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沉积模式及讨论-胜利油田
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结构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曲流河储层构型和剩余油分布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在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方面,主要涉及到层序地层学、测井曲线解 释、岩心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在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直接测 量、模型预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然而,针对孤岛油田馆陶组这一具体实例,相 关研究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结构与剩 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储层结构分析
03 剩余油分布规律
04 开采技术探讨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孤岛油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大型背斜构造油藏。其储层具有典 型的河流相特征,储层结构复杂,剩余油分布规律难以把握。因此,本次演示将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结构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油田 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储层结构变化规律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结构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沉积 旋回的影响下,储层厚度呈现出明显的韵律性变化;同时,储层内部也存在着层 内非均质性,这使得油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储层动态变化。
剩余油分布规律
1、剩余油分布特征阐述
根据大量的生产数据和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剩余油主要 分布在以下三个区域:
3、通过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我们发现馆陶组储层的物性和流体分布 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这导致了剩余油的分布呈现出复杂的模式,需 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采策略以有效提高采收率。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孤岛油田馆陶组的曲流河储层构型和剩余油分布模式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然而,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和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复杂 性,本研究的结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河流沉积相类型及相模式

河流沉积相类型及相模式张金亮【摘要】对河流类型进行沉积学分析,将河道体系分为单河道和多河道(或复合河道)体系,顺直河、曲流河和辫状河为单河道体系,而网状河和其他分支河归于多河道体系,单河道一般由细粒漫岸沉积所限定.在曲流河沉积相中,河道内除了河道深泓充填沉积和厚的点坝外,还可能出现反向点坝.在一个向上变细的曲流河层序中,主要由河槽充填沉积、沙坝沉积复合体和上部的漫岸细粒沉积组成.辫状河砂体结构非常复杂,各种大型底形纵横分布,河道内的砂体至少可以划分为河心坝和河心滩2个砂体微相和多个非骨架相.网状河可以由辫状河、曲流河和顺直河等交织在一起组成,或者说组成网状河的单河道可以是底负载河道、混合负载河道和悬移负载河道.末端扇、曲流河扇、辫状河扇乃至某些陆上三角洲体系等都可以纳入分支河体系,实际上在这种分支河体系中,河道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河道类型已经由限定性河道转化为非限定性河道.可见分支河这个概念太笼统太宽泛,跨越了不同的体系界限.由于不同河道砂体差别较大,河流沉积微相的精确表征还有较大的局限性.【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9页(P244-252)【关键词】河流沉积相;单河道体系;多河道体系;顺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分支河【作者】张金亮【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河流沉积在地质记录中很常见,存在于太古代—第四纪的所有地层中,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地区,在合适的地质地理条件下,河流沉积厚度可达数千米,并富含石油、天然气、煤、金、铀等重要的资源。
河流沉积学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地质学家查理士·莱伊尔,他在1830年所著的《地质学原理》中对新奥尔良附近的密西西比河的曲流河段进行研究。
在中国中—新生界陆相沉积盆地中,河流沉积分布广泛,例如陕甘宁盆地侏罗系、松辽盆地白垩系、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和塔里木盆地新近系等[1-8]。
浅析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浅析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摘要:在正式开采前,油气田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在开采过后,油气田的平衡状态会被打破,剩余油的分布开始形成。
河流相储层的剩余油分布与其沉积模式有一定的联系,为能够对对剩余油分布实现精准控制,现对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进行分析,了解沉积模式分类、形成;同时,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河流相储层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研究,就两个不同角度下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总结出影响其分布规律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研究对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原理及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成因。
关键词: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剩余油一、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分析河流在形成过程中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河道水流、沉积物大小、植被等,正是在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形成不同的河流相储层,因此,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受到环境因素的极大限制。
从形成状况来看,砂体的平面形状各异,从剖面角度来看,其整体呈现为上表面平整,下表面凸出,呈为透镜形状。
分布在曲流河边滩的砂体,所呈现出的透镜形状一般并非规则形状,多数为不对称形状,整体表现为凸岸部分的砂体较为稀薄,但是凹岸部分的砂体则略显厚实,由于河道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经常性的侧向加积,进而形成了特有的沉积特征。
从储层岩石类型来看,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为砾岩、砂岩,而过渡类型则不常见。
在一些山区、平原地区的河流中,沉积或碎屑岩层的组成部分较为复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基岩在成分上也会存在差别,因为导致该地区的沉积物质组成稳定性较差,但储层物性较好,这也就是我国东部河流区域为高产储层的主要原因。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差异性的沉积模式。
二、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一)宏观剩余油分布从宏观角度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研究,将会发现下述几大现象:一是在储层之间,主力油层出现剩余油分布密集。
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

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摘要:目前,中国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储层的开发很多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但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并不多,影响了该类储层剩余油的挖潜。
以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厚层砂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开发资料,通过隔夹层划分,将主力层段划分为5级界面限制的三角洲前缘复合沉积体和4级界面限制的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
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周缘溢岸砂体、河口坝主体、河口坝周缘、分流间湾等构型单元。
通过综合利用曲线形态差异、砂体侧向厚度变化、砂体间泥质沉积、隔夹层数目差异等进行砂体边界与叠置关系的划分,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单一沉积体的平面和剖面构型样式,揭示了单一沉积体各构型单元逐层进积的基本过程,明确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河窄坝宽、河薄坝厚、河顺坝横的特点。
研究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宽度为分流河道宽度的2.23~8.95倍,河口坝厚度为分流河道厚度的1.25~2.50倍。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进积体;分流河道;河口坝;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图分类号:P618.13;TE122.2+1 文献标志码:A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River DeltaFront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Yong8 Fault Block,Shengli OilfieldWANG Guan-min1,LI Ming-peng1,2(1. School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Shandong,China;2. Langfang Branch of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Langfang 065007,Hebei,China)Abstract:Lo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for braided river delta reservoirs has entered high water cut stage in China,but the study on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braided river delta is few,so that it affects the potential of digging residual oil for this kind of reservoir. Taking the thick sandbody in the second memberof Shahejie Formation of Yong8 fault block,Shengli oilfield as a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cores,well logging,seismic and development data,the main interval was divided into compound sedimentary body of delta front with the limitation of the fifth surface and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of delta front with the limitation of the fourth surface by interbed. The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of delta front includes architectureelements such a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overbank sandbody of channel periphery,main mouth bar,periphery of mouth bar and interdistributary bay,etc. The boundary of sandbody and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well logging curve,lateral change of sandbody thickness,argillaceous sediment between sandbodies,and the number difference of interbeds;the architecture style of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of 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both in plane and profile was confirmed;the basic process of layer-by-layer progradation for each architecture unit of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was explain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river delta in this block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the channel being narrow,thin and straight,and the mouth bar being wide,thick and lateral. The width of mouth bar for braided river delta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block is 2.23-8.95 times of that of distributary channel,and the thickness is 1.25-2.50 times of that of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Key words:braided river delta;reservoir;architecture;prograding body;distributary channel;mouth bar;Shengli oilfield;Dongying sag0 引言目前,中国东部勘探程度较高的老油田大都进入开发中后期,存在含水饱和度上升、水淹严重、剩余油分散、产量下降、采收率低等问题[1-13]。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陈清华1) 曾 明2) 章凤奇1) 冷 风3) 魏荷花3)1)石油大学・东营;2)中原石油勘探局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3)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
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并探讨了单一河道识别对于油田开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流相储层;识别;单一河道;成因砂体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04)03-0013-03引言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已开发的油田中,河流相储层的石油地质储量占40%以上[1],仅胜利油区就有三分之一的储量分布在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相储层当中[2]。
随着开发的深入,河流相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越来越大,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
因此,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充分挖掘油层内部潜力,减缓产量递减,实现控水稳油,是目前油田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量露头资料、现代沉积调查证实[3~9],河流相储层单一成因砂体内部物性变化具有较好的规律性,但成因砂体之间往往存在与各种地质界面密切相关的不连续隔、夹层或低渗透物性界面,造成地下复杂的流体渗流特征。
以往沉积微相研究识别的是成因相,而未进一步深入到单一成因砂体层次。
单一成因砂体是控制流体运动的基本单元,也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理想的注采单元。
近年来,双河、马厂等油田对扇三角洲储层建筑结构探索性研究[10~12]和大庆油田对河流—三角洲储层精细描述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果[13~17],对于单一成因砂体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东部某油田属典型的河流相储层[2],基本上还处在沉积微相(成因相)研究层次,经过几十年的深度开发,现已积累了丰富的密井网资料,这为深入开展单一成因砂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东营凹陷现河油田河道型储层研究方法

第2卷 8
第 1 期
石
油
学
报
Vo . 8 NO 1 12 .
20 0 7年 1月 Fra bibliotekACTA PETROLEI S NI I CA
J n a.
2 0 07
文章 编 号 :0 5 —6 7 2 0 ) _0 10 2 3 2 9 ( 0 7 010 6 — 6
i a h l i l f Do y n pr s i n n Xi n e Oif e d o ng i g De e so
K ua g H o w e n ng i’ Ga o Zhe ho 2 Xi n un W a nz ng ng Fe gc 2 ng Cha yo g G uiZhi i n ・ ng n 。 xa
1 第 4砂 组 的 物 源 主 要 来 自南 方 。在 储 层 研 究方 面 , 用 砂 体 钻 遇 率 及 砂 体 平 均 厚 度 变化 曲 线分 析 方 法 , 另 一 个 角 度 阐 明 了储 ~ 利 从 层 的发 育 特 征 ; 同时 , 用储 层 随机 建 模 、 经 网络 预 测 法和 地 震 相 干 分 析 法 , 王 3 区块 沙 二 段 第 1 第 4砂 组 的储 层 厚 度 、 隙 应 神 对 ~ 孔 度 、 层 段 砂 体 的 分 布 特 征 和 典 型 单 砂 体 进 行 了预 测 , 油 气 滚 动 勘 探 开 发 部 署 提 供 了依 据 。 各 为
摘 要 :根 据 岩 心 、 井和 测 井 资 料 , 东 营 凹 陷现 河 油 田 王 家 岗地 区沙 二 段 上 部 河 道 砂 体 沉 积 相 类 型 及 其 特 征 进 行 了研 究 。 结 合 录 对
沉 积 的古 地 理 格 局 和 物 源 方 向 的 继承 性 , 用 趋 势 面 分 析 和 泥 岩颜 色分 区法 , 物 源 方 向进 行 的 综 合 分 析 表 明 , 3 区块 沙 二 段 第 运 对 王
胜利海上河流相储层描述技术发展简介

66一、河流相储层描述技术发展历程1.河道砂体描述探索阶段。
90年代初三维地震逐步实施,在研究老河口油田浅层构造时,在1240-1260m水平切片上发现呈“人”字形的特殊岩性体反射,结合地震剖面的强能量、短轴状反射特征,分析可能是河道砂体。
从录井、测井资料的地质认识来看,该区馆上段是河流相沉积。
根据曲流河沉积特点分析,认为砂岩体具有独立岩性圈闭的特点,纵向上沟通油源,横向上油气的富集成藏就不局限构造圈闭内。
根据该认识在圈闭外河道上部署井位取得成功,拉开了岩性油藏的勘探序幕。
2.河道砂体描述发展阶段。
2000年之后,随着河道砂岩油藏不断发现,河道相储层描述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技术应运而生。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从地质、地球物理基础入手,探求机理,研究形成以砂体识别为核心的储层描述技术系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储层描述技术有水平切片、层拉平切片、三维可视化、地震属性、频谱分解等技术。
3.河道砂体描述完善阶段(1)层控储层描述技术。
河流相沉积多变,受地层厚度和岩性突变影响,地震相位容易产生干涉穿时、突变等现象,从而造成预测砂体可能不是同一期的。
层控储层描述技术的核心是层控,前提是经过精细的构造解释,保证各个砂组间层面的解释是等时的。
然后以层序等时格架为约束,以短时窗为控制,提取目的层的地震属性,从而准确描述某一期砂体的分布。
(2)相控储层识别技术。
河道不稳定时沉积的砂岩厚度变化快,与漫滩沉积的泥岩形成的岩石组合不固定,由此,其地震反射特征也不固定.特别是砂岩厚度小于调谐厚度时,形成地质体的纵向不可分辨性,从而造成常规手段无法识别.而相控储层描述方法则利用横向可分辨性,实现砂体的空间识别.虽然砂岩厚度小于调谐厚度不能分辨,但砂岩体的横向的长度远大于地震波长,在横向上具有可分辨性,可应用其复合效应识别砂体。
4.砂体含油性检测阶段(1)基于频率吸收衰减的含油性检测技术。
当地震波穿过储层时,储层孔隙中填充的流体使得地震波衰减,包括振幅、频率和相位。
河流相沉积模式

河流相沉积模式
河流相沉积模式是指在河流系统中,由于水流速度和输沙能力的变化,沉积物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
河流相沉积模式通常包括三种主要类型:
1. 河道相:河道相沉积主要发生在河床和河道内部,在沿河流动向的方向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典型的河道相沉积包括河床砾石、河滩砂、河漫滩泥等,这些沉积物在河道中形成沉积层。
2. 洪积相:洪积相沉积主要发生在河流周围的洪积平原和河谷地带,主要是由于河流周期性的泛滥和冲刷作用而形成的。
典型的洪积相沉积包括粗砂、细砂、淤泥等,这些沉积物经常形成平坦的洪积扇或洪积平原。
3. 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发生在河口附近,当河流进入静水体(如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水流速度降低,沉积物开始沉积下来。
典型的三角洲相沉积包括三角洲前缘的砂质沉积、三角洲心滩的泥质沉积等。
河流相沉积模式的研究对于认识河流沉积演化过程、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河流相沉积的分析,可以揭示古代河流系统的演化历史,为油气勘探、水资源开发等提供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噶尔白杨河
砂体发育区
陆相的河道沉积非常复杂
近代沉积学帮助我们了解很多事情,但是对河流相 储集层的简单化理解会造成概念上的错误。 地大于兴河教授认为: 陆相的河道沉积主要砂体分布于曲流河的点砂坝 (边滩)、中弯度河的决口扇等;辫状河则以心滩为 主; 如:微山湖、白洋淀等(牛扼湖)以泥质为主。 老河口与垦东地区的曲流河砂体形态差异是由什么 决定的?
• 曲流流与辩状河共舞、在陡坡--惯性作用为主;在缓坡---摩擦作 用为主 • 河流:厚度与宽度有一定的关系; 泥质反映河的弯曲度,少泥弯曲 度相对较大
小 结
• 河流是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最重要的动力条件之一, 无论是河流相砂岩、三角洲、冲积扇、浊积扇、 滩坝等,都要有河流作为物源运载; • 河流相描述方法主要有: • 将今论古----找差异 • 弃砂找河----先定相 • 扬河找砂----再找砂 • Brand river ------河中找心滩 • Snake river------河中定边滩 • 决口扇:河流的切线方向,以中弯度河为主 • 辩状河-----菱形勘探为主(反对十字线勘探)
中弯度曲流河及辫状河砂体模型
砂子在哪里?河的形态什么样?
垦东古2 垦东10
低梯度区 中梯度区
高梯度区
垦东27
(据邓宏文)
低弯度曲流河
河道间 辫状河道 辫状河道
决口扇/ 决口河道 河道间 低弯度河
泛滥平原 决口扇/ 决口河道 曲流河 低弯度河
垦东27
辫状河道 辫状河道
垦东10
垦东古2
沿地形梯度变化的地质相特征
砂体描述准确,钻井已证明其准确性,形态合理,问题是边滩在那里?
曲流河特征不明显!---共同的问题是只描砂子,没有找出古河道 如果找出主古河道,则主要砂体及决口扇的预测一目了然。
河流相勘探方法(地大于兴河等)
• • • • • • • 将今论古----有差异 弃砂找河----先定相 扬河找砂----再找砂 Brand river ------河中找心滩 Snake river------河中定边滩 决口扇:河流的切线方向,以中弯度河为主 辩状河-----菱形勘探为主(反对十字线勘探)
关于河流沉积相的讨论
最常见、最复杂的问题
---绝大多数碎屑岩储层与之有关
河流相勘探存在问题
• 仅仅注重砂体描述,对方向、亚相类型一般不 做进一步研究(勘探节奏所决定): • 如:单家寺、老河口地区,砂体形态为弯曲状, 钻井也证实为曲流河,并认为是河道砂;而在 垦东北部地区描述的河道砂形态就不明显,而 实际也是曲流河,地层较类似,差异在那里? • 曲流河以边滩为主,河道内是否全为砂子?与 今不符! • 中弯度河的决口扇发育在那里?
高弯度曲流河砂体分布模型
பைடு நூலகம்
砂子形态是这样,曲流河的河道在哪里?形态什么样?
曲流河---砂子在哪里?形态什么样?
曲流河---砂子在哪里?形态什么样?
单家寺河道砂体可视化解释
地震的平滑效应及分辩率影响作用! 在地震上常表现为一个弯曲的河道,实际是多个边滩的组合
单家寺及老河口:以高弯度曲流河为主,极有可能是多 个长条状边滩的组合而成!
可能以边滩 为主,有决 口扇或心滩, 曲流河弯度 不太大!古 水流可以找 出古河道。
• 沉积相研究主法
(地大于兴河)
• • • • •
弃砂画相---弃砂找河 扬相找砂---扬河找砂 Brand river ----河中找心滩 Snake river----河中定边滩 千万注意决口扇发育位置!!!
预测 已知
垦东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层序地层模式
垦东地区馆陶组河道类型的演化
辩状河-----菱形勘探为主
中弯度曲流河及辫状河砂体模型
砂子在哪里?河的形态什么样?
以低变度曲流河为主,边滩形状为短轴状,另外,可能有决口扇沉积。
Ng21 砂 体 等 厚 图
老 河 口 地 区
老 河 口 地 区
Ng21 砂 体 等 厚 图
早期沉积
边滩 河漫湖泊
决口扇 河床滞留沉积
牛扼湖沉积
天然堤
岸后沼泽
弯曲河流沉积环境模型(艾伦,1964)
长江的例子 1891
1934
1756
1973
1960
黄 河 的 例 子
天津入海 天津入海 山东利津入海
江苏淮阴入海 江苏徐州入海 山东东营入海
河流的侧向冲刷作用又是十分剧烈的。凹岸的后退速度每 年可达500米,崩岸距离常可达几千米。 河流作用类似于巨长的“挖掘机”和“撒土机”,从北向 南来回“挖”了两遍,同时铺洒了一层层的砂土,地层沉积 不断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