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州市金坛区退休教师杨振海

合集下载

家庭储蓄罐里的情愫

家庭储蓄罐里的情愫

常州最美家庭M C在金坛区朱林小学退休教师、今年90岁的杨振海家里,电视机旁的一个白色储蓄罐格外醒目。

罐子上面有他手写的“积德行善”四个字———同样的储蓄罐,一样摆放在他儿孙后辈的近百个小家庭中。

她留下八个字的“传家宝”杨振海有5个儿女,加上孙子辈、重孙辈及各自配偶,一大家子多达36人。

星期日是这个大家庭的行善日。

每到这天,每位家庭成员至少要向储蓄罐中放2元钱。

别看这钱不多不起眼,但日积月累,倒也能发挥不小的用处。

2015年全年,储蓄罐中积攒的钱超过6300元。

中秋节团圆时,杨振海还号召家人献爱心,当场收到5000余元。

2016年3月18日,杨振海去了一趟曾经任教的朱林小学,为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2名优秀教师每人送上600元奖励金。

这笔钱总共4800元,就是从杨氏“家风基金会”中支出的。

这是“家风基金会”的第一次活动。

杨振海说:“以后每年都会用基金来做好事,帮助更多的人,不仅仅是我,我的儿孙们也要把它作为家庭的慈善事业传下去。

”这样一个颇有特色的家庭活动,其酝酿、成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人老了,心不能老。

”退休多年的杨振海认为,一个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治理好,对国家也是一种贡献。

而治理好一个小家,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家风。

2012年春节,杨氏一家大大小小从北京、云南、上海、苏州、无锡等地赶回故乡,给杨振海拜年时,杨振海宣布了杨氏八字家风:情理、忠诚、勤俭、奋进。

他要求儿孙们按照家风经营家庭。

对他的这一做法,儿孙们纷纷赞同。

八字家风从何而来?杨振海说,他的老伴于2011年年底去世,在老伴的身上,他看到了这八个字的精神。

他觉得,这八个字是老伴一生的写照,延续其精神,就是对老伴最好的纪念。

当年,杨振海作为校领导,担子很重,全心扑在公家事务上。

为了以身作则,他吃住在学校内,每两个星期才回五六十里外的家一次。

家里家外,全靠老伴打点。

老伴用心抚养众多子女,不知疲倦地付出。

最困难时缸里没有一粒米,她也是咬家庭储蓄罐里的情愫30常州最美家庭M C牙支撑,默默想办法周转,呵护全家人的好心情,成为家中的“功臣”。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1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1

2010年元月2日,下午1点30分。

金坛河滨下小区大院。

老沈伫立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她的视线永远是朝一个方向---小区的大门。

此时此刻,她看到远处魏红兵老师那坚定而又矫健的步伐,听到传来多么熟悉的声音。

如果过去只是老沈的坚强,那么现在她不会将泪水占据双眼。

如果过去只是孤独的停留,那今天所拥有的心还是牵挂。

老沈不愿意去回顾,因为在她的记忆中看到了1983年的春天,春雨将魏红兵老师的衣裳打湿。

他为了赶那趟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花了他三分之一的工资为老沈买了一双很贵很贵运动鞋。

他整整赶了40公里路亲自将运动鞋交给了老沈。

语重心长的对老沈说:“红花,你是我最看重的学生,不管以后人生旅程充满艰辛和坎坷,你永远要相信。

我的双手在搀扶着你······一双有力的双手紧紧的握住了老沈的双手,这个时候的老沈好像在忘情而又凄美的世界里被惊醒,日盼夜盼都想见到的魏红兵老师就在眼前,而老沈却一句话说不出来,她只是端详着曾经给予老沈一种最伟大的父爱,虽然看不到魏红兵老师曾经那哀伤的眼神,但是,老沈却再也听不到曾经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了。

这时候,在魏红兵老师旁边一位年龄差不多的阿姨将老沈和她的先生领进了一间不到15平米的房子,在他们很热情的招呼下,老沈好像清醒了很多。

魏红兵老师告诉老沈,今天能够见到我真是万幸中的万幸,我在前几年身患重病,住进了医院,后来去了常州医院,医生说我是咽喉癌,《又是该死的咽喉癌》并且要开刀将食管露出输送营养,就这样,我在常州进行了大手术,可是一点不成功,医生说再从新做一次后补手术,经过家人的商量,我就去了上海康复医院进行了一次手术,可是当医生开刀看了我在常州的手术后,说我不是咽喉癌,是常州人民医院将我的病误诊了·····魏红兵老师告诉老沈,你的师母生了7年的病,离开我以后,我就一个人将儿子和女儿抚养长大,现在他们生活的很幸福,小明弟弟买辆车在搞运输水泥,小丽妹妹在学校毕业以后搞了一个士多店,所以,我现在湖滨小学租了一间房子,帮他们在照看2个孩子,。

与亲情对话,一次灵魂的洗礼

与亲情对话,一次灵魂的洗礼

与亲情对话,一次灵魂的洗礼
王颖玲
【期刊名称】《哲理》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组织学生国家为父母做一件事,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后写一篇体验作文,使学生认识亲情,认视亲情,灵魂得到洗礼。

【总页数】3页(P6-8)
【作者】王颖玲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城西中心小学,江苏金坛21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3
【相关文献】
1.一部人类灵魂自我对话方面的筚路蓝缕之作——评赵升奎先生的新著《人类灵魂的自我对话》 [J], 刘伟安;王太忠
2.万马奔:一次灵魂的洗礼 [J],
3.一次灵魂的洗礼 [J], 梁新民
4.一次灵魂的洗礼 [J], 闫亮
5.Vindows Server 2008的灵魂:Server Core和Hyper-V——与Windows Server总经理Bill Laing的一次诚恳对话 [J], Karen Forster; 黄思维(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5篇)感动中国观后感1这个星期五下午的社团时间,老师给我们放映了感动中国的电视节目。

这个电视节目讲的是每一年十位人物的感动事迹。

胡忠,他是高义蒲云的好老师。

他放弃了和妻子孩子的团聚,是为了去教更多的孩子。

他离开了父母,是为了去当更多孩子的好爸爸。

他当了几年的志愿者,却从不申请成为正式的老师,每月只领着300元微薄的生活费。

他是高原上怒放的一朵雪莲!刘伟,也许上帝对他并不公平,十万伏的高压电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肩。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还参加了残疾人游泳队。

不幸的是,他却又患上了重病,不能剧烈运动了。

游泳的梦想被彻底击碎了。

再大的打击也击垮不了坚强的刘伟。

他自学了钢琴。

艰苦的努力使他能用脚趾弹出正常人用手弹出的钢琴七级水平。

刘伟在为梦想执着地奋斗着,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最后,我想来说说我们杭州人的骄傲,也是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吴菊萍阿姨。

她的一托,托起了杭州人的骄傲。

时间把我们定格在7月2日。

吴菊萍阿姨正准备出门。

忽然,她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她跑去一看,只见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妞妞正悬挂在铁窗上,有着生命危险!只听“嗖”的一声,一个黑影飞快地从十楼落了下来。

吴菊萍阿姨有一个七个月大的孩子,但这时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妞妞从十楼坠下的生命危险。

她立即扔掉了遮阳伞,脱下高跟鞋,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接住了从十楼坠下的妞妞。

可是冲击力太大了,吴菊萍阿姨摔倒在地上,左手严重骨折了。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她是最美丽的妈妈。

这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残疾人,有老师,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年轻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

但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钦佩。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感动中国观后感2前天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是每年选十名品质好的人,为他们颁奖。

第一个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顽强与病魔斗争的林俊德林院士。

他被查出癌症晚期的时候,强烈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2015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事迹介绍

2015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事迹介绍

2015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事迹介绍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谢春燕一年级年级组长,数学老师。

她一直从事低年级的教学,是孩子们的班主任。

她性格温和,在学校里跟学生一样遵守校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有责任心。

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每天衣冠整洁,应当注意自己的外表,从来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上课时有耐性,坚持把不懂的学生教懂,上课不随便就过去了,仔细地教好每一课。

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对孩子的作业认真批改,耐心指导。

对所有的学生都平等,不藐视差的学生,或家庭不好的学生,不用粗暴的脾气对待学生。

学生有困难时,主动要伸出手去帮助他。

张亚平音乐专职老师。

上课时语言准确生动,声调抑扬顿挫,情感真实感人,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

总以丰富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具有生动的情境,带领学生们在人生与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

处理事情公平,不偏心,对班里的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爱听学生们讲笑话,猜谜语和脑筋急转弯。

要是同学成绩进步会奖赏我们一样礼物或是表扬我们。

只要有一位同学成绩下降,就会温和的告诉他,好成绩是靠努力得来的。

是会支持我和鼓励学生的好老师,无论学生是在路上还是在学校,遇到困难都会在学生的身边鼓励和支持。

肖海燕美术专职老师。

平时真心地对学生感兴趣,记住他们的名字,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与孩子们互相沟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不给他们压力,尊重他们自己的决定,能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

性格温和,和蔼可亲,不以用粗暴的脾气对待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和表扬。

教学方法有趣,生动,教学水平优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台上把自身的个性显示出来,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能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常常组织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带给孩子许多的快乐和充分的自由,和孩子们共乐,和他们共度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曹云娣二年级年级组长,语文老师。

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老师。

不辞辛劳的教书育人,洒下了勤劳的汗水,播下了知识的种子,能别出心裁地带学生们到社会上、自然界中进行体验生活。

老有所为献余热

老有所为献余热

老有所为献余热陈治环2005年我从江苏省海门市科协主席职位上退休,现任海门市老科协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我亲历了海门市老科协的成长和壮大。

海门市老科协已从2001年成立之初的5个分会118名会员,发展到目前拥有工、农、卫、教、建、宣、水、财、税等13个分会400多名会员的社团组织,海门老科协已真正成为当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支生力军。

海门市老科协所以能取得显著业绩,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总结百条经验、千条经验,归根结底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只有坚持依靠党的领导,老科协事业才得以健康发展。

那是2001年阳春三月的一天,原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时任省老科协理事长的石坚会同南通市老科协理事长张克诚、南通市委原组织部长朱文涛等一起来到海门,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海门能尽快将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让广大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继续在经济建设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接待石坚等一行的原市委副书记朱玉兰当即表示,创建海门老科协是件大事,有利于海门经济建设,有利于海门社会发展,必须马上倾力推进。

组建老科协需要有牵头人,朱文涛部长对已退休的原海门市副市长陈如喜的工作及为人处事非常了解,于是便极力推荐。

陈如喜退休后原想在子女办的企业里帮助管理,当市委领导找到他,要他组建老科协时,他彻底改变了初衷,深深地觉得老科协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唯有服从是天职。

不久,我便开始配合陈如喜开展海门市老科协筹建工作,海门市科协还调剂了二间房作为老科协的办公用房。

2001年10月,海门市老科协正式成立,我当选为副理事长。

老科协是社会团体组织,为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老科协诚恳聘请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担任名誉理事长,以此取得市领导对老科协的重视与支持。

市委书记曹斌、原市委副书记朱玉兰、葛志华、市人大副主任吴佳虹、市政府副市长陈水平、市政协副主席方绥生等先后受聘为老科协名誉理事长。

老科协活动的开展,迫切需要更多的离退休科技人员能参加到这一组织中来。

2024年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7篇)

2024年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7篇)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7篇)最新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7篇)最新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篇1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我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经过培训、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

通过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

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其次,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抢救历史资政育人

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抢救历史资政育人

耄耋之年笔耕不辍抢救历史资政育人作者:***来源:《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07期江蘇金坛的地方史专家范学贵老先生年届86周岁,又出第五本书了。

范老并非专业出身的史学工作者,自1994年从金坛市级机关退休后,他成为口述史料采集、地方抗战史研究的志愿者,成果累累。

范老先后出过四本书:《战斗在茅山下——江苏省金坛地区新四军老战士访谈录》29万字,2007年出版;自传体回忆录《伴随共和国走过60年》30万字,2009年出版;《金坛慰安所遗址资料汇编》,2010年印发;《新四军老兵寻踪》,2013年印发。

这些书都是范老用自己走访搜集整理的第一手史料或者他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都是扎扎实实的新鲜成果。

大概是在2018年6月,范老从网上传给我30多万字的电子书稿《记述无缰》,我既赞叹又好奇地打开,开始细细拜读起来。

《记述无缰》这本书稿跟范老以前的书一样,是范老用他走访搜集整理的第一手史料或者他亲身经历写成的文章的结集。

其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既有中国抗日军民的艰难处境和英勇斗争,也有日伪军的罪恶行径与可耻下场;既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详实史事,也有解放战争、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片断;既有对公开直接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描述,也有对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地下斗争的记录;既有战争年代中日军队的你死我活,也有战后中日民间的和平友好;既有近现代、当代过来人的亲身经历,也有古代宗族先人源远流长的史迹;既有金坛本乡本土的恩恩怨怨,也有侨胞、台胞、海外华人的血浓于水、故乡亲情;既有英雄模范、社会精英、老革命、老领导的个人形象,也有普通干部、平民百姓、边缘人物的人生踪迹;既有金坛的乡土气息,也有北欧的国际视野……其语言一如范老以往的风格,真实生动,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令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谨在此例举一二。

《一位难得的统战人才——范征夫》记录了抗战时期曾在金坛战斗过的老干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上海市政协秘书长范征夫,为了落实党的统战政策,坚持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动人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常州市金坛区退休教师杨振海
——鲐背之年爱心不已
2016年度“江苏最美家庭”揭晓,来自全省13个市的60户家庭获得“江苏最美家庭”的称号,金坛区朱林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杨振海家庭也入选其中。

杨振海老师退休后,做过多年的学校关工委副主任,得到过上级的表彰,十年前因年事已高,他让位新的退协会长;他热心公益事业,一直心系自己工作过的学校,关心学校的贫困学生,先后多次资助学校贫困生。

2012年春节,家人们给杨老拜年时,他宣布了杨氏八字家风:情理、忠诚、勤俭、奋进,要求儿孙们按照家风治理家庭,得到儿孙们的一致赞同。

2015年元旦,时年88岁的杨振海老师,自发成立我区首个“家风基金会”,给每个儿孙家发一个储蓄罐,号召全家人“周行一善”,即每人一周存两块钱,用于助学助困,传承“情理、忠诚、勤俭、奋进”的优良家风。

家风基金会宗旨:面向社会,支援慈善事业,助残、助困、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杨老师的长孙杨勇是基金会会长,他对于爷爷树八字家风和成立基金会十分赞同,一方面可以用八字精神教育下一代,一方面又能凝聚一个大家庭的力量,为社会做些好事。

虽然杨老的儿孙们分布在祖国各地,此后每周一捐渐成习惯,就连他进幼儿园的重外孙也加入这个行列。

仅2015年全年,杨氏储蓄罐中一共储存了6300多元。

一家团圆时,杨老师再号召家人献爱心,基金会当场收到5000多元。

去年3月18日,杨老在长孙的陪同下来到曾经任教的朱林中心小
学,为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2名优秀教师每人送上奖励金。

今年开学,学校举行了“爱心储蓄罐传承好家风”启动仪式暨开学典礼。

杨振海老师、杨勇会长、王权校长为启动仪式揭幕,仪式上对学校10位学生予以了助困奖学表彰,向每班赠送了“杨氏爱心储蓄罐”。

揭幕后全体参与人员开展“每周一捐”。

杨老希望通过每周一捐,积小德,行大善,培养下一代良好的品格,促进好家风的形成,助力和谐社会;希望以个体带动群体,以个人带动家庭,促使好家风、好校风的形成。

截止今春,杨氏基金会成员已筹集善款近20000元。

其中12000元的绝大部分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少部分用于奖励优秀教师。

去年,盐城阜宁群众受灾,杨老立即从基金会取出5000元捐赠灾区,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虽已90高龄,杨振海老师依然耳聪目明,他始终认为济贫助困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让贫困学生读好书更是每个老教育人的心愿。

目前,杨氏家风基金会已从当初的37人发展壮大起来,人数已近100人。

杨振海老师及杨氏家风基金会的先进事迹被中国江苏网、省妇联网、《现代快报》、《常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金坛区教育关工委徐锅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