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三伏灸处方

三伏灸参考穴位(六次天灸,各组参考穴交替贴敷)
一、呼吸系统疾病:
1、哮喘、慢支炎、肺气肿、咳嗽:
(一)天突穴、大椎穴、身柱、肺俞穴、丰隆。
(二)定喘穴、风门穴、脾俞穴、足三里、膏肓。
(三)膻中穴、百劳穴、命门穴、肾俞穴、关元。
六次天灸,三组参考穴交替贴敷。
2、过敏性鼻炎:
(一)百劳穴、肺俞穴、膏肓;
(二)大椎穴、风门、脾俞;
(三)大杼穴、肺俞穴、肾俞、足三里
3、易感冒(预防感冒):
(一)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
(二)定喘穴、膏肓、命门。
(三)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
二、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肠道炎:
(一)脾俞、胃俞、足三里。
(二)天枢、中脘、足三里。
(三)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虚寒性便秘:神阙、足三里、气海、天枢。
三、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
(一)内关、心俞、大椎。
(二)郄门、巨阙、脾俞。
(三)心俞、胃俞、足三里。
2、高血压:神阙、内关、肝俞、太溪、涌泉。
四、骨关节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池、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大椎、肾俞
2、颈椎病:华佗夹脊阿是穴
3、腰椎病:肾俞、大肠俞、阿是穴
五、儿科病:
1、遗尿:中极、关元、膀胱俞、三阴交、命门。
2、小儿疳积、食积(消化不良):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三焦俞、天枢。
3、小儿哮喘:参考前面。
谨慎贴敷:发热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者;皮肤过敏患者、接触性皮炎者;孕妇;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
灸类疗法天灸技术操作规程

天灸技术操作规程又称药物灸、发泡灸。
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
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者。
常用的天灸法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十种。
【操作方法】(1)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克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
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Iffi血,敷合谷治疗扁桃腺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2)细辛灸: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
如敷涌泉或神阙穴治小儿口腔炎等。
(3)天南星灸: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
如敷于颊车、额髅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
(4)白芥子灸:将白芥子适量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成糊状,敷贴于脸穴或患处,外覆以油纸,胶布固定。
一般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口眼喝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证。
【注意事项】(一)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
但上述施灸的顺序是指一般的规律,临床上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
如脱肛的灸治,应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
此外,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二)施灸的补泻方法指出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而实证则用泻法。
(三)施灸的禁忌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
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二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
3、孕妇的腹部和腰舐部也不宜施灸。
(四)灸后的处理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
感冒嗓子哑艾灸什么穴位

感冒嗓子哑艾灸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感冒嗓子哑艾灸什么穴位*二、如何有效预防感冒*三、感冒吃什么好的快感冒嗓子哑艾灸什么穴位1、感冒嗓子哑艾灸什么穴位取穴: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条灸法:点燃艾条靠近穴位3-5分钟。
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
在艾灸之前推按这些穴位,可以增强疗效。
2、治感冒嗓子哑的偏方偏方一:荆芥穗、杏仁、桔梗各10克,煮水约100毫升,不拘时间,在一天内频频下咽,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恶风、声音嘶哑、微咳微热等症。
偏方二:牛蒡子、金银花、连翘各10克,煮水约100毫升,不拘时间,在一天内频频下咽,适于突然伤热音哑、咽喉灼热瘙痒,声带红肿充血。
偏方三:川贝母、葶苈子、山豆根各10克,煮水约100毫升,分两次口服。
适用于咳嗽音哑、发热、黄痰、气促、咽喉肿痛等症。
偏方四:麦门冬、胖大海、青果各10克,以滚开水浸泡约200毫升,不拘时间频频润喉。
适用于因声带发音劳累、语言或歌唱时间过久引起的音哑。
3、感冒要注意什么3.1、补充维C,增强抵挡力。
维C的来源,可以是药片,也可以来自新鲜的水果。
维C的摄入,对于身体的尽快康复能起到很大的使用。
但要注意,维C药物不可过量,时间不可过长。
3.2、注意环境:感冒时独居一室,务使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如此不致将病菌传染给别人,并因有充分的休息,而增强抵抗力。
3.3、饮食注意:饮食应以清淡为宜,不吃油腻,可吃生大蒜。
这是因为清淡的饮食较容易消化,大蒜又有杀菌功能。
如何有效预防感冒1、暖暖鼻子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天气越冷,人就更容易患感冒、流感等症状,主要是因为鼻子温度降低了,也就导致它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因此,预防感冒的发生,首先就是多暖暖鼻子。
2、别握手人们之间的握手要比撞拳头多传染10~20倍的病菌。
研究人员还发现握手力量最强的人所传染上的细菌数量最多。
三九天灸时间表2020年到2021年

三九天灸时间表2020年到2021年
三九天灸时间表2020年到2021年数九天前灸: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20日
一九灸: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灸: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灸: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加强灸:2020年1月17日-2020年1月至25日
三九天灸适合哪些疾病1、肺系疾病
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
2、疼痛症
肩痛、颈痛、网球肘、腰痛、膝痛。
3、脾胃系
胃肠炎、胃肠溃疡、消化不良等。
4、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
老人贴天灸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老人若感到贴敷部位疼痛或是有烧灼感,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
若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前一定要揭掉。
二、老人贴天灸要注意保暖,因毛孔遇冷收缩会影响药物吸收;也别出太多汗,以免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
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三、老人进行天灸贴敷当天忌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
四、贴“三九贴”后应尽量保持每晚睡眠7~8小时,以提高药物利用率。
此外,贴“三九贴”后皮肤一旦出现水泡,要注意保护好创面,千万不要抓挠。
水泡干瘪后也尽量不揭皮、不包扎,同时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康复。
三九天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三九天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发泡”反应属正常三九天灸不仅对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体虚容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因工作需要久处空调房中而患上颈肩关节或腰背膝关节酸、麻、僵、痛等“空调病”的上班族,也可贴上药膏进行调节。
通常有接受天灸后感到辛辣难受,或是皮肤出现发泡的现象,专家提示不用紧张,天灸属于是“发泡”疗法,这些都是正常反应。
天灸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建议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酌减。
贴药后皮肤一般会有灼热感,如自觉明显不适时可提前自行将药物除去。
●饮食:天灸当天需注意忌口“发物”,即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有条件者当天可冲热水浴以巩固疗效。
另外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皮肤护理: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
个别人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并戒食鱼虾。
●着装:由于很多疾病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进行贴药,所以建议女士们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
天灸的作用原理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哮喘、过敏性鼻炎是目前难治之症,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正气虚时易诱发,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此,病员要有耐心坚持治疗。
各地天灸经验认为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其疗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坚持多年“三伏”天贴药。
西医研究发现,通过天灸疗法以后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血中噬酸性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下降,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同时在促进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CAMP(血浆环腺苷单磷酸)的合成,提高CAMP 的水平上,能有协调气道平滑肌的功能增强,能抵御风邪的侵入,起到预防的作用。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发表时间:2011-12-06T10:39:25.7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周媛牛淑芳[导读] 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周媛牛淑芳(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570000)【摘要】天灸是在特定时间采用较强刺激作用中药贴敷与穴位的方法。
【关键词】天灸;中医;体虚感冒【中图分类号】R13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3-02天灸,又称“发泡灸”或“伏九敷贴”,是在特定的时间(三伏日和三九日)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于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袭击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体虚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多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变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位先导,但在不同的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症候,冬天寒冷之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夏季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湿之邪亦常杂感为病,根据天人相应原理,选择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进行三伏天灸,[1]冬病夏治,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治病求本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自然界阳气达到顶峰,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驱邪,从而起到治未病的目的,在最严热的夏季治疗的方法称为“三伏天灸”。
冬天寒冷,人体阳气潜藏,虚寒病症容易发作加重,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
“三九天灸”正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里,利用人体阳气潜藏,同时自然界的阴气达到顶峰,于三伏天灸遥相呼应,标本兼顾。
“三伏天灸”与“三九天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特色疗法。
1体虚感冒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1.1根据“阴阳学说”: “三伏日”和“三九日”为一年中最严热和最寒冷的日子,夏季三伏之所以严热,是因为夏季中阳气上升到达了最高峰,抑制了冬季寒淳之气,[2]冬季进入“三九天”(即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共计27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哪些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哪些
关于《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时节更替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的感染性非常大,小朋友一旦得了了流行性感冒便会引起别的的一些病发症,而针对成年人而言,也应当采用一些较为合理的方式治感冒,要不然便会感染上自身的小孩和亲人,那麼下边就介绍一下艾灸治疗发烧感冒的方式有什么吧。
实际选穴以下:
1.风池穴:从耳背骨突外缘向后摸,能够触到一个凹痕,这就是风池穴,上下各一个。
2.风府穴:选穴时,沿着我们的后脑壳向下会触到凹痕,这就是风府穴。
3.内关穴:便是我们平常说的“手掌”。
4.足三里:在小腿肚前两侧。
曲膝后,从膝关节外缘两侧的小凹处,往下量出三寸,就是足三里。
引燃艾灸贴后,悬在穴道以上,艾火间距皮肤2—3公分开展熏制。
每穴灸20分钟,各穴先后艾灸穴位。
常见问题:
1.风池、风府两穴都是有秀发遮盖,艾炙时要将艾灸贴稍微拉高,并以另一手剥开秀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快越好。
若出現高烧、咽疼、流黄涕等病症,应立即到医院门诊就医。
以上便是艾灸治疗发烧感冒的方式及其常见问题,艾炙是我国较为传统式的中药治疗方式,针对去湿气和补气血而言十分的合理,归属于人体內部的调养,许多病人较为亲睐于中医治疗方式,它沒有非常大的副作用,并且针对调理人体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提升本身的免疫能力。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简介:天灸疗法是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有治疗作用药物的一种疗法。
“三九天”天灸是“三伏天”天灸的延续和补充。
早在《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记载。
三伏天灸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通过穴位贴药防治冬天寒冷时容易复发的支气管哮喘等顽固性疾病;三九天灸则是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通过穴位贴药来加强三伏天的作用,提前预防冬天容易复发的疾病。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
天灸疗法适应症:1.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消化不良等。
3.部分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4.亚健康人群:心慌、疲倦、失眠、消化功能下降、经常出虚汗、怕冷等。
天灸疗法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孕妇、血证、发热者;恶性肿瘤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者。
3.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天灸治疗每次贴敷时间儿童:30分钟内成人:30-90分钟为宜。
若自觉皮肤灼热难以忍受,可以提前揭除药贴,以防灼伤皮肤形成水泡。
揭除药贴后,宜以柔软的纸巾擦拭干净,忌用冷水清洗贴敷部位。
贴药地点和时间:地点:广宁县人民医院门诊三楼中医康复科时间:8:00-12:00,14:30-17:30天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衣着:天灸当天宜穿宽松,易于暴露贴药部位的深色衣物,不宜穿紧身衣服,连衣裙。
不宜穿颜色太淡的衣物,以防药物粘在衣物上,影响美观。
2、饮食: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类等),戒食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
3、其他:天灸当天忌洗凉水澡及游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摘要】
天灸是在特定时间采用较强刺激作用中药贴敷与穴位的方法。
【关键词】天灸;中医;体虚感冒
【中图分类号】r13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3-02
天灸,又称“发泡灸”或“伏九敷贴”,是在特定的时间(三伏日和三九日)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于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袭击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体虚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多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变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位先导,但在不同的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症候,冬天寒冷之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夏季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湿之邪亦常杂感为病,根据天人相应原理,选择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进行三伏天灸,[1]冬病夏治,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治病求本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自然界阳气达到顶峰,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
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驱邪,从而起到治未病的目的,在最严热的夏季治疗的方法称为“三伏天灸”。
冬天寒冷,人体阳气潜藏,虚寒病症容易发作加重,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
“三九天灸”正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里,利用人体阳气潜藏,同时自然界的阴气达到顶峰,于三伏天灸遥相呼应,标本兼顾。
“三伏天灸”与“三九天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特色疗法。
1 体虚感冒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1.1 根据“阴阳学说”:
“三伏日”和“三九日”为一年中最严热和最寒冷的日子,夏季三伏之所以严热,是因为夏季中阳气上升到达了最高峰,抑制了冬季寒淳之气,[2]冬季进入“三九天”(即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共计27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
“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处于最弱的时候,最容易生病。
流感发热痊愈后的孩子属于阳虚体质,或者因服用寒凉药后阳气受损者,均可以通过天灸来调养阳气。
所以《事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体虚感冒是素体虚弱之人时逢气候变化,不能调节应变之时,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最易发病。
因此,当三伏天来临时,是自然界阳气最盛阶段,当三九天灸
来临时为人体阳气潜藏,自然界阴气最盛阶段,此时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使体虚感冒病人,在三伏天利用到达顶峰的阳气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挥动,加快新陈代谢,而在三九天中到顶峰的阴气能在药物的刺激下调控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阴阳双方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达到体虚感冒的治疗目的。
即《素问·生气通大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2 根据基本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枢·百病始生》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伤,清湿则伤下。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3]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内容。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体适应了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一般不会致病,担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体虚之时,六气成为病因,人体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使人的体质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1.3 根据经络学说:
经络,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胃,利关节者也”。
中医以为,经络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外内,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运行奇穴,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能保
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到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
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表穴位的刺激。
激发经络的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人体的免疫机能,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因此,对体虚感冒者,在进行天灸治疗,未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服寒邪以治病求本。
1.4 根据预防原则:
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素问·四气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二穿井,斗而铸维,不亦晚乎”。
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天灸疗法治疗体虚感冒,对于体虚感冒的病人采用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以恢复人体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感冒的发生。
2 体虚感冒的治疗方法
2.1 外治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干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在三伏日和三九日时,采用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处,有利于气血流通,并能促进药物入经络归脏腑,以《张氏医通》所载白芥子散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以温经散寒,补血活血通经,行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中药。
采用白芥子,当归,川穹,熟附子,
肉桂,玄胡邓研末,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成3~4cm饼状,在初伏时或初九时贴敷于肺俞、气海、志室、胃俞穴,约4小时取下,然后在二九或中伏时贴敷于脾俞、关元、膏肓穴,在末伏或三九时贴敷于肾俞、足三里、石门穴。
在每年初伏(一九)、中伏(二九)、末伏(三九)各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疗程,一般无不良反应,较少数出现起疱、起疹、红肿、奇痒等。
这是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用,或个别皮肤过敏者,受到药物的刺激所致,克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如果贴敷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必要时行外科常规处理,用消毒针头刺破水疱,涂上外用药。
如紫草油等。
2.2 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
体虚感冒辨证风寒者取风池、风门、列缺、为风热者,取风池、大椎、尺泽,为暑湿者取足三里、中脘,以毫针刺入,产生针感后,加大电刺激,选取适当的波形和频率,以病人出现麻胀感为度,每次通电10~20分钟。
另:艾灸治疗,取风池、风麻、合谷、足三里等穴,点燃艾灸后,悬于穴位之上,离皮肤2~3厘米,每穴20分钟,依次灸。
2 结论
2.1 反复发热的孩子,多因其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所致。
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
2.2 天灸贴敷治疗体虚感冒,安全无副作用,以受广大医患认同,具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严广俊,冬病夏治的研究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 2006·4(2)54-55
[2]林少贞金羊网-羊城晚报感冒后体虚用天灸调理2009.12 [3]中医内经《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