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单元《内能的利用》测试试题 无答案

九上物理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2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6分,)1. 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把毫升酒精和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毫升2. 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比较容易形成海陆风和陆海风,这是因为()A.海水的密度比砂石小B.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C.海水的含有的热量大于砂石含有的热量D.海水的传热本领比砂石的传热本领差3. 在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的互相转化C.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D.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B.热机的效率能达到C.热机都是使用汽油作为燃料D.物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5.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比乙的大B.乙液体的比热比甲的大C.甲、乙的比热一样大D.无法比较甲、乙的比热大小6.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我们闻到了香味B.在阴凉的地方晾衣服,衣服干了C.腌咸鸭蛋时间久了,鸭蛋变咸了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7. 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靠在一起,则()A.铜传热给铝B.铝传热给铜C.铜和铝之间无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9. 在“比较水不煤油吸热时升温快慢”的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10. 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11. 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发动机B.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在不久的将来热机效率会达到D.内燃机属于热机,它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2. 指出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A.“能源危机”的提法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矛盾的,所以是错误的B.太阳不断地照射地球,使地球不断吸热而温度升高C.地球上现有的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是有限的,但能量的来源是无限的D.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地球内二、多选题(本题共计3 小题,每题3 分,共计9分,)13.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不变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可能不变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的作用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盛热汤的碗很烫,是因为热汤把温度传递给了碗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热值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卷II(非选择题)三、填空题(本题共计10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0分,)16.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晶体处于熔化状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阶段检测卷(二)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阶段检测卷(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广口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
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A.打气的过程B.打气过程中瓶内水的情况C.瓶塞跳起的高度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变化【答案】D【解析】实验是研究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的变化情况(即瓶内空气的内能变化情况),所以实验时需要观察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这是转换法研究问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一杯热水逐渐冷却,温度下降,内能减小C.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有热传递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主要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答案】B【解析】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是热量传递,温度不能传递,故A错误;B.一杯热水逐渐冷却,有热量损失,温度是下降的,内能也会减小,故B正确;C.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不是只有热传递,故C错误;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主要利用了水蒸发,要吸收周围热量,使室内降温,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3.用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c甲>c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正确的是A .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少B .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C .甲的质量与乙质量相同D .甲的质量比乙质量少【答案】D【解析】由题知,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液体和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 错误;在0~90min 时间内,甲的温度变化是80℃,乙的温度变化是50℃,相同的时间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Q 甲=Q 乙,根据Q =cm △t 可得,m =Q c tn ,m 甲=80Q c n 甲甲℃,m 乙=50Q c n 乙乙℃,又c 甲>c 乙,所以m 甲小于m 乙,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4.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必须有不同的( )A .热量B .温度C .质量D .高度【答案】B【解析】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热量从高温物体(或部分)转移到低温物体(或部分)的过程,当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故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推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C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3、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5、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B .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C .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D .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8、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9.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中a图线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题卡及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13-14章·内能内能的利用(问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
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2.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3.在如图1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图14.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一半汽油与原来一箱汽油相比较()A.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6. 如图2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
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B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D .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7.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8.如图4所示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9.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10.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 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将3 cm 3水和3 cm 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 6 cm 3,这说明分子间有 .11.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塞子被弹出.在塞子被弹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成塞子的 能。
九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 试卷(最新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最新)一.选择题(共7小题)1.利用拖拉机耕地时总比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慢,这是为了( )A.提高拖拉机的效率 B.增大柴油机的功率C.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D.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大雪纷飞 B.桂花香飘满园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 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3.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4.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受热 B.锯条锯木头,锯条变热C.双手互相摩擦,双手变热 D.电水壶烧水,水变热5.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B.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D.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6.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C.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D.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7.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汽油机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空中悬停的直升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C.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他的机械能不变D.电饭锅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二.填空题(共5小题)8.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 的无规则运动。
9.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一个冲程,该冲程是 能转化为 能。
10.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
电源是把 的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册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册附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第十三章检测卷基础部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
2.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或“斥力”)3.“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实现的。
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
4.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盛有水。
甲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温度为30℃,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30℃,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60℃,则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5.狮子座流星雨来自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彗星的碎屑高速运行并与地球相遇,部分落入地球大气层,这些碎屑在重力作用下克服与大气的摩擦做了________使其________能急剧增加而燃烧,形成划过天空的流星雨。
6.质量为500g温度为20℃的铜,投入质量为1500g 20℃的水中,这时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热传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他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________;一小块晶体处于熔化状态温度不变,其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人体发热时常用湿毛巾敷在头部,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体温降低,这说明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也说明水的________较大,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
为判断煤炭品质的优劣,最科学的方法是检验煤炭的()A.比热容B.密度C.热值D.温度2.如图所示,是小普同学跟爷爷学习气功的四个基本动作。
由此他联想到热机的四个冲程,以下与做功冲程最相似的是()3.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
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
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B.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
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小叶轮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D.小叶轮转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5.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哪个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A.压缩冲程B.做功冲程C.吸气冲程D.排气冲程6.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四冲程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B.乙图冲程能获得动力C.丁图冲程有明显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丙图冲程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7.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技术改进,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B.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就是倡导“绿色出行”C.用水而不用其他循环物质降低热机的温度,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D.严寒的冬天,人们晚上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是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而胀坏水箱8.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汽缸内的物质是()A.柴油B.汽油和空气C.汽油D.空气9.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式不同的是()10.目前,汽车发动机的汽缸都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这主要利用了金属耐高温、耐摩擦等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60分钟满分80分)班级:学号:姓名:总分:一、单项选择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受油机B.大地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3.小宇同学进行“体质与健康测试”结果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物理学规定的是()A.质量58kg B.身高170cm C.握力40kg D.“50m跑”速度8m/s 4.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5.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A.汽车突然刹车B.汽车突然减速C.汽车突然起动D.汽车突然拐弯6.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防止惯性现象的是()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C.铁锤松了向石头上撞击 D.运动员跑到终点后停下来7.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下列各题所列的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8.用脚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脚是施力物体,所以它不受力B.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C.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足球D.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9.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速度越大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10.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1.在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物理(二)(第 2 页 共 4 页)
图 4 2005秋期九年级物理单元目标检测题(二)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各3分)
1.四个绝缘轻小球,它们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
B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
C 球带与B 球相同的电荷 C .A 、
D 两球一定带同种电 D .D 球一定不带电
2.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电
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是( )
A .可以串联, 也可以是并联
B .插座与其他用电器应该串联
C .一定是串联
D .一定是并联
3.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电路中几个灯泡的发光或熄灭,这几个灯泡( ) A .只能串联接在电路中 B .只能并联接在电路中 C .串联和并联都不行 D .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4.如图2所示各电路图,当S 1和S 2都闭合时,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的是( )
5.关于图3所示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S 1 闭合,S 2断开,只有L 3发光 B .S 1断开,S 2闭合,只有L 2发光 C .S 1、S 2 都断开,三个灯泡串联 D .S 1、S 2都闭合,三个灯泡并联
6.如图4所示电路图中,正确的电路是( )
7.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及L 1和L 2串联,则a 、b 、c 三只电表应依次是( )
A .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
B 、电流表、电压表、电压表
C .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
D 、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
8.有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20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 ,那么通过每只灯泡的电流是( )
A .10A B. 4A C .0.2A D .0.0lA
9.如图6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V 1的示数为4V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2.2 V ,那么电灯L 1两端的电压为( )
A .6.2V
B .4V
C .2.2V
D .1.8V 10.如图7所示,要使灯L 1、L 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
A .S 1、S 2
B .S 2、S 3
C .S 2
D .S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8分,每空1分) 11.人们把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__,把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___。
12.我们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上的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由于两金属箔带上___ 种电,而它们相互____ ____的缘故。
13.用一个带电的小球去靠近另一个塑料泡沫小球,如果出现吸引现象, 断定塑料泡沫球是否带电;如果出现排斥现象, 断定泡沫小球一定带电。
14.干电池的外壳是锌筒,中央有一根碳棒,其中________是干电池的负极,当用干电池供电时,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电源的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15.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靠近带正电的物体的一端带 __ 电,远离带正电的物体的一端带 电。
这种现象叫 。
16.电路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这是不允许的,这种状态叫___________。
17.从电路的工作状况来看,在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整个电路中的用电器也都________工作;而并联电路的一条分支电路或一个用电器发生故障,其他用电器_________工作。
(选填“能”或“不能”)
18.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及工作效果可以知道家庭照明电路中的所有用电器之间都是__________联的,而与本身的控制开关是__________联的。
19.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要使用____________表,测量时必须把它与被测量电路________联在电路里,并且使电流从___ __接线柱进入从
____________接线柱流出。
20.如图8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5A,则通过
灯L 1的电流为__________A ,通过灯L 2的电流为______A ,电流表A 2的示数________0.5A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如图9所示,电流表A 3测________的电流,A 2测________的电流之和,A 1测_____ __的电流之和。
22.每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V ,每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是
____________V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_________V 。
欲获得6伏的电压,应将_________节铅蓄电池电池___ _联。
23.如图10所示电路,S 闭合时,电压表V 1的示数为7.5V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2.7V ,则灯L 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
图1 图2
图3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九年级(上)物理(二)(第 2 页 共 4 页)
图13 24.如图11所示,用电压表测量图甲所示电灯L 1、L 2及AB 两点的电压,分别是U 1、U 2和U AB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
测图乙的电路中电灯L 1、L 2和AB 两点的电压,分别是U 1、U 2和U AB 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2分,每图4分)
25.根据图12所示的实物图在右虚线匡内画出电路图
26.根据图13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14中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7.在医院的病房与护士值班室之间需要安装一套呼唤装置,现给你提供电源一个、开关两只、电灯两盏、电铃一个, 要求一个病房闭合开关S 1,灯L 1亮,同时电铃响;另一个病房闭合开关S 2,灯L 2亮,同时电铃响。
请按要求在下图虚线框画出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15的实物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分,28题6分,29、30题每空1分)
28.小王同学在做“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时,将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成如图16所示电路,当他用开关试触时,发现二个灯泡均不亮,电流表指针也不偏转。
①说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只拆去一根导线(在图中用“×”标出要拆去的导线),使闭合开关后二个灯泡能同时发光。
③在右下虚线框内画出拆去导线后的正确电路的电路图。
29.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的实验中 (1)使用电流表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时应注意: ①必须把电流表_______联在这部分电路里。
②必须使电流从_____接线柱流入。
③被测电路中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 。
④不允许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到______上。
(2)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选用3A 量程时,刻度盘上每小格表示_________A ;若选用0.6A 量程时,刻度盘上每大格表示_______A 。
如图17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 。
(3)在图18中的(a )、(b )、(c )三个电路中电流表分别测的是 、 、________的电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I a I b I c
30.根据串、并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之间的关系,在图19甲所示的电路中,V 1的示数为4.5V ,V 2的示数应为 V ,V 的示数应为 V ;在图19乙所示的电路中,V l 的示数为2.5V ,V 2的示数为1.5V ,V 的示数应为 V 。
图10 图11 图16
图17
图18 (a ) (b ) (c )
甲
乙
图19
图12 图15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