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合集下载

鱼类学实习报告

鱼类学实习报告

鱼类学实习报告摘要:通过对渔源水库的鱼类调查。

主要对餐条这一鱼类进行了研究。

主要调查了其食性﹑年龄﹑繁殖与发育﹑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及相关公式,并取得大量可测数据。

通过研究对餐条可定性为水库﹑水塘等养殖环境一野杂鱼类。

本小组通过采集和解剖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与其他小组分工合作测得其:最大的餐条也没有超过30CM,由此验证了餐条属于小型鱼类。

餐条的背鳍为7—9,胸鳍为12—13,腹鳍为8—10,臀鳍为12—14,餐条的侧线鳞为48—57,鳃耙15—20。

餐条主要食用无脊椎动物,在肠道的解剖中还发现了藻类,有机碎屑,寡毛类的尸体。

餐条体长于体重的关系式为W=1.956×10-2L2.928。

本次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实验方法过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餐条体长体重食性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主要有餐条,直尺,显微镜,天平,手术刀,镊子,手术剪。

方法是先进行鱼体的体表测量—体长,体高,体重,鳍式,鳞式;再进行鳃和咽齿的观察;最后进行鱼体内胀的观察—生殖腺,肠道。

餐条(Hemiculler leucisculus)属鲤形目鲌亚科餐属,是一种繁殖快、生活力强的小型鱼类。

其形态特征是:体扁而长,头后背面平直,腹部略外凸,鳔2室。

腹棱完全。

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曲,至臀鳍基底后方又弯折上行至尾柄正中。

头尖,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

上、下颌几乎等长,眼大、侧位、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是光滑硬刺,其长度短于头长。

体呈银白色,背部为青灰色。

餐条在静水、流水中都能生长、繁殖。

常群栖于水体沿岸区的上层,行动迅速。

从春至秋喜集群于沿岸水面游泳觅食,冬季则潜藏于深水层。

普通1冬龄鱼的性腺就可发育成熟,而东北地区需2冬龄才能达到性成熟。

雄鱼第一次性成熟个体体长约在10厘米左右,雌鱼约在11.5厘米左右。

生殖季节一般在5-6月份,东北地区延至7月份。

怀卵量0.8-1.8万粒。

产卵场所在水流较缓慢或静水的浅水地带,产出的卵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发育。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切丢弃; • 实验完成后按规定处理实验剩余物。
六 作业:画出鲤鱼内部解剖图(原位观察图或 各系统图)。 思考:鱼适合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 鳔:位置与鳔管走向、开口部位
• 生殖系统:生殖腺——精巢、卵巢; 生殖导管——短细
• 排泄系统:肾脏(头肾)、输尿管、膀 胱(输尿管膀胱)、尿道、泄殖腔
• 循环系统:心脏——心室、心房、静脉窦、动脉球
探索性观察
剪开口腔观察各部内容
• 舌、咽骨、咽齿、角质垫
五 注意事项
• 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 • 尽量原位观察,保持器官的完整性,不随意剪
• 鱼体量度:实习 (P74-76实验18)
标本演示:骨骼系统

2、内部解剖与观察:
• 呼吸系统:鳃——鳃盖、鳃裂、鳃弓、鳃隔、 鳃耙、鳃片、鳃小片、鳃丝
• 脑:从眼眶下剪开,向后至颅骨末,去除顶盖、 颅侧骨,完全暴露:五部脑、嗅球、视叶
嗅叶间脑
嗅束
小脑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迷走叶
脑上腺
小脑瓣 小脑
迷走叶 面叶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二、 实验内容: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观察 2、鱼类外形、骨骼的观察、及分类(P74-
76) 2、鲫鱼大脑结构、内部解剖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 2、活鲫鱼、鱼骨标本 3、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 实验步骤:
• 1、文昌鱼观察
• 整体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 栅,可见肌节(肌肉、肌隔)、背鳍、 尾鳍等、鳍条、背神经管、脑眼、脊索、 腹孔;(注意各结构特点与位置)
延脑
视神经
大脑
中脑 间脑 三叉神经 外外展展神神经经 舌下神经

鱼类学实验

鱼类学实验
第十二页,共98页。
第十三页,共98页。
(二)观察内容
1、尖头斜齿鲨:
B.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①肝脏:位于胃的腹面,分左右两叶,右叶长,左叶稍短, 几乎占整个腹腔,前端在横隔后方,借肝冠韧带与横隔相 连;前腹面借镰状韧带与腹壁相连,呈灰黄色。左叶肝脏 埋藏着绿色椭圆形胆囊,胆管开口于回肠螺旋瓣前端右侧 背壁。 ②胰脏:位于胃幽门部和回肠之间的系膜上,呈淡黄色的 腺体,分背腹两叶,背叶小,腹叶狭长,胰管开口于十二 指肠。 另外有一个长条形暗红色腺体,位于胃幽门部与回肠之间, 属为脾脏,属淋巴组织,是造血器官,不属消化腺。
第十页,共98页。
(二)观察内容
1、尖头斜齿鲨:
A.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 ①口咽腔:由上下颌所围成的腔;后部两侧有5对内鳃 裂的开孔。颌齿以结缔组织附颌骨上;齿侧扁,边缘无 锯齿,齿头向外弯斜,外缘近基底处有一凹缺,两行在 使用(齿直立,为正式齿)。内侧数列齿,齿尖朝向腹 下方,其外被一粘膜褶,为后补齿。口咽腔内壁粘膜上 附生根据楯鳞及分散突出的乳白色圆颗粒状味蕾,腹面 有突出的舌。 ②食道:为口咽腔后方的管道,内壁有许多纵行褶皱, 后端与胃的贲门部相接。
2、鲤: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在肛门前方剪一小的横切口, 然后将解剖剪钝头插入,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直至鳃盖下方,然后 自臂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 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呈显内脏。
第二十页,共98页。
(二)观察内容
1、尖头斜齿鲨:
①肾脏:是体腔外器官,除去腹腔背壁中央一层薄膜,即可见一 对暗红色长条形器官,从腹腔前部延伸到近泄殖腔处,前端稍膨 大,为头肾,无泌尿机能。后部狭长,发生上为中肾。
第三页,共98页。
眼的位置及大小如何?有无脂眼睑?颌齿大小如何?有几个

观察鱼实验报告

观察鱼实验报告

观察鱼实验报告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

本次实验我们将主要观察金鱼的行为和特征。

实验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种生物,并深入学习其生态和行为习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一只金鱼- 一个鱼缸- 活饵- 鱼食- 滤水器- 水温计方法:1. 准备一个标准的鱼缸,并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确保水质的健康和洁净。

2. 将金鱼放入鱼缸中,并记录下鱼的外观特征,比如颜色、大小和形状。

3. 在鱼缸中放入适当量的活饵并加入适量的鱼食。

4. 观察金鱼的行为,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专注,记录每一个行为的细节。

5. 确保鱼缸中的水温适宜,并观察鱼对于水温变化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金鱼喜欢游动,而且游动的频率比较高。

此外,在活饵被放入水中后,金鱼会立刻察觉到,然后朝着活饵游过去,很快就会将其吞咽下去。

我们还注意到,金鱼对于水质的敏感度很高,在水质不佳的情况下它们的行为和食欲都会受到影响。

在观察金鱼的外观特征时,我们注意到它们的体型呈椭圆形,肚子比较大,而且体表有很多大小不等的鳞片。

在颜色方面,金鱼的身体呈现出明亮的黄色和橙色,眼睛则呈现出深色。

结果分析和结论金鱼是非常受人喜爱的一种生物,也是非常适合家庭观赏的宠物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了金鱼的外观特征和行为习性。

我们发现金鱼的行为和食欲与水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养殖金鱼时一定要注意水质的健康和洁净,保证水温适宜,让金鱼健康成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金鱼的基本特征和行为习性,为我们掌握金鱼的养殖方法和相关知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鱼类学综合教学实习报告模板

鱼类学综合教学实习报告模板

. 鱼类学综合教学实习院系:水产与生命学院班级:水产养殖09—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伟实习时间:2011.8.31——2011.9.3实验一鱼类的形态学测定及种类鉴定一﹑目的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要掌握如何应运已经学过的鱼类学相关知识来处理,鉴定其种类于地位,学习如何从实验数据中的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是理论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为以后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工具和材料工具:镊子,解剖盒,直尺,分规等材料:采集回来的鱼类标本。

三﹑步骤和方法1﹑形态学测定:①可量性状测定:测量项目包括,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

计算出每尾鱼的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以及其他有关的比例性状。

②可数性状测定:测量项目包括,鳍式﹑鳞式﹑鳃耙数﹑脊椎骨数等。

2﹑种类鉴定:先根据腹鳍位置﹑背鳍棘有无及鳞片为圆磷还是栉磷等情况,初步判断出大的类群,然后根据详细观察的可量可数性状,参阅有关分类书籍,依次鉴定出所属目﹑科﹑属,鉴定到具体种时,要详细对照文献中关于种的描述。

四﹑结果1.颌针鱼目2.鲉形目鱵科鲉科鱵属平鲉属日本鱵许氏平鲉特征:1.背鳍和臀鳍后位,特征:1.体侧扁2.下颌延长呈针状,上颌短 2.背鳍鳍棘一般发达3.体具侧线,每侧鼻孔一个 3.头部无骨板3.鳕形目4.鲉形目鳕科鲂鮄科鳕属绿鳍鱼属大头鳕绿鳍鱼特征:1.有须一条特征:1.体被圆鳞2.背鳍3个 2.头部有骨板3.犁骨有细齿 3.背鳍2个5.鲈形目6.鲉形目石首鱼科六线鱼科黄鱼属班头鱼属小黄鱼班头鱼特征:1.体侧下方各鳞常有金色皮腺体特征:1.口裂不过眼后缘2.颌孔6个 2.体被栉鳞3.体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 3.犁骨具齿7.鲉形目鲬科鲬属鲬特征:1.吻部扁平2.具3背鳍3.体被栉鳞检索表日本鱵许氏平鲉大头鳕绿鳍鱼小黄鱼班头鱼鲬1()2()3()4()5()6()7()8()9()10()11()12()实验三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一﹑目的性腺发育生成熟的鱼类,在一定条件下会进入产卵活动,繁殖后代。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切丢弃; • 实验完成后按规定处理实验剩余物。
六 作业:画出鲤鱼内部解剖图(原位观察图或 各系统图)。 思考:鱼适合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延脑
视神经
大脑
中脑 间脑 三叉神经 外外展展神神经经 舌下神经
脊髓
脑下垂体 血侧线神经
大脑 中脑 小脑
按要求切开体壁,暴露出心脏与腹 腔内脏,观察内部构造;
• 原位观察:围心腔、横隔、鳔、肾脏、 生殖腺、肠道、肝胰脏、脾脏
•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鳔管入口)、肠、胆 囊;脾脏
• 鱼体量度:实习 (P74-76实验18)
标本演示:骨骼系统

2、内部解剖与观察:
• 呼吸系统:鳃——鳃盖、鳃裂、鳃弓、鳃隔、 鳃耙、鳃片、鳃小片、鳃丝
• 脑:从眼眶下剪开,向后至颅骨末,去除顶盖、 颅侧骨,完全暴露:五部脑、嗅球、视叶
嗅叶间脑
嗅束
小脑瓣
迷走叶
脑上腺
小脑瓣 小脑
迷走叶 面叶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二、 实验内容: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观察 2、鱼类外形、骨骼的观察、及分类(P74-
76) 2、鲫鱼大脑结构、内部解剖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 2、活鲫鱼、鱼骨标本 3、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 实验步骤:
• 1、文昌鱼观察
• 整体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 栅,可见肌节(肌肉、肌隔)、背鳍、 尾鳍等、鳍条、背神经管、脑眼、脊索、 腹孔;(注意各结构特点与位置)
• 鳔:位置与鳔管走向、开口部位
• 生殖系统:生殖腺——精巢、卵巢; 生殖导管——短细
• 排泄系统:肾脏(头肾)、输尿管、膀 胱(输尿管膀胱)、尿道、泄殖腔

鱼类毒理实验报告

鱼类毒理实验报告

鱼类毒理实验报告鱼类毒理实验报告引言:毒理学是研究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的科学领域。

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方面,了解鱼类对污染物的毒性反应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鱼类毒理实验,评估不同污染物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为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实验鱼类——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研究对象。

斑马鱼因其繁殖力强、生命周期短、易于获取和饲养而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2. 实验设计:将斑马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鱼类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污染物溶液中,对照组则置于无污染物的培养液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鱼类数量相等,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毒性指标测定:通过观察鱼类行为、测量存活率、测定生长发育情况、检测生物化学指标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污染物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实验结果:1. 行为观察:实验组鱼类在暴露于高浓度污染物溶液后,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异常。

它们游动缓慢,呈现出明显的不协调和不稳定的游泳姿势。

有些鱼类甚至出现了翻滚、抽搐等异常行为。

2. 存活率测定:实验组鱼类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存活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高浓度污染物溶液暴露下的鱼类几乎全部死亡,而对照组的鱼类存活正常。

3. 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组鱼类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鱼类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减小。

这表明污染物暴露对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4. 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实验组鱼类的生物化学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血液中的氧合指标和代谢产物浓度均发生了异常变化,表明污染物暴露对鱼类的生理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鱼类毒理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污染物对鱼类产生了明显的毒性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污染物暴露导致了鱼类行为异常、存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抑制以及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等不良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威胁,加强监测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三)食性分析
1.用目测法判断肠道食物的充塞程度充塞度分6级。

0级:空肠;1级:食物约占肠勺1/4;2级:食物约占肠管的1/2;3级:食物约占肠管的3/4;4级:整个肠管都有物,但肠管不膨胀;5级:食物极饱满,肠管膨胀。

2.食物团称重把肠管剪下,剪开肠壁,把内含的食物轻轻刮出放在滤纸上,将水分吸直到滤纸上没有稍为明显的水痕,然后放在天平上称重,即为食物团重量。

计算食物充塞度指数[(食物团重量/去内脏体重)×10 000]。

食物团称重后放入培养皿,用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留作食性分析。

3.食性分析鉴定食物种类分为十大类,软体动物:根据硬壳和厣;·高等植物,根据未消化的纤维碎片;昆虫:根据头部构造;虾类:根据眼腈、外壳、触须等;桡足类:根据第五对胸肢;枝角类:根据2对触角,后腹部,爪和刺;轮虫:根据咀嚼器形状;·原生动物:根据外壳;浮游植物:根据外壳及细胞形状;鱼类:根据咽喉齿、骨片、鳞片等。

这些食物中有些可助用肉眼直接鉴定,有些肉眼不能判断的,要用吸管吸取厂放2滴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放在显微镜下鉴定。

(四)年龄鉴定·
1.把制好的鲤鳞片片子放在解剖镜下观察年轮;鲤的年轮标志为切割型,在鳞片的后区最清楚,除环片群相切割外,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①紧接着环片切割的外面布3圈环片断裂、由于前后环片都是相互平行的排列,在中间夹着几圈断裂的环片,显得特别乱而无规律;②在环片切割的地方,上周年的环片和下周年的环片间有一环空白区,·显然由于缺少工一2圈环片所致;③有2—3圈排列较密的环片紧接在环片群切韵的外面,使轮处显现1个黑环;④在鳞片的后区和侧区交界处;环片切割后生出的新环片向外缘散这4种特征可能在环片群切割处出现革1一2,也可能完全不存在,它起了一个衬托作用,它起了轮显得更清楚。

注意有否副轮出现,观察副轮和年轮的区别。

2.用目微尺测定鳞片上年轮距离,应用公式Ln=l×rn/r来推算各龄体长。

3.观察鲢或鳙鳞片上的年轮特征,它们的年轮标志是“O"尸型环片群包围“U‘型环片交界处呈现斜割现象;这与鲤鳞片上的年轮标志有所差别。

4.观察示范标本鳍条、脊椎骨、鳃盖骨、辐鳍骨、耳石的年轮标志。

四、作业
(一)填写表格
(二)绘鲤、鲢(或鳙)鳞片上的年轮标志(部分放大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