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MT)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1讲解

合集下载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教材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教材

磁粉检测⼯艺规程教材⽬录1.摘要2.磁粉探伤的原理和特点3、主要磁化⽅法3.1 磁轭法和交叉磁轭法3.2 触头法3.3 轴向通电法或中⼼导体法和线圈法 3.4 复合磁化法3.5 平⾏电缆法3.6 直流磁化法和交流磁化法4.磁粉探伤的⼯艺5.带齿轴磁粉检测⼯艺卡6.磁粉探伤⼯艺编制说明7.磁粉检测报告1.摘要磁粉探伤是通过对铁磁材料进⾏磁化所产⽣的漏磁场,来发现其表⾯或近表⾯缺陷的⽆损检测⽅法。

本⽂主要介绍了磁粉探伤的原理,磁粉探伤的⽅法,磁粉探伤的⼯艺,磁粉探伤在焊接件中的应⽤。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压⼒容器的数量将⽇益增多。

由此可见,在⽤压⼒容器的安全运⾏是⼀项⼗分重要的安全⼯作,因此,加强在⽤压⼒容器⽆损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业现代化进程⽇新⽉异,⾼温、⾼压、⾼速度和⾼负荷,⽆疑已成为现由于压⼒容器的使⽤条件恶劣,原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制造过程中遗留的缺陷或使⽤中产⽣的新⽣缺陷,均会导致其安全可靠性⼤幅下降,甚⾄产⽣灾难性的后果。

已有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原材料中存在的与制造过程中产⽣的缺陷有70 %以上是表⾯缺陷,⽽在使⽤中产⽣的缺陷有90 %以上是表⾯缺陷或由表⾯缺陷导致的缺陷[1 ] 。

断裂⼒学分析表明,表⾯和近表⾯缺陷的当量尺⼨⽐埋藏缺陷⼤⼀倍,故其对压⼒容器安全性的影响⾄关重要。

磁粉检测对表⾯缺陷有很⾼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最常⽤、最直观、最经济⽅便的常规⽆损检测⽅法之⼀。

这使得压⼒容器的磁粉检测具有⼗分重要的作⽤。

关键词⽆损检测磁粉探伤缺陷检验2.磁粉探伤的原理和特点磁粉探伤是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或近表⾯处缺陷的⼀种⽆损检测⽅法。

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将待测物体置于强磁场中或通以⼤电流使之磁化,若物体表⾯或表⾯附近有缺陷(裂纹、折叠、夹杂物等)存在,由于它们是⾮铁磁性的,对磁⼒线通过的阻⼒很⼤,磁⼒线在这些缺陷附近会产⽣漏磁。

当将导磁性良好的磁粉(通常为磁性氧化铁粉)施加在物体上时,缺陷附近的漏磁场就会吸住磁粉,堆集形成可见的磁粉迹痕,从⽽把缺陷显⽰出来,如图1所⽰。

磁粉检测工艺卡

磁粉检测工艺卡

10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10.1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0.1.1通用工艺规程的特点:1.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JB/T4730.4-2005等相关检测标准要求编制;2.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进行编制;3.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测单位)产品的检测范围;4. 通用工艺规程应有一定覆盖性、通用性和可选择性;4.通用工艺规程一般为原则性条款,以文字说明为主;5.通用工艺规程Ⅲ级人员编写,检测责任师(Ⅲ级人员)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10.1.2通用工艺规程的内容: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适用范围;(b)引用标准、法规;(c)检测人员资格;(d)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e)检测表面制备;(f)检测时机;(g)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h)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i)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j)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k)制定日期。

10.2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10.1.1检测工艺卡的特点:1.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应根据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JB/T4730.4-2005等检测标准的要求编制;2.检测工艺卡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或产品上的某一部件而单独编写的,一般为一件一卡;3.检测工艺卡制定的是有关磁粉检测的细节和具体参数条件,多为图表形式;4.检测工艺卡Ⅱ级或Ⅱ级以上人员编写,检测责任师(Ⅱ级或Ⅱ级以上人员)审核;5.检测工艺卡用以指导相关检测人员进行磁粉检测操作。

10.2.2检测工艺卡的内容:磁粉检测工艺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艺卡编号(一般为流水顺序号);(b)产品部分: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制造、安装或检验编号,承压设备类别,规格尺寸,材料牌号,热处理状态及表面状态;(c)检测设备与材料:设备种类、型号、检测附件、检测材料;(d)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标准试块或标准试样(片);(e)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验收级别;(f)检测程序;(g)检测部位示意图:包括(检测部位、缺陷部位、缺陷分布等);(h) 编制(级别)和审核(级别)人;(i)制定日期。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

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的集箱、蛇形管中的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和其他缺陷的检查,对于本公司铁磁性材料的设备及部件年检也可参照本规程检测。

2引用标准《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8290-1998 磁粉探伤机XH/QC08-2010 无损检测设备检定规程3 磁粉检测人员资格磁粉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各级别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离视力和远距离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且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4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必须满足JB/T8290中的要求。

本规程采用主要采用Y1-AC型磁粉探伤仪。

4.2 磁粉采用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的黑色或红色磁粉.(必要时使用反差增强剂)。

且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磁粉的粒度不小于300目,磁粉性能的其它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

4.3 载液载液通常使用洁净的可饮用水并可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其性能要求如下:a)良好的湿润性,即可湿润全部被检区域;b)良好的可分散性,既彻底分散磁粉颗粒而没有明显的磁粉凝结;c)不起化学反应,不应造成磁粉悬液变质;d)呈碱性,但PH值不应过10.5;e)无泡沫、无异味4.4 湿磁粉悬浮液的浓度非荧光磁悬液的浓度:配制浓度为10~25g/L,沉淀浓度为1.2~2.4ml/100ml。

4.5设备校验和系统灵敏度评价4.5.1 磁粉检测用设备应按无损检测设备检定规程进行定期校验。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1. 0目的及适用范围1.1目的为保证磁粉检测的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1.1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磁导率≥1)制成的设备及其零部件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和等级评定;1.2 本规程适用于连续电磁轭式磁粉检测和线圈磁化法的方法和要求。

2.0编制依据2.1本程序依据JB/T4730-2005.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编制;2.2本程序参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写的《磁粉检测》编制。

3.0检测设备和材料3.1 本工艺规程选定的设备为:3.1.1交流电磁轭式磁粉检测仪3.1.2线圈磁化法;3.2 为保证磁粉检测结果的可靠,磁粉探伤仪要进行定期校验,必要时可进行随机校验;3.3 磁轭提升力的校验:便携式交流磁轭式磁粉探伤仪(磁轭间距≤200mm),其提升力至少为45N(约4.5kg);3.4 磁粉及磁悬液3.4.1 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通常有Fe3O4和Fe2O3二种。

本公司采用喷罐式黑油磁悬液和湿式荧光磁粉;3.4.2 磁粉粒度应均匀,湿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

本公司采用喷罐式黑油磁悬液、荧光磁粉;3.4.3 磁粉的颜色选定,是以工件表面与磁粉颜色形成有较高的对比度而定。

通常非荧光磁粉的颜色有:黑色、白色和红色几种,非荧光磁粉本公司采用黑色;3.4.4 当出现特殊情况下非荧光磁粉或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采取现场自行配制,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a). 湿式非荧光磁粉的配制:是以煤油做分散剂,另加适当的变压器油配制而成。

通常煤油和变压器比例各50%。

其磁悬液的浓度为每升磁悬液施加10~20g磁粉;b). 湿式荧光磁粉的配制:是以煤油做分散剂,另加适当的变压器油配制而成。

通常煤油和变压器比例各50%。

其磁悬液的浓度为每升磁悬液施加1~3g荧光磁粉;c).对配制的磁悬液须进行浓度测试,其方法为:以每100ml磁悬液盛入浓度测定管内,非荧光磁粉沉淀30min后观察磁粉沉淀体积为1.2~2.4ml为合格。

磁粉(MT)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1

磁粉(MT)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1

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磁粉检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版本号:CL/Y01-2016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1.适用围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对大型游乐设施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大型游乐设施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大型游乐设施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磁粉检测。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物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 一般要求磁粉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a) 预处理;b) 磁化;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 缺陷评级;f) 退磁;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3.3.1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

本公司采用CJX-220E交流磁粉仪,仪器编号:15876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 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 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

磁粉检测操作流程

磁粉检测操作流程

磁粉检测操作流程一、预处理被检工件的表面状态对磁粉检测的灵敏度影响很大,检测前应对被检表面作以下几方面的预处理。

(1)用化学或机械方法彻底清除被检表面上的油污、锈斑、氧化皮、毛刺、焊渣等表面附着物;(2)应预先彻底清除掉导电部位的局部涂料,以避免因触点接触不良而产生电弧,烧伤被检表面;(3)采用干法检测时应使被检工件表面充分干燥。

二、磁化•磁化是磁粉检测的关键步骤。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被检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以及预计的缺陷种类、大小、位置和取向等特征,选取合适的磁化方法和工艺参数,对被检工件进行磁化。

三、施加磁粉或磁悬液在磁粉检测中,根据所施加的磁痕显示介质是干磁粉还是磁悬液,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1.干法所谓干法,就是使用干燥磁粉显示缺陷磁痕的检测方法。

干法常与电磁轭或电极触头配合,广泛用于大型铸件、锻件毛坯及大型结构件焊缝的局部磁粉检测。

2.湿法所谓湿法,就是将干磁粉(粒度范围以1-10微米为宜)调配在油、水或其他载体中,制成悬浮状溶液作为磁痕显示介质的磁粉检测方法。

与干法相比较,湿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适合于检测如疲劳裂纹一类的细微缺陷。

湿法检测时,施加磁悬液可采用浇、浸或喷等方法。

浇磁悬浮液的液流不要太强;浸磁悬浮液要掌握好浸没时间。

四、磁痕的观察、分析与记录磁粉或磁悬液在被检表面上聚集形成的图像称为磁痕。

磁痕的观察与分析是磁粉检测的中心环节。

(一)磁痕观察观察磁痕应在适当的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应使用2~10倍的放大镜。

观察非荧光磁粉的磁痕时,要求被检表面上的白光照度达到1500lx以上;观察荧光磁粉的磁痕时,要求被检表面上的紫外线(黑光)照度不低于9701x,且白光照度不大于lOlx。

(二)磁痕分析在磁粉检测中,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或机理,常将磁痕分为假磁痕、无关显示和相关显示三大类。

所谓假磁痕,即不是漏磁场引起的磁痕显示,如被检表面上残留的氧化皮与锈蚀或涂料斑点的边缘、焊缝熔合线上的咬边、粗糙的机加工表面等部位都可能会滞留磁粉,形成磁痕。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本规程规定了磁粉检测的人员、设备检测方法及缺陷的评定。

适用于本单位对铁磁性材料和焊接接头近表面和表面缺陷采用非荧光湿式磁粉连续磁化法的检测及评定。

2 引用标准GB150 压力容器GB151 管壳式换热器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6065 磁粉检测用试片JB/T6063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检测人员3.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

3.2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矫正视力应不低于5.0,并每年检查一次。

3.3 检测人员不得有色盲。

4 磁粉检测设备及器材4.1 磁粉检测设备4.1.1 本单位设备及性能见表14.1.2 电磁扼的提升力每半年校验一次。

在磁扼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校验。

4.2 磁粉检测用标准试片4.2.1 磁粉检测标准试片有A1型和C型,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

4.2.2 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当检测坡口等狭小部位,A1试片使用不便时,一般选用C—15/50型标准试片。

具体见表2。

表2 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4.2.3 连续法检测时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

为了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试片平整的粘贴在被检面上,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人工缺陷。

4.2.4 试片表面有锈蚀、摺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4.3 磁粉(磁膏)和磁悬液4.3.1 一般用磁膏配制磁悬液(磁悬液浓度见表3),磁膏选用上海宏达。

4.3.2 磁悬液一般用水做载液,将磁膏均匀挤出100mm左右,加入1L水搅拌均匀即达到10-25g/L的要求。

表3 磁悬液浓度磁粉类型配制浓度,g/L 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非荧光磁粉10~25 1.2~2.4荧光磁粉0.5~3.0 0.1~0.44.4 其他器材4.4.1 反差增强剂在检测较粗糙的表面时采用,一般为购买成品。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磁粉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下面是一份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

1. 目的磁粉检测的目的是通过利用磁场和磁粉的性质来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如裂纹、夹杂等,以确保材料的质量。

2. 范围该工艺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磁粉检测的材料和零部件。

3. 设备准备3.1 磁粉检测设备:- 磁粉检测机或电磁吊- 磁粉粉剂和添加剂- 磁场强度计- 磁粉检测灯- 清洁布和化学品3.2 准备被检测材料或零部件:- 清洁表面,确保没有油脂、污垢等杂质- 对于非磁性材料,需对其进行磁化处理4. 检测操作4.1 设定磁场:- 根据被检测材料的特点和尺寸,设定适当的磁场强度- 确保磁场均匀,无死角4.2 准备磁粉混合溶液:- 将磁粉粉剂和添加剂按要求混合,制成磁粉混合溶液4.3 涂敷磁粉混合溶液:- 均匀涂敷磁粉混合溶液于被检测材料表面,确保覆盖整个检测区域4.4 磁化:- 使用磁粉检测机或电磁吊对被检测材料进行磁化- 确保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符合要求4.5 观察和记录:- 使用磁粉检测灯照射被检测材料- 观察磁粉的聚集情况,标记出缺陷位置- 记录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信息5. 结果评定5.1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缺陷的类型、大小和严重程度5.2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判定被检材料的合格与否6. 保存和报告6.1 对于合格材料,及时清除磁粉残留,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防腐处理6.2 对于不合格材料,根据要求进行标记或报废处理6.3 保存检测记录,包括磁化参数、磁粉混合溶液配方、检测结果等6.4 编写磁粉检测报告,详细描述检测过程、结果和评定等,并保存备查。

以上是一份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该规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执行。

续写:7. 安全措施7.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和呼吸器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7.2 磁粉粉剂和添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磁粉检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版本号:CL/Y01-2016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对大型游乐设施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大型游乐设施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大型游乐设施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磁粉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物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 一般要求磁粉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a) 预处理;b) 磁化;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 缺陷评级;f) 退磁;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3.3.1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

本公司采用CJX-220E交流磁粉仪,仪器编号:15876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 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 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

3.3.3辅助器材一般应包括下列器材:a) A 1型、C 型、D 型和M 1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 b) 磁悬液浓度梨形沉淀管; c) 2~10倍放大镜; 3.4 磁粉、载体及磁悬液 3.4.1 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

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 6063的规定。

3.4.2 载体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

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

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38℃时小于或等于3.0mm 2/s ,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5.0 mm 2/s,闪点不低于94℃,且无荧光和无异味。

3.4.3 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3.5 标准试件 3.5.1 标准试片3.5.1.1 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

标准试片有A 1型。

其规格、尺寸和图形见表2。

A 1型标准试片应符合JB/T 6065的规定。

3.5.1.2 磁粉检测时应选用A 1-30/100型标准试片。

3.5.1.3 标准试片使用方法a) 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

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b) 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3.6 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 3.6.1 电流类型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

3.6.2 电流值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

磁粉检测用的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参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7 磁化方向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

3.7.1 纵向磁化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

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 线圈法(见图2); b) 磁轭法(见图3)。

图2 线圈法 图3 磁轭法3.7.2 周向磁化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方法。

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a)图4 轴向通电法铁芯缺陷b) 触头法(见图5); c) 中心导体法(见图6)。

图5 触头法图6 中心导体法3.7.3 复合磁化复合磁化法包括交叉磁轭法(见图7)和交叉线圈线等多种方法。

图7 交叉磁轭法a)固定触头间距双触头接触磁化b)非固定触头间距双触头接触磁化中心导体bL 43.7.4焊接接头的典型磁化方法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的典型磁化方法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3.8 磁化规范3.8.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可以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

3.8.5 磁轭法3.8.5.1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其有效宽度为两极连线两侧各1/4极距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0%的重叠。

3.8.5.2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

3.9 质量控制磁粉检测用设备、仪表及材料应定期校验。

3.9.1综合性能试验每天检测工作开始前,用标准试片检验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

3.9.2磁悬液浓度测定对于新配制的磁悬液,其浓度应符合3.4的要求。

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每天开始工作前,应进行磁悬液浓度测定。

3.9.3 磁悬液污染判定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每周测定一次磁悬液污染。

测定方法是将磁悬液搅拌均匀,取100mL 注入梨形沉淀管中,静置60min检查梨形沉淀管中的沉淀物。

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下层(磁粉)体积的30%时,或在黑光下检查荧光磁悬液的载体发出明显的荧光时,即可判定磁悬液污染。

3.9.4 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检测前,应进行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

将磁悬液施加在被检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悬液的液膜是均匀连续的,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断开,则磁悬液中润湿性能不合格。

3.9.6电磁轭提升力校验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验一次。

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校验。

3.9.8 其他设备内部短路检查、电流载荷校验、通电时间校验等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测定。

3.10 安全防护3.10.1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检验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使用在其他地方,也应该预防起火燃烧。

3.10.2 使用水磁悬液检测承压设备时,应防止绝缘不良或电器短路。

3.10.3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应避免黑光灯直接照射人的眼睛。

3.10.4 使用干法检验时,要求通风良好,并应注意防尘。

3.11 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3.11.1 工件表面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作适当的修理。

如打磨,则打磨后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25μm。

如果被检工件表面残留有涂层,当涂层厚度均匀不超过0.05mm,且不影响检测结果时,经合同各方同意,可以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

3.11.3 封堵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宜加以封堵。

3.11.4反差增强剂为增强对比度,可以使用反差增强剂。

3.12 检测时机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进行。

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根据要求至少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

除另有要求,对于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4.检测方法4.1 检测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5所示。

4.3 湿法4.3.1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

采用湿法时,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后,再施加磁悬液。

4.3.2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4.4 连续法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艺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时间为1s~3s,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

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5.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5.1 磁痕的分类和处理5.1.1 磁痕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

5.1.2 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线性磁痕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3的磁痕,按圆形磁痕处理。

5.1.3长度小于0.5mm的磁痕不计。

5.1.4 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2mm时,按一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磁痕之和加间距。

5.1.5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5.2 缺陷磁痕的观察5.2.1 缺陷磁痕的观察应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

5.2.2非荧光磁粉检测时,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在可见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lx;当现场采用便携式设备检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可见光照度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500lx。

5.2.3除能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磁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

当辨认细小磁痕时,应用2~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5.3 缺陷磁痕显示记录缺陷磁痕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法记录,同时应用草图标示。

6.复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复验:a) 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b) 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c) 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7.退磁7.1 退磁一般要求规定检测后加热至700℃以上进行热处理的工件,一般可不进行退磁。

在下列情况下工件应进行退磁:a) 当检测需要多次磁化时,如认定上一次磁化将会给下一次磁化带来不良影响;b) 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以后的机械加工产生不良影响;c) 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测试或计量装置产生不良影响;d) 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焊接产生不良影响;e) 其他必要的场合。

7.2 退磁方法退磁可分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两种。

7.2.1交流退磁法将需退磁的工件从通电的磁化线圈中缓慢抽出,直至工件离开线圈1m以上时,再切断电流。

或将工件放入通电的磁化线圈内,将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小至零或将交流电直接通过工件并逐步将电流减至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