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隧道检测报告

隧道检测报告

附加声明1、本报告出现下述情况时,将会导致报告无效:a、报告无本公司“检验检测专用章”无效。

b、未经公司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复制需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否则无效。

c、报告无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d、报告数据有手写或涂改现象无效。

2、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15日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对于委托检验,样品的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地址:邮政编码:目录1.概述 (1)1.1.工程、地质概况 (1)1.1.1.工程概况 (1)1.1.1. 地质概况 (1)1.2.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2)1.2.1.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2)1.2.2.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2)1.3.检测内容 (3)1.4.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1.5.检测仪器 (4)2.检测结果 (5)2.1.锚杆施工数量、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2.1.1.锚杆施工数量 (5)2.1.2.锚杆施工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2.2.锚杆抗拔试验 (8)2.3.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缺陷 (9)2.4.隧道初衬后净空断面 (9)2.5.防水层施工质量 (11)3.检测结论与建议 (13)3.1.检测结论 (13)3.2. 建议 (15)受XX高速公路项目办委托,xxx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18日对XX 高速公路第11合同段XX隧道进口左洞ZK71+820~ZK71+880段、进口右洞YK71+605~YK71+645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1.概述1.1 工程、地质概况1.1.1 工程概况XX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70+238~ZK74+010,长3772M,最大埋深约为154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70+235~YK74+035,长3800M,最大埋深约168M。

隧道进口高程约2036971M,出口高程约2090.359m,隧道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50圆曲线上,右线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00的圆曲线上。

桥梁隧道检查与养护检测报告

桥梁隧道检查与养护检测报告

4 2-6
完好 完好 完好
1/ 1/ 1/
横向裂缝,累计L=11m, D=4mm
4
2-1
横向裂缝,累计L=12m, D=7mm
4
2-2
横向裂缝,累计L=22m, D=6mm
4
2-3
横向裂缝,累计L=18m, D=4mm
4
2-4
陕西横高向速裂公缝路D,=工9累程m试计m验L=检9测m有,限公4司 2-5 横向裂缝,累计L=9m, 4 2-5
标度
1~5 1~5 1~4 1~5 1~5 1~3 1~4
1~4
1~4
1~5 1~4 1~5
病害位置
/ 第2孔1#联系梁 第2孔3#拱波
/ / / /
主拱圈
病害描述
完好 横向连系梁裂缝 L=0.3m,D=10mm 拱波铰缝渗水泛碱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病照 害片 标编 度号 1/
3 2-8
2 2-9 1/ 1/ 1/
3、技术状况等级评定:
经评分计算,上部结构84.2分,技术状况为2类;下部结构85.2 分,技术状况为2类;桥面系54.9分,技术状况为4类;总体78.74 分,因此该桥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3类。
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太峪河桥
4.2 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1)桥面铺装横向贯通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超重超限车辆对 桥面多次碾压导致桥面出现裂缝。
本次共检查桥梁38座,其中小桥17座,总计 273.94米;中桥17座,总计950.77米;大桥4座, 总计777.46米。经检查评定结果如下:2类桥21座 ,占桥梁总数的55%;3类桥11座,占桥梁总数的 29%;上下部结构无法观测桥梁6座,占桥梁总数 的16%。 本次检查共有6座桥,因现场特殊情况上、下部结 构无法检测,均参照上次检查评分及现场公路段技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委托单位地址:检测单位名称: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某某隧道检测报告检测人员:项目负责:审核人:批准人:检测单位:附加声明: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1. 前言 (4)2. 工程概况 (4)3. 检测内容 (4)4.检测依据 (4)5.检测方法 (4)6.测试仪器 (6)7.检测结果 (6)8.结论及建议 (9)1. 前言2. 工程概况3. 检测内容3.1、二次衬砌厚度;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3.3、钢拱架间距(抽检);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隧道检测报告二衬

隧道检测报告二衬

隧道无损检测报告报告编号:14检字隧YQ01工程名称:检测名称:检测类别:委托检测委托单位:检测单位:签发日期: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批准:说明:1、报告未加盖本检测中心检测专用章无效。

2、报告签字不全无效。

3、报告非本中心复制无效,复制需加盖本中心检测专用章,否则无效。

4、对报告有疑问,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本中心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5、用户可通过电话、传真等手段向本中心查询报告真伪。

6、未经本中心同意,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传真:目录第一章检测项目基本情况 (1)一、概述 (1)二、检测及评价依据的技术标准 (1)三、本次检测概况 (1)第二章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3)一、二衬混凝土质量 (3)(1)xxx隧道D2K72+065~D2K72+610 (6)第三章检测结论及建议 (10)一、检测结论 (10)二、说明 (11)第一章检测项目基本情况一、概述二、检测及评价依据的技术标准1、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10204-2002;4、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2:2005;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三、本次检测概况为便于建设方(业主)及时掌握施工质量问题,建议进行下述项目的衬砌无损检测:1、衬砌混凝土厚度检测:二衬混凝土厚度。

2、缺陷检测:二衬混凝土缺陷、衬砌背后缺陷(空洞)。

3、钢支撑检测:二衬格栅或型钢拱架支撑数量及间距。

本次检测范围:根据《合同文件》及铁路隧道检测规范要求,结合现场等具体情况,本次路梯亚隧道(出口)无损检测工作量如下:表1.1 xxx隧道(出口)无损检测工作量统计表隧道名称检测内容测点/测线工作量备注xxx亚隧道(出口)(1009)二衬厚度及缺陷D2K72+065~D2K72+610 545m 二衬格栅或型钢拱架支撑数量及间距D2K72+065~D2K72+610 545m第二章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一、二衬混凝土质量1、检测范围现场xxx道(出口)检测范围为D2K72+065~D2K72+610。

隧道质量检验报告单

隧道质量检验报告单

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 01表隧道总体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 03表明洞浇筑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 05表明洞防水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07表明洞回填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24表洞身开挖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 26表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 28表锚杆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30表钢筋网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 36表仰拱及底板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40表混凝土衬砌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32表钢支撑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 38表衬砌钢筋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42表隧道防水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 45表止水带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63表超前锚杆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 61表超前小导管注浆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17表洞门端墙、翼墙和挡土墙基坑开挖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19表洞口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现场安装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 15表洞口砼端墙、翼墙、挡土墙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13表洞口砌体端墙、翼墙、挡土墙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 22表洞口排水沟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34表钢格栅制作安装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59表隧道管棚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55表隧道混凝土整平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监理单位: 编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47表隧道中心排水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51表隧道纵〈横)向渗水盲管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合同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49表隧道中心排水沟〈边沟)预制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53表隧道中心检查井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 11表边仰坡锚杆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09表洞口开挖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隧检20表截水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隧检57表隧道路面面层场质量检验报告单G309线固原至西吉公路工程隧检65表隧道电缆边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 勿做商业用途。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1)2 项目特点 (2)3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 (4)3.1工作依据 (4)3.2工作程序 (4)3.3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 (5)3.3.1 隧道变形监测 (5)3.3.2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 (17)4本阶段监测成果与分析 (18)4.1监测成果 (18)4.2本次监测结果分析 (18)4.2.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 (18)4.2.2 沉降分析 (20)4.2.3 断面变形分析 (22)附表1 隧道左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26)附表2 隧道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1)附表3 收费站处主线道路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 (36)附表4 右线加油站立柱沉降监测成果表 (38)附表5 右线加油站油泵沉降监测成果表 (39)附表6 右线加油站围墙沉降监测成果表 (39)附表7 收费站地下通道沉降监测成果表 (40)附表8 左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0)附表9 右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 (45)附录1 长江隧道南区加油站、收费站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0)附录2 长江隧道沉降测量水准线路 (51)1 项目概况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隧道工程,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该隧道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其中左汊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盾构方案,平面分左右线单独设计。

隧道由浦口引道段、明挖暗埋段、浦口盾构工作井、盾构段、梅子洲盾构工作井、梅子洲明挖暗埋段、梅子洲引道段组成,隧道全长3837m(见图1-1)。

引道段采用“U”型结构,明挖暗埋段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盾构段结构为圆形混凝土管片拼装衬砌结构,圆形隧道内径为13.3m,管片厚度为0.6m,结构外径为14.5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测报告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测报告

试验检测监测中心检测报告高速公路隧道定期检测项目检测报告声明1.本报告涂改、换页无效;2.未经本检测中心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复印的报告未加盖检查专用章无效;3.报告无主检、审核和签发人签字无效;4.检测中心名称与检查专用章所示名称不符则无效;5.委托检查/检验送样时,仅对抽检样品负责;6.如对本报告有异议,可在收到报告后15天内向本检测中心书面提请复议。

主检:审核:签发:报告编制说明目录1工程概况 (4)2检查目的及依据 (5)2.1检查目的 (5)2.2检查依据 (5)3检查内容、方法及仪器设备 (6)3.1土建结构检查内容 (6)3.2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6)3.3检测主要仪器设备 (8)4隧道评定结果统计 (9)5隧道外观检查结果 (10)5.1隧道洞口检查结果 (10)5.2隧道洞门检查结果 (11)5.3隧道衬砌检查结果 (12)5.4隧道路面检查结果 (17)5.5隧道排水系统检查结果 (18)5.6隧道检修道检查结果 (19)5.7吊顶及预埋件检查结果 (20)5.8内装饰 (21)5.9隧道标志、标线检查结果 (21)5.10人、车行横洞检查结果 (22)6隧道衬砌病害原因分析 (24)6.1衬砌裂缝 (24)6.2衬砌渗漏水 (28)7重点关注病害及处治建议 (29)7.1重点关注衬砌裂缝 (29)7.2病害处治建议 (29)附录A:检测时间和环境描述 (31)1工程概况本次本次高速公路定期检测项目ML01合同段需要进行定期检测的隧道共6座:玉湖隧道、地方隧道、东方隧道、河口隧道、湖南隧道、在拱隧道。

其中长隧道2座,中隧道3座,短隧道1座。

图1-1 隧道统计图(按隧道座数统计)(以下空白)2检查目的及依据2.1检查目的为保证隧道结构的交通安全,按规定周期对隧道土建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系统掌握隧道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评定隧道结构物的功能状态,为制订养护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关于隧道监测总结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为了认真开展隧道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隧道监测的质量、效益,我局严格履行监测报告审核和报送手续,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工作监督管理。

截至目前,隧道共有隧道3条,隧道监测2条,采样150份,监测报告43份;采样133份;监测报告6份,监测报告15份。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范文):1为了认真开展隧道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隧道监测的质量、效益,我局严格履行监测报告审核和报送手续,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工作监督管理。

截至目前,隧道共有隧道3条,隧道监测2条,采样150份,监测报告43份;采样133份;监测报告6份,监测报告15份。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加大监测报告监测的投入,提高监测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xx年监测报告采取了采样、报告、报送、监测报告的三个步骤进行。

1、建立了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报送、监测报告监测的组织管理体系。

2、建立了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报告监测的报送、监测报告的报送、监测报告的监测和报告的监测,使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和监测管理的有效结合在一起。

3、建立了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的投入、报告和监测报告的考核管理体系。

二)加强了对隧道监测报告报告工作的领导。

一是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监测站和监测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成立了对隧道监测监测工作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监测工作的领导责任,确定监测工作的专人。

三是局监测办公室设在隧道监测报告中心,负责全县隧道的监测报告的收集、审核及报送工作。

三)严格执行监测报告的质量标准,加强监测报告的审核和报送质量控制工作。

4、对隧道的监测报告,实行三项制度,即:监测报告和监测数字化工程的监测报告,实行三项监测制度。

5、实行三项制度和三项监测制度的监测报告监测和报送工作责任制,明确监测报告的质量、责任和监测管理。

四是建立了监测报告的审核及报送工作责任制,加强监测报告的质量控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 工程、地质概况 (3)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3)1.3 检测内容 (4)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1.5 检测仪器设备 (5)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7)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7)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7)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7)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7)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9)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9)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9)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10)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10)3.1.1 锚杆数量检测 (10)3.1.2 管棚数量检测 (11)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11)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13)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4)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14)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16)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18)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18)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19)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23)4.1 检测结论 (23)4.2 建议 (27)第一章概述1.1 工程、地质概况1.1.1地质概况***隧道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少量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碎石土厚度不大,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一般。

岩层产状较平缓,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岩质较软。

坡面现状基本稳定,洞口开挖后,岩层易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隧区地形较简单,为单座山丘,山体总体呈向北东走向,属丘陵地貌。

测区中风化基岩出露情况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及全、强风化岩层所覆盖。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土,元古界板溪群变余粉砂岩。

隧道穿越区无断层,但隧道进洞口以南约240m发育有红石-太平区域性大断层,出口西北约20m沟谷间发育有局部断层。

受断层构造影响,隧道区节理裂隙较发育。

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睡及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围岩富水性不均一,含水性中等,隧道开挖时呈点滴或淋雨状出水。

丰水期易涌水。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1.2.1 隧道围岩支护设计1.2.2. ***隧道施工完成情况截止2011年6月12日,**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完成情况如表1-2。

1.3 检测内容本次对***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锚杆、小导管及管棚施工质量、锚杆抗拔力、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脱空、钢支撑加工质量及间距、初衬后净空断面。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TJ /T 182-2009)●《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 / TC22-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1.5 检测仪器表1-3 隧道检测投入仪器设备W-DS-T10-CYSD-SGZL-001表1-4 ***隧道衬砌支护设计参数表第 6 页共 27 页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2.1 检测方法及原理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锚杆、小导管及管棚锚杆的数量采用人工目测计数。

锚杆、及小导管的长度及注浆密实度采用JL-MG(C)型锚杆质量检测仪进行抽检,JL-MG(C)锚杆质量检测仪由发射震源、检波器、主机和分析处理软件组成。

发射震源产生的弹性波,沿着锚杆传播并向锚杆周围辐射能量,检波器检测到反射回波,并由检测仪对信号进行分析与存储。

反射信号的能量强度和到达时间取决于锚杆周围或端部的注浆状况。

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锚杆长度以及注浆密实度的整体质量。

2.1.2 锚杆抗拔力检测锚杆拉拔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对锚杆施加正应力,使锚杆与浆体、浆体与围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锚杆所能抵抗的最大应力为彼此界面上的摩擦力抵抗外力,即抗拉拔力。

锚杆拉拔试验合格条件:P A n≥P AP A MIM≥ 0.9P AP A n——同批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KN);P A ——锚杆设计锚固力(KN);P A MIM——同批试件抗拔力的最小值(KN)。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1.检测目的①检测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②掌握初衬喷射混凝土实际施工厚度,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③确定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大小及分布范围。

2.检测方法及原理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采用现场喷大板法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评定。

标准试块制作方法:①在喷射作业面附近,将模具敞开一侧朝下,以与水平80°左右交角置于墙角。

②先在模具外的边墙喷射,待操作正常后,将喷头移至模具位置,由下往上,逐层向模具内喷满混凝土。

③将喷满混凝土的模具移至安全的地方,用三角抹刀刮平混凝土表面。

④在隧洞内潮湿环境中养护1d后脱模。

将混凝土大板移至实验室,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7d,用切割机去掉周边和上表面后,加工成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

⑤加工后的立方体试块继续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检测采用美国劳雷公司生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900MHz天线与瑞士TE-70冲击钻相结合进行检测。

①检测方法以雷达天线扫描及冲击钻钻孔检测混凝土厚度及背部空洞大小。

②雷达探测原理地质雷达工作时,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源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信号,并直接反馈给发射天线,经由发射天线耦合到地下的信号在传播路径上遇到介质的非均匀体(面)时,产生反射信号。

位于地面上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信号在接收机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后,经电缆传输到雷达主机,经处理后,传输到微机。

在微机中对信号依照幅度大小进行编码,并以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或波形堆积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经软件处理,可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和方位等特性参数。

③测点布置钻孔检测:每10延米布置一个测试断面,环向共布置5个测点,布点位置在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测点;雷达检测:沿隧道纵向共布置5条测线,纵向布线同上(具体视现场而定),若在检测中发现缺陷地段,需加密测点(线)进行检测。

12345图2-1 雷达探测及钻孔检测衬砌厚度、缺陷测点布置示意图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1.检测原理隧道净空断面检测采用激光测距原理,利用伺服马达带动激光测距头转动,扫描当前断面,测量出仪器中心点到隧道初衬表面的距离来达到检测隧道净空断面的目的。

2.检测方法及频率采用BJSD-3型隧道激光断面仪进行自动测量,每20m检测一个断面,测量精度为±1mm。

3.数据处理根据BJSD-3型隧道激光断面仪采集数据:①绘制隧道实测净空断面图;②将实测净空断面图与设计净空断面进行对比,确定限界受侵位置及侵限尺寸。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钢支撑尺寸、安装间距采用钢尺进行量测,量测精度为±1mm,在施工现场对初衬钢支撑榀数进行人工计数,根据计数结果得出钢支撑平均施工间距。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表2-1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频率汇总表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3.1.1 锚杆数量检测由于现场锚杆大部分未外露,锚杆数量采用随机沿环向破开初衬喷射混凝土点数及测量锚杆环向间距推算锚杆数量进行检测。

表3-1 ***隧道左洞进口锚杆数量检测统计表表3-2 ***隧道右洞进口锚杆数量检测统计表3.1.2管棚数量检测管棚在套拱上外露,直接计数统计如下表。

表3-3 ***隧道进口管棚数量检测结果表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由于***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第一次检测时锚杆外露少,经施工单位整改后,于2011年7月6日再次检测。

综合两次检测,锚杆施工质量检测结果分别如下表3-4、表3-5。

受现场条件限制,抽检锚杆为拱腰、边墙部位。

表3-4 ***隧道左洞进口锚杆质量检测结果表注:锚杆长度≥0.95设计长度,且注浆密实度≥75%判定为合格。

表3-5 ***隧道右洞进口锚杆质量检测结果表注:锚杆长度≥0.95设计长度,且注浆密实度≥75%判定为合格。

3.1.3 锚杆抗拔力检测表3-6 ***隧道左洞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表表3-7 ***隧道右洞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表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用喷大板方法检定,加工后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强度检测结果如下表3-8。

表3-8 ***隧道进口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表第 15 页共 27 页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结果分别见表3-9、表3-10。

表3-9 ***隧道左洞进口初衬厚度钻孔检测结果表第 16 页共 27 页表3-10 ***隧道右洞进口初衬厚度钻孔检测结果表第 17 页共 27 页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钢支撑间距及榀数检测结果如下表3-12。

表3-12 ***隧道初衬钢支撑间距检测结果表注:倾斜加粗值为大于规范允许偏差值第 18 页共 27 页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初衬断面检测结果如下表3-13、表3-14。

表3-13 ***隧道左洞进口初衬断面检测结果表注:正值为超挖,负值为初衬侵入二衬界限值表3-14 ***隧道右洞进口初衬断面检测结果表注:正值为超挖,负值为初衬侵入二衬界限值ZK111+600初衬断面ZK111+620初衬断面ZK111+640初衬断面图3-1 ***隧道左洞进口典型初衬断面图YK111+630初衬断面YK111+650初衬断面YK111+670初衬断面图3-2 ***隧道右洞进口典型初衬断面图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4.1 检测结论表4-1 ***隧道左洞各项目检测结论一览表第 23 页共 27 页第 24 页共 27 页表4-2 ***隧道右洞各项目检测结论一览表第 25 页共 27 页第 26 页共 27 页W-DS-T10-CYSD-SGZL-0014.2 建议通过对***隧道施工质量检测,对施工单位在今后的施工中提出如下建议:1、在初期支护的施工中,锚杆数量、长度、注浆饱满度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让锚杆端头略外露于喷射混凝土表面,以便于进行锚杆计数、施工质量检测及锚杆拉拔试验检测;2、初衬喷射混凝土应按照设计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施工工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喷射混凝土背后出现脱空及不密实现象;3、钢支撑安装间距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避免出现安装不规范或间距不均匀;4、隧道开挖轮廓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严格控制欠挖,尽量减少超挖;5、隧道爆破开挖后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