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确立(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确立

一引言

从党的“八七会议”开始提出武装夺取政权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真正意义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确立与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是离不开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往往标志着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需要以重大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的形式确立下来。党的历史上的整风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举措,它极大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此,我们以党的历史上重大会议和整风运动为线索,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确立的整个过程。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一时期的重大会议和整风运动有1927年八七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1941年-1945年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中共七大。

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确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做出来突出的贡献,因此我们在最后一部分分析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最终确立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二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八七会议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1.八七会议的背景及内容

背景: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内容: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3人,中央监委、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湖南、湖北的代表8人,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秘书处也参加了会议。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运动的决议案》、《最近职工运动的决议案》及《党的组织决议案》。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为政治局委。

评价:“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了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群众坚持继续革命的战斗,这些都是正确的,是它的主要方面。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这是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八七会议的评价。

八七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胡传章:八七会议是一次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死存亡攸关的会议,它使党的工作的主要方面由领导开展以工人运动为重点的一般群众运动转向领导开展以农民为主力的武装斗争,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开始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伟大转变,在中国共产党艰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上树起了第一座开创性的光辉里程碑,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历史功绩和地位的在认识》,《丰碑-纪念八七会议七十周年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林华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来诠释八七会议,认为八七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同时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八七会议和随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其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而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所阐述的关于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武装斗的“上山”思想以及稍后进行的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模式,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三,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确立其指导思想地位的历史过程来看,八七会议是个转折点。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他的意见和建议被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所吸收,这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群体在党内产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争问题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与八七会议紧密联系的毛泽东的“上山”思想以及稍后进行的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成为中国革命道

路的新模式,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三,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确立其指导思想地位的历史过程来看,八七会议是个转折点。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他的意见和建议被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所吸收,这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新群体在党内产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石。《八七会议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党史文苑》2007年第2期。

单淮:八七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初步实现了“主义”

与道路“本土化”的创新与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有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有一个党的领导核心的选择与产生、创立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为全党认同的历史过程,而八七会议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在党的重要会议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和策略的独创性思想,成为党的重要会议的主角。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是农民问题,而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土地问题。在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经过五年多深入实际的调查和思考,第一个领悟到农民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第三,毛泽东初步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嫁接”而不是“移植”。《论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

赵小石认为,八七会议没有“第一次实现‘主义’与道路‘本土化’的创新与结合”,因为八七会议是在共产国际指示和国际代表参与下召开的。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联共(布)更加强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控制和对中国革命事务的干预。八七会议关于党过去的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是由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所作的,会议的主题文件《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也是罗明纳兹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起草的。会议不通知当时名义上仍是总书记的陈独秀参加,实际上是联共(布)和共产国际为维护自己威信,将大革命失败的全部责任诿过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而有意为之。《也谈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八七会议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遵义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