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完整)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一、堵管的处理措施1、堵管的产生原因导管堵塞多数发生在开灌碎时,少数发生在浇灌碎中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导管变形或壁内有硬水泥块,影响隔水塞通过;(2)隔水塞上部没有灌水泥砂浆层:碎的流动性不太好,碎在储料斗与吊斗里停留时,碎发生离析,粗骨料卡入隔水塞或在隔水塞上架桥。
(3)碎质量差:碎中混有大石块或杂物,造成堵塞,碎离析,在导管内下落过程中造成浆体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而堵塞导管;坍落度小造成堵塞导管,或者碎坍落度损失大,停顿时间过长而堵塞导管;(4)导管漏水,碎受水冲洗后,粗骨料聚集堵塞导管。
二、堵管的处理方法1、如果刚开灌,孔内碎较少,可提出导管,疏通以后,将孔底抓干净或洗干净后再重新浇灌;2、如在碎灌注中途发生堵塞,本公司配备震动头,及时震动处理,如仍然无效需提出导管才能处理,否则会形成断桩;3、防止导管堵塞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防止堵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组装导管时要仔细认真检查,导管丝扣是否良好,有无局部凹凸,导管底口是否有向内卷;(2)下导管时要检查密封橡胶圈是否合适,导管一定要上紧无晃动现象,指定有经验的工人专门制作合适的隔水塞,并向下放在导管中的合适位置;(3)严格控制骨料规格,水泥质量,坍落度;(4)尽量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缩短开灌时间和浇筑时间;(5)勤测碎面,导管埋入碎中不宜过多,勤拆、少拆导管。
三、钻孔缩径、坍孔事故的防治措施钻孔缩径、坍孔事故的发生通常均由泥浆使用不当引起,常发生在淤泥层、砂层中,因此强调以下措施:1、使用优质泥浆:在砂层中成孔泥浆比重宜控制在L2-1.45间,保持泥浆的稠度;2、成孔结束后应及时清孔,防止砂层失水形成厚泥皮;3、成孔班每隔8小时测定一次泥浆性能,及时调制,确保泥浆指标稳定。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在预压期和沉降值达到一定要求后进行,工期控制方面较为灵活。
但施工中应注意的是,台前应有不少于3~5米长度的反预压(高路堤取上限,低路堤取下限),同时可作为钻机平台使用。
护筒不宜短于2.5米,且在开钻初用高稠度泥浆在路基填土范围封闭孔壁,防止泥浆对路基填料的污染,并控制钻机速度。
本文介绍的三种施工模式,可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予以参考。
一般来讲,填土较低的区段,采用先施工桥台后预压期的模式效果较为理想;填土较高的地段,待预压期和沉降值达到一定要求后再施工桥台较为安全。
另外,还要根据预压的要求、工点是否位于关键线路、施工力量安排是否可行、结构上有无加强措施以及当地政府有关要求等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桥头路基沉降和结构物变形的观测,避免对结构物产生破坏。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一般在水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施工过程中的成孔、灌注不能得到实质性的辨认。
一旦施工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工程工期,甚至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量测,分析和解决施工中质量通病显得尤为重要。
护筒移位,造成钻孔偏斜造成原因是护筒周围的土不密实或护筒高出水面的高度不足;开钻时,钻头起落碰撞护筒。
防治措施是在埋设护筒时,应采用粘质土并分层夯实。
护筒的高度要高出周围的水面1.0~2.0m,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至护筒下约10cm处,以保证周围土体的稳定;钻头起落时,要严防碰撞护筒。
孔壁坍陷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有气泡出现或泥浆突然漏失,即表示有孔壁塌陷迹象。
造成原因:(1)孔壁周围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内泥浆水位偏低,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密实填封;(2)雨天施工时,未做好防排水工作,以至泥浆池或护筒被雨水淹没;(3)钢筋笼碰撞孔壁;(4)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太长,成孔后待灌注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等原因。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垂直偏差过大:
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
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2)、孔壁坍塌:
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
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
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坍孔。
(3)、孔底残留虚土太多:
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
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
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4)、孔底出现积水:
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
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
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5)、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
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
(6)、钢筋笼扭曲变形:
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
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与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与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得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就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得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得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得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得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得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⑶施工通道得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得距离,尤其就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得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得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得泥浆.⑸应根据不同得土层采用不同得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较高得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与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得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钢筋笼下放速度不应过快,同时应人工配合保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
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于是在基础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浮现一些质量问题,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
以下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分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孔壁坍塌、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
1)砂层钻进泥浆性能差(如粘度太小、含砂量大等),不能起到护壁作用;2)孔斜、地层软硬不均等原因造成扩孔;3)在某一孔段进尺速度极不均衡或者重复钻进;4)在非稳定层段(如砂层)钻进过程中反复抽吸造成孔壁局部失稳;5)钻进速度太快引起塌孔。
1)保证泥浆的性能及水头压力以满足护壁要求;2)采取合理的钻进工艺,反对片面追求进尺而盲目钻进;3)在粘性土层中钻进,每钻进一个钻杆重复进行扫孔。
1)小扩孔、轻微塌孔可不做处理;2)大扩孔、塌孔严重采用黏土回填;3)保证钻头直径重新下钻扫孔,缓慢提起钻头,处理后重新下钻。
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 1%。
1)地质原因:相邻两种地层的硬度相差较大,钻头在软层一边进尺速度较快,在硬岩层一边进尺速度较慢,从而在钻头底部形成进尺速度差,导致钻头趋向软地层方向;2)设备因素:如提吊中心、转盘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钻杆刚性差,钻进过程中钻机发生平面位移或者不均匀沉降;3)操作不当,钻进参数不合理。
1)必须使钻进设备安装符合质量要求;2)根据准确的地质柱状图选择钻进工艺参数;3)通过软硬不均地层时采用轻压慢转;4)钻进砂层时要特殊注意控制泥浆性能及钻头转数。
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孔斜现象,住手继续下钻,将扫孔纠斜钻头下到偏斜值超过规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转钻具,并上下反复串动钻具。
下放钻具时,要严格控制钻头下放速度,借钻头重锤作用纠正孔斜。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施工工艺不规范1.1 主孔位置偏离设计位置1.1.1 原因分析:施工前未进行标志和定位,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准确。
1.1.2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孔位进行标志和定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2 钻孔直径偏离设计值1.2.1 原因分析: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操作不准确。
1.2.2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3 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1.3.1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熟悉配比要求,操作不规范。
1.3.2 防治措施:进行灌注浆液配比前,要求施工人员熟悉配比要求并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抽样检测。
1.4 施工进度过快或过慢1.4.1 原因分析: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准确,过慢可能导致浆液分层或堆积。
1.4.2 防治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操作准确且浆液均匀。
2. 基础土层破坏2.1 钻孔侧壁塌方2.1.1 原因分析:孔壁泥土固结能力不足,施工排土不及时。
2.1.2 防治措施:在进行钻孔前,根据孔壁土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注意及时排土,保持孔壁稳定。
2.2 钻孔回灌浆液泥浆浑浊2.2.1 原因分析:基础土层破坏导致回灌浆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
2.2.2 防治措施:加强基础土层勘察,选择稳定的土层进行施工,避免土层破坏。
3. 灌注浆液质量问题3.1 灌注浆液含气量过高3.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足够的排气处理,或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
3.1.2 防治措施:在灌注浆液前进行充分排气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3.2 灌注浆液浆液性能不达标3.2.1 原因分析: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配比比例不准确。
3.2.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添加剂,确保配比比例准确。
4. 锚固效果不理想4.1 灌注浆液回缩量大4.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浆液配比不合理,或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灌注桩1、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间断一段时间后,隔水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硬壳,后续的混凝土下不去,只好拔出导管,一旦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泥浆就会进入管内形成断桩。
如果采用加大管内混凝土压力的方法冲破隔水层,形成新隔水层,老隔水层的低质量混凝土残留在桩身中,形成桩身局部低质混凝土;2、对于有泥浆护壁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及孔壁泥皮过厚是导致承载力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3、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均会产生混凝土离析;4、当泥浆比重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塌孔时,或承压水层对桩周混凝土有侵蚀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径或断桩现象;5、桩径小于600mm的桩,由于导管和钢筋笼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上孔壁和钢筋的摩擦力作用,混凝土上升困难,容易堵管,形成断桩或钢筋笼上浮;6、对于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底虚土过多是导致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层稳定性差出现塌孔时,桩身也会出现夹泥或断桩现象;7、导管连接处漏水将形成断桩。
二、预防措施1、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以便了解地质情况、检验所用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
如测得孔径易缩或塌孔,沉渣过厚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采用重新考虑成孔工艺,修改工艺操作方法;2、桩位复测防止桩位放错或漏桩现象的出现;3、钻杆的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开钻前必须满负荷调试运转,钻孔灌注桩应采用跳打方式,防止相邻桩穿孔;4、清孔质量控制:采用二次换浆清孔的方法、。
在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通过混凝土导管压入清浆,进行二次清孔。
其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后的检查泥浆比重在1、15~1、25、清孔后,再检查沉渣厚度(摩擦桩沉渣厚度≤150㎜;端承桩沉渣厚≤50㎜);5、下钢筋笼:保持与孔垂直,不能与孔壁相碰,钢筋笼接长焊接保证钢筋搭接倍数,焊缝连续保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即成孔后孔壁不直, 孔底与孔口垂直投影 面偏差大,造成钢筋 笼下沉困难。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钻孔倾斜预防措施:
①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并注意在 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
②钻头、钻杆接头逐个检查调正,不能用弯曲的钻具。
③在坚硬土层中不强行加压,应吊住钻杆,控制钻进速度, 用低速度进尺。对地下障碍行预先处理干净。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坍孔预防措施 ① 根据土质条件合理配置泥浆,当在松散砂土或流砂层中 钻进时,应控制钻进速度,并应选用比重、粘度、胶体率等均合 适的优质泥浆。 ② 根据地质选择护筒制作长度,埋设护筒时,严格对其周 围回填粘土、分层夯实,且必须保证护筒严密不漏水。 ③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等措施。 ④发生钻孔坍塌时,应探明位置,将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 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处,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 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⑤下放钢筋笼时必须保证笼身居中且竖直插入。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五、卡管原因 1.卡管原因分析 ①初灌时剪球下落受阻。 ②混凝土和易性差,发生离析以及骨料中含有大块卵石等。 ③导管漏水,使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泌水离析,形成混凝土 堵塞。 ④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混凝土灌注时间过程,底部混 凝土泌水堵塞。 ⑤导管使用过程中坠落和损坏,造成底部管径缩小,使混凝 土流动不畅。
郑书兴 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7月29日
目 录
一、坍孔 二、钻孔倾斜 三、扩孔和缩孔 四、钢筋笼上浮 五、卡管 六、导管漏水 七、断桩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探孔器(也称检孔
器)检测孔径是检 查灌注桩是否缩孔 的有效方式,探孔 器采用钢筋制成, 外径等于设计孔径, 长度等于孔径的4-6 倍,检孔合格后, 进行第一次清孔。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扩孔缩孔预防措施: ①注意采取防止坍孔或防止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 ②注意及时补焊钻头,并在软塑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 优质泥浆护壁。
一、坍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坍孔原因分析: ① 护壁泥浆比重太小、护壁效果过差; ② 孔内液面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 ③ 护筒埋设太浅,刃脚处孔壁坍塌;
④ 在松散砂土或流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 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⑤下放钢筋笼时划挂孔壁造成坍孔。
孔口坍塌易发生在冲击钻施工以及孔口土体不稳定、有地 表水存在的不稳定地质。
2.钢筋笼上浮预防措施 ①拌合工作性良好的混凝土,保证出料及时性,缩短灌 注时间。 ②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导管埋入砼面的深度 宜保持3米左右,可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进入钢 筋笼底端1-2米时,可适当提升导管。提升时要平稳缓慢, 避免出料冲击过于猛烈或钩带钢筋笼。 ③钢筋笼吊筋选用较粗的螺纹钢筋,临时固定吊筋所用 的压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稳定。 ④对于发生上浮事件的,采用笼顶加压使其回落至设计 标高。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六、导管漏水 1.导管漏水原因分析:
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导管口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
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口,以致泥浆从底口进入。 ②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胶圈遗落或导管焊缝不严、导 管内壁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坑洞。 ③导管提升过快,或测深、计算错误,导管底口超出混凝
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导管漏水预防措施:
①各节的安装接头所用法兰的对接位置,预先试拼并作好标
记,安插导管时须按试拼时的状态对号安装,所有的法兰盘接 头均须垫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 ②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不要埋入混 凝土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 ③首批混凝土必须经过计算具有足够的储备量,使导管充分 埋入混凝土,且保证两辆及以上罐车到场后方可灌注。
④对已偏斜的钻孔,控制钻速,慢速提升,下降往复扫孔纠 偏。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三、扩孔和缩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扩孔缩孔原因分析
①由于塑性土膨胀或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而造成缩 孔。
②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
,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③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 土层失稳坍落,或钻锥摆动过大造成扩孔。
③对于已发生缩孔的,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或增大钻
头外径的办法来扩大孔径,如缩径严重,必要时可在泥浆 中加入腐植酸钾等泥浆处理剂。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四、钢筋笼上浮
1.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
①在钢筋笼尚未埋入混凝土中,灌注速度过快,钢筋笼上浮。 ②导管在提升时划挂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卡管预防措施 ①剪球采用软质橡胶充气气囊,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抵 抗混凝土的冲击力,且不宜过大。 ②导管使用前对其内壁、管径、密闭性进行综合检查,及时清 除内壁附着物。 ③灌注前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准备必要的备用机械设备。 ④拌合料必须均匀稳定、连续及时,并派专人对上料时的块 石捡除。
钻孔灌注桩灌注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七、断桩 1.断桩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使灌注中断。 ②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 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二、钻孔倾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钻孔倾斜原因分析:
①桩机本身未竖直或桩机平台不水平。 ②桩机在钻孔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③在进行超深桩作业时,桩机钻杆太细或钻杆弯曲。
④地质不均匀,桩孔内同一截面处地质松软不一。 正反循环钻、冲击钻等在钻孔过程中较易发生钻孔倾斜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