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归纳起来也就十句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好句摘抄

中华上下五千年好句摘抄1. “五千年华夏,岁月沉淀出无尽智慧。
”- 你想想啊,这中华上下五千年,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多少让人惊叹的智慧呀!那可真是数都数不过来呀!2.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故事源远流长。
”- 那历史的长河呀,不停地向前奔涌,就像那永不停歇的时间一样,而中华的故事就像那河中的水,一直流淌着,从来没有断过呢!3. “古老的中华,承载着厚重的文明底蕴。
”- 中华可是很古老的呀,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它身上背着的文明底蕴,那可重得很呢,难道不是吗?4. “五千年风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品格。
”- 经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就像一块被锤炼了无数次的钢铁,那坚韧的品格不就这么铸就出来了嘛!5. “中华历史如一幅绚丽画卷,展现着无尽风华。
”- 中华的历史呀,就像是一幅超级绚丽的大画卷,你展开看看,那无尽的风华不就扑面而来了嘛,多震撼呀!6. “悠悠五千年,演绎着无数传奇故事。
”- 这悠悠的五千年啊,那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舞台,上面不停地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精彩极了!7.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光闪耀古今。
”- 中华这上下五千年呀,那文明之光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从古闪耀到今,多耀眼呀!8.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的辉煌从未褪色。
”- 岁月就像那滚滚向前的车轮呀,可中华的辉煌却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掉色呢,厉害吧!9. “千年传承,中华的精神源远流长。
”- 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中华的精神就像那永远不会干涸的泉水,一直源远流长着,多了不起呀!10. “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人类的瑰宝。
”- 中华文明多古老呀,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宝石,那可是全人类的瑰宝呢,谁能不珍惜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国历史速记口诀

中国历史速记口诀1.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哎呀,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和副班长一样,一代传一代呀!例子:我记得那次选班长,上一任班长就把责任传给了新一任班长,就如同尧舜禹的传承呢!2.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这不是就像一个大蛋糕被切开成两半嘛!例子:有次我分蛋糕,把一个大蛋糕分成了两半,一半给弟弟,一半给妹妹,就好像夏商西周和东周呀!3.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哇塞,就像我们玩游戏最后决出冠军一样呢!例子:那次我们玩拔河比赛,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有一队胜出了,就像秦国统一六国似的!4.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这不是和我们分小组一样嘛,分成几个部分。
例子: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就像魏蜀吴那样,后来还延续到下一次呢,就像二晋前后延呀!5.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嘿,这就像学校里不同的社团同时存在一样呢!例子:学校有书法社、绘画社等,它们同时存在,就像南北朝并立,后来又有新的社团出现,就像隋唐五代传呢!6.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哎呀呀,这就像一部很长的电视剧演完了一样呀!例子:我追了一部很长的动画片,最后一集看完的时候,就感觉像一个时代结束了,就像皇朝至此完啦!7. “盘古开天地,神话传千年。
”哇,这就像我们一直流传的有趣故事一样呀!例子:我们经常听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就像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一直流传着!8. “炎黄战蚩尤,华夏立根基。
”这不是和我们比赛谁厉害最后奠定地位一样嘛!例子:那次运动会比赛,我们班和隔壁班竞争很激烈,最后我们赢了,就好像炎黄战胜蚩尤奠定华夏根基呀!9. “大禹治水功,九州展新颜。
”哎呀,就像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样厉害呢!例子:我们全班一起打扫教室,最后教室变得特别整洁,就像大禹治水后九州的新面貌呀!10. “神农尝百草,为民谋福祉。
”这就像医生努力寻找治病的方法为大家好一样呀!例子:那次看到医生为了治好病人的病不断尝试各种办法,就像神农尝百草为人民谋幸福呢!。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完整版,各个版本大全(收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顺⼝溜完整版,各个版本⼤全(收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数朝代的更替,这些中国历史朝代你都记得住吗?下⾯整理了
各个版本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顺⼝溜完整版,把这个背熟后,妈妈就再也不⽤担⼼你记不信
历史朝代了!
⼀.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此完。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 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扩展。
五代⼗国闹割据,宋辽夏⾦归⼤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民共和开新篇
四. 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统。
五代和⼗国,宋辽与夏⾦。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定。
五.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谋。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华。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简要概括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简要概括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未曾中断的文明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铸就了今天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这五千年,既有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有深沉黑暗的时刻,但无论如何,中华文明始终坚韧不拔,生生不息。
一、远古时期早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就已经繁衍生息,三皇五帝的传说,揭示了中华民族早期的社会生活和文明曙光。
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自称,象征着我们对祖先的尊重和自豪。
二、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国家形态的社会。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并在青铜器制造、文字书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西周时期,分封制、礼乐制度的实施,使社会秩序井然,中华文化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得以奠定。
三、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分裂但文化繁荣的时期。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论,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老子、庄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的首个统一帝国。
他的一系列改革,如书同文、车同轨,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继承了秦的制度,并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这些时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更替。
唐朝的盛世,宋明的理学,元朝的蒙古统治,明朝的海禁与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
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文明复杂而多彩的面貌。
六、近现代时期这是中华文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在危机中寻求变革,努力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史诗。
这其中有辉煌,有黯淡,有荣耀,也有耻辱。
但无论如何,中华文明始终坚韧不拔,生生不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首过去,我们要从中汲取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5000年中国历史记忆口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一)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一)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一)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

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内容篇一: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
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
关中的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
不到三个月工夫,汉王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一来,可把西楚霸王项羽气坏了。
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也出了事,齐国的田荣轰走了项羽所封的齐王,自立为王,情况比西边更严重。
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
汉王刘邦趁项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向东打过来,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
项羽又不得不扔了齐国那一头,赶回来在睢水上跟汉军打了一仗。
汉军大败,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汉王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俘虏了。
汉王退到荣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
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
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
汉王十分着急。
他的谋士陈平原来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
范增十分气愤,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
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
”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长了毒疮死去。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
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
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儿,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上下五千年的内容概括

上下五千年的内容概括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表达,用来概括中国悠久的历史。
这个表达强调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具体来说,"上下五千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概括:
时间跨度:"上下五千年"表示中国文明的历史时长,从古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这个时间跨度表明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历史传承:强调中国文明的传承和延续,将历代的成就、故事、文化传统等融入一个统一的历史脉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
文明成就: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文明成就,如哲学思想、科技发明、文学艺术等,这些成就为世界文明贡献了独特的价值。
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认为中国文明的历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辉煌的之一。
总体而言,"上下五千年"是一种强调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表达,体现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自身历史地位的自信。
上下五千年的好词好句

上下五千年的好词好句1. 青山绿水,山高水长,自古美好景色一直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
2. 玉树临风,英才辈出,我国有着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3.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兴衰。
4. 文化遗产如丝般传承,历久弥新。
5. 中国文化如巨石般厚重,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 古代的仁义道德,仍在我们心中扎根,永不忘却。
7. 上古人的智慧,是我们前行的指南针。
8. 秦始皇筑起了中国的第一个长城,留下了永恒的传世之功。
9. 唐朝的诗人们笔下的美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10. 文人墨客的作品,成为文化瑰宝,被世人传颂。
11. 五千年的年轮中,孔子的思想给予了我们真理与智慧的启示。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铸就了中国军事文化的辉煌。
13.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外文化之间实现了深度的交流与融合。
14. 宋代的科学家们,开创了新的思维方式,为中国科技进步树立了典范。
15. 明代的文化昌盛,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外商贸交流频繁。
16. “世界工厂”的无限魅力,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
17.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中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
18. 毛泽东的伟大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19. 政治家们的智慧,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是我们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21. 五千年的历史,培养了中国人勤劳朴实的品质。
22.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为世界农业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23. 传统的礼仪教育,使中国人重视亲情友情,注重人际关系。
24. 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为全球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25. 让我们铭记历史,尊重传统,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26. 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始终弘扬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27. 文化的力量,让我们生活在一片和谐、繁荣的社会中。
28. 民间故事、传说,是人们心中那颗永不熄灭的文化之火。
29. 中华民族的精神,鞭策我们奋发向前,追求更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归纳起来也就十句话
吴思读史,看到了潜规则;黄仁宇读史,发现了大演进;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了解历
史是我们把握当下社会的方法。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女孩。
也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
代史。
史实本身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史实给我们的启发是无穷的。
关键是如何从别人写的历史中
读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一、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
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二、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三、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四、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
视眈眈: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而起。
五、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者刘邦,败者是项羽;胜者即是李世民,败者即是窦建德;胜者朱元璋,败者即是张士诚;胜者一国之君,败者是流贼草寇。
六、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尚八股。
七、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和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八、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
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
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
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
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些强悍。
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九、朝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有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之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十、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泯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
唯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