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 M1 M2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合集下载

M1、M2以及与股市的关系

M1、M2以及与股市的关系

人保资产保险与投资研究所黄祖斌对M1和股市的关系进行过研究,他认为M1同比增幅见底,往往会出现大涨行情,甚至是一轮新的牛市的开始。
根据他的研究,M1同比增幅与股市涨跌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自1995年末以来,货币供应量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而M1从1995年末至今,有5次单月同比增幅降到了10%左右,分别是1996年1月的11.4%、1998年6月的8.7%、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和2009年1月的6.68%(如多个月低于10%,选最低的一次)。
“黄金交叉”预示股市向上
业内把M1显著超越M2形成剪刀差的现象称作为“黄金交叉”。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4%,M1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M1增幅比M2超过0.5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5年2月以来,M1增速首次反超M2增速,即出现“黄金交叉”,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08年4月。
值得注意的是,M1的增速自从2009年6月份超过20%,达到24.79%后,截至目前已经连续5个月增幅在维持在25%之上。7月份,M1的同比增速达到26.37%,8月为27.72%,9月为29.51%,10月超过30%,达到32.03%。11月甚至达到34.63%的历史峰值。
这是否预示着股市拐点来临?对此,尹中立指出今年货币供应是超常规发展,恐怕明年流动性不会像今年这么充裕。
2. M1增加表示货币市场流通性增强,M2中包括了M1,因此,再排除M1变化因素后,M2的增减代表了储蓄的增加,货币流通性降低。
根据央行的数据,2009年9月份货币供应,M2余额58.5万亿,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9月末M1与M2的同比与环比增速双双创出了新高。与此同时,M1的同比增速已经超越了M2的同比增速,这意味着整个经济领域的活跃度已被有效激活,储蓄开始活期化。

周末小知识:M0、M1、M2、M3、社融,与股市关系。

周末小知识:M0、M1、M2、M3、社融,与股市关系。

周末小知识:M0、M1、M2、M3、社融,与股市关系。

1、先简单讲一下M系列几个概念。

M系列,是指我国的货币层次,分为M0、M1、M2、M3,流动性依次递减。

M0,即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M3=M2+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它资产。

其中,比较重要的,常关注是M1与M2。

M1也即狭义货币供应量,反映的是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消费和终端市场;M2也即广义货币供应量,反映现实+潜在购买力,代表投资和中间市场,在我国M2更多的是代表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则反映了货币周期。

在做股市分析时,使用M1指标较多,这是因为流通中的货币和活期存款流动性较高,也较为容易投入到股市当中。

而研究总的经济活动体量时(例分析GDP),则M2较为常用。

相对应的,M1-M2增速差也是很重要的关注参量,可以作为判断股市的指标。

若M1-M2增速差上升,说明M1增速大于M2,企业更愿意持有活期存款,对当前经济的预期乐观,活期存款多了,可以用于投资的钱也就多了,市场流动性也会比较充裕;若M1-M2增速差下降,说明M2增速大于M1,企业和居民认为当前投资机会有限,更愿意将资金沉淀下来,那么市场上的流动性会面临压力,这种压力也会反映到股市上。

2、什么是社融?社融就是社会融资总额,代表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拿到的钱,通俗一点说就是经济体对于资金的需求,就是金融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贷款总的规模。

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

从机构看,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融又分为增量指标和存量指标。

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社融指标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领先于其他经济数据。

把握宏观经济,深度解读M0、M1、M2

把握宏观经济,深度解读M0、M1、M2

把握宏观经济,深度解读M0、M1、M2「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1102天」把握宏观经济,深度解读M0M1M2.m4a11:39来自木子读吧货币供应量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

货币供应量按照货币流动性强弱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M0、M1、M2、M3、M4等。

M是Money的首字母,数字代表不同流动性,数字越大流动性越差。

M0到M4的关系类似于俄罗斯套娃,涵盖的货币范围逐级增大。

其中,M0、M1、M2是三个核心指标。

M0:就是上周文章【货币的本质】中提到过的“基础货币量”,指的是银行体系以外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和单位库存现金之和。

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事业单位、部队等。

M0是原始的货币供应量,也是货币家族里流动性最强的代表。

M1:被称为“狭义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因随时可支取,所以可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若货币供应结构中M1的占比较高,则表明实体经济的交易和投资较为活跃,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M2:被称为“广义货币”,是指M1+各类存款,包括: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等,是所有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总和,可反映经济中的潜在购买力,M2是货币供应量指标中最为重要也最受关注的对象。

在经济活动之中,M0、M1、M2的货币规模是在不断调整和转化的。

比如,当我们获得经济收入时有两种安排:一种安排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收入都立即消费掉;另一种安排是“未雨绸缪”型,花一小部分,存一大部分。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消费理念就会对M1和M2的规模产生影响。

“今朝有酒今朝醉”型使得M1增速很快,“未雨绸缪”型会使M2增速很快。

放眼整个经济社会,如果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经济形势乐观,消费和投资就会活跃,那么M1增速便会更快;相反,人们对经济形势悲观,就不敢去消费和投资,那么M2增速便会加快。

由此可见,每个当下的经济形势以及对经济的预期,可以在M1和M2的变化趋势上体现出来。

货币供应量M1M2与股市走势统计2004~2014

货币供应量M1M2与股市走势统计2004~2014

货币供应量(M1 M2)与股市走势分析M1:表示的是狭义货币供应量,主要是基础货币和企业的活期存款,从M1增速与股市的关系可以看出资金面对股市 走势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和中间市场活跃、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消费和终端 市场活跃、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M1-M2指标由于M2包括的是M1以及M1以外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因此M1增速若快于M2增速,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大量 资金转向交易活跃的M1,从而对股市的资金供给可能形成较为积极的影响。

规律:当M1比M2小6个百分点以上,股指即开始走牛市,而它们的差逐渐缩小,股市就开始见顶,尤其当M1达到22% 左右时,股指就开始下跌。

(从下面的统计总结出)货币供应量(M1 M2)单位:亿元人民币970799281594743945949580298601976749937810096410175210412610727915.84%11.08%10.40%10.50%10.40%11.25%12.55%11.50%11.64%12.08%12.71%11.78%2401522668212392166720812208492117121352222732198322409240321.35%-3.15%-3.81%-3.78%-4.25%-4.41%-5.38%-5.83%-6.28%-5.91%-5.59%-6.21%2004.012004.022004.032004.042004.052004.062004.072004.082004.092004.102004.112004.12225102227051231655233628234842238427234842239729243757243740247136253208838068355685816856048678088627867808912590439907829238795971222871989319297198781904819018190481951820524200782020921468M 1增速-M2增速与股指走势关联如下一页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二者走势关联性强,但二者间的峰值还是存在较大差别。

金融学中的M1_M2_M0

金融学中的M1_M2_M0

金融学中的M1,M2,M3,M4都是货币层次的划分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 个人信用卡循环信用额度+ 银行借记卡活期存款+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企业可开列支票活期存款;M2=M1+ 个人非银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存款+ 农村存款;M3=M2+ 企业定期存款+ 居民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外币( 折合人民币) 存款;M4=M3+ 货币市场基金份额十非银行金融机构回购协议+ 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短期政府与金融债券+ 住房公积金存款。

上述是专家学则的建议划分方法而事实上我国现阶段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M1-M2差值

M1-M2差值

M1-M2同比增长率的差值是股市资金供应的一个指标之一若M1-M2的差值不断变大,说明存款活期化,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经济景气度上升。

若M1-M2的差值不断变小,则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M2差值与上证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正向关系。

M1-M2差值的拐点对股指有指示作用。

M1-M2与上证指数走势关系图一、M0、M1、M2是什么?中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 = 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 M1 )=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 )= M1 +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另外还有M3 =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二、M1、M2的意义1、M1是重要的流动性和经济活跃度指标。

M1增加,投资者信心增强,经济活跃度提高,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反之,M1减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下跌,因此,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具有经济晴雨表功能,并对货币变化具有放大效应。

2、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3、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M1与股市波动相关性较强,并有领先性。

从近十五年M1同比增长率走势可以看出,M1增速呈现3---4年的周期波动。

从M1增速与股市的关系可以看出,资金面对股市走势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并且周期的波峰与波谷都较为稳定。

我们将M1增速的周期分解开来看其与上证综指波动的关联性,可以发现在92-95年、96-97年、98-01年、05-08年都有极为明显的相关性,并且M1较股市可能提前几个月进入拐点。

货币供应量对上证指数影响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上证指数影响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上证指数影响分析主要研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股票市场的市值的影响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货币供应量的变换对股市的影响,给予大多数投资者提供参考意义。

标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值1引言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 年起确立货币供给量作为中间目标的地位,这标志着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手段越来越市场化。

另外,随着近年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股票市场也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资本市场,居民储蓄进入股票市场,居民投资股票市场在家庭财富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步提高,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投资者研究货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的走向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投资者了解货币政策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从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2文献综述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参考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作者关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比如Hamburger,Kochin(1996)不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对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影响期限不同。

陈姝(2009)经过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调整会对股票收益产生影响,但经检验每次股票收益的变化都不相同。

王毅冰(2010)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利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之间关系,结论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不大的结论。

万解秋、徐涛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扰动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M1冲击对股市影响更大,但影响存在一个月的时滞,而M0、M2冲击对股市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国内有关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从研究的角度看,学者的研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关注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大多数学者在探讨货币政策要不要把股票市场作为决策因素加以考虑;而另一类则主要关心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影响。

如王晓芳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到M2 与上证综指的相关系数达到0.85,但是该文的分析比较简单,但未阐明对数据的具体处理方法。

M2与M1的关系(1)

M2与M1的关系(1)

数据来源:Wind资讯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1209-1210-1200-12M1:同比M2:同比:减-14-14-7-700771414212128283535M2与M1的关系【 原创: 许森森2009-02-18 15:05 只看楼主(-1) 江湖上说M2高M1 5%以上,见底 牛市成立 反之M1高出M2 5%以上,见顶 熊市成立 [顶楼]【原创: 忘了 2009-02-19 01:03 (-1) 】现在M2,M1什么情况,请楼主具体说说[【原创: 鲁星海 2009-02-19 11:51 (-1) 】现在M2,M1什么情况,请楼主具体说说引用【原创: alixzh 2009-02-20 02:37 (-1)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

/roll/20090219************.shtml【原创: 许森森 2009-02-21 01:40 (-1) 】现在情况是意外M2 18.79% M1 6.68%。

,,也就是M2高M1 12%多(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喇叭口了)。

牛市条件成立所以江湖上有各种说法,以中金哈继铭派认为没有持续性,说不定二季度指标就突然下来了,而且是大幅度的以东方证券派认为是人造牛市有一定持续性。

【原创: 许森森 2009-03-13 00:59 (-1) 】 月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20.48%。

2009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48%,比上月末高1.6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7%,比上月末高4.1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28%。

1-2月份净投放现金923亿元,同比少投放1411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货币供应量
M0流动性最大,是最活跃的货币,一般为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M1=M0+银行活期存款(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不包括个人的)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定期和活期都包括)+保证金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风险收益预期改变的触发标志:M1增速逐步快于M2增速
尽管引发风险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但是由于指标的滞后性,股市表现往往领先于经济基本面。

实证经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往往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

我们分别对比了M1、M2等几个货币供应变量与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结论是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高点时(2000年、2007年),上证指数到达阶段性高点。

在增速之差到达低点时(1999年、2005年),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M1增速-M2增速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运行变化,这一指标和股市一样都会对经济的变化提前做出反映:
1、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2、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3、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货币供应和股市都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都会先于经济做出反映。

从货币当局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部分乃至全部发挥效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时滞。

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时滞在6至12个月。

从历史上看,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央行大幅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1998年6月,在降息后的第八个月,M1、M2增速触底反弹。

2008年9月份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降息189基点。

我们认为,在明年二季度末,M1增速-M2增速会达到阶段性底部,并推动市场上扬。

我国货币政策对M1的影响要大于M2,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在经济下滑过程中,M1往往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并经过一定时滞后,M1反弹的速度也是明显大于M2,M1对经济的反映更加敏感。

我们认为,在09年二季度后期M1增速会探底回升,M1增速-M2增速会达到阶段性底部,并在股市上有所表现。

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速
我们也研究了日本的流动性和股指的关系,结论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一致。

在1993年以前,日本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股指并无明显的关系,但是在93 年以后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认为这主要因为1993年之前市场的特殊情况所致,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严重恶化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信贷的大幅收缩下,M2下降的速度过快,明显超过了M1的下滑势头,甚至在1992年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上扬并不意味着经济开始活跃。

1993年之后,在央行的连续宽松性货币政策下,M1略有反弹,我们看到1996年和2000年M1大幅的上扬伴随着股指的明显上升。

我们发现,M1与股市波动相关性较强,并有领先性。

从近十五年M1同比增长率走势可以看出,M1增速呈现3~4年的周期波动。

M1表示的是狭义货币供应量,主要是基础货币和企业的活期存款,从M1增速与股市的关系可以看出,资金面对股市走势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

M1增速的加快意味着企业资金的活跃,从长期来看,其与实体经济比较相关,但M1增速的周期波动又体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

我们看M1增速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大约3~4年的周期,并且周期的波峰与波谷都较为稳定。

我们将M1增速的周期分解开来看其与上证综指波动的关联性,可以发现在92~95年、96~97年、98~01年、05~08年都有极为明显的相关性,并且M1较股市可能提前几个月进入拐点。

仅仅02~04年这一段时间M1增速与股市之间没有较为显著的波动关联。

据此我们认为,2009年M1增速或周期性见底,09年股市也将出现周期性拐点。

目前M1增速加速回落,并进入到历史的波谷区域,如果按照历史3~4年周期来计算,这一轮M1增速的波动周期将可能在2009年见到底部拐点。

从M1与股市的相关性看,M1的见底回升随后将可能伴随股市的回暖,因此2009年可能成为A股市场的拐点之年,随后市场和M1都将进入下一轮周期的运行。

其他几个宏观变量:
由于M2包括的是M1以及M1以外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因此M1增速若快于M2增速,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大量资金转向交易活跃的M1,从而对股市的资金供给可能形成较为积极的影响。

再看CPI,CPI一般滞后于股市。

从CPI与股市的波动特点可以大致看出:CPI的趋势与上证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股市一般对CPI的拐点有提前反应,CPI同样大约是3~4年的周期。

此外,剔出PPI的影响后,本轮牛市期间CPI-PPI对股指有一定的领先性。

综合CPI、M1和股市的波动特性,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大致的规律:M1增速一般领先于股市,而股市又领先于CPI。

此外,我们将国债收益率走势与上证指数走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债收益率也与股市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经过一轮债券牛市之后,国债收益率水平已经进入历史低位,随着央行大幅降息,未来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将逐渐减小,并有可能在2009年进入历史低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