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案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的设计和参数选择
设计原则
凸轮的设计应考虑载荷、速度 和精度等因素,并满足运动学 和强度学的要求。
参数选择
凸轮的参数包括凸轮半径、凸 轮轴角度和凸轮顶点位置等, 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优化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可 以优化凸轮的形状和参数,以 提高凸轮机构的性能。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
1
转动运动
通过凸轮的旋转,实现机构的直线或曲线运动。
2
滑动运动
随着凸轮轮廓的变化,机构的接触点会产生水平或竖直方向的滑动运动。
3
摇摆运动
凸轮的摇杆或滚柱可以实现机构的摇摆运动。
凸轮机构的布置和设计原则
1 布置方式
根据机构的运动要求和空间限制,选择合适 的凸轮布置方式,如列状、行状或环状。
2 设计原则
在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机构的刚 度、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机构的性 能。
凸轮机构的应用案例
发动机气门机构
凸轮机构用于控制发动机气门的 开闭,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印刷机印版定位
凸轮机构用于实现印刷机印版的 准确定位,提高印刷质量。
纸张折叠机构
凸轮机构用于纸张折叠机构,实 现精确的折叠操作。
小结和要点
1 2 3 4
5
6
凸轮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机构。 凸轮机构具有多种分类和特点。 凸轮的设计和参数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可以通过几何和动力学方法 实现。 凸轮机构的布置和设计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凸轮机构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凸轮机构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机构,用于将轮系运动转化为直线或曲线 的机械动作。它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凸轮机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及分类1.1 凸轮机构的组成1.2 凸轮机构的分类1.3 凸轮机构的应用2. 凸轮的轮廓曲线2.1 凸轮的轮廓曲线类型2.2 基圆、止点圆和顶点圆的概念2.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3. 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3.1 确定凸轮的类型和参数3.2 选择合适的凸轮材料3.3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4 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寿命4. 凸轮机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凸轮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案例。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和凸轮机构设计步骤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拓展学习1. 介绍其他类型的凸轮机构,如摆动凸轮、复合凸轮等。
2. 探讨凸轮机构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的理解。
九、课程回顾与展望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学习有所期待。
机械原理 4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dS e
dS e
arctg d
arctg d
S S0
S r02 e2
η ——转向系数 δ ——从动件偏置方向系数
由式可知:r0↓α ↑
三、按轮廓曲线全部外凸的条件确定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凸轮的基圆半径
r0
0
b'
B1
B2 r0
B3
B0
B8
O
B7
§4-2 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一、几个概念 尖底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1、基圆:凸轮轮廓上最小矢径为半径的圆
2、偏距e:偏距圆
e
A
w
B
r0 O
C
D
h h
二、分析从动件的运动
行程:h(最大位移) 推程运动角:φ=BOB′=∠AOB1 运休止角:φS=∠BOC=∠B1OC1 回程运动角:φ′=∠C1OD 近休止角:φS′=∠AOD
f (x1, y1,) 2(x1
x) dx
d
2( y1
y) dy
d
0
联立求解x1和y1,即得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廓线参数方程:
x1 x rT y1 y rT
dy / d
2
2
dx
d
dy
d
dx / d
b'' B6
B5 B4
四、滚子半径的选择
rT
rT C
rT
B
rT
' O
A '
'
滚子半径rT必须小于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
最曲率半径ρ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凸轮机构-09下1PPT课件

8
(1) 力 锁 合 (force closure)
利用推杆的重力、弹簧力或 其它外力使推杆始终与凸轮
保持接触
槽 凸 轮 机 构
等 宽 凸 轮 机 构
(2)形锁合(pro) 利用凸轮
与推杆构成的高副元素的特
殊几何结构使凸轮与推杆始
终保持接触
等 径 凸 轮 机 构 共 轭 凸 轮 机 构
§9-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而引起推杆惯性力的有限值突 O
v
变,并由此对凸轮产生有限值 2h/0
冲击 ——柔性冲击(Soft impulse)
O
✓从动件在运动起始、中点
a
和终止点存在柔性冲击
➢推程运动方程:
等速运动规律
边界条件
运动始点:=0, s=0 运动终点: = 0,s=h
c0=0 c1=h/0
推程运动方程式:s (h0) v (h0)ω
a 0
0,0
➢回程运动方程
s c0 c1
15
v ds dt c1
a dv dt 0
边界条件
运动始点:=0, s=h
c0=h
运动终点: = 0 ,s=0
s
h(1
0
)
v
h
0
ω
0, 0
a 0
c1=h/0
★等速运动规律运动特性
✓从动件在运动起始和终止点存在刚性冲击
✓适用于低速轻载场合
1.2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亦称为抛物线运动规律
16
s
线图表示法:
h
特点:从动件在起点、中点和
h/2
终点,因加速度有有限值突变
4
盘形凸轮(Plate cam) 移动凸轮(Wedge cam) 圆柱面凸轮(Cylindrical cam) 端面凸轮(Cylindrical cam)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旋转构件,用于转换转动运动为线性或其他形式的运动。
1.2 凸轮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正凸轮、逆凸轮、复合凸轮等。
1.3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特点:简单、紧凑、易于控制和调节。
应用:印刷机械、包装机械、机床、汽车等。
第二章:凸轮的轮廓设计2.1 凸轮轮廓的基本参数基圆半径:凸轮与从动件接触点的圆的半径。
顶圆半径:凸轮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圆的半径。
工作圆半径:凸轮轮廓的最小圆的半径。
2.2 凸轮轮廓的计算按运动规律计算:正弦、余弦、直线等运动规律。
按压力角计算:凸轮轮廓的压力角与基圆压力角的关系。
2.3 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按运动要求设计:确定凸轮的升程、降程和回程。
按力学要求设计: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刚度。
按加工要求设计: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刀具。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设计3.1 从动件的分类和特点按形状分类:摆动从动件、直线从动件、滚子从动件等。
按驱动方式分类:曲柄摇杆机构、摆线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
3.2 从动件的设计要点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形状和尺寸,满足力学和运动要求。
考虑从动件与凸轮的接触条件和磨损情况。
3.3 从动件的设计实例以摆动从动件为例,介绍其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从动件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4.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啮合角压力角:凸轮和从动件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啮合角:凸轮和从动件啮合点处的啮合角。
4.2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冲击和振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冲击和振动。
传动误差:凸轮和从动件的啮合误差。
4.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和优化分析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对整个机械系统的影响。
优化凸轮的形状和参数,减小冲击和振动,提高传动效率。
第五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5.1 印刷机械中的凸轮机构介绍印刷机械中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应用。
机械原理第9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分。
②等减速推程段:
当δ =δ0/2 时,s = h /2,h/2 = C0+C1δ0/2+C2δ02/4 当δ = δ0 时,s = h ,v = 0,h = C0+C1δ0+C2δ02
0 = ωC1+2ωC2δ ,C1=-2 C2δ0 C0=-h,C1= 4h/δ0, C2=-2h/δ02
如图所示,选取Oxy坐标系,B0 点为凸轮廓线起始点。当凸轮转过δ 角度时,推杆位移为s。此时滚子中 心B点的坐标为
x (s0 s) sin e cos
y
(s0
s) cos
A7
C8 A6 C7
w
A8
-w
A9
C9 B8 B9 B7 r0
C10
B12100 ° B0
O
B1 a B2
C1 L C2φ1φ0
A10 A0
φ
Φ
o
2
1
2 3 456
180º
7 8 9 10
60º 120º
δ
(1)作出角位移线图;
(2)作初始位置;
A5
C6
B6 B1580°B4
C4
C5
φ3
φC23
A1
↓对心直动平底推杆盘形凸 轮机构
↑偏置直动尖端推杆盘形凸轮机 构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分。
↑尖端摆动凸轮机构
↓平底摆动凸轮机构
↑滚子摆动凸轮机构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分。
(4)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式分
力封闭型凸轮机构
利用推杆的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使推杆与凸轮保持接
触的
此外,还要考虑机构的冲击性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凸轮机构设计说明书

全面探究凸轮机构设计原理及方法凸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凸轮和摆杆的配合组成,具有可逆性、可编程性和高精度的特点。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三个方面探究凸轮机构设计的要点。
一、设计原理
凸轮机构的设计原理是在摆杆与凸轮配合时,摆杆可以沿凸轮轮廓实现规定的运动规律,如直线运动、往返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凸轮可以根据运动轨迹、运动频率和运动速度等要求,通过凸轮轮廓的设计来完成。
凸轮轮廓的设计包括了初步设计、动力学分析、运动规划等步骤。
二、设计方法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手工绘图及设计软件辅助。
手工绘图是传统的凸轮轮廓设计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凸轮机构,如往复式转动机构、转动转动机构等;而对于复杂的凸轮机构,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roEngineer、CATIA、AutoCAD等,进行三维建模、运动模拟和优化设计。
此外,对于凸轮机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强度计算、可靠性分析等相关问题。
三、优化策略
凸轮机构的设计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凸轮轮廓的形状优化、摆杆的长度优化和机构传动效率的优化等。
凸轮轮廓的形状优化通常是通过
Cycloid、Involute、Bezier等曲线的拟合来实现;摆杆的长度优化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建立,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算法进行
求解;传动效率的优化可以通过轮廓优化、材料优化、润滑优化等途
径来进行。
凸轮机构的设计是机械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学习者在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和实践。
通过对凸轮机构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
的精髓,提高机械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凸轮机构学习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凸轮机构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主要涉及凸轮机构的相关知识。
教材的章节包括: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有:凸轮的形状、凸轮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基圆半径的计算、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分类,理解凸轮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运动规律,能够进行凸轮的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难点:凸轮的运动规律的计算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凸轮机构,如洗衣机脱水装置、汽车雨刷等,引导学生思考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凸轮机构的设计案例,讲解凸轮的运动规律的计算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凸轮轮廓曲线,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凸轮机构1. 组成:凸轮、从动件、支撑件2. 分类:盘形凸轮、圆柱凸轮、球形凸轮3. 工作原理:凸轮的运动规律1. 线速度与角速度2. 加速度与减速度3. 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盘形凸轮,使其能够实现某个特定的动作。
答案:根据动作要求,计算凸轮的参数,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2. 题目:计算一个给定参数的凸轮的运动规律。
答案:根据凸轮的参数,计算出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减速度等运动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凸轮机构,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设计方法和轮廓曲线的绘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9.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凸轮机构是由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通过高副接触带动从动件实现预期运动规律的一种高副机构。
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自动控制装置和装配生产线中。
(尤其是需要从动件准确地实现某种预期的运动规律时)常用于将“简单转动”→“复杂移动”、“复杂摆动”、“与其它机构组合得到复杂的运动”。
图示为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1叫做凸轮,当它作等速转动时,其曲线轮廓通过与推杆2的平底接触,使气阀有规律地开启和闭合。
工作对气阀的动作程序及其速度和加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通过凸轮的轮廓曲线来实现的。
组成:凸轮、从动件、机架(高副机构)。
二、凸轮机构的特点1)只需改变凸轮廓线,就可以得到复杂的运动规律;2)设计方法简便;3)构件少、结构紧凑;4)与其它机构组合可以得到很复杂的运动规律5)凸轮机构不宜传递很大的动力;6)从动件的行程不宜过大;7)特殊的凸轮廓线有时加工困难。
三、凸轮机构的类型凸轮机构的分类:1)盘形凸轮按凸轮形状分:2)移动凸轮3)柱体凸轮1)尖底从动件;按从动件型式分: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力封闭→弹簧力、重力等按维持高副接触分(封闭)槽形凸轮2)几何封闭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共轭凸轮§9.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设计凸轮机构时,首先应根据工作要求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然后再按照这一运动规律设计凸轮廓线。
以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说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凸轮廓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概念:基圆——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最小向径.r 0所作的圆。
行程——从动件由最远点到最近点的位移量h (或摆角 ) 推程——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的过程。
回程——从动件靠近凸轮轴心的过程。
推程运动角——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过程,凸轮所转过的角度。
名称图形 说明尖 端 从 动 件从动件的尖端能够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从而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
这种从动件 结构最简单,但尖端处易磨损,故只适用于速度较低 和传力不大的场合(实用性较差,但理论意义强)。
曲 面 从 动 件为了克服尖端从动件的缺点,可以把从动件的端部做成曲面,称为曲面从动件。
这种结构形式的从动 件在生产中应用较多。
滚 子 从 动 件为减小摩擦磨损,在从动件端部安装一个滚轮,把从动件与凸轮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因 此摩擦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故这种形 式的从动件应用很广(并不适宜高速)。
平 底 从 动 件从动件与凸轮轮廓之间为线接触,接触处易形成油膜,润滑状况好。
此外,在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 动件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从动件的平底,受力平稳, 传动效率高,常用于高速场合。
缺点是与之配合的 凸轮轮廓必须全部为外凸形状。
回程运动角——从动件靠近凸轮轴心过程,凸轮所转过的角度。
远休止角——从动件在最远位置停留过程中凸轮所转过的角度。
近休止角——从动件在最近位置停留过程中凸轮所转过的角度。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指从动件的位移s、速度v、加速度a 及加速度等随时间t 和凸轮转角 变化的规律。
从动件的运动线图:从动件的s、v、a、j 随时间t 或凸轮转角δ变化的曲线。
一.常用的运动规律:1)多项式类s(δ)=c0+c1δ+ c2δ2+ c1δ3+•••••+c nδn2)三角函数类;几种常见运动规律的运动线图和特点名称运动线图特点及应用等速运动规律取n =1的多项式类方程:s=c0+c1δ;v=ωc1;a=0 边界条件:δ=0,s=0; δ=Ф,s=h;得:c0=0; c1=h/Ф;得方程:s= (h/Ф)δ ; v=ωh/Ф=c ;a=0 从动件速度为常量,其位移曲线为一条斜率为常数的斜直线,故又称直线运动规律。
特点:速度曲线不连续,从动件运动起始和终止位置速度有突变,会产生刚性冲击。
适用场合:低速轻载。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取n =2的多项式类方程:s==c0+c1δ+ c2δ2; v= c1+ 2c2ωδ; a=2c2ω2边界条件:δ=0,s=0;δ=Ф,s=h/2; δ=0,v=0;得待定系数:c0=0; c1=0; c2=2h/Ф2;等加速段方程:s=(2h/Ф)δ2 ;v=(4hω/Ф2) δ;a=4hω2/Ф2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的前半段作等加速运动,后半段作等减速运动。
通常加速度和减速度绝对值相等,位移曲线关于O点对称。
特点:速度曲线连续,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因加速度曲线在运动的起始、中间和终止位置有突变,会产生柔性冲击。
适用场合:中速轻载。
简谐运动规律当质点在(半径R)圆周上作匀速运动时,其在该圆直径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运动称为简谐运动,由于其加速度曲线为余弦曲线,故又称为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特点:速度曲线连续,故不会产生刚性冲击,但在运动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加速度曲线不连续,故会产生柔性冲击。
适用场合:中速中载。
当从动件作无停歇的升--降--升连续停歇运动时,加速度曲线变成连续曲线,可用于高速场合。
位移方程:(取R=h/2)S=h(1-cosθ)/2 ; θ/π=φ/ΦS=h[1-cos(πφ/Φ)]/2微分后可求出速度、加速度方程摆线运动规律当滚圆沿纵坐标轴作匀速纯滚动时,圆周上一点的轨迹为一摆线。
此时该点在纵坐标轴上的投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称摆线运动规律,由于其加速度曲线为正弦曲线,故又称为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特点: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均连续无突变,故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
适用场合:高速轻载。
位移方程:取R=h/2πS=A0B-Rsinθ= AB-Rsinθ=Rθ-Rsinθ=R(θ-sinθ)另外:θ/2π=φ/Φ所以:S= h [φ/Φ-sin(2πφ/Φ)/2π]3-4-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取n =5的多项式类方程:s( )=c0+c1δ+ c2δ2+ c3δ3+•c4δ4+c5δ5边界条件:δ=0,s=0、v=0、a=0;δ=Ф,s=h、v=0、a=0位移方程式:s=(10h/Ф3)δ3-(15h/Ф4)δ4+(6h/Ф5)δ5位移方程式中多项式剩余项的次数为3、4、5,故称3-4-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也称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特点: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均连续无突变,故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
适用场合:高速中载。
二、组合型运动规律在工程实际中,常会遇到机械对从动件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有多种要求,而只用一种常用运动规律又难于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
这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运动和动力特性,可把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组合起来加以使用,这种组合称为运动曲线的拼接。
●组合后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应满足的条件:(1)满足实际工作对从动件特殊的运动要求。
(2)保证各段不同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在拼接点处的值连续相等,避免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即:应满足的边界条件。
(3)应使最大速度v max和最大加速度a max的值尽可能小,以避免过大的动量和惯性力对机构运转造成不利的影响●典型的运动规律组合:1)等加、等减+正弦加速度(摆线)--改进的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2)等速+正弦加速度;3)等速+余弦加速度4)正弦加速度+正弦加速度三、如何确定从动件运动规律在选择或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应考虑:a.是否满足机械的具体工作要求?b.凸轮机构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V max、a max、J max、刚性冲击、柔性冲击)c.所设计的凸轮廓线是否便于加工?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往往是互相制约的。
因此,在选择或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必须根据使用场合、工作条件等分清主次综合考虑,确定选择或设计运动规律的主要根据。
§9.3 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有作图法和解析法,其基本原理相同。
本节首先介绍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介绍作图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便于在图纸上绘制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可采用反转法。
下面以图示的对心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来说明其基本原理。
●真实运动:凸轮以等角速度ω绕轴 O 逆时针转动,推动从动件在导路中上、下往复移动。
●反转法:整个机构加上一个(-ω)的转动→凸轮静止固定不动→→从动件随导路一起以角速度(-ω)转动,同时又按原来的运动规律相对导路作移动→→→从动件尖端参与复合运动所划出的轨迹即为凸轮廓线。
凸轮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反转法原理适用于各种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二、用作图法设计凸轮廓线1.对心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已知:基圆半径r o、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逆时针方向转动;试设计凸轮廓线。
依据反转法原理,具体设计步骤如下:a)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作出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将位移曲线的横坐标分成若干等份,得分点1,2,…。
bc2-2′,…。
e)将点1′、2廓曲线。
2●滚子从动件设计步骤:(1)按照上述尖端从动件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方法作出的凸轮廓线,称之为理论廓线。
(2)以理论廓线上各点为圆心,以滚子半径r r为半径,作一系列滚子圆,然后作这族滚子圆的内包络线,它就是采用滚子从动件后凸轮的实际廓线。
若同时作出这族滚子圆的内、外包络线,则形成槽形凸轮的轮廓曲线。
由上述作图过程可知:1)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互为法向等距曲线。
2)基圆半径应在理论廓线上度量。
3)滚子的大小将影响凸轮的形状。
●平底从动件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思路与上述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相似,不同的是:应画出一系列平底,作平底直线族的包络线,即得到凸轮的实际廓线。
注意:1)为了保证在所有位置从动件平底都能与凸轮轮廓曲线相切,凸轮的所有廓线必须都是外凸的;2)平底左、右两则的宽度应分别大于导路中心线至左、右最远切点的距离b'和b";3)若出现某一平底与实际廓线不相切的情况,可以增大基圆半径。
3.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图示为一尖端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轴心与从动件转轴之间的中心距为a,凸轮基圆半径为r b,从动件长度为l,凸轮以等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图示。
设计该凸轮的轮廓曲线。
注意:图中凸轮廓线与摆杆AB在某些位置已经相交。
故在考虑机构的具体结构时,应将从动件做成C C C C C C C C 0B (c)2πr B'OB B 0(a)1B Bm r 120°120°120°v B B B B B'B'B B lB'B B'(b)A ψmaxωOAψl22'ψ1'312465m a x3'4'6'5'a7'ϕ8'870圆柱凸轮机构是一种空间凸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