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茶文化》全套教案

《茶文化》全套教案

《茶文化》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第五单元《饮食文化》中的第十二章《茶文化》。

教学内容详细涵盖了中国茶的历史发展、茶叶的分类与鉴赏、茶艺表演基本流程、以及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茶叶的分类、品质鉴别的基本能力。

3. 通过茶艺表演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分类与品质鉴别、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

教学重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茶艺表演的技巧与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茶叶样本、茶具、茶艺表演视频。

学具:笔记本、笔、品茗杯、茶叶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茶山的图片和茶叶的实物样本,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茶文化历史介绍:讲解茶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

3. 茶叶分类与鉴赏:介绍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主要茶叶的分类,展示不同茶叶的样品,讲解鉴别方法。

4. 茶艺表演学习:播放茶艺表演视频,分解动作,教授茶艺的基本流程和礼仪。

a. 烫杯温壶b. 放茶闻香c. 沸水泡茶d. 倒茶敬客e. 品茗交流5.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自行进行茶艺表演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现代茶文化探讨:讨论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如何传承和发扬茶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茶叶的起源茶叶的历史地位2. 茶叶的分类与鉴赏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叶品质鉴别方法3. 茶艺表演基本流程烫杯温壶放茶闻香沸水泡茶倒茶敬客品茗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种茶叶,写一篇关于其历史、特点和泡制方法的介绍文章。

2. 答案示例:西湖龙井茶,介绍其产地、采制工艺、品质特点、泡饮方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茶叶分类和茶艺表演的兴趣程度,以及对茶文化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茶艺社团,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茶文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年级综合实践精品教案茶文化(精选

五年级综合实践精品教案茶文化(精选

五年级综合实践精品教案茶文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茶文化”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艺表演、茶与健康以及茶文化的现代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掌握茶叶的分类、特点及冲泡方法,提高生活品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茶叶的分类、特点及冲泡方法。

重点: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艺表演、茶与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茶叶样品、茶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茶叶、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茶艺师现场进行茶艺表演,让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2. 茶文化知识讲解(15分钟)(1)茶的起源与发展。

(2)茶叶的分类与特点。

(3)茶与健康。

3. 茶艺表演(15分钟)教师邀请茶艺师现场表演,并讲解茶艺的基本步骤。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龙井茶为例,讲解其冲泡方法及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茶叶进行冲泡练习。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展示冲泡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 茶叶的分类与特点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3. 茶艺表演基本步骤4. 茶与健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茶的起源与发展。

(2)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茶叶及其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茶艺表演。

2. 答案:(1)茶的起源与发展:茶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叶从最初的药用,逐渐发展成为饮料,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2)茶叶特点:例如龙井茶,属于绿茶,产于杭州,具有“四绝”(色翠、香郁、味鲜、形美)特点。

(3)茶艺表演: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表演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茶艺表演、互动环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文化》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了中国茶的历史发展、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艺表演的基本知识、品茗礼仪和茶道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茶叶的特点、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和品茗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艺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品茗礼仪、茶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投影仪、电脑。

学具:笔记本、笔、品茗杯、茶叶、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茶艺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中国茶的历史发展;(2)茶叶的分类与特点;(3)茶艺表演的基本知识;(4)品茗礼仪和茶道精神。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龙井茶为例,讲解其特点、制作工艺、品鉴方法和泡茶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茶叶品鉴,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展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展示品鉴结果,分享品茶心得。

6. 茶艺表演(10分钟)教师演示茶艺表演,讲解茶艺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2. 茶叶分类与特点;3. 茶艺表演基本知识;4. 品茗礼仪与茶道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普洱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

2. 答案:普洱茶采用发酵工艺,绿茶采用杀青工艺。

品鉴时注意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和汤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茶叶品鉴和茶艺表演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家乡的茶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茶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茶叶的分类与特点;2. 茶艺表演技巧;3. 实践活动设计;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茶叶的分类与特点(1)分类:茶叶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茶文化教案(甄选7篇)

茶文化教案(甄选7篇)

茶文化教案(甄选7篇)茶文化教案(1)【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

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

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幼:“想”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

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茶教案(推荐19篇)

茶教案(推荐19篇)

茶教案(推荐19篇)茶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看茶、制茶、品茶,激发幼儿动手尝试的愿望,体验动手参与的乐趣。

2、幼儿在亲身体会中,加深对中国悠久茶文化的了解。

3、在亲身经历中,增加有关茶的感官经验。

4、了解有关茶叶的保健和其他的作用。

5、培养爱喝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有关的录象片、各种类别的茶、开水、茶杯、各种制作茶的原料如菊花、茉莉花、可食用色素、冰块、可食用香精、牛奶、冰糖等等。

2、孩子平时了解一些有关茶叶的知识。

活动过程:1、欣赏电视里有关“康师傅绿茶”的广告,激起幼儿讨论自己有关茶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茶的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结合录象片的内容和讲解以及实物,让幼儿简要了解茶是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的,在我国有很多茶叶盛产地,以及中国的茶泡制有许多的讲究,中国茶在国外很受青睐,茶对我们的健康有许多的作用等等。

3、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茶。

让孩子们在熟悉了已有的原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尝试,学着配置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红茶(可食用色素)、绿茶、水蜜桃茶、山楂茶、草莓茶、冰茶、冰糖茶、奶茶等等。

可以是多种原料配置。

让孩子在多种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口味的配置,还可以用同一口味,用不同的分量来配置浓淡不同的口味。

4、品茶: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什么茶”,是什么原料,估计是什么口味等。

老师用开水进行泡制,大家一起品茶,边品茶边谈自己感受。

活动延伸:1、在活动区里,准备茶叶超市,让幼儿在其中更加熟悉各种不同的茶;同时,准备相关的材料,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自己配制茶饮料。

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提议,不断更换材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尝试。

2、有机会能走进茶园,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茶叶。

亲自帮助工作人员摘茶、搓差、烤茶、包装茶。

3、有条件的可以让幼儿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了解有关茶叶的保健和其他的作用。

活动反思:一般的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老是不可避免的去讲解去观察和了解,而本活动却一改此举,放开了让孩子去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在自身体验中去感受去获取。

中国茶文化教案(5篇)

中国茶文化教案(5篇)

中国茶文化教案(5篇)第一篇:中国茶文化教案中国茶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茶与健康、科学饮茶、中国茶的分布、茶叶用途等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内容讲解、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2.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资料、文献等进行研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难点: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堂问题导入: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入课堂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知识同学回答后,总结“对,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茶有关的文化知识”二、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本节课主要知识知识点一:了解我国茶的种植、饮用历史及茶的功能教师活动: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茶的功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记录,功能还有哪些。

主要内容: 1.茶的历史: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茶多酚(降血压、防癌、保护心血管等)儿茶素(天然的抗氧化剂,对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作用明显)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可提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气管及胆管痉挛)芬芳类物质(芳香开窍,抗毒消炎,利肺排痰)知识点二:掌握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主要内容: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物态文化: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以及茶具、水茶事物件等制度文化:从古到今,行政管理阶层都对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有明确的标准和律条行为文化:茶叶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服、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心态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应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联想,对人生价值深层次的顿悟,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礼仪和韵味,以及反映茶叶加工、品饮情趣的文艺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知识点三:掌握茶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名茶教师活动:结合茶的图片,讲解主要茶的类型,其制作工艺区别,名茶代表。

茶文化教案

茶文化教案

茶文化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和推广茶文化,使学生对茶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茶文化,学生将能够欣赏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制茶技艺。

此外,教案还将引导学生探索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并培养学生的品茶技巧和茶道修养。

二、教学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茶的历史和起源;2.掌握茶的制作流程和茶具的使用方法;3.了解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差异;4.理解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5.培养良好的品茶习惯和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茶的起源与历史教师通过讲授茶的起源和历史,向学生介绍茶的重要性和茶文化的发展。

可以使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茶的起源、茶叶的变迁等。

2.茶的制作流程和茶具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茶叶的制作流程,如采摘、烘焙、晾晒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茶具,如茶杯、茶壶、茶叶罐等。

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制作茶叶和使用茶具。

3.世界茶文化差异教师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如中国、日本、英国等,向学生展示茶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的饮用方式。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茶文化。

4.茶与身心健康教师向学生解释茶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如茶的抗氧化、降血脂、减肥等功效。

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与茶相关的养生方法和茶的营养知识。

5.品茶技巧和茶道修养教师向学生介绍品茶的技巧和茶道的基本修养。

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品茶动作和礼仪,培养良好的茶道修养。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1.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示范、讨论、实践操作等。

2.教学媒体: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制作茶叶和品尝茶叶,展示他们掌握的茶制作技巧和品茶方法。

3.小组展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茶文化展示活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了解和体验。

六、教学扩展1.茶文化参观:安排学生参观茶叶生产基地、茶文化博物馆等,深入了解茶的制作过程和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活动目标教案

茶文化活动目标教案

茶文化活动目标教案第一章: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学习目标: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认识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茶文化的起源:茶的发现和利用,茶的传播和普及。

茶文化的发展:唐代茶道、宋代茶艺、明清茶俗等。

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茶政、茶马古道、茶馆文化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茶文化历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参与讨论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茶的种类与特性2.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及其特性。

学会鉴别不同茶类的基本方法。

2.2 教学内容:绿茶:龙井、碧螺春等。

红茶:祁门红茶、滇红等。

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实物。

学生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和香气等特征。

学生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并描述其口感和香气。

第三章:茶艺的基本技巧3.1 学习目标:学会泡茶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掌握茶艺表演的基本要领。

3.2 教学内容:泡茶工具:茶壶、茶杯、茶盘等。

泡茶方法:温杯温壶、投茶、注水、泡茶时间等。

茶艺表演:泡茶动作、茶艺礼仪、茶艺音乐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泡茶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学生分组练习泡茶,并互相交流心得。

学生进行茶艺表演,展示所学的泡茶技巧和礼仪。

第四章:茶与健康4.1 学习目标:了解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学会正确饮用茶叶的方法,以保持健康。

4.2 教学内容:茶叶的营养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等。

茶叶的保健功能:提神醒脑、抗氧化、降血压等。

正确饮用茶叶的方法:茶水温度、饮茶时间、茶量控制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茶叶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学生观看茶叶保健功能的视频资料。

学生参与讨论如何正确饮用茶叶以保持健康。

第五章:茶艺表演与交流5.1 学习目标:学会茶艺表演的基本技巧和礼仪。

能够进行茶艺表演并与他人交流。

5.2 教学内容:茶艺表演技巧:泡茶动作、茶艺音乐、茶艺朗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第一课时华夏茶史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

(日本、韩国)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作业布置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第二课时茶叶的分类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古代茶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可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三、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1、绿茶类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

绿茶的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

主产区:安徽、湖北等黄茶的制法基本上与绿茶相同只是在揉捻后经过特有的闷黄工序。

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3、黑茶类黑茶以边消为主。

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

黑砖茶、花砖茶普洱茶等。

4、白茶类白茶是福建的特产。

白茶制法: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

政和银针、白毫银针等。

5、青茶类主产于福建、广台湾。

制法: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大红袍、铁观音。

6、红茶类在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制法: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四、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1、茶叶有哪些类型?2、各类茶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第三课时信阳毛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信阳毛尖”名字的来历。

2、了解信阳是最古老的的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3、了解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的形成。

4、掌握信阳毛尖殊荣连冠,誉满海内外。

教学重难点:1、了解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的形成。

2、掌握信阳毛尖殊荣连冠,誉满海内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信阳毛尖芽叶、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图片、信阳茶园分布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信阳也盛产茶。

板书:信阳毛尖(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二、信阳毛尖茶的发展。

1、唐朝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

信阳归淮南茶区。

2、宋代茶叶的制作工艺在唐朝更为精湛,饮茶器具叶更讲究。

苏东坡“淮南茶、信阳第一”3、明朝禁止饼茶生产,茶叶加工开始有了揉条的工序,制茶由蒸青变为炒青,茶的品种也多样化了。

4、清朝茶叶向更高层次发展。

5、解放后,茶产业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茶叶已成为信阳市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3、突出两者之间的对比。

(让学生感受到不易与艰辛。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

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

(种植、采摘、杀青、揉捻、干燥)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

(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

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

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板书:我爱家乡茶五、了解信阳毛尖殊荣连冠,誉满海内外。

(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七、布置作业。

1、说明“信阳毛尖”名字的来历?2、说明信阳毛尖茶的发展史?3、信阳毛尖获得过哪些荣誉?第三课时茶树栽培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教学重难点: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教具准备:图片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是否合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及合理采摘时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1、茶树的总发育周期2、茶树的年发育周期三、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1、气候条件2、土壤条件3、地形条件四、新茶园的建设1、园址选择与开垦2、茶树种植3、播种和移载五、茶园管理施肥、耕锄、修剪、水分保持、病虫害的防治六、作业布置1、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第五课时第五讲制作加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信阳毛尖手工制作工艺流程。

2、掌握采茶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信阳毛尖手工制作工艺流程。

课时安排:第五课时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绿茶珍品“信阳毛尖”,人们称她是大别山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为什么具有自己独到的特色?二、新授1采摘:采摘时期,鲜叶标准,采摘方法2炒制:信阳毛尖手工制作工艺(1)筛分(2)摊放(3)生锅(4)熟锅(5)初烘(6)摊凉(7)复烘(8)择拣(9)再复烘3信阳毛尖机械制作工艺4小结5茶联赏析三、作业布置1参加采茶实践活动,掌握采茶基本方法。

2你家所在地主要茶叶生产机械有哪些?其功能如何?第六课时包装贮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如何选用茶叶包装材料。

了解茶叶应如何正确贮存。

教学重难点:了解茶叶应如何正确贮存。

课时安排:第六课时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师朗诵《茶歌》导入茶是极易变质的农副产品,因此,包装与贮运显得特别重要。

二、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包装形式三、贮运:茶叶变质的原因;保管好茶叶,要做到三要三防一要干燥防潮湿;二要清洁防异味;三要低温防光照四、运输:运输工具,运输包装五、茶联赏析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六、作业布置1、如如何选用茶叶包装材料?2、茶叶应如何正确贮存?第七课时鉴别选购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优质信阳毛尖有何特征。

2、初步懂得高山茶与平地茶如何鉴别。

教学重难点:了解优质信阳毛尖有何特征。

初步懂得高山茶与平地茶如何鉴别。

课时安排:第七课时教具准备:信阳毛尖干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来佳茗似佳人”。

宋代词人苏轼千古绝喻的佳茗,即上好茶----上品茶。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茶的真假喻品质优劣,鉴别选购常通过看、闻、嚼、泡等感官方法进行。

二、鉴别选购方法1、干看评外形2、湿看识内质(1)嗅香气(2)看汤色(3)尝滋味(4)评叶底3、看产地三、真假茶的鉴别四、新茶、陈茶的鉴别五、高山茶与平地茶的鉴别六、春、夏、秋茶的鉴别七、作业布置1、优质信阳毛尖有何特征?2、高山茶与平地茶如何鉴别?第八课时茶具选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茶具的种类和茶具的功能。

2、初步懂得如何选择茶具。

教学重难点:了解茶具的种类和茶具的功能。

教具准备:三套茶具课时安排:第八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的茶具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形态各异,多姿多彩,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二、茶具种类1、陶土茶具适宜兴的陶土制作的紫砂陶茶具。

2、瓷器茶具: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等几类。

3、漆器茶具4、玻璃茶具5、金属茶具6、竹木茶具7、搪瓷茶具小结:了解茶具的种类和茶具的功能,我们该如何选择茶具呢?四、茶联赏析五、作业布置1、你家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它和哪一种茶壶相似?2、学习了茶具选择,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茶具来泡信阳毛尖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