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动因)到产品的分配:人数
作业成本
分配依据
居住房屋
居住人数
看有线电视
看电视的人数
网上冲浪
上网的人数
吃饭
吃饭的人数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竞争与作业成本计算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社 会化大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 高,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逐步 形成,从而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多样 化和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
工艺复杂、产量低的C产品,事实 上没有承担其应分配的成本份额,而工艺 简单 、产量高的B产品则承担了过多的成 本份额。
“我们在制定价格的过程中,依据了 错误的成本信息”。
成本扭曲导致价格扭曲。公司将B 产品的价格定得偏高,而C产品的价格 则偏低。
这样一来,竞争对手总是可以把与B 类产品相竞争的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与此 相反,由于公司C类产品的成本估计偏低 ,所以竞争对手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而 以低成本制定的偏低价格,则让C类产品 在市场上异常火爆。
“管理会计”
【本科生教学】
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二、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理论 三、作业成本计算
开篇案例:租房的故事
张三、李四和赵五在大学里是朋友,他 们决定在二年级时共同租房,并且平摊每 月的成本,具体如下:
1、房租和杂费
570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有线电视费
50元
3、互联网费
40元
4、伙食费
(二)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
提示:传统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计算法对成本
经济实质的理解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 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 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即C+V。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2.作业链和价值链 作业链:是企业为了满足顾客而建立的一系列 有序的作业集合体。如下图所示: 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作业 作业3 作业2 作业1 的转移伴随着价值的 转移,最终产品是全 图 “作业链”示图: P270 部作业的集合。 即每项作业都是其上游作业的顾客,反过来其 作业分为增值作 下游作业又是它本身的顾客。 业和不增值作业。 价值链:是作业链的价值表现。 P270
三、作业成本法计算举例
2.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 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见表。
表9-2
项 1.材料准备 目 搬运次数 分配率
作业成本分配计算表
甲产品 2 400 乙产品 4 400 丙产品 10 400 丁产品 4 400 合 计 20 400
金额
准备次数 2.起动准备 分配率 金额
800
2 175 350
(1)单位作业。是指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这类作业每 生产一个单位产品需要作业一次,而且所消耗的资源大致相 当,所耗成本与产品数量成正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等。 (2)批别作业。是指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这类作业每 生产一批产品需要作业一次,如对每批产品的检验、调整设 备、材料处理、定单处理等。
作业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图
三、作业成本法计算举例
举例
[例9-1]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 其产量分别为200件、1000件、400件、800件,产品 生产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已经计入有关产品 成本中,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制造费用共涉及 五项作业:材料准备作业、起动准备作业、折旧及维 修作业、供电作业(动力)、质量检验作业。其成本动 因分别为:材料准备次数、设备起动次数、机器工时、 检验数量等(见成本计算表)。五项作业耗费的制造 费用分别为8000元、 5600元、 30000元、 4000元、 2400元。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核算方法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在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中,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等,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核算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是作业成本法,这是一种按作业或部门来核算成本的方法。

它适用于生产成本比较明确但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

其核算步骤是先确定作业成本单元,然后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单元,最后计算每个作业成本单元的成本。

这种核算方法比较适合于定制生产的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方便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其次是过程成本法,这是一种按生产过程来核算成本的方法。

它适用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的企业。

其核算步骤是先确定生产过程,然后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生产过程,最后计算每个生产过程的成本。

这种核算方法适合于流水生产的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每个生产过程的成本,方便企业进行生产效率的评价和决策分析。

再次是标准成本法,这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方法。

它适用于那些能够量化形成固定标准成本的企业。

其核算步骤是先确定标准成本,然后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最后分析偏差和原因。

这种核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理想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效率改进。

最后是直接成本法,这是一种主要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离核算的方法。

它适用于那些成本分离比较明确的企业。

其核算步骤是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直接核算到产品或作业上,而将间接制造费用以某种合理的方式分配到产品或作业上。

这种核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产品或作业的成本构成,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决策制定。

总的来说,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涉及到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等几种。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同时,不同的核算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更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是一种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的会计方法,它是企业管理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成本会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生产过程离散的企业的成本会计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作业,每个作业都有独立的成本核算和分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每个产品的成本,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过程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生产过程连续的企业的成本会计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将成本分配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种类较少、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企业,能够更方便地核算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提供重要支持。

最后,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和分析的
成本会计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按照标准进行核算,然后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偏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那些具有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过程的企业,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方法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成本会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生产过程。

选择合适的成本会计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核算和分析生产成本,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企业在选择成本会计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工作单价法: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将生产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单位上,计算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2. 追溯成本法: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追溯每个单位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将相应的成本分配给各个单位产品。

3. 标准成本法:根据制定的标准预算和成本控制措施,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距,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4. 直接成本法: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管理费用)计入期间费用。

5. 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成本分配,将每个生产作业的成本分配给相应的产品,有助于衡量不同产品的生产效益。

6. 过程成本法: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生产过程,通过计算每个生产过程的成本来确定产品的总成本。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根据具体企业的需求和情况,可以选择合
适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按照不同的产品、工序或作业进行成本
核算的一种方法。

它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作业次序或过程直接分配到相
应的产品或作业中,然后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以便清楚地了解到底是哪
些作业产生的成本较高或较低,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

2.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将企业的生产或制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
不同的阶段或过程,然后根据每个过程所需的成本进行成本核算。

它可以
帮助企业了解各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生产效
率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3.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到不同的产品或作业中,以便计算每个产品或作业的综合成本。

这种方法
尤其适合那些产品多样、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
解各个产品或作业的成本构成和综合成本水平。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实际成本的
比较来评估和管理企业的成本。

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成
本水平,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成本来引导和监督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

5.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分
配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中,然后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

这种方
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各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和直接成本水平,从而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以上是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和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重新认识,要从以下两三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中国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没法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产品成本我们的目的是计算运输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可视化作业贯穿于多维度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上层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必需而建立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估价计算生产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天人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已经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工作台,并计算最终产品产品服务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呈现出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马修斯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

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发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IM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通过计算机的运 用,实现企业的外部功能(如设 计、分析、计划、进货)与内部 功能(如原材料管理,过程监控) 的一体化。
• MIS(管理信息系统) •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M (计算机辅助生产) • FMS (灵活制造系统)
➢ 改进工作现场
要想很好地实施JIT ,企业必须改进工作现场的 流动线。流动线,可以定义为产品在制造过程中 从原材料一直到完工产品的物质路径。
JIT下的工作现场
* JIT流动线中的一 个加工群组
制造钢管流动线
磨光机器
栽板机器 制造钢管材料
造型机器 钢管
➢ 缩短工装准备时间和计算机一
体化制造(CIM)。
作业成本法由来
作业成本法虽然是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才被受到重视, 但它并不是最近形成的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 国的会计学家科勒(E. Kohler),曾经根据水力发电 行业和成本构成的特点,提出了早期作业成本计算基 本思想。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伯斯(G. Staubus)教授也较总括地介绍过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的学 者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 Kaplan)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给予系统的解释,
4
பைடு நூலகம்15

20
8
14
42

15
4
8
27

14
4
6
24
合计
60
16
32
108
平均
15
4
8
27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日益发展,对机器人、 特殊机器设备以及计算机控制程序使用的 不断增加,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比重急剧增 加。
➢20世纪90年代间接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 重,美国为40%左右,日本为30%左右; 若从电子行业看,美国为80%左右,日本 为60%左右。
第五章 作业成本法
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作 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明确作业成本信息的优点及其在企业生产经 营决策中的作用。
第五章 作业成本法
适时制与作业成本计算
内容提要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第一节 适时制与作业成本计算
➢ 适时存货制[Just-in-time (JIT) inventory systems] 帮助企业管理当局降低成本,提高 效率和扩大产出。
自动化岛加工群组
➢ 全面质量控制
对零部件和原材料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体系,是企业成功实施JIT的要素之一。 TQC意昧着企业在购进零部件和原材料,在完工产 品及在制品中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 多技能员工
JIT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很高。JIT下生产流动线中以加 工群组为基本单位,每一位员工都要面对几种不同的 机器设备...员工要能够操作并检修不同的机器设备。
适时制作为一种哲学的核心观念
JIT哲学 ––– 精简和减少浪费
1. 消除所有非增值性作 2. 实现并保持高水准质 3. 持续改进规



适时制(JIT)益处
1.存货库存方面的成本节约 2.质量控制方面的效益 3.生产效率的提高 4.成本数据收集和成本计算方面的效益
采用JIT实务调查
• 供应商数目平均减少 67%。 • 返工产品和残料平均减少 44%。 • 生产准备时间平均减少 47%。 • 存货平均减少 46%。
的换岗制是按‘人是最主要的竞争力’这一原则所创造出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的 成功事例。
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管理的中心 “产品” “ 作业”,由此产生了作业管理
(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 作业 :企业为提供一定量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
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
➢ 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帮助企业管理当局把注意力集中于制造特定产 品的成本上,提供更准确的单位成本信息,在 此基础上制定价格决策和其他各种决策。
适时制(JIT)
所谓适时制[Just-in-time (JIT) inventory systems] ,是指 这样一种企业营运机制:
➢ 有限的供应商
运用JIT的企业必须与少数供应商建立起紧密的 工作关系,他们能够提供可靠的服务,可靠性 是最为重要的。 (美国的苹果计算机生产部,供应商减少了87%,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供应商减少了95%, 施乐公司则减少供应商96%。) • 与少数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适时生 产对购货方式的重大影响。
狭义的说作业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经济活 动(或者说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
产品成本的交叉补贴
产品成本的交叉补贴(product-cost crosssubsidization)是指在组织中只要一种产品成本不正确, 则导致至少还有另一种产品成本也不正确。
主菜
甜点
饮品
小计

11
0
只是在投入生产加工过程时才购进原材料,只是 在有组装要求时才加工零部件,只是在有销货要求 时才组装成品并装运发往客户。
JIT要求企业是在一种具备理想条件的环境中运 营,否则一个环节不畅通就会导致企业运营整体的 不“适时”。
JIT牵拉法(pull approach)
适时制系统的关键要素
(5个特点)
丰田公司于1995年末在汽车制造企业界首次采用了‘两小时换岗制’。在 汽车的主要生产工程当中,把换岗制最先引进到自动化进程不大可能完 全推进, 而只靠人工操作的装配部门。丰田公司把‘工人的健康’作为 采用换岗制的最主要目的。
加藤厂长说:“在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的肌肉来做相同的作业,必将会 带来身体上的疲劳”,他还说“防止工人受伤对工人本人以及公司来说 比什么都重要。”由此,整个生产效率提高了10%。提高丰田公司生产能率
::采用两小时换岗制
现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九州工厂的工人们每隔两小时就以崭新的心情 迎接开工并愉快地工作。由于‘两小时换岗制’的采用,当快要觉得枯 燥乏味时就换到其他岗位作业。如安装发动机的工人移动到装轮胎的岗 位工作,而负责内部安装的工人则到外部安装岗位去工作。
由于在一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共换四次作业岗位,使得单调的感 觉明显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