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一、原子结构1.几个量的关系(X)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2.同位素(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几个量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O、F无最高正价,金属无负价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

(2).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4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本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半径(除稀有气体外)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逐渐减少,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2)不同电子层数的粒子,电子层数多半径大。

(3)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核电荷数大半径小。

(4)同种元素的原子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电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1、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组成及微粒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X A Z 原子原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质子带1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1个电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作为放射源和同位素示踪。

2、用H11H11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2核外电子排布:如:53号元素碘的电子排布为,2-8-18-18-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外层电子数从1~8)。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小,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化价从1~7,负化合价从-4~-1)。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1横称为1个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无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列(1个纵列称为1个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比较方法:(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即周期越大,半径越大)(2)当电子层结构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如:F ->Na +>Mg 2(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总结一、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及核外电子的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2)符号A Z X的意义: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①②电子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二、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随着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①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② |最低负价|+最高正价=③O、F一般无正价,金属元素无负价。

④除个别元素外:价奇序奇,价偶序偶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1)金属性c.金属的相互置换:d.根据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e.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f.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a.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2)非金属性c.非金属的相互置换:d.根据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e.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1、判断的依据 2、3、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的半径越。

(稀有气体除外)具体规律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半径越。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

4、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的半径越。

记忆: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阴上阳下三、元素周期表:(1)注意:列数和族的关系(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如砹、碲、铋、铅、铟、镭、铯等),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推测该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

第一章_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第一章_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周期: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族: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向右,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与氢化合变易,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记)从上向下,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与氢化合变难,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2、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三、核素1、质量数: A Z X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例: X 、Y 、Z 为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 、Z 位于同主族,X 、Y 位于同周期,由它们构成的物质可以发生以下转化:(1)、Z 的元素符号是 ;X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Y 2的化学式是(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3)、ZY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Li<Na<K<Rb<Cs )。

①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a 、碱金属与H 2O 反应:2R + 2H 2O = 2ROH + H 2↑2Na + 2H 2O = 2NaOH + H 2↑ (剧烈反应:浮、熔、游、红)2K + 2H 2O = 2KOH + H 2↑ (比钠的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b 、碱金属与O 2反应4Li + O 2 Δ 2Li 2O 4Na + O 2 = 2Na 2O 2Na + O 2 Δ Na 2O 2②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Li 、Na 、K 、Rb 、Cs )a 、相同点:具有银色金属光泽,质软。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精美)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精美)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复习一、原子构造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1)各粒子间关系: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电荷数原子、离子中: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各种粒子决定的属性: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核素的质量数或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元素中是否有同位素由中子数决定。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决定是原子还是离子。

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包容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特殊性排布的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H。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3、4倍的元素:依次是C、O、Ne。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O。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4.核素、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第一章__物质结构__元素周期律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__物质结构__元素周期律复习知识点

Z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32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必修2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
相关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质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位-构-性关系。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元素及其性质。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微粒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质量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2)电性关系①电中性微粒(原子或分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带电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具体如下表:(3)数量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

3.符号A Z X ±c m ±n中各个字母的含义:规律总结组成原子、离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电荷数。

②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如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布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 Mg :――→-2e-Mg 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F :③离子结构示意图中,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且差值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④单个原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其最外层可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K 层为最外层时可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

【特别注意】☆规律总结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几个特殊关系知识点三常见的等电子微粒1.常见的“10电子”粒子2.常见的“18电子”粒子(1)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等。

(2)阳离子:K+、Ca2+。

(3)阴离子:P3-、S2-、HS-、Cl-。

3 常见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组成微粒
2、基本关系
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一看层二看核三看价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
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
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