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咬文嚼字”—流行语
咬文嚼字流行语近年盘点

咬文嚼字流行语近年盘点什么是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指过于注重字句和文字使用的言辞,追求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斤斤计较的一种说话或写作风格。
这种风格的人通常在表达中倾向于使用复杂的、高级的词汇和句式结构,追求完美的措辞,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
咬文嚼字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些流行语就是很好的例证。
下面,我们将盘点一些近年来流行的咬文嚼字流行语,并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蜜汁"/"蜜汁关系""蜜汁"原指一种特殊的蜂蜜饮品,后来演变为形容某些奇特事物的词语。
而"蜜汁关系"则是指一种奇特的、难以理解的关系。
这个词的语法结构有些不合理,但却因此变得特别,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种使用方式在网络上流传,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语。
二、"日常"/"日常系""日常"本是一个名词,意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和常见的事情。
但现在却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独特或者奇怪的事物,表达出对事物的惊讶或无奈。
"日常系"则是指一种以"日常"为主题的文化现象,通常包含一些非日常的元素。
三、"佛系"/"佛系青年""佛系"源于日本,原意是指一种追求心灵宁静、不争不扰的生活态度。
后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用来形容那些对事物的关注度不高,对结局不强求,比较淡定、随和的人。
"佛系青年"则是指这样的年轻人,通常表现出对物质追求较少的特点,注重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
四、"男神"/"女神""男神"和"女神"最初来源于对男性和女性偶像的崇拜。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这两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符合一定标准的男性和女性。
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之《咬文嚼字》发布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之《咬文嚼字》发布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及其他各类考试共同所考察的考点,在申论、浙江省考面试等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建议广大考生需注重关于时政热点的积累。
为方便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系统的复习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热点解读,在此浙江人事考试网邀您及时关注更新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罄竹难书”还是“磬竹难书”?“严惩不贷”还是“严惩不怠”?《咬文嚼字》编辑部28日发布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诺贝尔奖、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语文差错上榜。
一、“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应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二、“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三、“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咬文嚼字 2023年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 2023年十大流行语1.硬核他的表演真是太硬核了。
He is so hardcore in his performance.2.过于Low这个节目太过于Low,我不想看了。
This show is too low for me, I don't want to watch it.3.摸鱼别老摸鱼,赶紧开始工作吧。
Stop slacking off, get to work.4.走心这件礼物真是走心,太合我的口味了。
This gift is so thoughtful, it's just my style.5.加鸡腿这碗面条太少了,再给我加鸡腿吧。
This bowl of noodles is too small, add a chicken leg for me.6. 666你的表现太棒了,666!You did great, 666!7.玩脱他这次真的玩脱了,弄出了这么大的笑话。
He really went too far this time, making such a big joke.8.加速快点加速,我们要赶在晚上到达目的地。
Step on the gas, we need to get to our destination before nightfall.9.内卷这个行业太过于内卷了,竞争太激烈。
This industry is too inwardly rolled, the competition is too fierce.10.野餐今天的午餐是野餐,大家准备好了吗?Today's lunch is a picnic, is everyone ready?11.嗨翻天这次聚会真是嗨翻天,玩得很开心。
This party was so much fun, we had a blast.12.加油加油,你一定能成功的。
You can do it, keep it up.13.躺平我这个周末就想躺平,不想出门。
2023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2023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1. 元宇宙: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虚拟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
2.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 躺平:躺平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过度竞争和压力的反抗。
4. 绝绝子:绝绝子是一种网络用语,表示非常棒、非常好。
5. 破防:破防是指突破了心理防线,常常用来形容情感上的触动。
6.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视野下的理念,强调各国间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7. 冰墩墩: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以其可爱的形象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8. 绝绝子:绝绝子是一种网络用语,表示非常棒、非常好。
9. 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0. 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中国央行推出的新型货币形式,旨在提高支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咬文嚼字》2023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2023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是一本以言辞文学为题材的杂志,每年都会推出关于流行语的特辑。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的流行语都会有所不同,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对语言的演变需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吧。
1.瘦友们(Shòu yǒumén):这个流行语出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示身材苗条的朋友。
在当代社会,个人的外貌和身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瘦友们用来代表致力于保持良好身材并互相鼓励的朋友圈。
2.古风(Gǔ fēng):古风在2023年成为了音乐、时尚和艺术界的热门词语。
它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古代风格的流行。
古风音乐、古风服饰、古风画作等都迅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3.素颜世界(Sù yán shì jiè):素颜世界指的是不化妆的面孔,强调天然、真实和自然的美。
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人们开始追求素颜美,对于敢于展示真实面貌的女性也有一种新的称呼,素颜女神。
4.佛系(Fó xì):佛系起源于日本,慢慢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它指的是一种悠闲、淡泊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名利,顺其自然。
佛系一词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反映了年轻人对于压力的抵触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5.宜2(Yí 2):宜2音同“一二”,指的是适合的、合适的意思。
在2023年的口语中,年轻人开始使用宜2来形容一件事情、一种活动或是一种风格适合自己,让人舒适和满足。
6.番茄工作法(Fān qié gōng zuò fǎ):这个工作法源自于一种意大利传统的番茄计时器。
番茄工作法在2023年由它的高效性和简易性开始在国内推广。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工作分成25分钟为一周期,并且每个周期之后休息5分钟。
相信番茄工作法将会成为更多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7.快闪婚(Kuài shǎn hūn):快闪婚指的是婚礼筹备时间短、婚礼简单、仪式隆重的新婚方式。
浅析《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浅析《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是一档以语言文化为主题的节目,旨在深入探讨中文语言和文化背景。
其中,曾经评选出“十大流行语”,这些词汇在社交媒体、互联网上经久不衰,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语言现象,如“佛系青年”、“996”等。
这些流行语反映出了当代社会的思潮,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首先,这些流行语往往是源于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性。
常见的“996”就是指工作时间为每周六天、每天九小时的工作制度,其提出正是源于当前中国社会中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的实际情况。
而“佛系青年”则是针对年轻人面对生活的无奈,寄予对生活的一种冷静、忍耐和乐观的态度,其流行正是因为年轻一代对这种态度的认同和追求。
其次,这些流行语往往是简单易懂,富有张力的词语。
比如,短短的三个字“996”便能很好地表达出当下年轻人对于工作时间、生活压力的感受与抱怨。
而“佛系青年”则是充满诗意、富有哲学思考的词语,在表达冷静、随意、自由的生活态度时,蕴含了深刻的社会信念和认知。
此外,这些流行语在表达时往往是简练有力、引人入胜。
它们具有普适性和表达性,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出一种思想或者情感,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最后,这些流行语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一些热点话题和社会问题,比如“996”正是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中工作压力大、薪资低下、难以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佛系青年”也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精神需求的追求和价值观的转变。
这些话题在传播过程中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反映出一种对当代社会和青年一代的关注和思考,具有时代性、简单易懂、有表达性和关注热点话题等特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咬文嚼字》2021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2021十大流行语一、引言在每年年末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回顾过去一年中流行的词汇和用语。
这些词汇和用语在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传播和应用,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和潮流。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词汇和用语开始在人们的口中流行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挖掘出2021年的十大流行语,并解释它们背后的含义和由来。
二、2021十大流行语1. 新基建新基建是2020年以来开始流行的一个词汇,它指的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基建的概念涵盖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是我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
这个词汇反映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2. 双循环双循环是2020年底以来成为热门话题的流行词汇,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这个概念首次提出在今年的“两会”上,并被定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新理念,意味着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内需市场和创新驱动,同时更加开放对外合作,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 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2021年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汇,指的是减税和减费政策的合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坚决推进减税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双减政策成为了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是我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
4.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和流行用语,它指的是我国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旨在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
今年,我国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宣布全国脱贫,脱贫攻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个词汇反映了我国提出的全球减贫治理理念,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5. 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2021年开始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它指的是由我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便于支付、结算和清算。
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

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在2023年,我们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流行语和热门词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咬文嚼字”。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经典文学《庄子·逍遥游》中的“充耳不闻雷,全身不见虎,一叶不见舟,在下如醉如痴。
是不是逍遥?”此句话,是老庄用来形容心无挂碍,无所谓外在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无牵绊的一种状态,也是说庄子追求一种自在的心境。
那么,什么是“咬文嚼字”呢?字面上的解释是指对文字咬文嚼字齿,《司马法》就有“舌之咬文嚼字”的记载。
在当代语境中,“咬文嚼字”指的是对于文字的斟酌和思考,不轻易妥协于表面、言简意赅的表达。
近年来,这个词汇在网络上开始流行,而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了2023年度热门流行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热词,我们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语言文字学的层面来解读“咬文嚼字”。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
对文字的细致斟酌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减少歧义和误解。
在当今社交媒体充斥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为了便于传播,往往采用简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但是,这样的表达往往容易造成误解和曲解。
而“咬文嚼字”则要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更加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从而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
从文学创作和阅读的角度来看,“咬文嚼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创作时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斟酌和推敲,力求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我所要传达的意思。
而作为读者,细细品读一篇文章,也需要“咬文嚼字”,才能够真正领会作者的用心和用意。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咬文嚼字”还可以引申到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对于事情往往采取了表面化、粗枝大叶的处理方式。
然而,如果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咬文嚼字”的精神,即对待每一个细节都保持严谨和审慎的态度,相信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面试热点:“咬文嚼字”—流行语
在公务员考试中,面试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在面试中,想要取得好成绩,自然离不开面试热点的加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公务员面试热点:“咬文嚼字”—流行语。
公务员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前不久,《咬文嚼字》杂志在官方微博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等。
“《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的标准始终如一,就是流行、创新、文明。
”近年来,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网络特色日趋明显,今年除供给侧、工匠精神外,其他8条均来自于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新的涵义,成为历年评选中最多的。
网络已经影响到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从中甚至能发现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
公务员面试热点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一个词,记录的是一个时代,十大流行语,或许正是即将过去的2016年的一个时代缩影。
流行语中有时代烙印,是历史留下的脚印。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
现在的流行语,游戏成分很重,这和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有关系。
现在很多流行语是一种语言游戏,让社会情绪得到宣泄。
而有语言智慧的流行语,一定会更有生命力。
1
@人民网:关于流行语的调查显示,41.7%的受访者喜欢这些流行语,12.2%的受访者表示反感,46.2%的受访者无所谓。
受访者在网络聊天(69.4%)时使用流行语最普遍,其他为:日常生活聊天(51.2%)、发微博朋友圈(42.2%)和写文章(9.3%)时。
而对于这些流行语的来历,11.1%的受访者表示都知道,48.2%的受访者大部分知道,34.8%的受访者知道几个,6.0%的受访者都不知道。
@新华网:随着表情包走红,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
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
这正是“葛优躺”一词流行的心理背景。
@光明网:由于组成网络流行语的原料元素多样,造成网络流行语形态不稳定,而网上的完全个人化、无加工,也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不可避免地蒙上低俗或智慧、格调不高的阴影,或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义偏离,这是网络语屡屡被诟病的原因。
为此,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应该为社会文化生活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评选流行语也是从这一角度做出一些示范。
”
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
《咬文嚼字》杂志在官方微博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等,谈谈你对于这些流行语的看法。
公务员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2
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人们更具有娱乐精神,时间也变得碎片化,所以有时一个简单的视频或不经意的小创意就能博得大量关注,瞬间席卷网络,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文化。
同时,流行语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如“猴赛雷”、“宝宝心里苦”、“吃藕(丑)”、“吃土”等。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供给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等词语上榜。
对于这些流行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平民化特征明显,越来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
网络已经影响到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从中甚至能发现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
除了“供给侧”、“工匠精神”以外,其他基本上都与网民有关,都发端于网民的创造或传播。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流行时尚的风向标、大众心态的晴雨表,比如“洪荒之力”、“小目标”、“葛优躺”、“吃瓜群众”等,都反映了平民的生活、情感、心理状况、处世态度等。
“小目标”这个词语的走红,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甚至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其中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
随着表情包走红,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
这正是“葛优躺”一词流行的心理背景。
2、组成元素多元化。
今年流行语评选中,既有第一次来自表情包的“葛优躺”,也有因方言谐音而走红的“蓝瘦、香菇”。
不难发现现在的流行语已不同以往,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词语,而呈现出词文件、词新闻、词游戏的形态。
比如“供给侧”、“工匠精神”便是典型的词文件;“供给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成为高
3
频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前景令人期待。
一些流行语记录了热门事件,具有“词新闻”的意义;此外网民们开始游戏文字,留下了比如“一言不合就xx”这类流行语,本义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
这一流行语如今使用已经泛化,更多地表示“任性”“动不动”的意思,如“老师一言不合就表扬学生”“单位一言不合就发奖金”“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等等。
迎合了年轻人在表达上的游戏化心理,即词语要有意思,又要视觉化。
3、这些流行语如果用得合适是好的,如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这样的流行语很正面积极,因为大家生活节奏都太快了,有时候缺乏这么一种认真仔细、兢兢业业的精神,所以这类流行语的使用效果很好。
“供给侧”变成流行语,也更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推进。
但如果滥用就会造成汉语言文化的倒退。
流行语比较浅显,属于一种快餐文化,但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很深厚的,一味地追求流行语也会让整个语言环境变得单一。
另外,由于组成网络流行语的原料元素多样,造成网络流行语形态不稳定,而网上的完全个人化、无加工,也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不可避免地蒙上低俗或智慧、格调不高的阴影,或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义偏离,这是网络语屡屡被诟病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流行语可以从流行、创新、文明这些角度做出一些示范。
比如,“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
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状态很拼”。
“套路”,汉语中本
4
有“套路”一词,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如少林拳套路;也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如改革新套路。
201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套路”翻出新意,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
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对当时社会有着最直接、最及时的反映。
流行语的涌入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
但是,一部分流行语与现行汉语规范标准有不相一致的一面。
流行语对语言和社会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流行语。
一方面,对已经成为社会所承认的习惯用法,按“约定俗成”的原则予以肯定另一方面,按照需要、合乎规律、意义明确的原则对语言中不合规律的现象予以规范。
原文链接:/mianshi/20170417/1560225.html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