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展示]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文化的形式;3.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文化与综合国力。

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内涵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范围上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提示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

如下图所示:2.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安徽高考·82012北京高考·252011山东高考·29(6)2010广东高考·31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文化涵义和特点的理解,并常与文化的作用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命题点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典例1 (2012·安徽高考)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名师A计划】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版

【名师A计划】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版

考点一
考点二
3.文化是决定社会发展程度的一种精神力量 【辨析】 (1)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这是正确的。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 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认为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是错误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
考点一
考点二
易错辨析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辨析】 (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决定。因此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正确的。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 立性。文化并不能随着物质的富裕而自动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人们去建设。那种认为 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 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相互 交融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 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 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一
考点二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也不是基础)。 (2)如何应对: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主要是科技)。 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认为“只要增强文化力量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掌握主动权”就错了,错在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了。

赢在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1文化与社会课件

赢在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1文化与社会课件

第九页,共28页。
考点
基础(jīchǔ)识记 层级
重点理解(lǐjiě) 层级
能力应用 (yìngyòng)层级
重点理解层级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
决定文化 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
第十五页,共28页。
考点
基础(jīchǔ)识记 层级
重点理解(lǐjiě)层 级
能力应用 (yìngyòng)层

能力应用层级
考向 1 文化的特点
【典例】 (2013 天津文综)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 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 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 “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 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考点 (kǎo diǎn)
基础(jīchǔ)识 记层级
重点理解(lǐjiě) 层级
能力应用层级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 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B
第二十页,共28页。
考点
基础(jīchǔ)识 记层级
重点 (zhòngdiǎn)理
解层级
能力(nénglì) 应用层级
(2014 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试卷)据专家预测:2018 年前,中国电影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21 文化与社会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21 文化与社会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对本单元重点知识的把握,各课时注意以下问题:课时1主 要强调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主要阐明了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 点、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 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重点在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课时2以 文化对人的影响为主线,凸显了文化影响人和文化塑造人两大 方面,重点强调文化如何影响人。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文化的作用”,也就是如何让学生 能够从整体上认识文化的作用,明确发展文化的原因。所以我 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强化学生自己对“知识树”的整理。搜集有关 文化与社会的试题,以及文化与人关系的试题,进行对比性训 练,在训练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强的试题,再进行知识整合。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九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第九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主要阐明了文化的实质与作用。从最近几年的高考 试题来看,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据高考考查方式和 内容,我们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具体复习法。宏观 上要立足文化的实质,让学生全面概括文化的作用,认识文 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更要把握文化作用与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系。微观上,要具体分析和掌 握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微观复习一定要立足辩证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 现实文化现象的认识和评价。
第九单元 │ 使用建议
2.针对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编写时主要围绕一个核心, 即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立足两个方面,即文化对社会的影 响,文化对人的作用。做到一个统一,即统一认识为什么要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采取了 试题情景创设的方法,通过一定典型的试题情景,在练习中 帮助学生认识文化的作用及内涵。同时采取归纳整合,与对 比分析的方法,合理整合文化的作用,认识文化的内涵。 3.本单元按照3课时编写,文化与社会1课时;文化对人的 影响1课时。在具体分析文化两方面作用后,结合单元误区 导航与时政链接,帮助学生归纳整合文化作用,需要1课时。 教师也可以采取总分的复习方法,首先归纳文化的作用,然 后具体分析两个课时的内容。

【步步高】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21课课件 新人教必修3

【步步高】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21课课件 新人教必修3

(C )
B.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诸葛亮文化决定了襄樊经济的发展
3.襄樊、南阳争相举办诸葛亮文化节,以此作为平台,发展
经济值得赞扬,但如果一味吃祖宗的饭,不去文化创新,就
值得思考了。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B)
①以实践为基本途径,推动文化发展 ②对传统文化要反对
封闭主义 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反__映___,一定的文化由一 定的经济、政治所__决__定__。 (2)一定的文化_反__作__用__于__一定的政治、经济,给 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_相__互__交__融__。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_凝__聚__力__和_创__造__力__的 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_综__合__国__力__竞争的重 要因素。
4.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__文__化__软__实__力__,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 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解析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说法错误,文 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能把文人当作是 人类整体,②排除;“江山留胜迹”、“羊公碑” 体现人类实践创造文化;“古今”、“我辈”体 现文化的继承性;“读罢泪沾襟”体现文化对 人的影响,①③④入选,故选 C 项。 答案 C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例 1】(2010·北京文综)《阿凡达》是一部运用 3D 技术制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文化与社会[考点展示]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2015、2016·选择);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013、2014、2015、2016·选择);文化与综合国力(2013·选择,2016·简析)。

考点1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内涵本质上我们所说的“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范围上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包括静态产品(思想、道德、艺术)和动态过程(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的关系看(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醒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典例1 (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 B解析“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了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确答案是B;题意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A不选;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向前发展;D与题意无关。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A.①②
B.③④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②不选;
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不是无影无踪,
③说法错误。
热点加练 1.2018年9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授予印刷 行业专家王淮珠“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2018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以弘扬劳 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视培育工匠精神是因为 A.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劳动技能是就业的关键 解析 精神力量需要通过实践才可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错误。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就业的关键,且材料不是强调就业,D不选。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应对措施: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进 程中,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 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0.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 是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造就的。 分析: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 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21 文化与社会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21 文化与社会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

二 选取好题精准练习考点知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C )
①2016 年 9 月 4 日,G20 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②2016 年
8 月 3 日,台风“妮妲”袭击广东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
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了迎接 2017 年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
生中开展“共铸诚信·诚信高考”活动
A.①②
完成课时作业(四十八)
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 相 济以重大影响。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互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 影 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 响 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具 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文化具有相 对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传统村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物 质载体,①④正确切题。②不符合当代客观情况。乡土文化有 优秀和落后之分,③观点错误。故选 C。
4.[2017·福建师大附中考试]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
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 自然现象,故可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③④都是文化现象。
2.[2017·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随堂检测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 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两者 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如下图所示: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考点一
考点二
易错辨析 1.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 【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而且包括精神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 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人的文化程度越高,文化素养越高 【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化程度表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文化素养不仅包括文化 修养,而且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2)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 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提示: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活动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产品作为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 社会实践 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主干知识回顾

五、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 力竞争中的地 位
应对文化竞争 与挑战的态度 和对策
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 和 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
必须把 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任务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考点一
考点二
要点归纳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本质 内上 涵
范围 上
是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表现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历史 和个人的成长中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 民族和国家 的历 史中
提示: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 反作用 于一 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 、健康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 腐朽的 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 产力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 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 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探究 命题点:文化的内涵 典例1 (2015·福建高考)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 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二、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 、科学、文
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三、文化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 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需要通 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考点一
考点二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 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考点一
考点二
产生 过程
特 点
与人 关系
呈现 形式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所特有。有了人类 社会才有了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纯粹“自然”的东 西不能称为文化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考点一
考点二
3.文化是决定社会发展程度的一种精神力量 【辨析】 (1)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这是正确的。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 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认为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是错误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
第九单元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1-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第九单元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3-
第21课 文化与社会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