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八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习题及答案(7,8,9)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习题及答案(7,8,9)

第七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八章商业利润和借贷利息第九章地租一、关键词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资本家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是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观念上的产物,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率:指一年的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指各生产部门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生产价格:指等量资本能够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业资本: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投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式。

商业利润:指通过商业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而获得的平均利润。

生产性流通费用:指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指与商品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是纯粹为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引起的费用。

借贷资本:指借贷资本家或银行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是一部分平均利润,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的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量。

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

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银行的各项运营费用之后的余额。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更高级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其集团。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向股东发行的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它是资本所有权的证书,是一种长期信用工具。

债券:为筹资而按一定程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借款凭证。

股息:指股票持有者凭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是按股票票面额分得的一部分企业主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1、为什么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矛盾,互相排斥。

商品只有首先证明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其价值,又需要先让渡使用价值。

并且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怎样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就要把不同形式的具体有用的劳动还原为同质的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这样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样又产生了商品的二重属性。

所以在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要表现在货币上?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内在矛盾的产物?答: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够起到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希望用自己的商品能够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商品,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自由地交换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交换矛盾要求社会上存在着为所有商品生产者所认可的价值代表以解决其困难,每个商品所有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他人商品面前真正的‘价值代表’,就力求把自己的商品首先换成某种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由于商品金银的自然属性,成为货币,货币由此产生。

4、试论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实现。

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2)价值规律的激励作用。

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影响平均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 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 比例。如果社会总资本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 低 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生 产 部 门 资本 总额 资本 构成 剩余 不 价值 变 率% 资 本 可变 剩 资本 余 价 值 利 润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价 生 值 产 价 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300
9: 1
150
27 0 16 0
30
45
4 5 6 0
15
25
75
3 4 5 2 6 0 1 4 5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 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
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利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 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 们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10
0
+10
合计
300
60
60
2、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就是社会总剩余价值量 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每个部门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 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 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的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的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的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m剩余价值
m′剩余价值率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c+v总资本
c/v资本有机构成
W商品价值
v+m新价值
K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
p利润
p′利润率
Pˉ平均利润
P′ˉ平均利润率
G商品
C预付资本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公式总结:
1. m′=m/v
2.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劳动价值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4.利润率=利润额/预付资本*100﹪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价值*100﹪
6.n=U/u(p81,n周转次数,U“年”,u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8.积累率=(m+m/x)/m(m/x代表资本家消费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现于计算各部类积累的题型中,老师讲题时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马克思的算法)同时W=K+m(资本家的算法)
10. p′=m/C
11.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12.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M)/社会总资本(P155)
13.生产价格=K+p
14.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PPT课件( 20页)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PPT课件( 20页)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7、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合 计 300
100 %
60
60
60 360 360
P ' =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
=(30+20+10)/(100+100+100)
=20%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 ——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即:生产价格=K+ P
2、生产价格的出现对价值规律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习题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习题

概念题1.利润和利润率2. 成本价格3. 机会成本4. 平均利润5. 生产价格6. 商业资本7. 生产性流通费用8.纯粹流通费用概念题答案1.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后的余额。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成本价格: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投资者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5.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6.商业资本: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7.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如在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中支出的费用。

8.纯粹流通费用: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费用不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创造,是纯粹同商品买卖行为相联系的费用,如广告费、簿记费、商业店员工资、通讯费等。

判断题1.资本主义耗费就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2.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在研究利润率平均化问题时是以个别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或基础的。

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5.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因而会直线下降。

6.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

9.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创造。

10.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判断题答案1.×2.√3.×4.×5.×6.√7.√8.√9.√ 10.×选择题1.剩余价值(m)和利润(p),以及剩余价值率(m’)和利润率(p’)的关系是:(1)m大于p, m’大于p’(2)m小于p, m’小于p’(3)m等于p, m’大于p’(4)m不等于p, m’小于p’(5)m等于p, p’小于m’2.成本价格是(1)由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c和v所构成的价格(2)所费的c和v的价值总和(3)投入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总和(4)企业在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5)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3.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高低的关系是:(1)向反方向变化(2)成正比例(3)成反比例(4)不成比例(5)向正方向变化4.平均利润率是:(1)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3)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4)通过各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的(5)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5.资本主义制度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说明:(1)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绝对下降和利润量的减少(2)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减轻(3)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量并不减少(4)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是总趋势,并不排斥个别时期平均利润率上升(5)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大通常是相伴发生的6.生产价格是:(1)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2)生产成本加各部门的利润(3)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4)商品价值c+v+m的转化形式(5)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的7.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创造的(2)主要是由商业店员创造的(3)主要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4)是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5)获得的途径是购买价格低于销售价格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是:(1)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部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4)造成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5)推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9.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2)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固定资本的比重增大(5)对外贸易的发展选择题答案1、③⑤2、①②③④⑤3、①④4、①②③5、③④⑤6、①④⑤7、③④⑤8、①②③9、①②③⑤辩析题1.西方经济学也十分注重对成本价格的研究,其成本价格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成本价格是完全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导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是表现商品价值,后者是实现商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0
10
60
100
10
60
110
360
10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生产部门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不变资 本 70 80 可变资 本 30 20 剩余价 值 30 20 商品价 值 130 120 利润率 (%) 30 20
机械工业
合 计
90
240
10
60
10
60
110
360
10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投入等量的资本,得到不等量的利润。
纺织 工业
机械 工业
合 计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按照等量 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在各个部门均衡分配的结果
三、生产价格规律
生产价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价格的高低 由预付资本的多少决定。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市 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161-162页)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否违背价值规律?(163页) 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发达阶段发生 作用的具体形式。
生产价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最终完成
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360 360 虽然各生产部门的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不一致,但整个 社会的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总额是相等的,都是360。
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60
60
虽然有的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同资本所有者获得的 平均利润不一致,但全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全体 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是相等的,都是60。
食品工业(70c+30v) 机械工业(90c+10v) 有机构成低 有机构成高 利润率高 利润率低 资本流入
生产迅速扩大
供 过 于 率
资本流入
生 产 缩 减
供 不 应 求 价 格 上 升 利润率提高
6. 平均利润率
就是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整体 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即剩余价 值总额和社会资本的比率。
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生产价格随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价格 商品价值 市场价格 生产价格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 理论意义: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
上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 等量利润的矛盾。 革命意义: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的 关系。 现实意义:该理论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一 切商品经济的共同规律,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平 均 利 润 率 下 降 趋 势
平均利润率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 •
一、成本价格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三、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二、利润率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1. 成本价格:(生产成本) 含义:生产商品是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 值之和。成本价格=c+v=k 意义: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②是资本家企业赚钱或亏本的标志; ③是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W=c+(v+m)=k+m 2. 利润: 含义: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 转化成了利润。用 p 表示。 W=c+(v+m)=k+m=k+p m与p的关系:
计 240
生产部门
不 变 资 本
可 变 资 本
剩 余 价 值
商 品 价 值
平 均 利 润 率 (%)
20 23
平 均 利 润 20 115
平均利润 与剩余价 值的差额 -10 -35
食品工业 350 150 150 130 70 30 30 650
纺织工业 240 80
机械工业 180 90
60 20 20 10


第三节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社会平均利润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长期 看,有下降的趋势。因为: (1) 随着资本积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下,资本家采 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各个企业、 各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整个社会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剩余价值在生产出来并实现后, 在资本家集团之间进行瓜分, 叫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资本家集团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家—银行利润 土地所有者—地租
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
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首先要阐述剩余价值
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四篇 部门资本运动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本篇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 前面几章,我们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 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考察资本 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 种具体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资本具体 形式的分析,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和理解资 本主义社会所呈现出的各种经济现象和人们之 间的经济关系。
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m′·v·n v m p' = —— = ———— = m′·—— c+v c+v c+v
· n
剩余价值率,正比
资本有机构成,部门,反比;个别企业,正比 资本周转速度 不变资本的节省 降低生产资料价格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 随部门之间的竞争,利润率平均化。 .竞争的原因:不同部门利润率不同
利润率
含义: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 本的比率,叫做利润率 m p' = c+v
剩余价值率m’=m/v与利润率p’=m/c+v的关 系 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
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 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区别:反映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 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而利 润率反映的是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 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掩盖了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 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小于剩 余价值率。
60 20 20 10
360 120 220 110
20 23
23 20
20 69
46 20
0 +9
+26 +10
8.说明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部门资本家 对剩余价值共同瓜分的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 等量的要求。
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理解为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只是一种趋势。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不排斥少数先进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 真实来源,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第三节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2)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固定资本占的 比重迅速增大,使全部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 缓慢下来,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决不意味劳动者受的剥 削减轻。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完全可以在剩 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发生。
C=100
C / V=60/40 C / V=80/20 m′=100% m=40 p′=40% p′=30% m′=150% m=40
资本构成
成本 价格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平均 利润
生产 价格
生产价格与 价值的差额
70c+30v 80c+20v 90c+10v 240c+60v
100 100 100 100
30 20 10 60
130 120 110 360
20 20 20 60
120 120 120 360
-10 0 + 10 0
.竞争的手段或途径:资本转移
.竞争的结果:利润率平均化 .竞争的过程:即利润率平均化过程。
不同部门,利润率的差异
生产部门 不变资 可变资 本 本
剩 余 价 值 率(%) 100
100
剩余价 商品价 利润率 值 值 (%)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70
80
30
20
30
20
130
120
30
20
机械工业
合 计
90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联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区别:
来源不同: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
而言,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被看作 是资本自身的产物。
反映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 的真实来源。
二、利润率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C=100
C / V=50/50 m′=100% m=50 p′=50% p=50 C=1000
C / V=800/200 m′=100% m=200 p′=20% p=200
劳 动 生 产 率 提 高
资 本 有 机 构 成 提 高
可变 资本 占总 资本 的比 重下 降
剩余 价值 总额 与总 资本 的比 率下 降
二、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w=c+v+m 价值 =k+m =k+p =k+p ̄ 生产价格
w = c+v+m =k+m =k+p 商 品 价 值
k+p=生产价格

成本 价格

剩余 价值 利润
生 产 价 格

成本 价格

平均 利润
生产 部门 食品 工业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
7. 平均利润
各个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