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容器底部标识的秘密

合集下载

揭秘塑料瓶底数字的真实含义谨慎购买标识为“3”的容器

揭秘塑料瓶底数字的真实含义谨慎购买标识为“3”的容器

揭秘塑料瓶底数字的真实含义谨慎购买标识为“3”的容器近段时间,“塑化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消费者在感叹之余不禁也开始质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塑料制品,平日所用的塑料容器中,多多少少都含有增塑剂,它会不会析出,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塑料容器底部的数字又代表什么?应该怎样挑选塑料制品?瓶底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近日,山东烟台市民王先生致电烟台市质监局12365投诉举报中心,反映前几日他在市区某商店购买了一个塑料水杯,打开瓶盖后有一股刺鼻气味,当时没太在意,而盛上热水之后刺鼻气味更加严重了。

联想到近期台湾发生的“塑化剂”风波,王先生不禁有些担心,平时生活中所用的塑料制品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啊?“听别人说塑料容器底部经常标有三角形和数字标识,代表塑料材质的好坏。

”王先生表示,他还特意看了一下自己购买的水杯,却发现什么标识都没有,而自己平时购买的瓶装饮料底部,经常见到“1”或“2”的数字标识。

“塑料制品是否应该必须有数字标识?这些数字又代表了什么?”随后,笔者在烟台市区随机采访了10余位市民,大多数市民称自己知道塑料瓶底标注数字的事情,但每一种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却说不清楚。

“平时购物,主要是看瓶装饮料的口味和品牌,很少会注意瓶底有没有标识或者标识的数字。

”一位小伙子说。

另外,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坦言,有时也会重复使用一些饮料瓶盛水喝。

瓶底标识让人眼花缭乱6月27日,笔者走访烟台市区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小到矿泉水的瓶子,大到上百元的太空杯、保鲜盒等塑料制品,其底部多有由3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内并标注有不相同的阿拉伯数字,看起来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而有的塑料制品底部却没有任何标识。

在大润发超市瓶装饮料区的货架上,笔者随机查看了多个品牌的果汁饮料、牛奶、矿泉水的瓶底,发现底部三角形里面的数字大都为”1“,并标有“PET”字母。

而洗发水、沐浴露、化妆品等塑料包装的日常护理用品,底部三角形里的数字大多数为“2”,并且标有“HDPE”字样。

塑料瓶底部数字的秘密

塑料瓶底部数字的秘密

塑料瓶底部数字的秘密塑料制品底部三角形内的数字标志,相当于塑料的“身份证。

”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意思是瓶子的材料“可回收再生利用”。

这种数字回收标志,是塑料的一种标种,数字标志从1到7,每一种编号代表一类材料,如带数字“1”的制品,将按照“1”的类别予以回收。

这种标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塑料制品的材质以及它们的使用条件。

“这种标志只是国家推广,不是强制行为。

同时,对于具体的标注位置并没有强制规定。

”工作人员表示,在食品安全标准上,没有要求一定要标注三角标志,而且标志和质量也没有必然联系。

塑料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以下这些塑料瓶底三角形中的数字,指代的是该瓶子包含的成分和该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且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了。

1号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这类瓶子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度密聚乙烯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不要用来做水杯,或者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3——PVC聚氯乙烯常见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

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耐热至81℃时达到顶点,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

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4——PE聚乙烯常见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5——PP聚丙烯常见于豆浆瓶、优酪乳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制品,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T制造,由于PET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PS聚苯乙烯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

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塑料瓶底的数字奥秘

塑料瓶底的数字奥秘

塑料瓶底的数字奥秘
购买、使用塑料容器时,一定要看清瓶底三角形内标注的数字,只有了解了材料性能才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使用。

1.PET或数字“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用于矿泉水瓶、饮料瓶等。

耐热至70℃,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致癌物DEHP,不能放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2.HDPE或数字“2”(高密度聚乙烯):用于白色药瓶、清洁沐浴产品包装等。

不要用做水杯,或用来做储物容器。

清洁不彻底时不要循环使用。

3.PVC或数字“3”(聚氯乙烯):用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

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若装饮品不要饮用。

4.LDPE或数字“4”(低密度聚乙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所以保鲜膜切忌进入微波炉。

5.PP或数字“5”(聚丙烯):常见用于微波炉餐盒。

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盖以1号PET制造,不能一并放进微波炉。

6.PS或数字“6”(聚苯乙烯):常见碗装泡面盒上。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放出化学物。

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PC或数字“7”(其他所有未列出的树脂和混合料):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

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塑料瓶底的暗藏玄机

塑料瓶底的暗藏玄机

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质带箭头的三角形里面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含义:1——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耐热至70℃易变形; 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2——HDPE 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3——PVC 聚氯乙烯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若装饮品不要购买..4——PE 聚乙烯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5——PP 聚丙烯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6——PS 聚苯乙烯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7——PC其它类常见水壶、太空杯、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赠品..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塑料制品中;5号材质是用聚丙烯制作的;它的安全温度较高..聚丙烯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比起6号材质;5号材质不含有苯分子;因此5号材质更适合用作热饮杯盖..塑料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种塑料瓶的材质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平时使用中;尽量不要在塑料制品中装热水、热食;不要重复使用;不是微波炉专用塑料制品;别用微波炉加热..消费者在购买塑料包装的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看看上面的数字;选择对身体危害最小的..。

【科普时间】你有没有低头看过饮料瓶底部的标记?如果没有,那现在看吧!

【科普时间】你有没有低头看过饮料瓶底部的标记?如果没有,那现在看吧!

【科普时间】你有没有低头看过饮料瓶底部的标记?如果没有,那现在看吧!生活中饮料瓶是随处可见的,很多时候我们买饮料喝完之后就直接把瓶子扔了,基本没有人会留意饮料瓶底部的信息,今天小编我就来给大家说说饮料瓶底部可怕的秘密吧。

据说99%的人都不知道哦!阿联酋一个十二岁的女童,因为连续十六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她得了癌病。

瓶里面含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机。

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 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一般矿泉水瓶子,底部标示1农夫山泉4升装,底部标示2泡茶的塑料耐热杯,底部标示5现在就为大家分析下面的图片:★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聚氯乙烯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

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

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PE聚乙烯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保鲜膜别进微波炉。

★PP聚丙烯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

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PC聚苯乙烯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

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

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塑料瓶底的秘密

塑料瓶底的秘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塑料瓶底
的数字标识都不大了解。 这些本来应该成为生活常识的知识,恐 怕连一些专业人员也未必清楚,更别说 普通百姓了。像这样关乎千千万万群众 身体健康的常识,为什么不普及呢?没 让普通百姓都了解这些知识,那么我们 的政府有关部门算不算失职呢?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这类生活常识多进 行普及,另外我们也要多关心健康知识, 健康快乐地生活。
聚苯乙烯
例子:碗装泡面盒、快餐盒、录像
带盒、自助式托盘等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 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 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 (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 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 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 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建议:不能放进微波炉中或酸碱溶 液中,切忌直接加热碗装的泡面盒
塑料瓶底部都有 一个带箭头的三 角形,三角形里 面有一个数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常在三角形之 下会标上代表塑 胶材料的缩写, 这个数字是塑胶 分类标志。
例子: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等。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
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 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 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 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 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 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建议: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喝完就丢
你 知 道 塑 料 瓶 底 的 秘 密 吗 ?
导言
阿联酋一个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十六个月使用同一 个矿泉水瓶,她得了癌病。瓶里面含一种叫做PET的塑 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 使用,就有致癌危机。

塑料容器底部标识的秘密

塑料容器底部标识的秘密

塑料容器底部标识的秘密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

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1号”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号”HDPE:清洁用品、沐浴产品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最好不要购买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

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保鲜膜、塑料膜等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

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微波炉餐盒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碗装泡面盒、快餐盒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

塑料瓶底的数字密码看不明白的代码里暗藏杀机

塑料瓶底的数字密码看不明白的代码里暗藏杀机

塑料瓶底的数字密码看不明白的代码里暗藏杀机在一些家庭、小吃摊,重复使用塑料瓶装水、酱油、食用油、醋等非常普遍。

家庭中多以老人为主,他们认为塑料瓶扔了可惜,为了节约而重复使用,且认为这种塑料瓶洗干净后就很安全了,并不清楚塑料瓶隐含的毒性。

在学校,很多学生水杯杯身是塑料的,底部三角形内有“7”的字样,而有的学生水杯无任何标识。

在超市内,部分桶装牛奶、果汁、矿泉水等饮料的塑料瓶底三角形里面的数字为“1”。

而桶装食用油底部三角形里面的数字为“1”或“2”,且三角形下方有“PET”或“PETE”字样。

化妆品塑料瓶底的数字大多数为“2”,并标有“HDPE”字样。

部分速食方便面的塑料包装底部三角形数字为“5”。

塑料旅行杯、桶装矿泉水底部大多标示为“7”。

在酒水专区,桶装白酒的种类非常多,桶上均贴有产品的商标,但塑料桶底没有任何标识。

饮料专区中,相当一部分塑料桶装饮料也未标示相关标识。

购买塑料桶装产品的市民只是选择牌子、口味及价格,几乎没有人盯着瓶底看。

超市工作人员说,产品大部分都是厂家直供,一些瓶底的标识她也不清楚。

瓶底数字玄机重重揭秘毒性代号塑料制品的标识是有国家标准规定的。

“瓶底的数字及代码”是塑料制品标识的一部分,“数字和代码”分别指该塑料瓶本身主要材料的代号和缩略语,在GB/T162882008中规定了140种塑料材料的代号和缩略语,常见塑料材料有7种,分别用数字1—7标注。

数字1代表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

董金狮指出,饮料瓶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这种材料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

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

数字2代表HDPE,即高密度聚乙烯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容器底部标识的秘密
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

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1号”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号”HDPE:清洁用品、沐浴产品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最好不要购买
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

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保鲜膜、塑料膜等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
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

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微波炉餐盒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
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碗装泡面盒、快餐盒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

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

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PC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PC胶遇热释双酚A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

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
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

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综上所属:除了5号制品,其他的作为日常餐具或盛放食物、饮用水容器都是不安全的,至少有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卖场超市所出售的水壶,看似是塑料制品但底部并没有相关循环标识,所以处于安全考虑如果餐饮容器底部没有循环标识5的话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