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物馆展览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一、展览主题和目标1.主题: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2.目标:通过展示人类文明的不同方面,增进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弘扬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
二、展览内容和组织结构1.展览内容(1)文明的起源和初期发展:展示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创造和发现,以及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探索。
(2)古代文明的繁荣与交流:展示古代文明的城市建设、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并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展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和挑战,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环境问题等。
(4)当代文明的多样性与和谐发展:展示各国各地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和谐发展。
2.组织结构(1)展览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划分展览区域,使观众能够有序地进行参观。
(2)物品展示:精心选择代表性的文物和艺术品进行展示,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3)互动体验:设置一些互动展览项目,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4)专题讲座和教育活动:安排专家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举办儿童教育活动,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三、展览设计和布局1.展览设计(1)展览主题色彩:选取一组主题色彩,贯穿整个展览,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2)展览灯光:合理使用灯光,突出展品的特色和美感,使观众产生更好的观展体验。
(3)展板和标识:设计展板和标识,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观众理解和导航。
(4)展品陈列:根据展览内容,采用合适的展品陈列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欣赏展品。
2.展览布局(1)细分展区: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进行细分,设置独立的展区,使观众可以有序地参观。
(2)主题展示区:每个展区设置一个主题展示区,用来展示该时期或地域的代表性文物和艺术品。
(3)互动体验区:在展览布局中设置互动体验区,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学习体验。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一、展览名称:走进过去,探寻历史的密码二、展览目的:该展览旨在通过博物馆陈列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多种展项,以及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展览手段,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影响力。
三、展览内容:1.时代序曲:展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以及石器时代的工具和艺术品。
2.昔日神殿:展示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和神殿建筑,包括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印度寺庙等。
3.千古璀璨:重点展示古代帝国的辉煌和文化成就,如中国的秦汉帝国、罗马帝国、埃及法老王朝等。
4.战火纷飞:展示世界各地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包括中世纪的骑士和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5.文化交融:展示各个时期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包括古代丝绸之路、欧洲的文艺复兴等。
6.现代的记忆:展示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比如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等。
四、展览手段和互动方式:1.多媒体展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配备大屏幕、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文化的图像和影像资料,为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
2.实物展示:展示历史时代的原物,如古代的器皿、文物、武器等,以及历史人物的遗物、服饰和实物复制品等。
3.互动体验:设置互动展项,如穿越时空的机器、历史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增强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4.教育活动:为学生和家庭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和工作坊,使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五、展览布局和设计:1.展览空间:根据展览内容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展区,以及专门的活动区域和休息区域。
确保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有良好的流线和舒适的体验。
2.展柜和展台:根据不同展品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设计合适的展柜和展台,使观众能够清晰地观看展品。
3.灯光和音效:利用灯光和音效的技术手段,为展览创造更加逼真和独特的氛围,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博物馆展览策划方案

博物馆展览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场所。
为了吸引观众、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策划一场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展览十分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的博物馆展览策划方法,以确保展览的成功和观众的满意度。
二、目标和目的•目标:吸引更多的观众,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展现博物馆的独特魅力,让观众获得愉悦的参观体验,并增进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三、展览主题的选择展览主题的选择是展览策划的关键。
为了吸引观众和激发参观兴趣,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 当地历史和文化背景:基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选取适合的展览主题,能够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 当代热点问题:选择与当下社会热点相关的主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 特定领域的专题展览:为了满足特定观众群体的需求,可以策划一系列的专题展览,如科技、艺术、自然等。
四、展览内容的设计展览内容的设计应该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展览内容设计的重点: + 文物展示:通过陈列文物、实物等形式,让观众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
+ 互动体验:提供观众与展览内容互动的机会,如VR体验、互动游戏等。
+ 多媒体展示:结合影像、音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 学习活动:组织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学习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加深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
五、展览空间的设计展览空间的设计是为了让观众有一个良好的参观体验。
以下是展览空间设计的要点: + 展览流线:合理规划展览空间流线,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有序、自然地进行。
+ 照明设计:利用合适的照明手法,突出展览重点和氛围,同时提供足够的光线供观众阅读和观看。
+ 展览区域划分:根据展览内容的不同,将展览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方便观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
六、展览宣传和推广展览宣传和推广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手段。
博物馆陈列布展方案

博物馆陈列布展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其陈列布展的质量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博物馆陈列布展旨在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观众提供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二、展览主题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时光的记忆:探寻历史的足迹”,旨在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展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三、展览目标1、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观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
3、展示博物馆的藏品特色和研究成果,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展览内容1、古代文明展区展示从石器时代到封建社会的文物,如石器、青铜器、陶瓷、书画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场景复原,呈现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社会生活。
2、近现代史展区展示近现代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包括革命文物、工业制品、民俗物品等。
运用互动展示手段,让观众了解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3、特色文化展区突出展示本地的特色文化,如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
邀请本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和表演,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五、展览形式1、静态展示运用展柜、展板等展示文物和图片,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
2、多媒体展示利用投影、触摸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展示内容和形式,增强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3、互动展示设置互动体验区,如文物仿制制作、传统技艺体验等,让观众亲身参与,加深对展览内容的理解。
4、场景复原复原部分历史场景,如古代街市、民居等,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六、展览布局1、展厅入口设置展览主题墙,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提供展览导览图和简介,帮助观众了解展览的整体布局和内容。
2、古代文明展区按照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展示文物,形成清晰的时间轴。
利用灯光和色彩营造出古朴、庄重的氛围。
3、近现代史展区采用开放式布局,展示近现代的文物和资料,便于观众自由参观。
运用多媒体展示设备,展示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做好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

做好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精髓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展览效果。
如何做好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中,要注重文物的保护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同时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艺术的表现力,吸引观众的兴趣,使他们在欣赏展品的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一、确定展览主题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展览主题。
展览主题应该结合博物馆的定位与特色,突出博物馆馆藏的特点,也要符合观众的兴趣。
展览主题可以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展、特定文化主题的展览、特定艺术流派的展览等。
在确定展览主题时,要考虑文物的数量和品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确保展览主题的生动性和富有吸引力。
二、构建展览结构展览的结构是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核心。
在构建展览结构时,要考虑文物的分类、时间线索、空间布局等因素。
分类展示可以根据文物的类型、材质、用途等进行分类,时间线索可以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进行展示,空间布局则可以根据文物的尺寸、特点以及展厅的空间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构建展览结构时,要注意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避免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感到混乱和疲劳。
三、设计展览场景展览场景的设计是文物陈列展览内容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理的展览场景设计可以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观展体验。
在展览场景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展示柜的选择、展陈的道具、灯光的设置、音效的运用等。
展示柜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文物的保护需求,同时也要与文物的特点相互呼应。
展陈的道具可以根据展览主题选择合适的装饰品,使展览场景更加生动。
灯光的设置和音效的运用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给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观展体验。
四、编制展览文案展览文案是展览内容的重要补充,可以为观众带来专业性的解读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
展览文案应该包括展品的基本信息、历史文化背景、专家介绍等内容,同时也要考虑文字的表达方式和篇幅的控制,避免观众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疲劳。
博物馆策划方案

博物馆策划方案第1篇博物馆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教育普及、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博物馆的整体水平,特制定本策划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博物馆的展览质量,丰富展览内容,提高观众满意度。
2. 优化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加强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提高社会影响力。
4. 促进博物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三、策划内容1. 展览策划(1)主题定位:以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为基础,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确定展览主题。
(2)展览内容:梳理博物馆藏品,挑选具有代表性、教育性、观赏性的展品,进行合理布局。
(3)展览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丰富展览形式,提高观众体验。
(4)展览宣传: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扩大展览影响力,吸引观众参观。
2. 运营管理(1)组织架构:设立博物馆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2)人力资源管理:制定招聘、培训、考核等制度,提高员工素质,优化人员配置。
(3)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设备管理:加强博物馆设备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展览质量。
3. 文化传承与教育(1)教育活动: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实践活动,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
(2)学术研究:加强博物馆学术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提升博物馆的专业水平。
(3)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4. 旅游产业融合(1)旅游产品设计:结合博物馆特色,开发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等。
(2)旅游线路规划:与旅行社合作,设计博物馆旅游线路,提高游客参观体验。
(3)旅游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博物馆旅游宣传,吸引游客参观。
四、实施步骤1. 调研与策划:对博物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明确策划方向,制定策划方案。
博物馆展览策划书

博物馆展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资源。
为了更好地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和观众参与度,我们计划策划一场以“历史与未来”的主题展览,旨在通过展示过去的珍贵文物和探讨未来的展望,引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力。
二、展览内容与要点1. 展览主题:历史与未来2. 展览时间:预计举办时间为两个月3. 展览分区:(1) 历史展区:通过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示历史的发展,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探讨历史进程和文化变迁。
(2) 未来展区:展示未来科技、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趋势和前沿发展,引导观众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4. 展览互动:(1) 互动展品:设置体验区,观众可以亲身参与,感受历史文化和未来科技的魅力。
(2) 互动活动:安排专家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增加观众参与度。
5. 展览导览和解说:(1) 提供导览图、展区导引,方便观众自主游览。
(2) 设立讲解员,提供专业解说服务,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
6. 展览宣传:(1) 利用博物馆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2) 与媒体合作,发布新闻稿和相关报道。
(3) 制作宣传海报、展览小册子等宣传物料。
三、展览目标和意义1. 目标:(1) 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观众参观。
(2) 提供观众一个了解历史与未来的平台,拓宽视野。
(3) 增加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度和互动体验。
2. 意义:(1) 通过展览,宣传和展示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明。
(2) 培养观众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未来科技意识,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 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四、组织和安排1. 人员安排:(1) 策展团队:负责展览整体策划和设计。
(2) 物资采购人员:负责采购展览所需的文物、图片、展柜等。
(3) 宣传推广人员:负责展览宣传和媒体合作。
(4) 导览和讲解员:提供导览和解说服务。
博物馆展览策划书

博物馆展览策划书一、背景介绍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机构,负责收藏、研究和展示各种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资料。
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收藏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展览可以向观众传递知识、启发思考、提高文化素养。
因此,精心策划一场博物馆展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展览目标本次展览的目标是通过展示与当代社会紧密相关的内容,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增加观众对博物馆的参观频次。
具体的目标如下:1.吸引5000名观众参观展览;2.提高观众对博物馆的满意度,使95%以上的观众表示满意;3.增加来自社会各界的合作机构和个人,达到5个以上的合作伙伴。
三、展览内容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是探索当代社会相关的主题,通过珍贵的文物和艺术作品展示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
展览将以时间为线索,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起源与传承这一部分将通过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的展品,展示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文明的传承。
观众将通过观看文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了解人类的起源和不同文明的发展。
2. 古代与现代的对话这一部分将展示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通过放置古代文物和现代艺术作品在相近空间内,使观众思考古代与现代的联系和对话。
3.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部分将主要展示科技与艺术的新领域的作品,通过展示当代的科技艺术作品,让观众感受科技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和扩展。
4. 社会变迁与艺术表达这一部分将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与艺术作品的变化,展示社会变迁对艺术的影响和反映,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展览策略本次展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宣传计划,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包括社交媒体、网站、电视、广播等,扩大展览的影响力;2.设计精美的展览空间,营造良好的展览氛围,提供舒适的观展环境;3.丰富的展览互动形式,包括观众互动、讲解解说、工作坊等,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4.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宣传和推广展览;5.制定合理的票价政策,提供不同档次的票价选项,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分散分布区。主要包括丹徒县的西麓、三山、黄墟、上党,丹阳的河阳、大泊、胡桥、松卜、司徒, 句容的行香、上会、袁巷、春城、白兔等地。这一区域的土墩墓的分布特点是零星分散,呈三点状。多为 大中型墓,有少数底径达七、八十米、高10~30米的特大型墓。 皖南地区的土墩墓大多集中分布在漳河、青弋江、水阳江及其支流沿岸附近。在南陵、繁昌、宣城、 广德、芜湖、青阳等县都发现有土墩墓。它们或分布于河、湖岸边水田中的台形高地上,或座落在平原和 丘陵的交界地带,也有在丘陵坡地或岗峦深处封土而成墩的。后者一般保存较好,大墩周围往往分布有若 干小墩,皆顺着山脊及其支脉有规律地排列。太湖流域及宁绍平原的土墩墓除分布于丘陵山地外,也普遍 发现于平原地区,如常州淹城一带就有200余座土墩墓分布。而浙皖交界一带的新安江流域的土墩墓多分 布于山脊、丘陵坡麓和岗地上。
但变革是趋势。第二期坚穴深坑的出现,墓上建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一期的地方色彩,标志着中原文 化与地方文化在力量对比上的相持所达到的一种崭新融合。在大笆斗墓葬中,其祭祀性建筑是仿中原墓制,
但不久又按当地土著风俗覆以封土。其虽然是竖穴深坑,但并非平地下挖,而是直接用篱笆搭成墓室,其
外再封土,形成熟土竖穴坑,坑底与土墩封土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将墓上建筑覆在封土之中,将“平地 起封”与竖穴深坑揉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原礼制文化与土著文化在互相整合过程中的一种两全其美的折衷。 西周晚期江南地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相持与势均力敌,通过大笆斗墓无言地传递出来了。 第三期竖穴土坑、上熟下生的墓坑表明中原文化已占有上风。竖穴土坑已成了一种普遍的葬制,真正 的,决定性的变化乃在春秋晚期,即第四期。带墓道的竖穴深坑、二层台设施的流行宣告了土著文化在这 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的败北,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所决定的。 江南大型土墩墓的形制演变是先秦中国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侧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茅山坡麓分布区:其地势为20~30米的丘陵岗地,其布局特点为成群性强、密度大、数量多。或三 五成群,或数十座至数百座连成一片。如句容天王乡浮山果园一带方圆两平方公里内分布有134座土墩墓, 春城乡百培山一带0.73平方公里内就有187座土墩墓,丹徒荣炳乡女坟山一处0.175平方公里内就有86座土 墩墓密集排列。在茅山西麓有句容县春城乡百培山土墩墓群,后白—葛村土墩墓群,二圣长里岗土墩墓群, 天王寺浮山果园土墩墓群,茅西老鸦岗土墩墓群和茅山张家边土墩墓群。茅山东麓主要是丹徒县荣炳乡女 坟山—西棚土墩墓群。 2.茅山以东河网平原区。其地势为海拔5米以下的开阔平原,土墩墓分布在河网、水塘之间,也具有 比较明显的集群性,但密度、数量不及茅山坡麓区。主要墓群集中在丹阳皇塘、导墅和珥陵一带。这一区 域的土墩墓大多为四面环水,此特点为其他地方所少见。 3.沿江分布区。在镇江以东的丹徒大港镇、谏壁镇、丹徒镇沿江地带的低山丘陵上,分布着一些大型 土墩墓,多沿山脊分布,每个土墩墓都占据山顶位置。面对长江,形势壮观。多为一墩一墓,内有大量青 铜器随葬。有同志认为是吴国王陵区。
第三单元、土墩墓的渊源及族属
土墩墓平地掩埋的埋葬方式可能来源于新石器时代。在南京北阴阳营、常州圩墩、苏州草鞋山等遗址 中都发现过数量较多的新石器时代墓葬。这些墓葬大多为平地掩埋或浅坑埋葬。如北阴阳营遗址所发现的 271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十分密集,重重叠叠,均系平地掩埋,没有明显规整的墓圹。在句容城头山遗址 西周文化层下发现有覆以小型馒首状封土的墓葬,为土墩墓葬俗继承江南史前文化提供了考古地层学上的 依据。良渚文化时期,堆筑高土台作为家族墓地的习俗也对土墩墓的葬俗有作深刻的影响。在江苏大港母 子墩、双墩一号墓、石桥大笆斗墓和浙江长兴石狮四号墩6号墓都存在着用熟土堆筑墓基的情况。其中石 狮四号墩6号墓的墓基堆高了1.4米左右。总之,土墩墓平地掩埋、聚族而葬、堆土成封的三大特征于江南 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宁镇地区的土墩墓开始于西周前期,盛行于西周后期和春秋时期,至战国早期逐渐消失。从土墩墓存 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与吴国崛起和强盛及其吴国的疆域大致相符。土墩墓可以说是吴文化的重要遗 存。因为吴越相邻,文化上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并且有着诸多相同的习俗,特别是吴越两国的疆域有着交 错和在不同时间段上的重叠,因而,土墩墓和石室土墩一样,在吴越两国的境内都有分布。公元前473年, 吴被越所灭,吴国的版图归于越;公元前334年,越被楚所灭,吴越全境隶属于楚。土墩墓这种特殊的葬 俗遂被楚国竖穴土坑木椁墓所取代。
文
物
博
物
馆
设
计
方
案
●江南土墩墓博物馆
陈
列
大
纲
Outline display
第一单元、土墩墓形制演变与周代江南的历史背景
江南地区大型土墩墓的形制演变与中国先秦史的发展息息相关。西周初年,江南上层社会虽已受到西 周文化的影响,但从葬制上看,主要仍以土著文化为中心,没有摆脱“平地起封”这一从新石器时代发展 而来的土墩墓的葬式。其“一墩一墓”的规格和“石床”的出现大概只是本地社会中阶级分化的体现而非 受中原文化影响所致。这种分化,标明新的阶级的产生和意识形态上独立,新的阶级已成为当地先进文化 的代表,并将继续向前发展,摆脱“断发文身”的传统文化的束缚,步入整中民族史发展的主流之中,这 就必然要吸收和学习中原文化。反映在第一期墓葬上,其形制为典型的地方形式,而墓内的随葬品则较多 地融入了中原式器物,各种青铜礼器。如屯溪一号墓的“父乙尊”、提梁卣,宜侯墓中的“簋”、柱足鼎, 母子墩墓中的“伯簋”等,即使是无青铜礼器的烟墩山二号墓,也随葬有夹砂陶鬲达8件之多,并有1件典 型的西周早期的瘪裆绳纹鬲。体现了地方文化已开始部分在受到中原文化的撞击。随葬品除大量的地方式 青铜器,如角状器、钟形五柱器、飞鸟盖双耳壶、鸳鸯形尊等,此外则多为江南地方特色的原始青瓷器和 几体印纹硬陶。同时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变革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西周文化的进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地方文化的性质,文献记载太伯、仲雍南奔后,“断发纹身”从荆蛮之俗也透露出了其中的艰辛。
第二单元、土墩墓的分布规律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独有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于宁镇地区、皖南地区、浙皖交界区的新安江 流域,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地区。 土墩墓多分布在海拔10~30米的黄土岗地上,常沿岗埠走向排列,地势高爽而又开阔。在湖沼平原 区,土墩墓多分布于地势较高处(图十六)。一般为就地取土培堆而成,在其周围往往有取土留下的水塘, 有的土墩墓周围被一圈水塘包围。 土墩墓的分布多为集群式分布,也有散点式分布。在宁镇地区,土墩 墓以茅山山脉的坡麓地带为密集中心,向外扩散,数量递减。中心区的土墩墓成群,数量一般在几十至几 百座,以中小型居多,每个土墩墓群,一般以大型墓居中,中小型土墩墓依次环绕分布。其他地方的土墩 墓数量虽少,也不够集中,但大中型土墩墓数量增加,特别是特大型土墩墓的数量有明显增加。 宁镇地 区 海拔50米以上的山地多石质,不易挖掘,海拔10米以下的低凹区多河流、湖泊,地下水位高,不宜作 为墓地,而海拔10~50米的地形中,相当于二级阶地的岗地众多,其中,一些夹于两条交汇河流之间的 或与河流相距不远的平缓宽阔的岗地,地势高爽,视野开阔,土质松软,便于挖掘,而常常成为土墩墓群 的聚集地。如溧水县云合山西北岗土墩墓群,高淳县顾陇乡至下坝之间的土墩墓群,安徽郎溪县十五里棚 土墩墓群。宁镇地区土墩墓可划为以下几个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