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战略规划
(完整版)隆中对战略分析

隆中对战略分析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被誉为“一对足千秋”,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分析、决策的典范,其全文如下: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首先,提出当时总体的战略形势: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其次,诸葛亮着重分析了几个主要的敌人:(1)曹操在劣势的情况下打败袁绍,不在天时、地利,而关键在与曹操和曹操的团队非常具有谋略;曹操当时正拥有上百万的军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没有这些优势,敌人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针对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威胁。
诸葛亮把曹操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告诫刘备此时不能和曹魏争锋,要避其锋芒。
(2)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诸葛亮把孙权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认清劣势,回避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对孙吴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的企图。
(3)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
诸葛亮首先从荆州地利的优势,再到刘表不能守的劣势,让刘备利用起来就是机会了。
隆中对中诸 葛亮的谋略如何应对三国形势

隆中对中诸葛亮的谋略如何应对三国形势关键信息项:1、诸葛亮的谋略核心要素2、三国当时的形势特点3、谋略与形势的对应策略4、实施谋略的步骤与方法5、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方案11 诸葛亮谋略的概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展现的谋略,乃是基于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分析。
其核心在于谋取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联合东吴对抗曹操,以图实现汉室复兴。
111 谋取根据地的重要性荆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兵家必争之地。
益州沃野千里,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占据这两处,可为势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战略空间。
112 联合东吴的战略意义东吴拥有强大的水军和一定的领土资源,与东吴联合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抵御曹操的强大压力,避免腹背受敌。
12 三国形势的分析当时,曹操占据北方,势力最为强大,拥有众多的兵力和广阔的领土。
其军队训练有素,人才济济。
121 刘备势力的状况刘备在当时相对弱小,兵微将寡,且缺乏稳定的根据地,处于四处奔波的困境。
122 东吴的局势东吴在江东已历经数代经营,根基较为稳固,但在面对曹操的威胁时,也需要寻找外部的支援和合作。
13 谋略与形势的对应策略针对曹操的强大,诸葛亮主张避其锋芒,不与其正面硬拼。
131 利用地理优势凭借荆州和益州的山川险阻,构建防御工事,以抵御曹操的进攻。
132 外交策略积极与东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政治联姻、军事互助等方式加强联盟。
14 实施谋略的步骤与方法首先,要尽快谋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
141 人才培养与招揽大力培养和招揽人才,充实自身的实力,为后续的发展储备力量。
142 内部治理在占据的地区实行良好的治理政策,发展经济,稳定民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5 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方案谋取荆州和益州可能会引发其他势力的反对和阻挠。
151 应对内部矛盾加强内部的团结和管理,避免出现内部的纷争和分裂。
152 军事防御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和攻击。
总之,诸葛亮的《隆中对》谋略为刘备指明了应对三国形势的方向,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应对,以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
从隆中对谈诸葛亮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隆中对谈诸葛亮的职业生涯规划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精心准备的“隆中对”战略规划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年仅27岁的年轻后生诸葛亮。
刘备表达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志向,诸葛亮帮刘备进行了战略规划,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为刘备规划的战略步骤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等到合适机会,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就可以复兴汉室。
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构想这个战略规划让刘备茅塞顿开,当即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之恩,也就答应出山辅佐刘备,从此正式迈入职场,开启了颇具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涯。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隆中对',既是刘备这个小集团的未来发展规划,其实也是诸葛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诸葛亮自27岁出山,自己的职场也就和刘备集团的战略捆绑在一起,为推进'隆中对'落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概念是西方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组织的发展战略与员工的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使个人在组织'有奔头',最终实现'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隆中对,战略分析

案例:隆中对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被誉为“一对足千秋”,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分析、决策的典范,其全文如下: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首先,提出当时总体的战略形势: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其次,诸葛亮着重分析了几个主要的敌人:(1)曹操在劣势的情况下打败袁绍,不在天时、地利,而关键在与曹操和曹操的团队非常具有谋略;曹操当时正拥有上百万的军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没有这些优势,敌人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针对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威胁。
诸葛亮把曹操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告诫刘备此时不能和曹魏争锋,要避其锋芒。
(2)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诸葛亮把孙权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认清劣势,回避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对孙吴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的企图。
(3)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
诸葛亮首先从荆州地利的优势,再到刘表不能守的劣势,让刘备利用起来就是机会了。
《隆中对》中的战略定位思想

《隆中对》中的战略定位思想隆中对是明代世宗朱棣在《朱子语类宗部》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它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精神、政治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学习实践”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来阐述隆中对的战略定位思想,以此来分析其现实意义:首先,从学习实践方面来论述隆中对的战略定位。
朱棣主张在学习中积极开拓自我,在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实践是学习的基础,学习也是实践的基础,当实践中的探索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就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深化对实践的理解;朱棣把反思当成一种学习实践的方式,用反思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反思是促进自我完善的最有效的方法;他还强调要做到“每一行为,都应有根据”,这也是一种学习实践的原则,也是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关键。
其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论述隆中对的战略定位。
朱棣把“君子之道”看作是文化传承的宗旨,他认为“古人之道,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据,但不可被照搬照抄”,他把古人的道德经典作为学习和实践的指南,强调要学以致用;他认为,“古今之道,以和为贵”,他把和谐当作是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原则,他强调要通过理解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来促进和谐;同时,他还提倡要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这也是隆中对的战略定位。
综上所述,隆中对的战略定位思想既借鉴古人的智慧,又结合现实,以学习实践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主旨,在自身修养、家庭建设以及国家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秉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学习实践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古今之道,以和为贵”的思想,努力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和谐发展;最后,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发扬光大。
总之,隆中对的战略定位思想对于推动我们学习实践、文化传承、和谐社会以及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和实践。
【课外阅读】诸葛亮《隆中对》本是严重战略失误吗?

【课外阅读】诸葛亮《隆中对》本是严重战略失误吗?一、当诸葛亮在隆中草堂面见刘备,为其态度的真诚,胸怀的磊落,以及虽身处逆境,但仍壮心不已的志气大为感佩,便也以坦诚相报,风发议论,将自己蓄谋已久的战略规划和盘托出。
这就是诸葛亮为帮助刘备建功立业,而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出发,为他定身度造的战略构想和实施要点,被称之为《隆中对》,也叫《草庐对》。
后世的相关人士,对孔明的这个《隆中对》评价甚高,认为其实质上,即是蜀汉一直奉行的建国纲领。
若无《隆中对》的贯彻执行,就不可能有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如若废弃了其中“联吴抗曹”的这一基本原则,也不会有蜀汉政权得以存续四十多年的光景。
那么,《隆中对》究竟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呢?首先,诸葛亮对于刘备当前的窘境给予了安慰和激励,并提出了人是决定事业成功重要因素的观点。
诸葛亮以不久前发生的曹、袁“官渡之战”的事例,予以为证。
他指出:“曹操敢于跟袁绍进行决战,相比来讲,他既名声微小,又少兵缺粮;但是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成为又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
这并非仅得自天意,而关键是仰仗于人的谋略。
”诸葛亮以此激励刘备不必灰心丧气,只要自己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发挥所长,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主客观因素,是能够做到以寡胜众,达成转弱为强的目标的。
河南中牟县“官渡之战”古战场纪念馆接着,诸葛亮对当前几股主要政治军事势力,进行客观对比分析,给刘备做出正确定位,并为他谋划出如何得以生存、发展的战略方向。
诸葛亮就当前局势分析道:“北方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又有'挟持天子而号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这样确实暂不可以与其针锋相对。
东面的孙权盘踞于江东,已历经三代,其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能的人才均为之尽力;对孙权只能联合而不能谋取。
那么,荆州地域,它北以汉江及沔水为屏障,南可直达岭南(今广东省广州),东与吴会(吴郡及会稽郡,含今江西省)接壤,西方通往巴蜀(重庆及四川省),是一个战略上具有高度战略价值的地域。
从《隆中对》看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从《隆中对》看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专注战略洞见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上世纪50年代,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以杜邦公司为样本展开了将战略引入商业中的演讲,60年代初出版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将“战略”一词引申至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企业的战略规划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为企业家考虑的重点工作。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更是尽人皆知,充分说明战略的重要性。
虽然战略作为现代军事和经济用语正式使用至今也就两百多年,但战略观念在中国自古有之。
且不说《孙子兵法》等著名的兵书战策,单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一部生动的战略规划活的教材。
诸葛亮的《隆中对》,从内容上来看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分析和对刘备未来发展的建议,其实质是一个完备的针对刘备集团所处困境提出的战略规划。
让我们先来看看著名的《隆中对》这个战略规划书。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前,虽有汉室皇族之“品牌文化”背景,也有攻城拔寨、能征善战之“销售型人才”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在具体的“竞争拼杀”中却屡战屡败,几乎被“领导企业”曹操所吞灭,无根据地,无城池立锥。
所以,刘备虽有良好的“产品背景”与“品牌”,领导人虽有满腔鸿鹄大志,然而却不知究竟如何成就霸业,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刘备集团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什么?他想成为什么?刘备集团能成为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和资源?刘备集团所面临的现状、困难和挑战都是些什么?其战略选择又是什么?即通过什么手段、什么行动来实现刘备的长期目标呢?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属于能将产品“卖好”的销售冲锋型人才,但他们没有使产品“好卖”的营销规划与策划的能力。
所以,当他们在没有系统战略规划和营销策略支撑的刘备的指挥带领下,其个人努力经常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越努力,失败和“牺牲”得越悲壮!没有远景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实现远景与目标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
隆中对的战略实施步骤

隆中对的战略实施步骤1. 环境分析在实施隆中对(LOB)战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环境分析。
这包括对内外部环境的评估和竞争对手的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了解组织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确定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外部环境分析:评估市场趋势、法律政策、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并分析对组织战略实施的影响。
•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和市场地位,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为制定隆中对战略提供依据。
2. 制定隆中对战略目标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确定隆中对的战略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一致,并且具有可实施性和可衡量性。
隆中对战略目标的制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目标:确定要进入的市场、目标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产品/服务目标:确定产品/服务的特点和定位,并确定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
•财务目标:制定财务目标,包括销售增长、利润率和财务回报等。
•组织目标:确定组织发展、员工满意度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目标。
3. 确定战略方向在制定战略方向时,需要考虑组织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战略方向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不同产品/服务线的定位:确定产品/服务的差异化定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不同市场的定位:根据市场的特点和竞争情况,确定进入不同市场的战略方向。
•不同区域的定位: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确定在不同区域的战略方向。
4. 制定具体战略措施在制定具体战略措施时,需要确保符合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这些措施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并且需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具体战略措施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市场推广:制定市场推广计划,包括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渠道整合等。
•产品/服务创新:通过研发新产品/服务或改进现有产品/服务,提高竞争力。
•成本控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渠道拓展: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战略规划
《隆中对》原文: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命,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雄。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全文共计350字)
自董卓以来,
②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③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④非惟天命,抑亦人谋也
模型分析:
时代宏观微观结论
自品牌成风以来,产品宣传众多,有些靠广告成就了巨大的产业,脑白金比于三株并没有先决优势,然而却能立市,非惟宣传力大,更在于跳出产品功能定位品牌。
以人谋如何对曹操、孙权呢?与对手竞争当怀什么态度呢?
请用:竞争三思模法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雄。
②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分清敌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
模型分析:
狭路相逢勇者胜——争
大路相逢合者胜——合
广路相逢高者胜——竞
合而不争是上策竞而不争是高手
郊区大学饭店如何与农家饭店竞争?
环境四分模法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烂尾楼怎么处理?
这样好的发展机会我能抓住吗?
请用:优势比特模法
优势比特模法
将军既帝室之胄,②信义著於四海……
分析模型:
横向比较看有无旁人
纵向比较看有无来者
一切独特都是价值的源泉……
邹城何以使孟子的品牌比孔子的还响?
信义的优势能保持住吗?
请用:四相原则模法
四相原则模法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按照这个原则行事,走不通怎么办?
请用:创新尝试模法
有原则、有方法,怎么行动?分几个步骤?怎样的程序?
请用:步骤衔接模法
若跨有荆、益,②保其岩阻,③西和诸戎,④南抚夷越,⑤外结好孙权,⑥内脩政理;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⑧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得多长时间能成功呢?
请用:天变度量模法
天若有变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愿景=目标+目的
分析模型:
目标明确,最好第一。
目的正义,最好公益。
愿景诱人,最好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