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同步技术要点
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探究

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节点可以自组织地协同工作,收集和处理环境中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或其他节点。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保证网络中节点的时间一致性和精确度。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节点分布范围广泛,资源有限,且节点容易出现故障等因素的影响,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相对复杂。
目前,主要有两种时间同步技术:以时间为基准的同步和以事件为基准的同步。
以时间为基准的同步是指利用节点之间的通信和计算来保证节点间时间的一致性。
最常用的时间同步协议是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协议。
RBS协议利用广播的方式,将参考节点的时间信息传播给其他节点。
各节点通过接收广播消息,根据相关的算法来计算自身时间。
RBS协议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精度和鲁棒性,但也存在着节点能耗高、网络负载大等问题。
以事件为基准的同步是指节点根据感知到的事件的发生时间来进行时间同步。
这种同步方式不需要进行时间比对和计算,能够减少通信开销和计算复杂度。
常用的以事件为基准的同步技术包括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协议和TPSN (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协议等。
这些协议在节点之间进行事件信息的传播和交换,通过计算事件的传播时间来实现时间同步。
除了以上的时间同步技术,还有一些新的时间同步技术正在被提出和研究。
利用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来实现时间同步,在节点中加入GPS接收器,通过接收GPS信号来获取全球的时间参考,从而实现时间同步。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时间精度和稳定性,但也存在着对GPS信号的依赖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时间同步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网络中节点的时间一致性和精确度。
标准时间同步

标准时间同步在现代社会中,时间同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无论是通讯、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时间同步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标准时间同步是指将所有设备和系统的时间统一为标准时间,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标准时间同步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
标准时间同步的原理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协议和技术手段,将各个设备和系统的时间进行同步。
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最常用的时间同步手段之一。
GPS通过卫星信号传输时间信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时间同步。
此外,互联网也是常用的时间同步手段,通过网络时间协议(NTP)可以实现设备对网络上的时间服务器进行同步。
二、方法。
实现标准时间同步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GPS和NTP。
GPS时间同步可以实现微秒级甚至纳秒级的精确同步,适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NTP时间同步则是通过互联网对网络上的时间服务器进行同步,适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不那么高的场合。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时间同步方法,如无线电信号、光纤通信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同步方法。
三、应用。
标准时间同步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讯领域,时间同步可以确保各个通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序一致,避免数据丢失和混乱。
在金融领域,时间同步可以确保各个交易系统之间的交易时间一致,避免因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交易错误。
在交通领域,时间同步可以确保各个交通信号灯的同步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能源领域,时间同步可以确保各个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标准时间同步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通过合适的时间同步方法,可以确保各个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时间一致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标准时间同步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嵌入式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

嵌入式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嵌入式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确保嵌入式设备的时间能够与其他设备保持同步,从而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和计算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这些设备的时间同步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一、时间同步的重要性在嵌入式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需要相互通信,并共享数据和信息。
如果设备的时间不同步,就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计算错误等问题,进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智能家居系统为例,如果家中的智能灯和智能音箱无法准确同步时间,当用户设置了定时开关灯的功能时,可能会导致灯光无法按时打开或关闭,失去了智能化的便利性。
因此,时间同步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时间同步技术1.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NTP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同步时间的协议。
在嵌入式系统中,可以使用NTP协议实现设备与网络时间服务器的同步。
设备可以通过与时间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准确的时间信息,然后进行同步。
这种方式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 GPS同步技术GPS同步技术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同步时间。
在嵌入式系统中,可以利用GPS模块接收到的时间信号来实现设备的时间同步。
GPS具有全球覆盖的特点,并且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息,适用于对时间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金融交易系统等。
3. 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时间同步的协议,它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能力。
在嵌入式系统中,可以使用PTP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
PTP协议通过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使得设备的时间能够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适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三、嵌入式系统的时间同步方案选择在选择适合的时间同步方案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和系统的需求。
标准时间同步

标准时间同步在现代社会中,时间同步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准确的时间同步都是必不可少的。
标准时间同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各个地方的时间保持一致,确保各种活动的有序进行。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时间同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是由国际原子时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统一确定的,它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标准时间同步就是要求各地区的时间都与标准时间保持一致,以确保全球各地的时间统一。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时间同步的重要性。
在科学研究中,时间同步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基础。
在工业生产中,时间同步是各种设备协同工作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时间同步是保证社会秩序和生活规律的基础。
可以说,时间同步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时间同步方法。
首先是GPS时间同步。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通过卫星信号可以实现对时间的同步。
其次是网络时间协议(NTP)。
NTP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时间的协议,可以实现对网络中各设备时间的同步。
还有一种是无线电时间信号。
一些国家和地区会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进行时间同步,这种方法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非常有效。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时间同步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同步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时间同步方式。
其次是要定期检查和校准时间同步设备,确保时间同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要加强对时间同步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时间同步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标准时间同步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选择时间同步方法,加强管理和监控,确保时间同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时间同步工作向着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时间同步服务器技术规范书

时间同步服务器技术规范书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时间的准确性和同步性对于各种系统和应用至关重要。
时间同步服务器作为提供精确时间基准的关键设备,其技术规范的明确和遵循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业务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时间同步服务器概述时间同步服务器是一种专门用于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和系统提供准确、一致时间信息的设备。
它通过接收来自高精度的时间源(如卫星导航系统、原子钟等)的时间信号,并将其分发到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确保整个网络中的时间保持同步。
三、技术要求1、时间源输入支持多种时间源输入,包括但不限于 GPS、北斗、GLONASS 等卫星导航系统。
具备自动切换和选择最优时间源的能力,以保证在某一时间源出现故障时能够无缝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时间源。
2、时间精度输出的时间精度应达到微秒级甚至更高,以满足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长时间运行的时间误差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常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的时间偏差不超过一定的阈值。
3、网络协议支持支持常见的网络时间协议,如 NTP(网络时间协议)、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等。
能够与不同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交互,确保时间同步的顺利进行。
4、接口类型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如以太网接口、串口等,以满足不同设备和网络环境的连接需求。
接口的速率和传输性能应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保证时间信息的快速、稳定传输。
5、安全性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支持对时间同步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保障时间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高质量的硬件组件和可靠的设计,确保服务器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具备自我监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自身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四、性能指标1、同步精度测试在不同网络环境和负载条件下,对时间同步服务器的同步精度进行测试和评估。
记录测试结果,并与规定的精度要求进行对比,确保服务器的性能符合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讲解

鲁棒性
收敛性
在受到环境、信道通信质量、节点失效等干扰情况 下,保持正常工作
时间同步机制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节点时间的同 步
低能耗
WSN能量受限,同步机制应能在保证运作机能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能耗
精品资料
时间(shíjiān)同步协议
时间同步协议的类型
分层与平面模式
分层模式
◆下层节点根据上层节点的 时间进行同步 ◆各簇之间时间可不同步 ◆分布式的同步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wǎngluò) 时间同步技术
精品资料
WSN时间(shíjiān)同步概述
概念:各个节点定期或不定期与其他 节点交换本地时钟信息,并在协议或 算法控制下调整本地时钟,实现全局 时间一直的过程。
WSN为何需要进行时间同步:
◆不同节点晶体振荡不同,存在累 积误差
◆受能量、存储、带宽限制
无线传输的时延
发送(fā sònɡ) 时延
接入时延
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接收时延
处理时延
精品资料
时间同步(tóngbù)技术
时间同步机制需考虑的因素
扩展性
在WSN中,由于网络规模和节点数量的不同,时间 (shíjiān)同步机制应能适应不同的网络场景
稳定性
网络拓扑发生变换时,同步机制应能保持连续性和同步精 度
精品资料
时间(shíjiān)同步协议
RBS协议
多跳同步机制: 节点1和节点7监测到附近发生事件 ◆节点1和节点7分别记录事件发生的 时间 ◆节点1和节点7可以通过翻译节点4实 现时间同步
精品资料
时间同步(tóngbù)协议
RBS协议
优点
◆消除了时间同步关键路径 上来自发送端的不确定性, 减少了同步错误,提高了效 率 ◆轻量级,自适应 ◆精度较传统同步方式高
PTP时间同步技术介绍

目录PTP (1)PTP简介 (1)PTP基本概念 (2)PTP同步原理 (4)PTPPTP简介在通信网络中,许多业务的正常运行都要求网络时钟同步,即整个网络各设备之间的时间或频率差保持在合理的误差水平内。
网络时钟同步包括以下两个概念:z时间同步:也叫相位同步(Phase synchronization),是指信号之间的频率和相位都保持一致,即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恒为零。
z频率同步(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也叫时钟同步,是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信号在其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平均速率出现,以保证通信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以相同的速率运行,即信号之间保持恒定的相位差。
图 1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示意图如图 1所示,有两个表Watch A与Watch B,如果这两个表的时间每时每刻都保持一致,这个状态就是时间同步;如果这两个表的时间不一致,但保持一个恒定的差值(如图中的Watch B总比WatchA晚6个小时),这个状态就是频率同步。
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是一种时间同步的协议,其本身只是用于设备之间的高精度时间同步,但也可被借用于设备之间的频率同步。
相比现有的各种时间同步机制,PTP 具备以下优势:z相比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PTP能够满足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要求:NTP一般只能达到亚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而PTP则可达到亚微秒级。
z相比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PTP具备更低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并且由于可以摆脱对GPS的依赖,在国家安全方面也具备特殊的意义。
H3C的设备目前只支持PTP的时间同步功能,而不支持频率同步功能。
本文只介绍PTP时间同步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PTP基本概念1. PTP域我们将应用了PTP协议的网络称为PTP域。
全站时间同步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全站时间同步设备基本技术条件1 环境要求1)工作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5℃~+45℃;b)相对湿度:5%~95%,不结露;c)大气压力:66~108 kPa;d)其他应符合GB/T 13729-2002中3.1.2的要求。
2)储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储存、运输环境温度极限值为-25℃~+70℃,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系统应不出现不可逆变化。
温度恢复正常后,系统的性能应仍符合本部分中的有关要求。
2 电源主钟、时钟扩展单元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功能,能同时适应以下供电电源:1)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为-20%~+15%;b)频率:50Hz,允许偏差±5%;c)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THD小于5%。
2)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为-20%~+15%;b)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3 绝缘性能1)绝缘强度。
用电压等级为500V的绝缘电阻表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述规定:a)所有导电回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间的绝缘电阻大于或等于20MΩ;b)无电气联系的各导电回路间的绝缘电阻大于或等于20MΩ。
2)介质强度试验。
应符合GB/T 13729中3.6.2的规定。
4 耐湿热性能系统应能承受GB/T 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试验持续时间48h。
在试验结束前2h内,测量各导电回路与外露非带电部位及外壳之间、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Ω。
5 机械性能1)振动(正弦)。
a)振动响应:系统应能承受GB/T 11287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系统性能符合该标准中5.1规定的要求。
b)振动耐久:系统应能承受GB/T 11287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系统性能符合该标准中5.2规定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壮性
外部环境复杂,搞毁能力 需要应对安全性挑战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动态性较强 网络规模变化、需求变化 影响:数据融合和休眠唤醒方式节能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传统与挑战 3.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新型同步机制 5. 总结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传统与挑战 3.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新型同战
传统同步:NTP与GPS
NTP:网络时间协议 GPS:全球定位系统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
体系结构(网络)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
体系结构(单机)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
NTP不适合于WSN 体积、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存在限制 传输方式不同:无线而非有线 目标不同:局部最优而非全局最优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
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导航与 定位问题。
时钟模型
硬件时钟模型 软件时钟模型
硬件时钟模型
基本名词
时间、晶振、时钟(RTC) 时钟偏移(clock offset) 时钟飘移(clock drift)
速率恒定模型
最常用,但不适应环境变化剧烈的场合
飘移有界模型
常用于确定同步误差上下界
飘移变化有界模型
软件时钟模型
软件虚拟时钟 一般是个分段连续、严格单调的函数
每颗卫星上配备有高精度的铷、铯原子 钟,并不断发射其时间信息
地面接收装置同时接收4颗卫星的时间 信息,采用伪距测量定位方法可计算出 时间和位置信息
缺点(室内、功耗、安全性、分布式)
传感器网络的挑战
室内、矿井、森林,有遮挡 低功耗、低成本和小体积 传输延迟的不确定性 可扩展性、移动性 健壮性、安全性 网络规模大、多点协作
Synchronization) RBS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TPSN (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 HRTS (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TSP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GCS (Glob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第五章、时间同步技术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传统与挑战 3.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新型同步机制 5. 总结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传统与挑战 3.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新型同步机制 5. 总结
基本概念
WSN时间同步技术背景 时间同步技术的分类 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场合 关键点:时钟模型
Reception time Propagation time
Interrupt waiting time
Encoding time & Decoding time
Byte alignment time
典型值
特性
0~100ms
10~500ms 10~20ms
<1μs(距离<300米)
在大多数情况下<5μs,在重 负载下,可达30μs
100~200μs,<2μs的抖动
0~400μs
不确定,依赖处理器负载、操 作系统系统调用开销
不确定,依赖信道负载。
确定,依赖报文长度和发送速 率。
确定,依赖收发方物理距离和 传播媒质特性。
不确定,依赖处理器类型和处 理器负载。
确定,依赖射频芯片的种类和 设置。
确定,依赖发送速率和收发字 节偏移。
低功耗、低成本和小体积
同步精度 功耗 可扩展性
时间同步技术的分类
排序、相对同步与绝对同步
递进关系 各自具有典型的协议代表
外同步与内同步
参考源不同
局部同步与全网同步
同步对象的范围不同
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场合
多传感器数据压缩与融合 低功耗MAC协议、路由协议 测距、定位(位置相关报务,LBS) 分布式系统的传统要求 协作传输、处理的要求 ... ...
发送者接收者:DMTS
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发送者
发送前导码、
发送时间 访问时间 同步字
接收 ACK
接收者
嵌入时 标t0
接收前导码、 同步字
接收 数据
时标t1
发送 接收 ACK 处理
时标t2
• 最简单直观 • 单报文同步同步精度低 • 广播方式同步能耗低
接收者接收者:RBS
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NIC
Sender
WSN时间同步技术背景
集中式系统与分布式系统
不同节点晶振不同,时间长了存在偏差 受电池能量,存储空间,带宽限制 集中式:事件间有着明确的时间先后关系,不存在同步问题 分布式:同步是必需的,只是对同步的要求程度不同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
典型的分布式系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基础
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输延迟的不确定性
Sender
Send Access Transmission
time time
time
Propagation time
Receiver
Reception Receive
time
time
传输延迟的进一步细化(在 Mica2上)
时间
Send time & Receive time
Access time Transmission time &
软硬件都要受到该限制 存储与计算能力均比较小 加剧了电能供应的紧张(电池体积) 网络规模大、密度高 通信距离近 分布式、协作
可扩展性(Scalability)
在大规模网络中尤为重要 是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中
非常重要的问题 满足不同的网络类型、网络规模 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