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五首之【西江月】全文与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注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注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西江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西江月
苏轼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
《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
”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
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
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
苏轼另有诗悼念她。
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
“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天然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
“高情”句,是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梦”写与朝云互为知己的情谊,而不能“同梦”,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既是咏梅,又是怀人。
咏梅中能以“绿毛么凤”、“唇红”、“海仙”、“瘴雾”等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是海仙派来“探芳丛”的.神话般情节和细节表现,让作品带有浪漫色彩。
构思缜密,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寓意扑朔迷离。
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构之一。
杨慎云:“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么凤为第一。
”(《词品》卷二)《耆旧续闻》卷二引晁以道言:“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
1/ 1。
苏轼《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苏轼《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西江月苏轼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
“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
古诗五首之【西江月】全文与翻译

古诗五首之【西江月】全文与翻译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
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诗歌注释】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月,小舟坐水眠空。
雾窗春色翠如葱。
睡起云涛正拥。
¤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
玉笺佳句敏惊鸿。
闻道衡阳价重。
”次韵酬之。
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色雨园葱。
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等秋鸿。
处处春山翠重。
创作背景黄庭坚于崇宁甲申年(公元1104年)在荆州作《承天院塔记》,被执政者指摘其中很多语句“幸灾谤国”,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由鄂州出发,二月过洞庭湖,经过湖南长沙、衡阳、零陵等地赶赴宜州贬所。
黄庭坚在长沙遇到惠洪,至衡阳而有唱和之词。
赏析这首《西江月》词八句,两句一组,分为四组意思。
上下片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及惠洪。
写自己处前虚后实,写惠洪处前实后虚。
每片两意过接处,纯以神行,不著痕迹。
山谷为江西诗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诗法为词。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录其语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
“所谓”不凿空强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写,才写。
此首虽是和韵词,而有实事,有真情,绝非泛泛应酬之什。
写法上虽短篇亦有层次,有曲折。
上片由衡阳舟中的自己,转到长沙旅次的惠洪,用以连结的枢纽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论诗,与此时的便道寄词。
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导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还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堕水”语本于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又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诗:“山头落日侧金盆。
”仄同侧,金盆山谷词中形容圆月,加以“堕水”二字,切合湘江夜宿舟中所见。
次句“雁回醉墨书空”说出了春到衡阳这点意思。
衡山有回雁峰,其峰势如雁之回转。
相传雁南下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飞向北。
又雁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称雁字。
首两句成工整对偶,以律诗锻炼之笔,写水天空阔之景,点出眼前时地,而逐客迁流,扁舟迫窄,种种感慨,已暗藏其中。
《西江月》柳永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北宋宰相吕夷简过诞辰设寿宴,特地邀请了柳永出席,并且在宴席上又是给布,又是给钱的向柳永索词。
吕夷简当时位高权重,这本是柳永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好好表现,未来仕途不可限量。
可柳永大笔一挥,写下一首狂词,顿时让人哑口无声。
西江月柳永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
纵教片绢字难偿。
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风流才子占词场。
真是白衣卿相。
词意我柳永一出生,就腹有锦绣!我的笔犹如生出长舌,只要一提笔,就有舌喷长江的气势,纵然是好锦布都难抵自己笔下一个字,还好我不在乎,不去较真这些事。
我柳永都不用看人脸色求富贵,反而别人要找上门来求我写词,只有我这样的风流才子才能握住词场的绝对权,我啊,还真是个白衣卿相!这可以说是柳永最狂的一首词,短短几句从开篇狂到结尾,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疏狂胆量。
词的上片开篇第一句就将自己好好地夸了一通,他说自己一肚子墨水,写出来的词作也是与众不同,美妙绝伦。
只要一提笔,就有舌喷长江的气势。
这两个夸张又大胆的比喻,让整首词霸气初显。
接着一句显然是对宰相以锦布买词的不满。
他认为宰相送来的丝绢难抵自己的一个字,只是自己大人有大量,不屑与他计较。
其实从柳永当时的处境来看,考场不得意,没有一官半职。
他只能在教坊中给歌姬们写词谋生,生活落魄。
宰相送来的丝锦的确算是重金了,但他太过高傲,不肯低头,不懂取悦奉承。
这也是他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根源。
词的下片就更直接了。
他直言自己不需要卖弄文采,别人都要上门求词。
只有像自己这样的风流才子,才能握住词场的绝对主导权。
自己真不愧是白衣卿相。
下片用我不求人与人有求于我作对比,道出了自己对身外物的看法,也是对宰相重金求词赤裸裸的嘲讽。
最后14字简直狂到了极点,他以才子自称还不过瘾,故意在当朝宰相面前自夸自己是白衣卿相,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不屑。
整首词霸气十足,展现出词人桀骜不驯、才气纵横的豪放气概。
这首词也成为了柳永一生的写照。
后来柳永又参加了几次科举,终于考上了,但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将其词呈于皇帝,吕夷简趁机说柳永恃才傲物,终日风花雪月,不堪大用,随即又将《西江月》中自夸狂语念给仁宗听,仁宗又有感于《西江月》这词,写下评语: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作自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辛弃疾《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译文] 昨天夜里我醉倒在松树之下,居然醉眼惺忪地问松树说:“我醉得怎样了啊?”[出自]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释: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译文1: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译文2:喝醉酒的时候,自己只管笑啊,闹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发愁?近来我终于觉得古人写在书中的一些话,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昨天夜里我醉倒在松树之下,居然醉眼惺忪地问松树说:“我醉得怎样了啊?”朦胧中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来扶我,便用手推松树说:“去!”。
赏析: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
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
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
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
这两句是“醉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五首之【西江月】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诗歌注释】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