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沉积相分析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沉积岩中具有相似性质和特征的一组沉积物。
根据沉积相的不同特征和成因,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积相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物源沉积相物源沉积相是指沉积物来源于特定物源地区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物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陆源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湖泊沉积相。
1. 陆源沉积相:陆源沉积相主要由陆地上的物质经由河流、冰川等运动而形成。
其中包括冲积平原、河道、冰川前缘等。
这些沉积相的特点是颗粒较大,沉积速度较快,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
2.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由海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沉积速度较慢。
3.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主要由湖泊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二、环境沉积相环境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环境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沉积盆地沉积相。
1. 河流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指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河道、冲积平原等。
河流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沉积速度较快。
2.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是指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3.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4. 沉积盆地沉积相:沉积盆地沉积相是指在沉积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盆地、海盆等。
沉积盆地沉积物的特点与其所属的环境有关,可以是砂砾、砂、泥等。
三、气候沉积相气候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气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干旱沉积相、湿润沉积相和寒冷沉积相。
1. 干旱沉积相:干旱沉积相是指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沙漠沉积相、盐湖沉积相等。
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原生沉积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沉积后不久、固结前形成的构造。
能反映沉积时的沉积介质类型和能量条件。
是判别沉积相(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生成的沉积构造,它反映成岩环境。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在流体流动、重力等物理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沉积构造(原生)。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由结晶、溶解、沉淀等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其中,大多数是在沉积物压实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 属于次生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生物活动或生长而形成的构造(原生)。
二、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一)流动构造(1)层面构造1. 波痕2. 细流痕3. 剥离线理4. 冲刷痕5. 压刻痕(一)流动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构造。
流动构造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沉积构造。
(1)层面构造在沉积岩的顶面或底面上形成的构造。
如: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1. 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痕迹。
(2)层理构造1. 层理构造的术语2. 层理构造的类型 (3)再作用面构造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 (三)暴露构造波痕形态要素脊点(C, D):最高点谷点(A, B):最低点向流面:面向流动方向的缓倾斜面背流面:背向流动方向的陡倾斜面波长(L):相邻的两个脊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波高(H):波痕的脊点与谷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对称指数(RSI):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与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之比(L1/L2)波痕的内部构造及形成机理及实例前积纹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随介质能量的减弱和悬浮载荷的增加,前积纹层形态:直线型→切线型→凹型→S 型波痕的类型:波痕的大小、形态、对称性、介质类型各有不同。
按介质类型分为:A.水流波痕;B.波浪波痕;C.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D.弧立波痕;E.风成波痕A. 水流波痕(由单向水流产生)按大小,分4类:小型水流波痕、大型水流波痕、巨型水流波痕、逆行砂丘。
CH0501_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沙漠
8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大陆环境Biblioteka 风成沙丘9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大陆环境
河流环境
10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大陆环境
三角洲与高山湖泊
11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大陆环境
三角洲沉积环境
12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大陆环境
三角洲与湖泊环境
13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第五章 陆源碎屑岩沉积相模式
1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学习目的和任务
• 掌握主要沉积相、亚相或微相类型及其 掌握主要沉积相、 基本特征 • 掌握识别相标志、进行相分析的技能 掌握识别相标志、 • 寻找有利油气储集相带
2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 要求掌握的内容
大陆环境
三角洲与湖泊环境
14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大陆环境
三角洲环境, 三角洲环境,The Colorado River forms a delta as it enters Lake Havasu
15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海陆过渡环境
三角洲环境
16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39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四、相模式
平行平行-亚平行相
Fula坳陷二维测线 坳陷二维测线F2001-3 坳陷二维测线
K1SⅥ 强振幅好连续平行席状相 K1SⅦ 中振幅好连续亚平行席状相
31
沉积学_ 沉积学_碎屑岩相模式
四、相模式
第五章沉积相解析

13
地质学基础
14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一)泥石流沉积
地质学基础
泥石流是一种高密度流,当水流携带的砾、 砂、泥沉积物达到足够数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 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含 固体物质很多者,称之为颗粒流或碎石流。当泥 石流中呈拖曳状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堆 积后,就形成了泥石流沉积。它经常出现在冲积 扇的根部。
5
二、相序定律
地质学基础
相序:是指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 一系列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
相序定律:很早沃尔索(Walther,1694)就指出: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 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换句话说,只有在 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 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这一规律称为相 序递变规律,又称沃尔索相律。
地质学基础
1
第一节 概述
一、沉积相的概念 二、相序定律 三、沉积相综合分类
地质学基础
2
一、沉积相的概念
地质学基础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 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是指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 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地质学基础
沉积环境主要由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条件:海、湖、河流、冰川、沙漠等 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 气候条件: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 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 坳陷; 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性质(如水、风、 冰川、清水、浑水)、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水介 质的温度和深度; 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Eh)、酸碱度(pH)、含盐度。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实例三:某地区海底扇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着重研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特 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VS
详细描述
海底扇沉积体系是由海底峡谷向海输送的 泥沙和砾石在海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 该实例分析了海底扇的沉积构造、粒度变 化和古水流方向,探讨了海底扇的形成机 制和演化历史。此外,海底扇沉积体系的 分析对于海洋矿产资源和海底工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生物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古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的线索。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01
利用氧、碳同位素分析指示水体盐度、温度等信息。
微量元素分析
02
某些微量元素如Fe、Mn、Sr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03
有机碳、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可以提供关于古植被、气候等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实例二:某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分布规律。
详细描述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入口处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该实例分析了三角洲的沉积 结构、相带分布和演化历史,揭示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此外,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有 助于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前景,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防护也具有指导意义。
沉积构造特征分析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等,反映沉 积时的水动力条件。
层理构造
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 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方式。
生物遗迹
如虫孔、生物扰动等,揭 示古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
古生物特征分析
古生物种属
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第五章 1节储层沉积相研究解析

层 产物,比之单一的划分砂岩相更能反映古水动力能量。高能环境沉
物 积的砂岩总是比低能环境下沉积的砂岩有较好的储油物性。实践表
性 明,能量单元的划分能更好地与储油物性建立关系。
关 ➢在建立岩石相(或能量单元)与储油物性之间的关系以后,结合 系 工区“四性”关系和“有效层截取值”的研究,就可以明确工区哪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研究步骤之一
以砂岩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
油层沉积相研究
四 大 类 资 料 的 研 究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研究步骤之一
以砂岩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
四大类资料的研究
油层沉积相研究
(3)砂岩体的几何形态。形态不仅是砂岩体自身具有的特点, 同时也是识别沉积环境的又一标志。
利用砂岩体的形态特征划分沉积相在油田上有着重要的实 用意义。这是因为在油田上由于受取心井数量的限制,利用 岩心获得直接的划相标志受到了局限,则可充分利用密井网 条件下所取得的测井资料而比较细致的重建。因此,在工作 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有效地综合岩心—测井信息进行沉积微相的分析,采用比较 先进的模式识别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如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其 主要的优点在于尽可能克服人工识别的主观性,也大大提高了研究 工作的效率。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油层沉积相研究
研究内容之二
➢建立工区岩石相(或能量单元)与储油物性的关系,是依据沉积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研究步骤之一
以砂岩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
油层沉积相研究
四大类资料的研究
(2)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岩心观察资料 和分析化验所得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地球化 学等资料是确定沉积大相的直接而重要的地质依据,特 别是原生沉积构造及其在剖面上的垂直组合序列更是重 建沉积环境,划分沉积大相时的一项重要资料。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沉积相

6、简述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垂向层序,说明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答: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是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粉砂和砂-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粒度由细变粗,呈反旋回性质。
在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以粘土质沉积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富含河流带来和原地堆积的有机物质,堆积速度和埋藏速度快,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转化。三角洲沉积体中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砂体,如前缘带的席状砂和河口砂坝,分选好,储油物性好,又最靠近前三角洲泥生油带,聚集油气最有利。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砂体,也能形成中小型油田。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夹层、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间的沼泽沉积都可以作为盖层和隔层。三角洲沉积速度很快,厚度大,区域性向海倾斜容易产生重力滑动,产生同生断层,断层下降盘厚度大,常形成狭长形的滚动背斜,这些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条件。
2、网状河一般都是幼年河。×
3、河流相中,心滩沉积相对于边滩沉积而言,成分更为复杂,成熟度更低,粒度变化范围大的多,粒级也更粗一些。√
4、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造成的。×
5、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的闭塞湖泊中,湖水化学沉积物的成分和海水化学沉积物的成分十分接近。×
6、咸湖是指盐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的形成过程。
答:山麓—洪积相发育在大陆地区的山前带,有大小不一的冲积扇和充填其间的山麓坡积、坠积物组合而成,其中沉积扇是山麓—洪积相的主体。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注入盆地时在山前地带快速堆积而成的扇状粗碎屑堆积体,在陆相沉积中,它是粒度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位,向其下倾方向可以渐变为冲积平原的河流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携带有大量碎屑物质的山区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后,在山口处,由于坡度突然变缓,流速变小,水流分散,再加上蒸发和向下渗透等原因,使流水介质的搬运能力大为减弱,从而使碎屑物质快速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一般来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季节,最容易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沉积相
q
20
微相 亚相
相
支流 间湾
水下 分支 河道
支三
流 间 湾
角 洲 前
三 角 洲
缘
水下
分支
河道
支 流 间 湾
水 下 分 支 河 道
支 流 间 湾三
角三 洲角 前洲 缘 水下 分支 河道
河 口 砂 坝 支流 间湾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水 下 分 支 河 道
三 角三 洲角 前洲 支缘 流 间 湾
水下 分支 河道
第三节 实例分析
2、地震相分析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3、速度-岩性分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4、地震相转沉积相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二、辽西凹陷沙二段
1、地震相分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二、辽西凹陷沙二段
2、 速 度
岩 性 分 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第三节 实例分析
四、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
沙三段低位体系域地震砂岩指数图
3、速度-岩性分析
沙一段湖扩体系域地震砂岩指数图
第三节 实例分析
四、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
沙三段低位域沉积相图
4、地震相转沉积相
沙一段低位域沉积相图
思考题 1、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步骤?
第一节 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方法与原则
◆ 地震相直接转换的沉积相通常比较粗糙
地震相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多解性,加上地震分辨力的限 制、构造假象和地震陷井的干扰等因素
2、在有钻井的探区,转换应尽可能结合钻井资料。
◆以岩心相为准 。用钻井的岩心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 以岩心相和测井相分析的结果作为点的控制,
建立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的对应关系,克服地 震相的多解性,提高划相精度。
2900
Es3
3000
3100 Mz
滨 浅
HST
层 序 4
浅 湖
EST
半深
半深 滨浅
EST LST
层序3
滩
坝 EST 层
序
滨浅
2
河道 LST
三角 洲
HST
半 深
EST 层 序
1
滨 浅 LST
河道
张 参 1 井 单 井 相
第三节 实例分析
四、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
沙三段低位体系域地震相图
2、地震相分析
沙一段低位体系域地震相图
3、地震相转沉积相
二、辽西凹陷沙二段
第三节 实系例河组 分析
2350
流 相
三、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上侏罗统
1、单彩3井6井相层序分地析层及沉积相柱状图
GR
AC
RT
0
系 组段
SP
深度 岩性剖面 150
0
(m)
200 1
DEN
RI
-80
20
1
31
沉积相河
50
道
相 亚相 50
2400
侏 齐
罗古
组 系
2450
第五章 地震相转沉积相
第一节 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方法与原则
一、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方法
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换方法和精度取决于勘探程度。
1、无钻井的探区,只能利用地震信息本身的地质含义完 成这种转换。
(1)特殊反射结构和外形与沉积相的一般对应关系。如大型斜交
前积结构一般对应三角洲,湖心区三维丘状外形经常反映浊积扇等。
层
序
浅 湖
EST
4
张
Ed2
2600
Ed3半
EST
3500
海
深
2700
滨 浅
LST
6 3600
2800
滨 浅
滨 LST 浅
HST
井 单 3700
2900
半
层
3000 Es1浅 湖
深 |
EST
EST 深
层
序 3
井
Es1
3100
滨序 浅3
LST
相 3800
3200
滨 湖
LST 浅 湖
EST
层
3300
序
3900
◆ 转换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盆地区域地质的资料, 包括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发育阶段和沉积背景。
第五章 地震相转沉积相
第一节 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方法与原则 二、地震相转沉积相的原则
1. 地震资料(图件)与地质资料(图件)结合 2. 宏观与微观结合 3. 定性与定量结合
第一节 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方法与原则 三、基础图件
3551
1、单井相分析
(2)滩坝相
水平层理被断开
平行层理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张参1 井沙二段岩心相分析图 (2004,经修改)
Ed1
张海6
SP GR
滨
浅 深度 地层
地H层ST 沉积相 体系域 层序
RT
3200
2200 Ng
3300
2300
2400 Ed1
层
序
4
滨 浅
HST
湖底扇
3400
2500
半深
湖底扇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1、单井相分析
JX1-1-1井相分析
地层
0
系 组 段0
SP
100
1220 深度
岩性
0.2
GR
(m)
150
0.2
1240
Rlls Rlld
1260
1280
1300
1320
1340
1360
东 下 段 上 部
1380 1400 1420 1440
1460
浅 湖
浅
湖
泥 湖泊
Es2
Es2浅 湖
3400
EST 层
滨序 浅2
LST
2
滨浅 LST
3500
HST
4000
Es3
滨
3600
浅
Es3
HST
半 深|层 序
深1 EST
层 序 1
3700
Mz
滨 浅
LST
张参1
SP
GR
深度 地层 岩性
体系域 层序
RT
Ng
2300
2400
Ed1
2500
Ed3
2600
Es1
2700
Es2
2800
重荷模
平行层理
(1)湖底扇相
水平层理, 局部变形
3544 3545 3546 3547 3548 3549
灰色中砂岩,平行层理发育。 灰色中砂岩,块状构造。
灰色泥岩,块状构造。
灰色细砂岩,块状构造。 灰色泥岩,水平层理发育。 灰色泥岩,变形层理发育,局部 发育包卷层理重荷模,砂球
3550
张14-1井沙三段岩心相分析图(2004,经修改 )
泛 滥 平 河原
流
相
彩36 井
2500
河 道
彩36 井齐古组
河流相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三、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上侏罗统
2、地震相分析
齐古组地震相平面图 特征:
前积相、充填相、
丘状相特别发育
发育三大前积-充填
体系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三、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上侏罗统
3、速度-岩性分析
砂岩指数平面分布 表示岩相变化:
第二步:根据地震相图和地震相模式确定沉积环境 总面貌。
第三步:利用速度岩性分析结果——砂岩百分比图 修正完善各种环境的边界。
三、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步骤
第四步:在地震信息难以有效应用的复杂构造带, 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从钻井资料外推和内插 确定沉积环境。
第五步:地震和钻井资料不足时,可根据沉积体系 从已知区外推。
第二节 岩心相分析和测井相分析
(陆相断陷)盆地9种主要沉积相类型
1.冲积扇相 2.河流相(冲积平原相) 3.三角洲相 4.扇三角洲相 5.近岸水下扇相 6.滨浅湖相 7.滨岸砂洲(滩)相 8.深湖、半深湖相 9.浊积扇相
一、岩心相分析
岩心是最直观、最可 靠的资料
以岩心相为准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扇三角洲前缘岩电识别标志图
近岸水下扇相 廊固凹陷州4井近岸水下扇岩心相分析图
二、测井相分析
测井曲线的幅度、形态以及组合特征是地下岩性及其组合 的反映,可作为相分析的标志。
二、测井相分析
深水浊积扇的岩性及测井特征
A-扇根斜坡颗粒流或砾岩水道; B -扇中近源浊积岩; C-扇端远源浊积岩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一、辽中凹陷东下段 二、辽西凹陷沙二段
(2)速度—岩性参数反映的砂体分布规律。如放射状叶状砂体常
反映三角洲,凹陷中心的孤立砂体一般代表浊积扇。
(3)物理参数变化反映的沉积能量特征。如高连续性平行反射一般
反映稳定的低能环境(如深湖),不连续变振幅反射常常代表不稳定的高能环 境(如冲积扇、河流)。
(4)与区域背景类似的盆地的标准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对比。
三高一低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三、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上侏罗统
4、地震相转沉积相
第三节 实例分析
四、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
1、单井相分析
深353度8
岩性
描述
(m)
3539
包卷层理
砂球
变形层理
3540 3541 3542 3543
浅灰色细砂岩,平行层理发育, 顶部发育小型波状爬升层理, 宽约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