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案)

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1、AC/ON 是开启计算机键;2、DEL 是清除键;3、+ 、- 、×、÷是加、减、乘、除运算键;4、= 是执行运算键;5、OFF是关闭运算键;6、SHIFT 是第二功能键,如先按 SHIFT 键,再按 = 键,执行第二功能,即执行百分率运算;7、(-) 是使录入的数据或计算的结果取负值;8、x2是平方运算键;9、x□是乘方运算键。
下面我们尝试用计算器解题。
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例1 用计算器求354+21.3解:用计算器求354+21.3的过程为:键入354+21.3,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345+21.3,再按 = ,在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若需得到小数形式的结果,可继续按 S D ,显示366.3,即交流、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通过让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用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45+21.3==366.3做一做:按例1的方法,用计算器求105.3-243的值。
例2 用计算器求31.2÷(-0.4)解:用计算器求31.2÷(-0.4)的按键顺序是: 3 1 . 2 ÷ (-) 0 . 4 = .显示的结果为-78,所以31.2÷(-0.4)=-78注意:(1)在输入0.4时,也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 . 4 即可。
(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
如输入负数-5,有点计算器是 (-) 5 或– 5 ,有的则为 5 +/- 。
做一做:按例2的方法,用计算器求8.2×(-4.3)÷2.5的值例3 用计算器求62.2+4×7.8解:用计算器求8.2×(-4.3)÷2.5的按键顺序是:8 . 2 ÷ (-) 4 . 3 ÷ 2 . 5 = .显示的结果为-14.104,所以8.2×(-4.3)÷2.5=-14.104解:这是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按键功能,掌握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数字及运算符号的输入等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复杂运算。
3.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找零、计算速度、面积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然后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决。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计算器的使用心得,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经验。其他同学可以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计算器的使用能力。
5.培养学生遵守计算器使用的规范和道德,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和技巧,但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较为陌生。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计算器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器有初步的了解,但仅限于简单操作,对于计算器的更多功能和技巧掌握不足。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计算器基本操作和复杂运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2.总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经验和方法,强调将计算器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性。
3.强调计算器只是辅助计算的工具,不能完全依赖,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自选一个场景,使用计算器解决相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结果写成解题报告。例如,可以计算家庭每月的电费、水费等费用,或者计算外出旅行的费用预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一、情境导入任选1,2,3,……,9中的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乘以7,再将结果乘以15873,你知道积是多少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学会了计算器的使用,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498 765)×239-6 989 329;(2)-177.解析:(1)中按键顺序为(-)498765×239-6989329=,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6194164;(2)中按键顺序为(-)17x■7=,计算器显示结果为-410338673.解:(1)(-498765)×239-6989329=-126194164;(2)-177=-410338673.探究点二: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利用计算器计算:(1)0.012,0.12,12,102,1002,1 0002;(2)0.013,0.13,13,103,1003,1 0003;(3)通过(1)(2)的计算探究乘方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解析:先利用计算器求出结果,再对比结果观察得出规律.解:(1)0.012=0.000 1,0.12=0.01,12=1,102=100,1002=10 000,1 0002=1 000 000;(2)0.013=0.000 001,0.13=0.001,13=1,103=1 000,1003=1 000 000,1 0003=1 000 000 000;(3)由(1)(2)两题可以发现小数点每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它的平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位,而它的立方的小数点也相应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三位.方法总结:探求乘方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需观察分析乘方前各底数小数点的位置,再比较相对应的各数乘方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可发现一般规律.探究点三:求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1)0.6328(精确到0.01);(2)7.9122(精确到个位);(3)47155(精确到百位);(4)130.06(精确到0.1);(5)4602.15(精确到千位).解析:(1)把千分位上的数字2四舍五入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数字9四舍五入即可;(3)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十位上的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4)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5)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百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解:(1)0.6328≈0.63(精确到0.01);(2)7.9122≈8(精确到个位);(3)47155≈4.72×104(精确到百位);(4)130.06≈130.1(精确到0.1);(5)4602.15≈5×103(精确到千位).方法总结:按精确度找出要保留的最后一个数位,再按下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即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内容:2.12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情况?”(如购物找零、计算成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器运算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让我感到欣慰。然而,通过观察和互动,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讲授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时,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耐心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二章第12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按键:介绍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及其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清除键等。
2.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2.15 用计算器 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巧,提高计算速度。
二、教学准备1.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计算器(每位学生一台);3.教学投影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并提问:平时我们进行数学计算都是怎样计算的?有哪些常用的计算方法?2.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呈现计算器的外观和基本功能按钮的图示,简要介绍每个按钮的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键、等于键等。
3.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实践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输入、运算符的选择、等于键的按下等基本操作方法。
4.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练习,例如:13 + 5、18 - 7、6 × 4、30÷ 5,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运算式。
5. 进一步练习•给学生出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例如:137 + 56 - 23、84 × 39 ÷ 12,以及含有带括号的计算题目。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场景,例如在商店购物、计算时间和距离等。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要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肯定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巧。
通过不断练习和拓展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难的计算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充分发挥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1

②做一做:
(1)按例 4 的方法求 6.35
(2)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开头的圆柱的体积(结果精确到 mm, 取 3.14)。
2.课堂练习: 课本:P77―78:1,2,3。
三、课堂小结: 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四、课堂作业: 必做:课本:算的。 (2)输入 0.4 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 0,按成 .4 。 ②做一做 按例 2 的方法,用计算器求 8.2×(-4.3) ÷2.5。
②做一做:
(1)按例 4 的方法求 6.35
(2)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开头的圆柱的体积(结果精确到 mm, 取 3.14)。
2.课堂练习: 课本:P72―73:1,2,3。
三、课堂小结:
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四、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P73: 1,2,3。选做题 4
选 做:P78 4:教学后记
(-) 0 .
例 3:①用计算器求 62.2-4×(-7.8)。
这是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
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因此,本题的按键顺序是: 6
2
.
2
-
4
×÷
7
.
8
%
= 。∴ 62.2-4×(-7.8)=93.4。
②做一做 按例 3 的方法,用计算器求 (-59)×2÷4.2÷(-7)。
2.322 7.06 ,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来完成。计算器是一
种常用的计算工具,利用计算器可以进行许多种复杂的运算。
二、讲授新课: 1.例题: 例 1:①用计算器求 345+21.3。 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输入算式,再按等号键,显示
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
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器的简单用法。
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百分数运算。
3.了解计算器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规则。
教学重点
1.计算器的简单用法。
2.四则运算和百分数运算。
教学难点
1.计算器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规则。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课前导入(5分钟)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概念及用法。
–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百分数运算。
2.计算规则的讲解(10分钟)
–讲解计算器所涉及到的计算规则,如小数采取四舍五入,除数不能为零等。
3.案例分析(30分钟)
–根据教材上给出的题目,进行实际操作和讲解,并让学生参与互动。
4.计算器的应用(10分钟)
–讲解计算器在生活中大量应用的情况。
5.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互动交流法
教学工具
计算器、黑板、粉笔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上讲解的计算器应用题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计算器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计算器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规则。
在讲解案例和计算器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堂内容,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情况中。
但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存在不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计算器的练习。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师生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问: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用计算器计算问: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12 12x4= 2.0736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例用计算器计算:(3.2-4.5)×23-25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2110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练习:做一做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2.236÷(-2.3)和书本上的习题【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教学目标:
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
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
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
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
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
【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
2.用计算器计算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
任务按键顺序结果
41.9×(-0.6) 41.9⨯()-0.6=-25.14
23×6
5 23⨯65=198
5
2
1.2 1.22x 1.44
4
12 12x4= 2.0736
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
例用计算器计算:
(1)(3.2-4.5)×23-2
5
(2)[3⨯3(2)-+1]÷(6
5
-)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
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
.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156
,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
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课件出示:做一做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
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
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1) 12.236÷(-2.3);( 2) 5
13;(3) 3
155;( 4 ) 1
2
⨯(3.87-2.21)⨯3
15+3
1.3.
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
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
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
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课件出示
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
(1)27= ,2
67= ,2
667= ,猜想2
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
3= ,83= ,猜想2006
3的个位数字是.
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
生:27= 49 ,2
67= 4489,2
667= 444889 ,猜想2
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
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
3的个位数字是9 .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
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先出示:3+7= 2×5= 25×4= 198+2=
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
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
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
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
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
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