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 太平天国的起义领袖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洪秀全,他是广西横县人,咸丰元年(1850年)发动太平天国起义。

2. 起义的社会背景太平天国的起义,是在中国清朝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困苦,农民纷纷响应太平军的号召。

3. 起义的宗教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密不可分。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广泛吸引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农民加入到起义运动中来。

二、太平天国的发展1. 政治建设太平天国建立后,实行共产主义的政治制度,推行“太平共和”等制度,取消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官僚军阀统治,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2. 军事扩张太平天国军队在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太平军经常与清军进行战争,多次击败清军。

3. 农民生活改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一大特点,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了农民生活。

太平天国建立了农田水利、推广新农具、改良农作物、修筑村级堤坝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水平。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与衰落1. 内部矛盾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分歧,如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道光皇帝派来的内奸李秀成等,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不团结和矛盾激化。

2. 清朝政府的进攻清朝政府为了保卫封建统治,采取了残酷而有力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办法。

清军对太平军进行了多次的围剿和战争,使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3. 国际援助的缺失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衰落,与国际帮助的缺失有关。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与外国基督教传教士联络,但是与外国人和他国政府的援助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国际因素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 经济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社会末期的深刻危机和动荡不安的状态,推动了中国社会末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和起因:
- 发生时间:1851年-1864年,持续了14年之久。

- 发生地点: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 起因:基于基督教教义的怀疑和反思,加上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

2. 领导人和组织:
- 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杨秀清、韦昌辉等。

- 组织体系:建立"天朝"政权,模拟清王朝体制。

3. 发展过程:
- 拱卫起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

- 攻占南京(1853年):建立"天朝"都城。

- 广阔疆土(1856年):疆土最大时横跨16个省。

- 江南基地(1860年后):后期仅存江南地区。

4. 影响和结果:
- 造成了大规模的流离失所、民间伤亡。

- 加剧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 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西方列强武力介入埋下伏笔。

- 最终在1864年被清军彻底剿灭。

5. 历史评价:
- 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

- 具有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色彩。

- 带有一定的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高考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必考知识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__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__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1853年,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高中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高中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1.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2. 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后,连年的自然灾害。

3.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战略上失误
⑵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2.治国方案——《资政新篇》(1859年)
思考: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⑵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近代化减少阻力。

⑶勇敢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⑷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⑸拉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高三历史太平天国知识点

高三历史太平天国知识点

高三历史太平天国知识点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太平天国的背景、领导人、主要事件和影响等知识点。

一、太平天国的背景太平天国的兴起是在清朝晚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税负沉重,加上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滥发洋货,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太平天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洪秀全,他是一个广西农民的儿子,由于家境贫寒,早年不能上学,但他对书籍非常热爱,通过自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洪秀全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后,提出了平等、共产的信仰,并组织起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

三、太平天国的主要事件1. 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他宣称自己是上帝父母的二儿子,通过宣传农民平等、共产的理念,吸引了大批农民参加起义。

2. 太平天国的军事组织:太平天国军队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制度和组织,如分设统领、将领、副将等职位,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激励政策。

3. 太平天国的战争:太平天国在起义后与清朝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战争。

他们多次攻占重要城市,如南京,并建立起太平天国的政权。

4. 太平天国失败: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内部矛盾的加剧、太平天国军队战斗能力的下降,以及清朝利用外国势力的援助等。

四、太平天国的影响1. 清末政治变革:太平天国的起义对清朝政治产生了巨大冲击,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的实施,如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等。

2. 农民意识觉醒: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农民的觉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农民运动有很多的借鉴和参考太平天国。

3. 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太平天国起义提出了农民平等、共产的理念,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社会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太平天国的背景、领导人、主要事件和影响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对于提高历史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应对高考历史试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冯云山和洪仁王干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

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

1862-1864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

1862年5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

李秀成奉命从苏南分军三路回援。

10月13日,李秀成亲率主力与曾国荃部展开激战,久攻不胜,于11月26日主动撤军。

此后,洪秀全又派李秀成“进北攻南”,解除京围。

李秀成勉强从命。

但此战损兵折将,遭致惨败。

这两次战斗的失败,使天京陷于坐困局面。

从此太平天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能凭借城防工事消极防御。

1864年3月,湘军合围天京。

6月1日洪秀全病逝。

7月19日天京陷落,守城将士除少数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及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

攻占南京的时间:1853年(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抗击洋枪队:太平军在青浦大
败洋枪队。

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太平天国运动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1.正确相识“拜上帝教”鸦片斗争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农夫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带有深厚宗教迷信色调的农夫革命思想和信条,并借传教为名发动群众,实行反清起义。

应当承认,拜上帝教在洪秀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反封建的斗争中起过非常主动的作用;但在太平天国的斗争实践中,拜上帝教成为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维护自己特权地位的一种工具。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特点①革命性: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夫的斗争思想,明确主见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并形成了系统的革命纲领;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②空想性:首先,它主见平分土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

1854年,太平天国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其次,肯定平均安排土地的圣库制度违反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主动性。

③落后性:它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志向化目标,事实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主见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比较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太平天国走向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时期经济主见试图在维护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状况下实行肯定平均主义主见爱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群众基础突出地反映了农夫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剧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的革命主动性未能反映农夫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夫的革命主动性作用干脆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运动无干脆影响时代特点是几千年来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具有显明的资本主义色调,反映了鸦片斗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缘由(1)主观方面①农夫阶级的局限性。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
识记知识点:
1. 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1851年1月;洪秀全
2. 《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3.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严重内讧;是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次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弱。

4. 《资政新篇》:内容: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

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理解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但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准备:(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
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

时间:1853年。

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战果,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兵力,为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失败主要原因:太平天国战略失误,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西征:目的: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时间:1853—
1855年。

将领:赖汉英、石达开。

战果:1853年,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重镇,然后进入湖南。

1855年,石达开率西征军在鄱阳湖口大败湘军,然后进入江西,攻占了大片土地。

3、东征:目的: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1856年。

将领:秦日纲。

战果:1856年秦日纲率东征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同石达开会师再破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五、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天京变乱:⑴、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革命的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⑵、经过:1856年秋,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接着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来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

⑶、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又封洪仁王干为干王,总理朝政。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跨江北大营。

三河镇大捷:同年,他们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再破江南大营:1860年,他们又再次合力打破江南大营,李秀成率军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安庆保卫战失败:1861年,安庆陷落,次年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1)时间:1864年。

(2)标志:天京陷落。

(3)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
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

(4)教训:太平天国的失败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它的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外来侵略的任务。

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④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⑤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