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参考文献(制冷系数)

合集下载

铁电制冷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冷率

铁电制冷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冷率

(ΔQR
< 0)
(9)
312 T1 和 T2 两等温过程的熵变|ΔS1| 和|ΔS2| 计算不正确 文献 [ 2 ] 误认为 “极化率 χ在 T1 , T2 时近似相等”,以致导出了ΔQR ≠0 时与ΔQR = 0
时的一样 , 也有 | ΔS1 | = | ΔS2 | 。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而按热力学第二定律 , 当
由于功的数值受到ΔQR 的影响 ,所以文献[2 ] 所导得的制冷系数ε的表达式 (文献 [ 2 ] 中的 (11) 和 (19) 式) , 必须改正 , 即应改为[5~7]
ε=
QL W
=
Q1 -
Q2 Q2 -
ΔQR
(ΔQ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0)
(8)
ε=
QL W
=
Q2 - | ΔQR | Q1 - Q2 +| ΔQR |
2000 年第 2 期 总第 114 期
低 温 工 程
CRYOGENICS
No12 2000 Sum No1114
铁电制冷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冷率 3 Ξ
严子浚
(厦门大学物理系 厦门 361005)
摘 要 计算了铁电制冷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冷率 , 并指出有关文献中的 错误 。
W
= Q1 -
Q2
+| ΔQR |
=
Δ 4
E2 A
T2
1 -
TC
-
1 T1 - TC
(14)
QL
=
Q2
- | ΔQR |
=
Δ E2 4A
2 T1 ( T1 -
TC TC) 2
-

制冷系数和热泵系数

制冷系数和热泵系数

制冷系数和热泵系数
制冷系数和热泵系数是两个与热能转换相关的物理量。

在热力学中,热量总是从高温
处传递到低温处,这个物理规律也适用于制冷和热泵系统。

在制冷系统中,目的是从所需
制冷点取走热量,将其排放到环境中。

而在热泵系统中,目的是将低温热量从环境中吸收,并利用压缩、膨胀等制冷方式让它温度升高以应用于生产生活。

制冷系数(COP)是制冷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该系统在制冷时所消耗的单位能量(通常指电能)与该系统所制冷的总热量之比,即
COP = 制冷效率 = 采集到的热量 / 消耗的能量
COP高,则代表该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从而具有更佳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于家庭或商业,请选择具有高制冷系数的制冷系统将带来更好的节能与运行效果。

热泵系数(COPHP)则是热泵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它在供暖运作时所消耗的单位能量与它所输出的总热量之比,通常也指在该系统所供物体(房间空间)的热能输出与所
消耗的能量。

因为热泵的工作利用了自然界中存在的低温热能,所以与普通的电阻加热器
相比,热泵能更有效的转换能源。

COPHP和COP的区别在于:除了基于温度进行的运算外,COPHP还需要考虑热泵制热或制冷时的功率或能量承载、压缩、输送等额外因素,从而更加实用与精确。

总之,制冷系数和热泵系数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能耗计算参数,对能源效率评估和
设备选择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需要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获取热能时,应该选择COPHP高
的热泵系统。

当需要制冷时,应关注COP高的制冷系统。

空调制冷技术论文(2)

空调制冷技术论文(2)

空调制冷技术论文(2)空调制冷技术论文篇二浅析制冷空调自动控制技术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原理,着重从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内容、方式、特点、发展方面分析自动控制在制冷空调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制冷空调;自动控制技术1 制冷与空调装置自动控制的目的1.1 提高制冷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当负荷及环境温度变化时,可自动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使其在相应的工况下稳定运转。

最简单的例子如BCD-183W电冰箱,当冷冻室冷点温度达到-24±1.1℃时,温控器检测出这个温度便立即做出反应,断开压缩机供电回路,停止制冷。

当冷冻室温度回升到-18±1.1℃时,压缩机又自动投入到制冷运行状态下,周而复始,于是冷冻室的温度便始终保持在-18℃~-24℃的范围内稳定运行。

制冷系统是一个严密封闭的系统,为了保障制冷设备正常运行,并达到所要求的指标,需要把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许多热工参数的一些控制电器和调节元件、各种仪表及附属设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控制系统。

在制冷系统中,调节与控制的最主要参数是蒸发压力与温度、冷凝压力与温度以及压缩机的能量等,因为它们与制冷能力、电能消耗和制冷系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调节制冷系统不仅要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来获得廉价的人工制冷。

实现制冷机及其系统的全自动控制是制冷系统发展的方向。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步介入制冷装置的自动化,各种大小型制冷机甚至整个制冷系统都在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对制冷装置有关参数的最佳综合调节、实现压缩机的连续调节和系统的节能等,就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方向。

制冷系统所以能制冷是由于制冷剂在一个不变容积的蒸发器中,保持一定的蒸发压力P值进行吸收外界热量而实现降温的过程,要获得恒定的压力,除了压缩机不断地吸入压缩蒸汽外,还要有“膨胀阀”,“节流阀”等阀体,来限定制冷剂一定的流量。

有了恒定的蒸发压力,才能获得稳定的蒸发温度。

关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的参考文献统

关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的参考文献统

关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的参考文献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可有效改善传统燃油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零污染、零排放,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

基于此,文章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切入点,从气体介质、液体介质、相变介质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通过电力能源取代传统燃油能源,可有效实现能源的节约,减少尾气排放,进一步符合我国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

此外,在汽车充电桩设施的布局下,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需求,为电力能源与机械能源之间的转换提供基础保障。

但电池装置在长时间驱动状态下,电能与热能之间的比例将呈现出负增长现象,当电池热能的产生高于热能输出时,则将加剧电力能源的损耗,缩减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

电池冷却技术的应用,则可为电池装置进行热量管理,通过不同技术工艺、介质材料等,及时将电池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分散,以提高电池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更为的经济利润。

所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就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一种电源。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用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源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和锂电池。

镍氢电池这种蓄电池的性能十分良好,具体应用中,可按照高压镍氢电池以及普通镍氢电池来进行划分。

在新能源汽车中,该动力电池的主要应用优势是放电功率大、记忆效应小、使用寿命长、可循环使用。

凭借着这些优势,这种动力电池已经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所生产的普锐斯新能源汽车中,就将这种蓄电池用作了动力电池。

目前,这种蓄电池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我国也在其原材料加工方面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这种蓄电池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动力来源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技术分析:就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具体应用中,其冷却技术主要包括气体介质冷却技术、液体介质冷却技术、相变介质冷却技术、热电制冷技术以及热管制冷技术。

制冷技师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制冷技师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制冷技师论文参考文献一、制冷技师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智能化空调教学系统及制冷空调仿真软件开发运用.《制冷》.2004年3期.卢清华.[2].技师院校空调制冷专业软件辅助教学的应用探索.《内江科技》.2015年5期.孙保军.[3].2011款奔驰E260L空调不制冷.《汽车维修技师》.2015年11期.王兢.[4].2012款荣威950空调不制冷.《汽车维修技师》.2014年11期.陈智伟.[5].科鲁兹空调无法制冷.《汽车维修与保养》.2012年5期.孙华新.[6].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科技视界》.2014年9期.陈荣英.[7].2008款奔腾B70BCM车身控制单元损坏导致空调不制冷.《汽车维修技师》.2013年11期.卢拥军.白璐.王宪文.[8].风冷式热电制冷实验装置研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6期.万丽君.潘家祥.王铁军.王正.李彦军.王国华.[9].《制冷设备维修工》(中级)专业技能课一体化教学的思索.《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4期.曾昭向.黄海波.[10].制冷设备控制电路考核系统的改进.《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10期.王智.二、制冷技师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聚3,4二氧乙撑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 作者:刘聪聪.应用化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学位年度)[2].酸碱二次处理对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热电性能的影响.作者:孔芳芳.应用化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制冷技师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赵会霞.马国远,2005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2]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工艺的研究.颜华平,20112011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3]基于邻域加权的红外图像神经网络校正算法.袁懿,2009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4]全国氨制冷系统事故调查与分析.邹静华.唐国强,2007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大会[5]质疑暖通空调机房温控变流量节能技术应用.刘新民.董哲生,2008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6]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变流量自动控制设计.郝庆.张子平.王宏伟.李永,20062006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7]巴拉圭某超市火灾时发生气相爆炸的成因探析.邹静华.唐昀,20062006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

制冷系数的测量与研究报告

制冷系数的测量与研究报告

制冷系数的测量与研究报告制冷系数的测量与研究报告摘要:介绍了模拟电冰箱装置,并测量制冷系数,讨论了制冷量、制冷系数与温度等的关系。

由试验可知,在一特定温度下制冷系数较高。

关键词:制冷系数压缩机中图分类号:JT63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冰箱已经广泛应用于百姓家庭。

本文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压力式电冰箱为研究对象,先是介绍冰箱的制冷系统,再通过实验测量得不同温度下的制冷系数,根据制冷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应怎样合理使用电冰箱。

原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外界的变化。

因此,只能通过某种逆向热力学循环,外界对系统作一定的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冷端)传到高温物体(热端),制冷机的工作物质做逆向热力学循环,如图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Q2=Q1-W利用此循环可以把热量不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达到制冷的目的,电冰箱即是这样的一种制冷机器。

电冰箱的制冷系统如图2所示。

图3则是制冷循环过程的P~V图。

此循环主要有以下4个过程。

(1)压缩过程(绝热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由于压缩机活塞的运动速度很快,可近似地看做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绝热压缩。

在P~V图中(图3)A→B是一条绝热线,绝热线下的面积,即为压缩机对系统所做的功W。

(2)冷凝过程(等压过程)。

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刚进入冷凝器时是过热蒸汽(B点),它被空气冷却成过冷液体直到E点。

一般情况下,进入毛细管之前的制冷剂是过冷液体,这是等压过程,在P~V图中B→E是一条水平线,在此过程中制冷剂放出热量Q1。

(3)减压过程(绝热过程)。

制冷剂通过毛细管时,由于摩擦和紊流,在流动方向产生压力下降,此即焦耳—汤姆孙节流过程,在P~V图中E→F是一条绝热线。

(4)蒸发过程(等压过程)。

从毛细管出口经过蒸发器进入压缩机吸入口的制冷剂在通过蒸发器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成过热蒸气被压缩机吸入(A点),在P~V图中F→A是一条水平线。

制冷系数

制冷系数

制冷系数制冷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

也称制冷性能系数,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制冷性能系数大,表示制冷系统(制冷机)能源利用效率高。

这是与制冷剂种类及运行工作条件有关的一个系数,理论上的制冷性能系数可达2.5~5。

由于这一参数是用相同单位的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表示,因此为一无量纲数。

在吸收式或蒸汽喷射式制冷机中采用热力系数(英文对照词为heat ratio)表示这一特性,与制冷性能系数涵义是一致的。

在美国还采用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国内技术界称为能效比或能源利用系数,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制冷量(单位用BTU/h表示)与总的输入电功率(单位用W表示)的比值,涵义上也是一致的。

这里要说明,由于计算时采用不同单位,因此所得数值也不相同。

例如,当制冷量和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单位分别采用kcal/h和W表示时,COP=1;当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即均用W)表示时,COP=1.16;当分别采用英热单位(BTU/h)和W表示时,EER=3.97。

上述术语名称,在国内外制冷技术领域都使用,只是使用场合或不同国家习惯有所不同而已。

这里要进一步说明的是,COP或EER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运行的能源利用系数,实际上制冷机大都是在非标准条件下运行,因此美国还提出SEER (seasonal enerqy efficiency ratio)即季节性能效比等术语,涵义也没本质上的不同。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OPk=q2/w0=q2/(q1-q2)=T2/(T1-T2)T1:环境温度T2:制冷温度q2:低温热源放出的热q1:高温热源吸收的热w0:外界对低温逆卡诺机做的功一定温度条件下,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OPk最大,实际制冷循环的COP都小于COPk,COP可以小于1,也可以大于等于1.制冷系数公式Wc=T2/(T1-T2)爱情的美妙,就在于人的多情和心甘情愿,在甜蜜的热恋阶段,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都无怨无悔。

制冷系数_精品文档

制冷系数_精品文档

制冷系数摘要:制冷系数在制冷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引言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制冷系数作为评估制冷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制冷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制冷系数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第二部分:制冷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制冷系数是用来评估制冷系统性能的指标,它是制冷量和制冷功率的比值。

制冷量是制冷系统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制冷功率是制冷系统消耗的电能或其他能源。

制冷系数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计算公式为COP = 制冷量/制冷功率。

第三部分:制冷系数在家用制冷中的应用在家用制冷领域,制冷系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选择制冷设备时,通常会关注其制冷系数。

较高的制冷系数意味着更高效的制冷性能,能够带来更好的制冷效果和更节能的操作。

因此,为了选择一款性能优良的家用制冷设备,我们应该比较不同设备的制冷系数,并选择制冷系数较高的设备。

第四部分:制冷系数在商业制冷中的应用在商业领域,制冷系统通常用于保持商业场所的温度恒定。

制冷系数在商业制冷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食品和药品存储、制冷展示柜等领域。

制冷系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场所的制冷性能和能源消耗。

因此,在商业制冷中,我们需要选择制冷系数高的制冷设备,以确保更好的制冷效果和更低的能源消耗。

第五部分:制冷系数在工业制冷中的应用在工业领域,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子等行业。

制冷系数在工业制冷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制冷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热量,而高制冷系数的制冷设备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和排放热量,提高工业制冷的效率。

因此,在工业制冷中,我们需要选择制冷系数较高的设备,并合理设计制冷系统,以满足工业制冷的需求。

第六部分:制冷系数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制冷系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选择高效能的制冷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库负荷计算书
一、冷间制冷负荷通常有以下五部分热流量组成:
1)由于库内外存在温差和外墙、屋顶受太阳辐射作用,通过冷间墙体、地面、楼地板、屋顶传入的热量进入冷间后消耗的冷量,称为围护结构热流量ф1
ф1=K A a(tw - tn)
注:在公式中,K为维护的传热系数[W/(m²·℃)];A为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
(m²);a为围护两侧的温差修正系数;tw为围护外侧的计算温度(℃);tn为围护内侧的计算温度(℃)。

2)由于食品和冷间空气存在温差,食品在冷加工过程中向冷间内散发热量引起的制冷负荷,称为货物热流量ф2。

ф2=ф2a+ф2b+ф2c+ф2d
=(1/3.6)×[m(h1-h2)/t+m Bb Cb(t1-t2)/t]+m(ф'+ф'')/2+mz-m)ф'' 注:在公式中,ф2a为食品热流量(W);ф2b为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热流量(W);ф2c为货物冷却时呼吸热流量(W);ф2d为冷藏时呼吸热流量(W);m为冷间每日进货量(kg);h1和h2分别为初始降温和终止降温时的食品焓值
(kJ/kg);t为冷加工时间(h);Bb为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质量系数;Cb为包装材料比热容[kJ/(kg·℃)];t1和t2分别为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冷间温度和终止降温的温度(℃);ф'和ф''分别为货物初始降温和终止降温时单位质量的呼吸热流量(W/kg);mz为冷藏间的冷藏质量(kg);1/3.6为kJ/h换算成W的数值。

3)由于冷间贮存食品(如水果、蔬菜、鲜蛋)需要新鲜空气或冷间内操作人员呼吸需要进行通风换气时,由室外新鲜空气带入热量所引起的制冷负荷,称为冷间内通风换气热ф3。

ф3=ф3a+ф3b+=(1/3.6)×{[(hw-hn) n Vn ρn]/24+[30 nr ρn(hw-hn)]} 注:在公式中,ф3a冷间换气热流量(W);ф3b为操作人员需要的新鲜空气热流量
(W);hw和hn分别为冷间外和冷间内的空气焓值(KJ/kg);n为每日换气次数;Vn为冷间内的净体积(m³);ρn为冷间内空气密度(kg/ m³);nr为操作人员的个数;30为每个操作人员每小时需要的新鲜空气量(m³/h)。

4)连续运转的电动设备热流量ф4。

ф4=1000 ∑ Pd ξ b
注:在公式中,Pd为电动机额定功率(kW);ξ为热转化系数;b为电动机运转时间系
数。

5)库门开启换热、操作人员散热和冷间内照明、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制冷负荷,称为操作热流量ф5。

ф5=ф5a+ф5b+ф5c
=фd Ad+(1/3.6)×[(hw-hn)nk' nk Vn ρn M]/24+nr×фr×(tr/24)] 注:在公式中,ф5a为照明热流量(W);ф5b为开门引起的热流量(W);ф5c为人员操作热流量(W);фd为每平方米地板面积照明热流量(W/m²);Ad为冷间地面面积(m²);nk'为门樘数;nk为每日开门换气次数;M为空气幕修正系数;nr为操作人员数量;фr为每个操作人员产生的热流量(W);tr为操作人员每日库内逗留时间。

二、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
1)冷却设备负荷фs
фs=ф1+ф2+ф3+ф4+ф5
注:P为货物热流量系数。

2)机械负荷фj
фj=R(n1ф1+n2ф2+n3ф3+n4ф4+n5ф5)
注:n1为围护热流量折减系数,宜取1;n2为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根据冷间性质确定,冷却物冷藏间取0.3~0.6,冻结物冷藏间宜取0.5~0.8,冷加工间和其它冷间
取1;n3为同期换气系数,宜取0.5~1.0,(“同时最大换气量与全库每日换气量的比数”,大时取大值);n4为冷间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5为冷间同期操作数;R为制冷装置和管道等冷损补偿系数,直接冷却系统R=1.07,间接冷却系统R=1.12。

n4和n5取值:冷间总间数为1间时,n4或n5为1;冷间总间数为2~4时,n4或n5为0.5;冷间总间大于5间时,n4或n5为0.4。

当冷间为冷却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间时n4为1。

冷间总间数应按同一蒸发温度且用途相同的冷间间数计算。

二、制冷系数
(COP-Coefficent Of Pormance)
制冷系数(COP)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

也称制冷性能系数,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制冷性能系数大,表示制冷系统(制冷机)能源利用效率高。

这是与制冷剂种类及运行工作条件有关的一个系数,理论上的制冷性能系数可达2.5~5。

COP——在美国采用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国内技术界称为能效比或能源利用系数,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制冷量(单位用BTU/h表示)与总的输入电功率(单位用W表示)的比值,涵义上也是致的。

由于计算时采用不同单位,因此所得数值也不相同。

例如,当制冷量和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单位分别采用kcal/h和W表示时,COP=1;当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即均用W)表示时,COP=1.16; 当分别采用英热单位(BTU/h)和W表示时,EER=3.97。

上述术语名称,在国内外制冷技术领域都使用,只是使用场合或不同国家习惯有所不同而已。

COP或EER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运行的能源利用系数,实际上制冷机大都是在非标准条件下运行,因此美国还提出SEER(seasonal enerqy efficiency ratio)即季节性能效比等术语,涵义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COPk=q2/w0=q2/(q1-q2)=T2/(T1-T2)
T1:环境温度
T2:制冷温度
q2: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q1:高温热源吸收的热
W0:外界对低温逆卡诺机做的功
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OPk最大,实际制冷循环的COP都小于COPk,COP可以小于1,也可以大于等于1.
制冷系数公式:Wc=T2/(T1-T2)
三、压缩机输入功率
电机输入工功率>电机输出功率>轴功率(作用在压缩机驱动轴上的功率)>指示功率>理论耗功率。

一般标示出输入功率,即最大值
压缩机功率计算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所以其计算方法有很多,也可以估算:1、如果知道电动机的功率,可以乘以0.750kw,得出压缩机功率;2、实际上任何机器的功率P都可以利用公式M=9550P/n来计算;3、查铭牌也可以找到压缩机的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