3】如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点坐标为(1,2).(1)写出点A、B的坐标:A(,)、B(,)(2)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B′(,)、C′(,).(3)△ABC的面积为.【分析】(1)A在第四象限,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B的第一象限,横纵坐标均为正;(2)让三个点的横坐标减2,纵坐标加1即为平移后的坐标;(3)△ABC的面积等于边长为3,4的长方形的面积减去2个边长为1,3和一个边长为2,4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写出点A、B的坐标:A(2,﹣1)、B(4,3)(2)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2,4)、C′(﹣1,3).(3)△ABC的面积=3×4﹣2××1×3﹣×2×4=5.【点睛】用到的知识点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格点中的三角形的面积通常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若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即学即练】已知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2,3),B(-4,-1),C(2,0).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0+5,y0+3).将三角形ABC作同样的平移得到三角形A1B1C1:(1)求A1B1C1的坐标.(2)求三角形ABC和△A1B1C1的面积大小.【答案】解:(1)A 1(3,6),B 1(1,2),C 1(7,3).(2)ABC A B C S S '''=△△11124246143222=-⨯⨯-⨯⨯-⨯⨯=24-4-3-6=11. 考法03 综合应用【典例4】在A 市北300km 处有B 市,以A 市为原点,东西方向的直线为x 轴,南北方向的直线为y 轴,并以50km 为1个单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气象台预报,今年7号台风中心位置现在C (10,6)处,并以40千米/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台风影响范围半径为200km ,问经几小时后,B 市将受到台风影响?并画出示意图.【分析】当台风中心移动到据B 点200千米时,B 市将受到台风影响,从而求出台风中心的移动距离,除以速度,即可求出所需时间.【答案与解析】解:∵台风影响范围半径为200km ,∴当台风中心移动到点(4,6)时,B 市将受到台风的影响.所用的时间为:50×(10-4)÷40=7.5(小时).所以经过7.5小时后,B市将受到台风的影响.(注:图中的单位1表示50km)【点睛】考查类比点的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先确定原点的位置,再求未知点的位置.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即学即练】一长方形住宅小区长400m,宽300m,以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原点,过原点和较长边平行的直线为x轴,和较短边平行的直线为y轴,并取50m为1个单位.住宅小区内和附近有5处违章建筑,它们分别是A(3,3.5),B(-2,2),C(0,3.5),D(-3,2),E(-4,4).在坐标系中标出这些违章建筑位置,并说明哪些在小区内,哪些不在小区内.【答案】在小区内的违章建筑有B、D;不在小区内的违章建筑有A、E、C.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1,1)B.(﹣1,﹣2)C.(﹣1,2)D.(1,2)【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已知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可得点A′的横坐标为1﹣2=﹣1,纵坐标为﹣2+3=1,即A′的坐标为(﹣1,1).故选A.分层提分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的值为()2.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 bA.2B.3C.4D.5【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B及其对应点的坐标得出平移方向和距离,据此求出a、b的值,继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点A(2,0)的对应点A1(4,b)知向右平移2个单位,由点B(0,1)的对应点B1(a,2)知向上平移1个单位,△a=0+2=2,b=0+1=1,△a+b=2+1=3,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横坐标的平移规律为: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的平移规律为:上移加,下移减.3.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A.(1,2)B.(2,9)C.(5,3)D.(–9,–4)【答案】A【解析】【详解】△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而点A(−1,4)的对应点为C(4,7),△由A平移到C点的横坐标增加5,纵坐标增加3,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1,2).4.如图, ,A B 的坐标为()()1,0,0,2,若将线段AB 平移至11A B ,则-a b 的值为( )A .1-B .0C .1D .2【答案】B【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由B 点平移前后的纵坐标分别为2、4,可得B 点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由A 点平移前后的横坐标分别是为1、3,可得A 点向右平移了2个单位,由此得线段AB 的平移的过程是: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以点A 、B 均按此规律平移,由此可得a=0+2=2,b=0+2=2,△a -b=2-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线段的平移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5.已知A (3,﹣2),B (1,0),把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其中点A 、B 分别对应点C 、D ,若C (5,x ),D (y ,0),则x +y 的值是( )A .﹣1B .0C .1D .2【答案】C【解析】由对应点坐标确定平移方向,再由平移得出x,y的值,即可计算x+y.【详解】△A(3,﹣2),B(1,0)平移后的对应点C(5,x),D(y,0),△平移方法为向右平移2个单位,△x=﹣2,y=3,△x+y=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坐标的平移,掌握点坐标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点坐标平移: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下减上加.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B.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C.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D.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向下平移,纵坐标相减,横坐标不变解答.【详解】△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0,0),(0,-5),(-2,-2),以这三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分析】已知线段AB ,BC ,AC ,分别以三条线段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图形进行判断.【详解】如果以线段AB 为对角线,AC ,BC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在第四象限;如果以线段AC 为对角线,AB ,BC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在第二象限;如果以线段CB 为对角线,AC ,BA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在第三象限.故不可能在第一象限.故选A.【点睛】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00),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80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 .(0,9)B .(9,0)C .(0,8)D .(8,0)【答案】C【解析】【详解】 【分析】由题目可以知道,质点每秒运动一次,(0,0)→(0,1)→(1,1)→(1,0)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钟,2秒钟,3秒钟,到(1,1)用2秒,到(2,2)用6秒,到(3,3)用12秒,到(4,4)用20秒,依此类推:到点(n ,n),用n 2+n 秒,这样可以先确定,第80秒钟时所在的点所在正方形,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得点的坐标.【详解】质点每秒运动一次,(0,0)→(0,1)→(1,1)→(1,0)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钟,2秒钟,3秒钟,到(1,1)用2秒,到(2,2)用6秒,到(3,3)用12秒,到(4,4)用20秒,依此类推:到点(n ,n),用n 2+n 秒, △当n=8时,n 2+n=82+8=72,△当质点运动到第72秒时到达(8,8),△质点接下来向左运动,运动时间为80-72=8秒,△此时质点的横坐标为8-8=0,△此时质点的坐标为(0,8),△第80秒后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0,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题——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难度较大.题组B 能力提升练9.将点()1,24P m m -+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落在x 轴上,则m =___.【答案】-3【解析】【分析】点坐标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是纵坐标加上2,落在x 轴上,就是纵坐标为0,求出m 的值.【详解】解:点()1,24P m m -+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1,26P m m '-+,△平移后落在x 轴上,△260m +=,解得3m =-.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坐标平移的方法.10.已知直线AB△x 轴,点A 的坐标为(1,2),并且线段AB =3,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4,2)或(﹣2,2).【解析】【详解】分析:AB△x 轴,说明A ,B 的纵坐标相等为2,再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详解:△AB△x 轴,点A 坐标为(1,2),△A ,B 的纵坐标相等为2,设点B 的横坐标为x ,则有AB=|x -1|=3,解得:x=4或-2,△点B 的坐标为(4,2)或(-2,2).故本题答案为:(4,2)或(-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都相等.注意所求的点的位置的两种情况,不要漏解.11.已知点A(a ,0)和点B(0,5)两点,且直线A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 的值是______.【答案】±4【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坐标与图形得到三角形OAB 的两边分别为|a|与5,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15102a ⋅⋅=, 解得a=4或a=-4,即a 的值为±4.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2.坐标与图形性质.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 (1,3)与点N (x ,3)之间的距离是5,则x 的值是____________.【答案】-4或6【解析】【详解】分析:点M 、N 的纵坐标相等,则直线MN 在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可列出等式|x -1|=5,从而解得x 的值.解答:解:△点M(1,3)与点N(x ,3)之间的距离是5,△|x -1|=5,解得x=-4或6.故答案为-4或6.13.如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 平移至11A B ,则a b +的值为_____.【答案】2【解析】【分析】由图可得到点B的纵坐标是如何变化的,让A的纵坐标也做相应变化即可得到b的值;看点A的横坐标是如何变化的,让B的横坐标也做相应变化即可得到a的值,相加即可得到所求.【详解】由题意可知:a=0+(3-2)=1;b=0+(2-1)=1;△a+b=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得到各点的平移规律.14.把点A(a,-2)向左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点与点A关于y轴对称,则a等于____.【答案】1.5【解析】【详解】试题解析:由题意,得a+(a-3)=0,解得a=1.5.点睛: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5.(1)把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2)把点A(-2,-3)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3)把点P(2,3)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答案】(4,-3) (-2,-6) (-2,7)【解析】【分析】(1)根据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即横坐标加2,纵坐标不变求解即可;(2)根据点向下平移3个单位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3求解即可;(3)根据点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即横坐标减4,纵坐标加4求解即可.【详解】解:(1)△把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横坐标加2,纵坐标不变,△点P'的坐标是(4,-3);(2)△把点A(-2,-3)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3,△点B 的坐标是(-2,-6);(3)△把点P (2,3)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 ',△横坐标减4,纵坐标加4,△点P '的坐标是(-2,7).故答案为:(4,-3);(-2,-6);(-2,7).【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向左平移,点的横坐标减小,纵坐标不变;向右平移,点的横坐标增大,纵坐标不变;向上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大;向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小.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则D 的坐标为_______,连接AC ,BD .在y 轴上存在一点P ,连接P A ,PB ,使PAB S =△S 四边形ABDC ,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答案】 (4,2) (0,4)或(0,-4)【解析】【分析】根据B 点的平移方式即可得到D 点的坐标;设点P 到AB 的距离为h ,则S △P AB =12×AB ×h ,根据S △P AB =S 四边形ABDC ,列方程求h 的值,确定P 点坐标;【详解】解:由题意得点D 是点B (3,0)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的对应点,△点D 的坐标为(4,2);同理可得点C 的坐标为(0,2),△OC =2,△A (-1,0),B (3,0),△AB =4,△=8ABDC S AB OC ⋅=四边形,设点P 到AB 的距离为h ,△S △P AB =12×AB ×h =2h ,△S △P AB =S 四边形ABDC ,得2h =8,解得h =4,△P 在y 轴上,△OP =4,△P (0,4)或(0,-4).故答案为:(4,2);(0,4)或(0,-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平移方式确定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解题时注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 题组C 培优拔尖练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4),点A 在坐标轴上,且S 三角形PAO =4,求点A 的坐标.【答案】A(2,0)或(-2,0)或(0,8)或(0,-8)【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于点A 的坐标不能确定,故应分点A 在x 轴上和点在y 轴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试题解析:当点A 在x 轴上时,设A(x ,0),△S △PAO =4,A(1,4) △12|x|×4=4,解得x=±2,△A(-2,0)或(2,0);当点A 在y 轴上时,设A(0,y),△S △PAO =4,A(1,4)△12|y|×1=4,解得x=±8,△A(-8,0)或(8,0).综上所述,A 点坐标为(-2,0)或(2,0)或(-8,0)或(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 ,b)是△ABC 的边AC 上任意一点,△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A 1B 1C 1,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1)直接写出点C 1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A 1B 1C 1;(3)求△AOA 1的面积.【答案】(1)(4,-2);(2)作图见解析,(3)6.【解析】【分析】(1)根据点P 的对应点为P 1(6,2a b +-)确定出平移规律为向右6个单位,向下2个单位,,由此规律和C(-2,0)即可求出C 1的坐标;(2)根据(1)中的平移规律确定点A 、B 、C 平移后的对应点A 1、B 1、C 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利用△AOA 1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1)△点P(a ,b)的对应点为P 1(a+6,b -2),△平移规律为向右6个单位,向下2个单位,△C(-2,0)的对应点C 1的坐标为(4,-2);(2)△A 1B 1C 1如图所示;(3)△AOA1的面积=6×3-12×3×3-12×3×1-12×6×2=18-92-32-6=18-12=6.考点:图形的平移变换.19.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例如从A到B记为:A→B(+1,+4),从D到C记为:D→C(﹣1,+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1)图中A→C(______,_____),B→C(______,_____),D→_____(﹣4,﹣2);(2)若这只甲虫从A处去P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2,﹣1),(﹣2,+3),(﹣1,﹣2),请在图中标出P的位置;(3)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答案】(1) (3,4);(2,0);A;(2)答案见解析;(3)10.【解析】【分析】(1)根据规定及实例可知A→C记为(3,4)B→C记为(2,0)D→A记为(﹣4,﹣2);(2)按题目所示平移规律分别向右向上平移2个格点,再向右平移2个格点,向下平移1个格点;向左平移2个格点,向上平移3个格点;向左平移1个向下平移两个格点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在图中标出即可;(3)根据点的运动路径,表示出运动的距离,相加即可得到行走的总路径长.(1)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A →C 记为(3,4)B →C 记为(2,0)D →A 记为(﹣4,﹣2);(2)P 点位置如图所示.(3)据已知条件可知:A →B 表示为:(1,4),B →C 记为(2,0)C →D 记为(1,﹣2);该甲虫走过的路线长为1+4+2+1+2=10.故答案为(3,4);(2,0);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数与负数,利用坐标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时,如何用坐标表示.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BD .(1)写出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S 三角形PAB =S 四边形ABDC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Q 是线段BD 上的动点,连接QC ,QO ,当点Q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DCQ BOQ CQO +∠∠∠的值不变;②DCQ CQO BOQ+∠∠∠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值.【答案】(1)C(0,2),D(4,2),S 四边形ABCD =8;(2)存在,点P 的坐标为(0,4)或(0,-4);(3)结论①正确,DCQ BOQ CQO+∠∠∠=1. 【解析】(1)根据点平移的规律:左减右加,上加下减,即可得到点C、D的坐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2)设点P的坐标为(0,y),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乘以高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结论①正确.过点Q作QE△AB,交CO于点E,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得△DCQ+△BOQ =△CQO,由此得到结论①正确【详解】(1)△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C(0,2),D(4,2),AB△CD且AB=CD=4,△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S四边形ABCD=4×2=8.(2)存在,设点P的坐标为(0,y),根据题意,得12×4×|y|=8.解得y=4或y=-4.△点P的坐标为(0,4)或(0,-4).(3)结论①正确.过点Q作QE△AB,交CO于点E.△AB△CD,△QE△CD.△△DCQ=△EQC,△BOQ=△EQO.△△EQC+△EQO=△CQO,△△DCQ+△BOQ=△CQO.△DCQ BOQCQO∠∠∠=1.【点睛】此题考查点平移的坐标规律,利用面积求点的坐标,平行线的性质,(2)中利用面积求点坐标时,高度为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得到纵坐标为两个值,这是题中易错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名称:Unit3Safety
课题:Lesson 13:Be Careful, Danny!
【导学目标】(2mins) 1.掌握本课重点单词:safety, careful, hang-hung-hung, lie, serious, necessary 2.掌握短语:be careful, jump up, try to d sth, on top of, be concerned about 3.理解重难点句子:①Isn’t it beautiful? ②I don’t think my arm is broken.
【课前预习】(5mins)
1.自主学习,给出相关的词形变化:1)hang 悬挂(过)_____(过度)_____ (现分)______2)safe(名)_______(副)_____(反)_________ 4)lie 躺(过)_____(过
分)_______(现分)_______ 5)lie 说谎(过)____(过度)____(现分)______ 6)break(形)_______ 7)over(反)_____ 8)care(形)_______ 9)fall(过)_______(过度)_________ 2.自学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短语,并翻译:1)be careful= ________= __________ 2)jump
up______ 3)try to do sth________ 4)on
top of _______5)be concerned
about________6)call an
ambulance_________7)on the
floor________
【课堂互动探究】(28mins)
I .Read the less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Exercise 1,page35) II. Read
the lesso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Exercise2, page35) III. Discuss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He sees
Danny lying on the floor. see sb doing sth
意思是_____________ 【应用】He saw
some boys ___________(fly) kites in the
park. “看到某人做过某事”为see sb do
sth 【应用】He saw a person
______(come) in his office. “经常看到某
人做某事”为often see sb do sth 【应用】
Iane often sees her son ___(play) soccer.
2. I don't think my arm is broken.此句意思
为_________________I don't think...为否
定转移否定前移的用法:即主句的谓语
动词用否定式,而从句的谓语动词用肯定
式。
主要有think, believe, suppose,
expect, imagine 等词。
【应用】我认为
他通不过考试。
I _____ _______he can
pass the exam 3. Isn’t it beautiful? 此句翻
译为________________,此结构为否定疑
问句,回答时用“yes不”或“no是”,且
yes 后结构为肯定,no 后结构为否定。
【应用】Don’t you want to go ? -- Yes, I do.
不,我想去。
(事实是肯定的) Isn’t he at
home? -- ____ _________.是的,他不在
家。
(事实是否定的)
【达标检测】(5mins)
1.I don’t think he is ____ to finish the work.
A.careful enough
B.enough careful
2.Look! A dog is _______(lie)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eet.
3.There are many old people
________(play) sports in the park in the
morning.
4.When I passed by yesterday, I heard
the girl ________(play) the piano in her
room.
5.Yesterday I happened
__________(meet) Jim in the street. The
road is very__________.
6.You can drive _________(safety).
7. Please try ___________(not be) late
for school next time.
8.I think I’m tall enough.(改为否定句)
I ______ ______ I ______ tall enough.
9.Drinking eight glasses of water every
day is necessary. (改为同义句) It’s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eight
glasses of water every day.
10.Isn’t it beautiful? (根据汉语回答句子)
_____, _____ _____.(不,它很漂亮)
11.She hurt herself yesterday.(改为否定
句) She _______ _______ herself
yesterday.
12.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改为祈使句) ________ the
window, please!
13.My head hurts a little.(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our head?
14. Are you OK,Jenny? (改为同义句) Are
you______ ______?
批阅等次:时间: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