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都市里的诗意------浅析张欣小说
别样的都市风景--浅析张欣的小说创作

Special City Scenery--About Zhang Xin s Writing
Skills
作者: 张芳;麻煜霞
作者机构: 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辽宁丹东118003
出版物刊名: 丹东师专学报
页码: 8-10页
主题词: 张欣;城市女性;爱情;小说创作;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
摘要:近年来,张欣的小说因为拥有众多的读者而引起了评论者的注意。
作为一名生活在城市的广东女作家,她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细腻、清新、真诚的笔触真实地描摹了生活在转型期的城市中知识女性在事业、家庭、情感上的追求和困惑。
本文就沿着城市女性这一线索来探讨张欣的小说创作。
都市红尘:浅析张欣小说的通俗性

中 图 分 类 号 :2 7 文 献 标 识 码 : I4 A
文 章 编 号 :0 88 0 ( 0 2 0 —0 6 0 1 0 —6 1 2 0 ) 30 2 —3
很 多 人 喜 欢 张 欣 的小 说 , 以为 原 因很 简 单 , 非 是 贴 近 生 活 , 市 感 强 , 事 吸 引人 —— 我 无 都 故
收 稿 日期 : 0 2 0 — 5 2 0 —4 1
作 者简 介 : 慧芳 (99 )女 , 西 太原人 , 原 市教 育 学院教 师 。 董 17 一 , 山 太
一
26 —
维普资讯
太 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 0 2年 第 3期 ( 第 5 总 9期 )
有 的 一 群 人 — — “ 产 阶 级 ” 关 注 , 得 她 的 小 说 有 了 固定 的 读 者 群 。 张 欣 总 能 通 过 自己 的 中 的 使 观 察 和 思 考 , 很 平 淡 的 题 材 中 写 出 新 意 , 出 都 市 中特 有 的 不 再 单 纯 的 爱 情 、 情 、 情 。 在 写 友 亲
程 中 由于 各 种 因素 得 到 社 会 宠 爱 的 “ 功者 ” 韩 子 勇 《 市 梦境 与 中 产 阶级 写 作 》 《 说 评 论 》 成 ( 都 ,小
19 9 6年 第 6 ) 他 ( ) ” 食 无 忧 , 吐 幽 默 , 活 舒 适 , 且 个 个 是 俊 男 靓 女 , 处 受 到 期 。“ 她 们 衣 谈 生 而 处 关 注 。 自然 地 , 很 由于 别 的方 面 的完 整 与成 功 , 们 对 感 情 的 要求 也 比较 高 。 现 实 生 活 对 “ 他 但 他
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孤独困境(评论)

品 藻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孤独困境陈林丹城市川流不息。
写字楼里频繁演绎商战大戏,精品商厦里排开一整橱窗的琳琅满目,人们的业余生活在烁眼霓虹下肆意缤纷。
然而,街头众声喧哗却互不相通。
午夜电影院里,有人看着一场又一场的武打片,直到在陌生人身边睡去。
深夜亮着橘黄色灯光的窗口背后,藏有许多舔着伤口独守长夜的孤寂灵魂。
“红尘十丈,寂寞的永远只是人心”(《无人倾诉》),张欣的都市是流光溢彩且生机勃勃着的,但于灯火阑珊处,又埋伏着一缕孤独的苍凉。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世界上来的。
孤独本就是全人类面临的普遍困境,并非都市的特产,但都市的孤独有它自己的时代与环境基因。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广州的市场经济,商品浪潮随之汹涌,冲刷着都市中人的生存方式与价值观。
在瞬息万变的掘金时代,人们有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一朝破产。
在这种极不稳定的生存环境下,人们疲于逐利,无暇抚慰自己的内心,更顾不上所谓探索他人的灵魂深度。
商场重利,一切儿女情长都要为之让步,其间的尔虞我诈造就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
人们意识到,不可能再依靠他人取得内心的安定,只有固守自己的一方孤岛才能无虞。
他们独自面对自己的生存,却也不可避免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高墙,阻隔了金钱之外的互动与来往。
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与所谓新鲜感毫不相干,田园牧歌被欣赏久了也丧失了美感,人们关心稻谷,关心瓜茄豆子,所愿唯天气如常、事事稳定顺遂。
身处在那一眼望到头的人际关系网,不甘寂寞的人也许会厌倦这枯燥的安全感,渴望喧哗与骚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路遥的《人生》一度让农村青年人战栗,“高加林”们幻想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一般,登高临绝顶,面向巴黎城的万家灯火,抒一把豪情万丈:“巴黎,我们来拼一拼吧。
”近乎痴迷地,他们把城市读成一首金碧辉煌的诗,并由(评论)723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孤独困境衷认定,“城市的生活是热闹而欢乐的,而寂寞和苦痛只与乡村有关。
”然而,行走在高楼缝隙的人同样有意难平的时候,只是都市的孤独不同于农耕社会里的恒常静谧。
试析张爱玲、张欣都市女性写作比较研究

试析张爱玲、张欣都市女性写作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张爱玲张欣都市女性写作论文摘要:张爱和张欣在创作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关注都市生活,都将视域放诸于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甚至在情感塞调上都是苍凉的人性写意,但她们的写作却有着不同的意味。
这主要缘于张爱玲是以“巫女”的眼光俯视芸芸众生,而张欣则是采取“民众大姐”的姿态抚慰红尘男女。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孤岛”上海的文坛上,横空出世了一位旷世才女—张爱玲。
她以其一系列奇诡华丽又纤巧细致的创作征服了上海人,并带给人们以无尽的回味和言说。
然其在大陆的创作活动是短暂的、爆发式的、突然而至,又突然而逝,这种行为自然夹杂着非文学的立场,单就对文学,特别是都市女性写作而言,张爱玲的出走,掐断了九十年代的都市随着经济的转型确实给女性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文化舞台,张欣笔下的都市女性,少有传统的依附性,也不再满足于贤妻良母的角色预设,而是要在经济浪潮中与男人们同台竞技,以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绝非偶然》中有何丽英不满足于官办公司的“人浮于事”,愤而辞职转投私人广告公司;《首席》中的飘雪和梦烟,大学毕业后双双投身商海,争当玩具市场的首席。
然而,转型期的都市既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也是危机四伏的陷阱,对于这群背负传统,内心高贵的女性尤其如此。
飘雪兢兢业业地在外扶持乡镇企业时,其销售玩具的成果不仅被男同事趁火打劫,取代了她首席的位置,而且其人格还受到了质疑,现实使她不由感慨:“想一想,女人真是麻烦,做花瓶让人看不起,做女强人又没有爱,两者兼顾吧,就说你依靠背景,牺牲色相。
总之不是因为你的努力和本事。
”实际上,困扰飘雪们的远不止这些闲言碎语,让她们痛心的还有情的失落。
张欣深谙女性的心理,在《如戏》中她就略带调侃地分析道:“女人总是信誓旦旦把事业看作第一生命,其实爱情一破碎,什么都变得残缺不全了。
”因此张欣笔下的这群女性,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刚强也好,柔弱也好,都视情感庄严如生命,但在“全国人民都疯了”、“时代几乎发展到抢钱阶段了”的都市社会里,她们强烈的情感呼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爱的理想在处处可见的失恋、婚变中一次次失落。
论张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张欣 “ 所描述 的都市 女性 及其 中产 阶级 的生 活特性 ,带有一 种理想 化 、浪
的苍茫 时刻 ,例如 ,她情归何处 ? !她 匆
匆地消失在夜色 中……”
当代女性 作家 池莉 ,她 的很 多作 品 也是体 现 了社会转 型 时期人 们思想 观念 的一种 巨大 的改变 ,反映在两性婚 姻上 ,
论张欣小说 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口广西师范学院 甘 小 娟
【 摘
要】 张欣描写当代的女性都市
国社 会转 型时期都 市人 的生活环 境 、生
中演 绎着 自己的爱情 故事 。她们 大都具 备较 高 的专业 素质或 者较 高的学历 ,与 身边的男性一样 ,参与着各种社会竞争 ,
同时也承受 着竞争 的压力 。在事业 的拼 搏过 程 中 ,感情却 出现 了重 重危机 ,她
就是原 本传 统 的婚 姻观 念受 到 了现 实社 会 强 大 的冲击 。池 莉在 小说 中也善 于描 写女性在面 临感情危 机时的伤痛心理 , 但
漫化 、梦境般 的色彩” 。她通过都市 中的 几个 白领 女性在 爱情 、婚 姻 、事业上 的
人生 经历 ,叙说 着女性们 在社会 转型期
在
内心 世 界 。
的结尾 处 :甘婷始知 ,她生命 中的 “ 难题 远不 止是 否选择 舞蹈 作为终 身 的追
求这 一件 事 ,等待她 的 ,还有许 许 多多
爱又怎样? 爱又怎样 ? 爱 睛只是一 不 ”
种装饰 。菊 花的到来让可馨走 出了困境 , 但是她 的婚姻生活也开始 出现 了质疑 。
资本及 职业声 望资本 ,以从事 脑力 劳动 为主 ,主要靠 工资及 薪金谋 生 ,拥 有一 份较 高收入 ,较好 的工作环境 , 良好 的 职业 就业 能 力及 相 应 的家庭 消 费能 力 , 有一定的 闲暇生活质量 的社会群体 ” 。中 国的 中产 阶层包 括专业 技术 阶层 、各 类 管理人员 、新 中产 阶层 即 白领 人员 。其
从张欣小说看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

摘
要 : 欣 的小 学成 功展 示 了 2 张 0世 纪 9 0年 代 商 业 背 景 下 都 市 女 性 的 生 存 境 遇 , 过 通
对 她 们 生 活 的 叙 写 , 让 我 们 看 到 了一 个 个 鲜 活 的 女 性 在 经 济 转 型 期 所 遭 遇 的 从 中 产 阶 级 的 优 雅 生 活 到 面 临 生 存 危 机 的 窘 境 。在 这 种 窘 境 中爱 情 被 慢 慢 消 磨 , 神 生 活 空 前 失 落 。 面 对 精 这 种 状 况 , 些 都 市女 性 依 然 努 力 调 整 自 己的 状 态 , 坚 守 和 妥 协 中 苦 苦 寻 找 一 个 平 衡 点 , 这 在 于 大 处 坚 守 , 小 处 妥 协 , 不 丧 失 对 理 想 的 追 求 又 能 融 入 俗 世 生 活 中 , 自 己 的 坚 持 与 智 于 既 用 慧 给 都 市 -" 指 出 了一 条 新 的 人 生 道 路 。 k性
关 键 词 : 欣 ;c 书 写 ; 存 困境 ; 路 历 程 张 -性 k 生 心
中 图分 类 号 :2 6 I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8 8 2 1 ) 6 )1 —0 1 7 -1 o ( 0 1 0 一()4 3 (
在当代都市作家中 , 有一大批关注普通人物生 活和命运的作家 , 其中一批女作家用女性的视角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她们的作品细腻 、 贴切 , 从不同 角度反映了女性在改革浪潮 冲击下生存境遇的改 变 。这些 女作 家 中最有 代表 性 的是张 欣 。她在 作 品
因为不堪羞辱 , 伴你到黎 明》 如《 中的安妮 ; 有的是 因为不甘忍受小人 的迫害, 爱又如何》 如《 中的朱可
馨 。 当她 们独 自面对 纷 至沓来 的生存窘 境 时才 明 但 白, 正是 原先 那份 失 去 了的工 作维 持 了她们 精 神上
现代都市里低吟浅唱的古典牧歌——论张欣的小说创作

以 平 常 人 的 心 态 和视 角 ,多 角 度 、多 方 位 地 关 注 了广 州
平 常百 姓 的 生 活 ,不 过 她 的 平 常 人 与 池 莉 笔 下 过 小 日子 的 平 常 人 不 同 , 她 的 平 常 人 走 出 了 小 家 庭 ,更 多 社 会 人 生 的 内 容 ;也 与 王安 忆 、陈 丹 燕 等从 名 人 和历 史 人 物 身
慰 又顶 个 屁 ” ( 冬 至 》) 《 !有 位 年 轻 作 家 说 : “ 州 人 心 苏 里 雪 亮 透 彻 , 明 白前 生 是 不 知 道 的 ,来 世 也 还 太 远 ,惟 有 今 生 今 世 最 实 在 最 牢 靠 ,而 为 了这 实 在 牢 靠 ,就的 话 语 来 概 括 ”
通 的 生 活 , I 为 平 凡 总 是 属 于 绝 对 多 数 的 。 我 只 是 尽 可 捌
张 欣 创 作 的 立 足 点 :关 注 和 抒 写 普 通 人
张欣 的 小 说 反 映 了 都 市 广 卅I 急 剧 变 动 的 生 活 。她 的 成长于 2 0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军 营 ,观 念 传统 ,但能 面对 现 实 巨 变 ,在 经 历 了 8 O年 代现 实 生 活 理 想 、宏 大叙 事理
秀 却 又 落 入 平 凡 的不 甘 等 等 ,如 《变 数 》 中 的 小科 员 鲁
想 等 一 系列 价 值 观 念 幻 灭 的 痛 苦 以后 ,对 生 活 、写 作 等
已经 有 了 比较 平 常 的 心 态 。 她 说 : “ 了 这 么 多 年 ,我 写 终 于 发 现 ,写 作 只 是 一 种 生 活 方 式 … … 生 活 方 式 只 是 一
铸造优雅、高贵和诗意的审美趣味——以张欣的《终极底牌》《不在梅边在柳边》为例

必须承认,张欣是编故事的高手,她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是由好几组故事交织而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也许是这一原因,一些批评家就把张欣认同为琼瑶式的通俗作家。
张欣的故事并不传奇,与日常生活相关联,以日常伦理构成矛盾,也许是这一原因,一些批评家也将张欣和张爱玲联系了起来。
张欣小说的故事场景是都市,众多的人物也是在都市屋檐下忙忙碌碌的普通市民,也许是这一原因,一些批评家说张欣的小说是市民小说。
当我们把这些说法都综合起来时,就会发现,张欣远远比这些批评家的判断要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她既不是琼瑶,也不是张爱玲;既不是写言情小说,也不是写市民小说。
张欣就是张欣,以上的种种借代式的评价虽然很鲜明,却恰恰中止了我们对张欣独特性的认识。
我非常看重张欣对于当代都市小说的建设性努力。
都市小说曾经是当代文学的软肋,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有人在倡导都市小说,但中国的都市小说缺乏足够的精神准备,也缺乏一个良好传统的支撑,大多数出身于都市的年轻作家成为都市小说的主力,就因为缺乏精神准备和传统支撑,他们迷惑于无序而又急速的都市化现实中,停留于欲望化和物质化的情绪表现,更多只是提供了一面新都市生活和情感的直观镜子而已。
张欣并没有沉湎于都市的纸醉金迷的物欲诱惑之中,尽管她面对都市的现实不会回避这一切,但可贵的是,她对那些在现实中被压抑的、被遗弃的、甚至被淘汰的精神性特别在意,比如她的小说始终有一种贵族气质在荡漾,这种贵族气质也许在张欣最初的写作中只是一种文化趣味上的无意流露,基本上还是一种感性化的东西。
而随着写作的积淀,这种文化趣味逐渐凝聚成一种审美精神,一种人格范式。
这一点在她最近两年内所写的《不在梅边在柳边》和《终极底牌》里表现得非常充分。
《终极底牌》是张欣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
俟如她以往的写作风格,小说包含太多的情感因素,它能轻易地刺激人们的泪腺。
我在阅读中也被江渭澜的故事深深打动了。
这是一个关于担当的故事。
江渭澜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也有着一个青梅竹马式的初恋,这些都是让人艳羡的幸福指数,当然,张欣给江渭澜身上所添加的幸福指数越多,其后来的命运变化就越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喧嚣都市里的诗意———浅析张欣小说朱雅彬(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张欣喜欢写都市,写都市青年男女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情感遭遇。
张欣在描写都市生活的过程中,揭露了都市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读者的震撼与反思。
她在揭示都市阴暗面的同时,又写到了都市美好的一面,从而缓和了读者心中的震撼。
张欣小说给读者留下的最后一点点温馨与浪漫,是喧嚣都市里的最后一份诗意。
关键词:张欣小说;都市问题;温馨与浪漫;诗意张欣在当代作家中有着自己的特色。
她喜欢写都市,写都市青年男女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情感遭遇。
张欣在描写都市生活的过程中,揭露了都市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读者的震撼与反思。
她在揭示都市阴暗面的同时,又写到了都市美好的一面,从而缓和了读者心中的震撼。
张欣小说给读者留下的最后一点点温馨与浪漫,是喧嚣都市里的最后一份诗意。
一张欣喜欢写城市,尤其广州这座大都市。
她曾经说:“不知为什么,离开了广州,我就没有了写作的冲动。
”[1]都市的表面纷繁多彩,喧嚣热闹,而张欣的作品越过了这些表面,走进了都市人的内心世界。
她曾经说:“我对都市的理解一向不是霓虹灯,海鲜坊,或者卡拉OK。
那不过是它一层极薄的包装而已。
真正的内核是让人探寻不尽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浮华和热闹,常常是火树银花掩去了的许多辛酸和悲苦。
”[1]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张欣真正关注的是当下都市人的辛酸和悲苦。
都市人有着心酸和悲苦,因为他们处在特殊的位置上。
他们大多是喧嚣都市里的普通人,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却掌握不了话语权利,是处在中心的边缘人。
他们讲求实际利益,因为曾经被或正在被“金钱法则”操纵,深切地体会到了金钱的重要性。
在他们的眼中,金钱不仅仅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拥有精致浪漫生活的必要条件,甚至还可以成就或者毁灭他们的爱情。
所以,都市里一些人可以为了金钱舍弃亲情、爱情、正义和良知。
于是,城市里丑恶的现象增多了,人性也开始异化了。
张欣描写都市里丑恶的现象,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的。
首先,张欣写亲情受创的故事,塑造了一批六亲不认的人物形象。
刘临风(《用一生去忘记》)是个典型的孽子。
他在母亲病重的日子里,不是想法设法多陪母亲,而是跑到外面开了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套房,理由是家里太沉闷了,住下去会疯掉。
父亲刘百田质问他,你就不怕你的母亲在半夜走了吗?他说,母亲见不到他是不会断气的。
结果,疼爱他的母亲在半夜走了,只是一直没有闭上眼睛。
刘临风继续过他的风流日子,气得父亲差点让黑社会把他做掉。
为了独吞父亲的财产,刘临风一次又一次地把年迈的父亲告上法庭,逼迫父亲修改遗嘱。
刘临风在奢华生活的享受中丧失了人性,成为一条只会啃噬父母的蛀虫。
虽然刘百田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其人生也大部分处于强势状态,但是在读者的心中,他更是一位饱受亲情创伤的老人,依然摆脱不了众叛亲离的情感折磨。
《伴你到黎明》中的安妮与单位里的有妇之夫桑原产生了感情,挨了桑原的妻子一耳光后,不忍屈辱忍痛离开待遇优厚的工作单位,彻底了断了与桑原的情感纠葛。
然而,她的早已离开家的父亲,却利用女儿的旧恋情为其新欢贷款40万元,并拒绝还款。
《今生有约》中的文浩常年承受着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情感逐渐变得粗糙、麻木。
父亲在临死前告诉他,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妹妹现在身患绝症需要他的救助。
他在父亲逝世后,心中并没有产生找寻妹妹、救助妹妹的念头。
在这里,脉脉温情早已被现实的利益打算冲淡了。
亲情,是一种血浓于水、斩也斩不断的情感。
亲人之间,本应该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的。
但是,张欣小说中的一些人物,缺乏爱的能力。
有的人天生自私自利,没有爱的意识,比如刘临风、安妮的父亲。
有的人为着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拼命工作,在辗转与劳碌之中丢失了爱与善良的品质,比如文浩。
其次,张欣通过写都市男女失败的爱情,揭示了都市爱情善变、虚伪的一面。
叶一帆(《窑之变》)在北京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而且干得得心应手,颇有成就。
她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辞去工作,来到男朋友所在的城市——广州,栖身于一家小广告公司。
她很快就发现,男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过重而变得卑微、谨慎、世俗,且不再爱她。
她伤心委屈,选择了殉情。
叶一帆虽然最终活了下来,但是再也不会相信真爱的存在了。
这篇小说的名字——“窑之变”就很有意味。
张欣把广州这座复杂的都市比作大窑,都市里为生活而挣扎拼搏的人就像泥块。
在大窑面前,所有的泥块都无能无力,为了使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好些,必须改变个性、观念乃至感情,然后被大窑烧成光滑、冰凉、漂亮、坚硬的瓷器。
爱情,当然也有可能被烧得荡然无存。
落虹和瑞平(《浮世缘》)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
落虹也是为了男朋友,辞去了好工作,来到广州艰难打拼的。
可是,瑞平是一个不甘心平凡过一辈子的男子,当异国富商的女儿梦莉向他暗示可以为其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时,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落虹的纯情,与梦莉定了婚。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式的爱情终究抵不过富家女为其铺设的美好前程。
车晓铜与妻子何丽英(《绝非偶然》)分别在不同的广告公司工作。
车晓铜一心一意想成为著名摄影师,甚至不惜耍手段从妻子手中挖走广告模特冯剪剪,害得妻子差点失去饭碗。
在这篇小说中,妻子的尊严与饭碗比不上丈夫想成名的欲望,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感情消失殆尽。
现实生活中,“爱”与“不爱”的选择牵连着很多因素。
人们很有理由选择“不爱”。
诚如《浮世缘》中瑞平所说:“重要的是把日子过好,人有能力时才能顾及到自己所爱的人。
”张欣在《爱又如何》中写道:“爱情是什么,她在生活中仅仅是一种装饰,一旦生活暂时蒙上一层阴影,它总是最先被牺牲掉。
”爱情与生存相比,永远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在弥漫着压力与诱惑的都市里,爱情有时候注定虚伪、善变。
张欣通过讲述爱情背叛的故事,充分地展示了都市男女在情感领域所面临的尴尬与心酸。
再者,张欣写单位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从而向读者展示了都市人的人际关系。
《爱又如何》中的朱可馨,性格文静温婉,工作认真负责,在单位人缘又好。
有一次,她在偶然撞见杨副处长与单位里的年轻女孩偷情的场面后,遵守“与人为善”的原则为别人保守了秘密,却为自己留下了后患。
杨副处长一升职,就借单位改革之名对可馨进行报复,而单位里没有一个人为可馨抱不平。
最后,可馨忍无可忍,辞去了已经干了十几年的工作。
可馨失去饭碗后,情感与婚姻陷入了窘境。
《首席》中的飘雪长相漂亮,常常被经理拉去陪客人吃饭、跳舞。
她有着优秀的工作业绩,却被同事“公公”解释成她凭的是背景与美貌;辛辛苦苦挣来的工作业绩又被“公公”轻而易举地窃取。
在单位里,与人为善的人不一定有善报;漂亮女性的工作能力再强,也有可能被人摆在花瓶的位置,甚至还会遭受男同事的欺辱。
张欣写出了都市人尤其女性在职场上的辛酸遭遇。
二张欣写一系列都市作品,其心愿是走进都市人的内心。
她曾经说:“都市人内心的积虑、疲惫、孤独和无奈,有时真是难以排遣,所以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他们开一扇小小的天窗、透透气。
”[2]张欣在小说中揭露了都市里的一系列丑恶现象,写出了都市人内心的积虑、疲惫、孤独和无奈,在一定程度上走进了都市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张欣更愿意为都市人排遣苦闷,所以她在作品中有意为读者留下一种温馨与浪漫,给身心疲惫的都市人带来一份诗意。
张欣留给读者的温馨与浪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张欣写纯洁永恒的真爱,这种爱与上面提到的虚伪善变的爱情形成一种对比,更能震撼人心。
我们提到过的《浮世缘》中的女主人公落虹,虽然被世俗功利的瑞平抛弃,但她还是遇到了真爱。
落虹失恋后来到曼谷旅游,认识了纯真善良的肯亚。
两人在“同生死,共患难”的经历中产生了真感情,但都没有表白,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可能。
两人分别后,都没有和对方联系。
肯亚临死前给远在中国的落虹写了唯一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爱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
在游戏、交换、背叛、买卖、自利等观念笼罩下的现代社会,有些人丧失了这种能力。
其实,纯粹而忘我的爱情并没有消失,她存在着,而且不只存在在小说和诗篇中,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平淡的生活里。
”落虹最终没能和肯亚走到一起,但她会永远记着他们的不期而遇的爱情。
在这篇小说中,虽然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但是他们的真爱却成了读者心中永远的感叹与怀念。
况且,越是遗憾的爱情故事,越能给人以震撼,也许越有可能成为经典,诚如《罗马假日》的经久不衰。
上面我们提到的《爱又如何》中的可馨,她虽然在单位受到同事的排挤,爱情、婚姻也出现了危机,但她拥有着洛兵的不计回报的真爱。
洛兵从小就喜欢可馨,但从来没有表白。
可馨结婚生子后,洛兵还是没有成家,他要守候这份真爱,若可馨不问,他就永远不说。
洛兵的真情守护,也许可以使在尘世中遭遇过虚伪爱情的人们,深深地吸上几口清新空气。
都市生活,不乏浪漫激情,更不缺乏浮躁和喧哗。
人难免要遭到物欲浪潮的冲击,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物欲的奴隶。
人类生活中最圣洁的爱情,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一叶扁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葬身海底。
张欣不甘心其作品中所有人的爱情都葬身于物欲的浪潮之中,她写一些人对真爱的坚守,并写出了坚守的艰辛与可贵。
其次,张欣凭借自己对友谊的真实感受,写出了朋友间珍贵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的张欣,很重视友情,她曾经说:“现实生活中,我有若干女友,我们之间的相处是坦诚甚至毫无功利的,我自己也是很看重这一份情意。
人生如牌局,当我看到她们不按牌理出牌时,气得和她们大吵大闹。
”[3]张欣的作品也很注重描写朋友之间的友谊。
《首席》中飘雪,与梦烟是昔日的同学兼好友。
她们因为爱上同一个人而断绝了友谊,工作后又成为生意场上的对手。
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为了争当行业内的“首席”,两人都使尽了招数。
飘雪在单位里遭受同事的排挤,却能在“对手”梦烟那儿找回友谊。
外表优雅从容的飘雪、梦烟,内心深处有着无尽的迷茫。
她们怀疑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住,但仍坚信友谊可以久存。
张欣在作品中塑造了好几对好姐妹,比如,《依然是你》中的曹虹和管静竹,《谁可相依》中的尚莉莉与顾海青,《伴你到黎明》中的安妮与冬慧,等等。
即使她们彼此误会过,也会愿意为对方提供遮风挡雨的港湾。
张欣小说中所写的友谊是纯洁无私,有的读者怀疑它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张欣反驳了此观点,她说过:“并不是我要粉饰生活,而是因为当我在深夜两点钟接到女友哭诉的电话时;当我得知一位女友要做残酷的手术时;当我提着盒饭去探望一位因为失恋而三天水米未进的女友时;当我接到女友从千里之外写来的寂寞的长信时。
我的心里非常不好受,我知道我帮不了她们,那些苍白的安慰根本无济于事。
”[3]张欣正是由于有着一颗关爱朋友的心,她才能写出感人的友情。
再者,张欣在写城市里人性异化的同时,又塑造了一批拒绝异化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你没有理由不疯》里的谷兰、向川,发现了某医药公司生产对儿童有致命伤害的药物这一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