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第1讲 文化与社会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第1讲文化与社会专题九化与生活第1讲化与社会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化与生活化与社会理解化的内涵及其特点;了解化的表现形式;理解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学会区分化现象、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理解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受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1.化的内涵:结合服饰化、饮食化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内涵和外延上区分把握化现象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2.化社会作用:结合当前我国化产业的发展说明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3.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特别是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和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在经济和化方面的影响说明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结合日本动画片、韩剧、美国大片等大国的化霸权主义对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说明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化与综合国力:结合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化软实力”说明我国提高国家化软实力的原因.化对人的影响:以各地的风俗礼仪或校园化的建设为背景材料,说明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我国每年举力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以及优秀影视作品、优秀图书、优秀歌曲说明积极向上的化对丰富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网络化的发展,说明网络化对人的影响化对人的影响理解化对人影响的和表现形式;理解化对人的影响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又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懂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理解化对人生的意义知识清单一、体味化(一)化万花筒1.化是什么(1)化的内涵①从本质上看: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化属于精神范畴。
②从范围上看: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重要提示】化≠明,但近似明,我们所讲的化是社会主义化。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二、构建体系(本册书) 文化的作用
外来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作用 科技的作用 教育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作用 民族精神的作用 文化自信
......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内涵(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内容
从文化的本质看: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的特点
影响。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
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
从文化的本质看: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的现象,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
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文化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总的概况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对政治、经 济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决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反作用)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重大影响。 ③(相对独立性)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总的概括 文化对政治、 经济的作用
文化对综合 国力的作用
问题: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问题: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 否同步?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派生 物、附属品?
问题: 面对国际竞争,我们如 何做?
政治 相互影响
经济 相互交融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的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A。没有区分清楚文化对人的 影响的两个方面。 纠错心得:人们在进行互相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 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 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 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不同的文化环境、 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 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 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 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
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2)形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 家处在弱势地位,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重要内容:科技和教育在文化竞争力中占有 重要地位。 (4)如何提高:把 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 文化竞争力 。 温馨提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 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 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 力”。
考向聚焦
热点考向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命题角度:结合具体的材料考查文化影响人的交往
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
远持久的特点。
【例1】(2009·天津)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
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
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精品PPT课件

(2010高考·浙江卷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 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 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 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 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 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 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 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 进农村文化建设。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的
易错点七: 不会区分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例2】《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
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含义
形式
文化
(是什么)
特点
•社会作用 对社会作用 •经济、政治
•综合国力
作用
(为什么)
对人影响
提升文化 的竞争力
(怎么样)
•来源 •表现 •特点 •塑造人
易错点一: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
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重点强
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主
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
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专题9 文化与社会(含解析)

专题09文化与社会1.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典例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CCTV举办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②2018年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④2018年6月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股市下跌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CCTV举办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和2018年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都属于文化现象,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B。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③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典例2】下列关于文化与文明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文明就是文化②文化发展了,文明就相应的发展③优秀文化的发展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④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的统一通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的统一通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而具体化。
由此可见,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文化的灵魂,但文明不等于文化,排除;选项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考点1文化与社会课件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深化拓展 理解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是指否认别国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妄图借助文化渗透 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特别提醒 准确区分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强调的是某 一经济(政治)活动或现象对文化有着作用,或是某一文化活动对经济或政治有着作用;相互交融主要是指文 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的是某一活动或现象中,既有经济(政治)的成分,也有文化 的成分,很难明确区分它是经济(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现象。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1.(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写尽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忧叹大唐盛极而衰。
这说明文学作品A.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
C.内容源于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受
D.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A
【解析】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这说明文学作品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文学作品是反映,不体现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B与题意不符。
C:文学作品内容源于客观现实,而不是源于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受,C错误。
D: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一模)艺术丰富了城市景观,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
不过百余米长的玉林四巷,一侧墙绘满小猪佩奇、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等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
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
手绘墙
①使传统文化全面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②将图画与城市相结合,让艺术更加生活化
③借助冰冷的墙壁表达艺术,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④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焕发生机,①错误。
②:手绘墙一侧墙绘满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这是将图画与城市相结合,让艺术更加生活化,②符合题意。
③:借助冰冷的墙壁表达艺术并未创新文化传播途径,③错误。
④:“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体现了手绘墙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一模)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
往;“步步有典故,处处有文物”的洛阳,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
文旅深度融合
①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④必然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可见,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①③正确。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
④:该选项中“必然”一词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一模)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宋代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
今天的景德镇五彩瓷器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技法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
可见()
①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
②景德镇瓷器的基本特征持续至今,具体内涵因时而化
③没有宋代皇帝的赐名,就没有景德镇瓷器的驰名
④瓷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景瓷历史源远流长,唐宋至今,景瓷坚持创新,今天融汇中西,异常精美,这说明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同时景德镇瓷器的基本特征持续至今,具体内涵因时而化,①②符合题意。
③:“没有宋代皇帝的赐名,就没有景德镇瓷器的驰名”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④: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一模)莫高窟坐落在我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一眼千年,莫高窟到底有多美。
莫
高窟石窟内彩塑、壁画富丽多彩,反映了1000多年间佛教文化、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
这说明()
A.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人们自觉接受熏陶的过程
C.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识
D.矛盾普遍性蕴含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答案】A
【解析】A:莫高窟石窟内彩塑、壁画富丽多彩,反映了1000多年间佛教文化、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这体现了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材料仅仅在介绍莫高窟,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人们自觉接受熏陶的过程”,B排除。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C错误。
D: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不是矛盾普遍性蕴含特殊性,D错误。
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