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奔亡道中五首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赏析《前出塞九首》原文《前出塞九首》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前出塞九首》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前出塞九首》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前出塞九首》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前出塞九首》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九首》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前出塞九首》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前出塞九首》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前出塞九首》翻译注释、戚戚,愁苦貌。

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2、悠悠,犹漫漫,遥远貌。

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3、公宗,犹官家。

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4、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

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累父母妻子。

5、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壮甫的斥责。

6、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

按《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

古诗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翻译赏析

古诗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翻译赏析

古诗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翻译赏析《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作者为宋朝诗人汪藻。

其古诗全文如下: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前言】《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是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五言律诗。

诗歌首联中的“草草”凸显了宋军渡江南窜仓促慌乱的狼狈相,“悠悠”极写敌人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骄态。

两个叠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于懦弱官军的失望、对嚣张敌人的憎恨。

此诗反映了官军腐败无能自私、敌人猖狂侵扰、人民生活痛苦、天下混乱一片的社会现实。

抒发了作者对金兵的无比痛恨、对宋朝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释】1、己酉:指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2、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

3、官军渡:指宋军随高宗乘舟南逃。

4、悠悠:形容时间漫长。

5、旋:回转,退回去。

6、勾践胆:春秋时,越为吴所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后终于灭吴而霸。

7、女娲天:相传远古时天崩地裂,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8、诸将:指当时拥兵自重的南宋将领。

9、拱:拱手,意即按兵不动。

10、苍生:百姓。

11、倒悬:头下脚上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诗人意谓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下正忍受着倒悬之苦。

12、乾坤:天地间,到处。

13、满群盗:当时,中原及江南不仅有金兵在到处攻城掠地,而且还有许多武装集团据州县自立。

此外还有各地的农民起义。

天下极其纷乱。

14、归:指归故国(中原),归故乡(德兴)。

【翻译】皇家军渡江南逃慌慌张张,敌骑兵跟踪追击趾高气扬。

学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效女娲炼石补天重振朝纲。

诸将领拥兵自重袖手观望,众百姓苦若倒悬倍遭灾殃。

普天下盗贼遍野烧杀掠抢,何日能收复失地重返家乡。

【赏析】《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此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下半年。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下,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十二月攻陷常州(今江苏常州市)。

南奔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奔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奔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奔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爂。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译文长夜何其漫漫,徒然高歌着《白石烂》。

宁戚未做齐臣时是个商贩,陈平最终作了汉朝大官。

彗星横扫河洛地区,想以鸿沟为界把天下分成两半。

大唐气数未尽,眼下还多灾多难。

永王执掌着节旄,兵符在手是国家的靠山。

我为他起草文书如登上黄金台,美酒满杯佳肴满案。

并非因为秋风已起,我早有归山之念。

主将之间互相猜疑,永王的大军忽然离散。

自从来到白沙洲上,丹阳岸边鼓噪而行。

宾客卫士如浮云,闻风各自消散。

城上被砍断的手指可捧,城上用人骨烧饭。

匆匆逃出关隘,进退维谷没有成算。

形势紧急南奔,北兵势大无边无沿。

环顾没有七宝鞭可留,道边把追兵拖延。

太白星夜里吞昴,大白天长虹又把日贯。

秦赵相战兄弟相争,茫茫天下从此大乱。

幸遇明主知遇之恩,仰慕祖逖当年的誓言。

过江时对着流水发誓,此去定要恢复中原。

拔剑砍向前面的柱子,悲歌不已难以重言。

注释漫漫:一作“时旦”。

《楚辞》:“靓杪秋之遥夜。

”遥夜,长夜也。

宁戚:春秋时期齐国大臣。

《孟子疏》:《三齐记》云:齐桓公夜出迎客,宁戚疾击其牛角高歌曰:“南山粲,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

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乃召与语,悦之,遂以为大夫。

白石烂: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

谓山石洁白耀眼。

陈平:西汉大臣。

《史记》:陈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原文: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译文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注释⑴伯乐:古之善相马者,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

⑵旋毛:蜷曲的马毛。

王琦注:“郭璞《尔雅注》:‘伯乐相马法,旋毛有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

’颜师古《汉书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⑶只今:如今。

掊(póu):克减,克扣。

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

⑷蓦:超越,跨越。

赏析: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

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

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

”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

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

”二人所论皆是。

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篇2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翻译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先唐、唐诗、宋词、元曲、后唐、文言文、经典诗词、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first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Song poetry, Yuan Opera, the later Tang Dynasty,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篇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倒不如将那洋洋万言的抗金方策,去换一本邻家种树的书来得有用啊![出自]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题小序:慨然,情绪激昂。

追念,回忆。

少年时事,青年时代在山东一带率领义军与金兵作战的事。

按辛弃疾聚众起义时,年二十二岁,已是青年时代了。

古人对青年、少年的概念并不严格。

词的第一句又用“壮岁”可证。

壮岁旌旗拥万夫句:青年时代,高举着帅旗,率领着万人大军。

作者在《进美芹十论剳子》中说:“粤辛已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蠭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旌旗,古时军队用以指挥或开道用的旗子。

旌旗是总称。

杜甫《北征》诗:“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万夫,形容军队之多。

锦襜突骑渡江初:襜(chān音禅),衣服遮前体的叫襜。

锦襜,好看的衣服。

突骑,骑兵中的突击队。

渡江初的初字,应作以前解。

即作者是回忆渡江以前的战斗生活,不是指渡江时与敌人作战的情形,也不是说某一个具体战斗。

燕兵夜娖银句:在燕地一带的义军,夜里整理好了弓箭,准备明天向金兵发起战斗。

娖(zhuo音捉)整理或准备。

银,银白色的箭袋。

汉箭朝发金仆姑:宋军早晨向金人发起攻击,用金仆姑箭射向敌人。

金仆姑,箭名。

《左传·庄公十一年》:“鲁庄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李白诗《静夜思》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诗《静夜思》原文翻译赏析
751年
天宝十年
51岁。在梁苑,与宗楚客孙女结婚当在是年或此前。写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冬,离梁苑北上幽州,写有《留别于十一兄裴十三游塞垣》诗。
752年
天宝十一年
52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写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赠临洺县令皓弟》、《赠清漳明府侄聿》等诗。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有《行行且游猎篇》、《幽州胡马客歌》等。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写有《北风行》、《远别离》等诗。
760年
上元元年
60岁。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汉阳》、《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等诗文。下寻阳,上庐山,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赴豫章,有《下寻阳城泛彭寄黄判官》、《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豫章行》等诗。
761年
上元二年
61岁。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东下重游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家》等诗,来往于金陵、宣城间,有《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写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
740年
开元二十八年
40岁。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鲁。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汉上翁》诗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等隐于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写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
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
41岁。居东鲁,游东鲁各地。
742年
天宝元年
42岁。四、五月间,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这一年,元丹丘将李白多年前写的《玉真仙人词》呈给玉真公主,成功地将李白推荐给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诏入京,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写有《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诗。

古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翻译赏析

古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翻译赏析

古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翻译赏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自文言文《前出师表》,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奔亡道中五首翻译赏析
《奔亡道中五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其二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受海色,短服改胡衣。

其三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其四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其五森森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前言】《奔亡道中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们流离失所的惨状,同时抒写了作者自身的处境和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注释】⑴《唐书·地理志》:伊州伊吾县,在大碛外,南去玉门关八百里,东去阳关二千七
百三十里,有折罗漫山,亦曰天山。

《苏武诗》:“食雪天山近,思归
海路长。

”盖以天山为匈奴地耳,其实苏武啮雪及牧羊之处,不在天
山也。

⑵《史记》: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田横惧诛,与其
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

韦昭曰:海中山曰岛。

《正义》曰:按
海州东海县有岛山,去岸八十里。

⑶《后汉书》:崔骃,字亭伯,为窦宪主簿,出为长岑长,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⑷《汉书》:李陵败降匈奴,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素与陵善,遣
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

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
李陵、卫律皆侍坐。

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

《梦溪笔谈》:窄袖短衣,长靿靴,皆胡服也。

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靴,便于涉草。

⑸左太冲诗:“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⑹《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

’乃自杀。


⑺函谷,关名。

《后汉书》: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帝乃征超还。

章怀太子注: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

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

⑻《通志·地理略》:洛水,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

《史记正义》:易水出易州易县,东流过幽州归义县,东与滹沱河合。

⑼《通志·地理略》:中岳嵩山,在河南告成县。

《隋书》:渔阳郡无终县有燕山。

《太平御览》:《隋图经》云,燕山,在易县东南七十里。

⑽《左传》:吴入郢,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

”秦伯使辞焉,曰:“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⑾《广韵》:“森,大水也。

”⑿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若云“不如归去”,远客闻之,心为凄恻。

【赏析】这五首诗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李白行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在这些
诗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苏武、田横、崔骃、李陵、鲁仲连等很多历史人物的典故,诉说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战争场景,表达了自己遭逢国家变乱之时的思想情感。

当时,唐朝的守城将士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

李白像当年被困匈奴的苏武、被困海岛的田横一样,也被困在沦陷区内。

他与妻子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装,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长安。

他奔走的方向与众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

虽然自己所面临的情势万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到达长安,觐见玄宗,献上自己的灭敌大计。

战国时燕将据守齐国聊城,齐国攻克不下,齐人鲁仲连射一箭书信入聊城,燕将见信之后自杀,聊城不攻自破。

李白将自己比做鲁仲连,认为自己尚有救国良策,希望能够为玄宗所用。

但是,还没等李白到达长安,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从这组诗的第四首来看,李白的立足点在函谷关内(西),诗的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被安史乱军占领,所以洛
阳之水、嵩山如同边疆的易水、燕山。

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劝说玄宗抗击叛军,可是此时函谷关以东尽为敌军所得,形势万分危急。

李白不得不从华山经商洛大道转道江南,又经溧阳、杭州、金陵,隐居庐山屏风叠,静观形势的变化。

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从永王,是因为想效法申包胥恸哭乞师,以救国家之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