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精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Word版含解析 (1).docx

限时综合训练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嗣世职为金马永,字天锡,迁安人。
生而魁岸,骁果有谋。
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吾左卫指挥使。
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
镇守蓟州。
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
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
帝注视久之,笑而止。
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
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
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
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
帝大怒,夺永官。
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
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永竟废不用。
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
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
中官王永战败。
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
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
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
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
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
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
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
”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
”至是,竟得其力。
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
”未及调,卒。
辽人为罢市。
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
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
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节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答案 B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写马永以仁义治理军队,巩固边防,深受边民爱戴。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二讲义(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
其他如阴阳术数、星图占卜、兵法行阵等比较生僻、艰深或带有唯心色彩的可以不纳入复习范围。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
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1.分类串记法(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子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
《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浙江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二(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分)游大慧寺记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
询之,皆阉人之葬地也。
阉人既葬于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
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
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
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
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
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
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②为文,立石祠门之外。
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
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侍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
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
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
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选自清代大櫆《海峰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浮屠:僧人。
②李东阳:明朝诗人,官至吏部尚书。
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名:命名B.寺后积土成阜.阜:小山C.下视平地殆.数仞殆:大概D.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舆致:车载而至答案 A解析名:名望。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对点精练四(一)(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一 ) 译准要点实词、要点虚词1.阅读下边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公讳步瀛,字麟洲。
公为人坦率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查可否,进退必当其才。
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
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全家食稷。
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
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认为嘉话。
[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 并序 ) 》,有修改 ] (1)公为人坦率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查可否,进退必当其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陈公为人胸襟坦率,和蔼可亲,即便对待手下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貌和严苛的神情;可是能 ( 认真 ) 审查 ( 手下 ) 能否有才能,任免官职必定切合他们的才能。
( 采分点:“坦率和易”“虽”“矜容厉气”“可否”“进退”,句意通畅)(2)(但他 ) 关于家族亲戚和故友朋友,帮助救援却极为优厚,一年四时馈送慰劳从不中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经常住满。
( 采分点:“故旧”“助恤”“馈问”“无间”,句意通畅 )参照译文陈公,名步瀛,字麟洲。
陈公为人胸襟坦率,和蔼可亲,即便对待手下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貌和严苛的神情;可是能 ( 认真 ) 审查 ( 手下 ) 能否有才能,任免官职必定切合他们的才能。
安徽布政司的官署吏员都是江宁人,陈公对待他们有恩惠友情,却从不所以搅乱公法。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语段小综合(二)(含解析)

语段小综合 ( 二)一、 ( 广东省中山市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3 题。
“鲲龙”AG600是一款国产大型灭火及水上营救水陆两栖飞机,于2009年6月启动研制。
历经 9 个寒暑,“鲲龙” AG600________,以最大53.5 吨腾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成功陆续达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
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________,要点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闭状态。
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点而又十分要点的中心设计。
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自己拥有颠簸性,________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产生在陆地上腾飞不会出现的问题。
“鲲龙” AG600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 ,保证既能水上腾飞又能陆地腾飞。
“鲲龙” AG600 飞机依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知足丛林灭火和水上营救的同时,还可兼备改装大海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供给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迫增援等任务的需要。
“鲲龙” AG600 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________的“多面手”。
“鲲龙” 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获得的一个重要打破,填充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1.挨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深孚众望出类拔萃所以独出心裁B.不负众望出类拔萃以致与众不一样C.不负众望寥寥可数所以独出心裁D.深孚众望寥寥可数以致与众不一样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词语( 包含熟语 ) 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要点在于两点:认真审察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剖析鉴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要点就是要认真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异。
第一阅读语境,掌握语境含义,而后抓住相异语素,剖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平常习习用语,推测词语意义及用法。
不负众望:指为人所服气,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训练二(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
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
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
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
宋璟见涉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
陟于鉴裁尤长。
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
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
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
”豸之乃劾陟馈遗事。
陟贬桂岭尉。
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
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
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
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
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涉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答案 C解析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有关州里豪杰劝说韦陟逃跑的一段话。
根据动词“遁去”表顺承关系,进行断句,排除A、D两项。
而虚词“其”表示反问,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楷:文中指书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
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
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
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答案 A解析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
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
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
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
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答案 D解析“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错,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
(2)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他御史大夫。
解析(1)“工”解释为擅长,“已”解释为然后,“材”解释为人才。
(2)“雅”解释为一向,“倚”解释为倚重,“除”解释为授任。
参考译文韦陟,字殷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
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
韦陟风格正直严整,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
为父亲守丧,由于父亲因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
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
宋璟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
”升任礼部侍郎。
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
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
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
韦陟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威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
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傲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
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任襄阳太守。
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杨国忠忌恨他的才能,对拾遗吴豸之说:“你能揭发韦陟的罪行吗?我任命你为御史。
”吴豸之便弹劾韦陟赠送贿赂的事。
韦陟被贬为桂岭尉。
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落入敌寇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贼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令守吏威胁韦陟,使他忧愤而死,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
现在如果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定地居住在家不出逃。
肃宗继承皇位,起任韦陟为吴郡太守,正遇上永王叛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便授任韦陟为江东节度使。
韦陟与高适、来瑱在安州会合,韦陟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约定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
”便推举来瑱为当地之主,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
”辞意慷慨,士兵们都感动地流下眼泪。
永王失败,皇帝催促韦陟赶赴凤翔。
起初,季广琛跟从永王叛乱,不是他的本意,韦陟上表举荐季广琛任历阳太守,安慰了他。
到这时,韦陟恐怕季广琛以后会发生变故,便先赶往宣示皇上的恩旨以化解他的疑惧,然后才赴召去拜见皇帝。
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他御史大夫。
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法雄字.文强,扶风郿人也。
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举雄高第,除平氏长。
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南阳太守..鲍得上其理状,迁宛陵令。
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三千余人,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寇滨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
初,遣侍御史庞雄督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浸盛。
乃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发幽、冀诸郡兵,合数万人,乃征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并力讨之。
连战破贼,斩首溺死者数百人,余皆奔走,收器械财物甚众。
会赦诏到,贼犹以军甲未解,不敢归降。
于是王宗召刺史太守共议,皆以为当遂击之。
雄曰:“不然。
兵,凶器;战,危事。
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宗善其言,即罢兵。
贼闻大喜,乃还所略人。
而东莱郡兵独未解甲,贼复惊恐,遁走辽东,止海岛上。
五年春,乏食,复抄东莱间,雄率郡兵击破之,贼逃还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斩平之,于是州界清静。
雄每行部,录囚徒,察颜色,多得情伪,长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去。
在州四年,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
郡滨带江沔,又有云梦薮泽,永初中,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
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
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
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
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是后虎害稍息。
在郡数岁,岁常丰稔。
元初中卒官。
(选自《后汉书·法雄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B.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C.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D.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答案 D解析从意思来看,“乘船浮海深入远岛”的主语是“贼”,从结构上来看,“乘船浮海”和“深入远岛”并列,应断成“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排除A、C两项。
“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中,如果在“其心”前断开,一则“慰诱”没有了宾语,二则“势必解散”的主语就成了“其心”,搭配不当。
实际上,解散的应是贼兵,由此排除B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即表字,是人的别名。
字和本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
B.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
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C.青州,古九州之一。
九州一般指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代指中国。
D.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代指官位。
答案 A解析A项字和本名的意思并非都是相同或相近,也有意思相反的,如韩愈,字退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雄明察善断。
他任平氏长官时,善于发现奸人恶事,盗贼变少;任青州刺史时,观察囚徒脸上的神态就能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
B.法雄善于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