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补液

合集下载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一、补液的基本原则1. 维持体液平衡•补液应以维持体液平衡为目标,要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代谢情况等个体化进行调整。

•根据患者失液类型和程度,选择相应的补液种类和剂量。

•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为前提,避免过度补液。

2. 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患者的体液容量状态,包括血压、心率、尿量、皮肤弹性等指标。

•判断患者的失液类型,如失血、失盐、失水等。

•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等,以便合理选择补液种类。

3. 个体化补液•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选择补液种类和剂量。

•对于不同的失液类型,需选择相应的补液种类,如晶体液、胶体液、电解质液等。

4. 避免并发症•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特别是呼吸、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注意补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并发症,如心肺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二、补液种类和选择1. 晶体液•晶体液是指主要由电解质和水溶性物质组成的补液剂。

•常用的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平衡液等。

•适用于失水、轻度失血、轻度失盐等情况。

2. 胶体液•胶体液是指主要由高分子量物质组成的补液剂。

•常用的胶体液包括血浆、白蛋白等。

•适用于重度失血、休克等情况,能有效维持血容量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3. 电解质液•电解质液是指主要含有电解质的补液剂。

•常用的电解质液包括氯化钠溶液、乳酸林格液等。

•适用于失盐、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4. 其他补液种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还可选择其他特殊补液种类,如碱性液体、血浆代用品等。

三、补液速度和剂量的调整1. 补液速度的调整•补液速度的调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反应进行。

•对于休克和急性失血等紧急情况,补液速度应较快,以迅速恢复血容量。

•对于慢性失水或失盐情况,补液速度可适当缓慢,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补液剂量的调整•补液剂量的调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失液程度进行。

•对于失水、失盐等情况,可根据失液量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临床实用补液

临床实用补液

摄入(ml) 饮水 (Drinking) 1000~1500 食物水 700 代谢水 300
合计 2000~2500
排出(ml) 尿量(Urine) 1000~1500 皮肤蒸发(skin) 500 呼吸蒸发(lung) 350 粪便水(stool) 150
2000~2500
整理课件 6
(一)临床补液----量
一.生理需要量
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 水量为2000-2500ml,
1.根据体重调整 2.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 -5ml/kg。 ----180-300ml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 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 多)
+生理需要量
=10.5 +4.5 (g)
整理课件 17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CPM) 定义: 在行低钠血症的纠正过程中,
特别是血钠快速升高(48h内血钠 升高>18 mmol/L)时,可能出现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即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病变。
整理课件 18
低钠血症和CPM预防
4~6

+精神症状
6~10
极重
──────────────────────
首次补1/2丢失量,再根据脱水表现重新估计。
整理课件 9
营养物质代谢(能量)
• 1.葡萄糖: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1克相当于 产生4Kcal热量,正常人肝糖原100克,肌糖 原150-400克(但在肌肉内,活动时利用), 禁食24小时全部耗尽,一般糖的利用率为 5mg/kg min
• 急性低钠血症应迅速纠正,纠正速度说法 不一,有每小时增加 1mmol/L、2 mmol/L 或每天增加20mmol/L;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一、常用补液方法
1、经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是婴儿和幼儿治疗补液中最常用的,通过皮肤管道,把溶液从瓶子里输入血管里,可以迅速恢复体液的钠、氯、比重及其它重要的体液成分。

同时静脉输液还可以补充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小儿静脉输液有两种方法:腋路静脉穿刺法和头皮静脉穿刺法。

(1)腋路静脉穿刺法
先将小儿躺在床上,胸部高度的位置,穿刺方向从上至下,沿着腋窝向前,用针头和拇指从腋窝向前内推,待找到静脉后,穿刺深度约 2.5cm.穿刺结束后,要把该血管固定。

(2)头皮静脉穿刺法
头皮静脉穿刺法也叫做飞秒穿刺法,穿刺时按压头皮,针透头皮,等到针尖进入血管内,反复穿刺,待血管出现后,即可完成穿刺,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cm,完成后,固定血管,再输液。

2、肠路输液法
小儿肠路输液是把溶液从肠进入消化道,被肠粘膜吸收到血液里的补液方法。

经肠路输液,被吸收的溶液能够直接进入血液,而且比喂食给婴儿补充液体时,吸收的效率更为高。

小儿肠路输液可采用经口静脉的方式。

临床护理补液知识大全

临床护理补液知识大全

临床护理补液知识大全补液量:1.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48ml/(kg·d)】,一般为2500-3000ml.2.根据体温,大于37℃,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补液质: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5g,250ml:12.5g,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10g,250ml:25g,500ml:50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0.9g,250ml:2.25g,500ml:4.5g )。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完全肠外营养时糖盐比例约为5:1.3.钾:一般指氯化钾,生理量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

注意事项:1. 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临床补液是指通过给予静脉输液来补充和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临床补液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楚补液指征:在制定补液方案前,必须明确患者的补液指征。

主要有:体液丢失增加、循环血容量不足、维持正常代谢需求等。

常见的病情包括:脱水、休克、烧伤、手术后等。

2.个体化的补液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伴随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

不同病情和不同患者需要的补液种类和剂量也不同。

3.正确选择补液种类: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林格液等,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胶体液包括血浆代用品、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主要用于扩容和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

4. 适当掌握补液速度: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决定。

一般来说,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需要快速补液,速度一般为1000-1500ml/h;慢性失血、脱水等病情需要缓慢补液,速度一般为500-1000ml/h。

补液速度过快会增加循环负担,速度过慢会延误病情。

5.定期监测补液效果:在给予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液状态和电解质水平,以评估补液效果。

常见监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尿量、体重、电解质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6.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静脉扩张、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补液种类和控制补液速度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合理的补液方案能够维持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在制定补液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结合监测指标,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并定期监测补液效果,以及时调整方案。

同时,需要注意防止补液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补液常用配方

临床补液常用配方

临床补液常用配方临床补液是指在医疗中通过向患者体内输注液体来恢复或保持正常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临床补液常用配方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补液配方。

静脉注射除约占体内液体总量的2/3,因此有效的静脉补液应当理解为纠正失血量,保持干湿平衡,解除组织水肿,并改善循环。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补液配方之一、它是一个含有氯化钠(盐)的溶液,浓度与体液相似。

生理盐水用于补充体液丢失,如脱水,休克和严重呕吐。

它还可以用作稀释其他药物的溶剂。

2.林格液林格液是人体体液的模拟液体,用于复苏和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它包括与生理盐水类似的成分,如氯化钠、钾、钙和糖。

它还包含乳酸,以模拟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

林格液广泛用于休克、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和烧伤等病情。

3.白蛋白白蛋白是体液中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它具有保持体液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平衡和维持血压的功能。

白蛋白溶液通常用于肝功能不全、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和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4.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包括氯化钾、乳酸钠、硫酸镁等成分,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

它们通常与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一起使用。

5.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一种含有高分子物质的液体,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帮助血管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常用的胶体溶液包括血浆,羟乙基淀粉和明胶。

它们在临床上用于休克治疗和手术后的液体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补液配方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制定补液方案时,必须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病情以及已有的液体和电解质异常。

此外,由于补液治疗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权衡利弊和风险。

总的来说,临床补液配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补液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和调整合适的补液配方,并监测补液效果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医生护士都需要知道的临床补液总结知识点!

医生护士都需要知道的临床补液总结知识点!

临床补液知识总结,医生护士都需要知道!一、补液流程及原则1. 液体量:正常成年人每日需要40-50ml/kg液体摄入,卧床患者每日入量不能少于35ml/kg,对于发热患者,体温大于37度,每升高一度,液体消耗量增加5ml/kg。

2. 电解质:正常人每日需要钠4.5g,钾4-6g,钙1g。

3. 能量:术前及术后临时补液均以白液为主,无需过分关注能量摄入,即使关注也无法满足。

胃肠道术后病人及术后7日内无法恢复正常饮食者需要TPN。

4. 术前补液适用于禁食禁水超过8h的患者,为了防止低血糖及低血容量等情况的发生,对于中午12点以后才能上台手术以及一般情况较弱的病人,我们需要适当予以补液。

5. 当补液超过1500ml需适量加入胶体,晶体及胶体比例为3:1到4:1为宜,胶体量不能超过总液量的1/3。

正常输液速度,每500ml液体需120到150min。

对于术前补液患者,1000ml葡萄糖氯化钠、2支氯化钾、1支葡萄糖酸钙可满足绝大多数情况。

二、举例说明前面说的都是补液的基本原则,现在简单设计补液医嘱:第一组液体:500ml葡萄糖氯化钠+1支氯化钾+1支葡萄糖酸钙;第二组液体:500ml葡萄糖氯化钠+1支氯化钾+1支葡萄糖酸钙;第三组液体:羟乙基淀粉(万汶)500ml;第四组液体:500ml10%葡萄糖体重较大的病人可以再加500ml葡萄糖三、注意事项1. 重视围手术期评估,严格评估心脏及肾脏功能(Echo及Cr),术前营养状况(体重及Alb值),必要时查NT-ProBNP及心肌酶谱。

2. 注意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留取基线数据,根据电解质水平调整补液参数,见尿补钾(尿量少于40ml/h需谨慎慢速补钾,尿量少于10ml/h禁止静脉补钾!!!),每500ml晶体液内最多加2.25g 氯化钾(一支半),晶体液内氯化钠浓度不能超过3%,即500ml葡萄糖氯化钠内最多加10支浓钠。

3. 对于存在心律失常患者,血钾不能低于4.0mmol/L,恢复正常进食后尽早开始口服补钾。

临床补液原则

临床补液原则

临床补液原则
临床补液原则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其他因素来决定选择哪种补液方式,以便保证滴注量合理、补液效果明显,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补液原则包括:选择补液方式时应考虑病人的脏器功能及其机体承受能力;应采用规范的补液流程,以便控制滴注速度;应在病房内进行补液,并应定期监测补液状况;补液前后应对病人的生命征象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补液时要遵守补液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温度、PH值的要求;补液时应注意降低输液带及输液器的污染;补液动作应协调有序,以及记录补液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补钾:
补钾公式:(4.5-实测血钾)×体重(kg) ×0.4 = 钾缺失(mmol)
注:1 g 氯化钾 = 13.6 mmol钾离子,每日 补钾量为: 生理量+钾缺失。
补钾= 氯化钾?.doc
补钾原则: 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 1000 ml 液体中不超过 3 g。 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 ml/h。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 g 糖=消耗 2.8 g 钾)。
怎样补
补液的原则:先盐后糖(高渗性脱水例外), 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补液顺序: A.先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扩充血容量,使尿量增加, 以恢复机体的调节能力; B:尿量增多后如有酸中毒表现,可按每次提高co2cp10v% 的方法补碱性溶液,同时注意补钾、钙;
C.扩容后血容量不足时,需补给一定量的胶体液(全血、

临床补液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补液分析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要想到三个问题:即 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
(一)补什么
补液的具体内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 (缺什么补什么) ① 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 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 ② 胶体液常用:血、血浆 、右旋糖酐等; ③ 补热量常用l0%葡萄糖盐水; ④ 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 2%乳酸 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胰岛素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 者,临床治疗中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作为治 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 4 U 胰 岛素。
患者问医生:「我有糖尿病,为什么要给我打葡 萄糖;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
e.注意有无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发现后立即停止 输液,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密切观察。 f.有条件对大量补液的病人可用中心静脉压和心电 图监测 g.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胰岛素。
下面对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
禁食情况下的补液,具体给一个简单的方 案为例: 10%GS 1500ml,5%GNS1000ml,10%Kcl 30ml
2. 如果血糖更高比例最高可达 2:1;
3. 如果血糖很高就用 NS +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
一般会从患者疾病禁忌、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治 疗疾病的需要来考虑。
a.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水钠潴留的患者需要控制 钠盐的摄入; b.一些治疗药物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如多 烯磷脂酰胆碱; c.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 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 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 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胰岛素?
可以,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 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提倡个体化用药: 1. 空腹血糖在13.9mmol/L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 素为3:1的比例配;
轻度缺钾 3.0——3.5 mmol/L 时,全天补 钾量为 6-8 g。
中度缺钾 2.5——3.0 mmol/l 时,全天补 钾量为 8-12 g。 重度缺钾<2.5 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 12-18 g。
补钠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 1/3-1/2 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 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补多少
1.根据体重调整[2 ml/(kg•h)即 48 ml/ (kg•日)],一般为 2500-3000 ml。
2.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 多补 3-5 ml/kg。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 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 吸道蒸发增多)
(1)糖: 一般指葡萄糖,250-300 g (2)盐: 一般指氯化钠,4-5 g(完全肠 外营养时糖盐比例约为 5:1。) (3)钾:一般指氯化钾,生理量 3-4 g (4)一般禁食时间 3 天内,不用补蛋白 质、脂肪。大于 3 天,每天应补蛋白质, 脂肪(每天补 20% 脂肪乳 250 ml)
补液注意事项:
a.积极治疗原发病; b.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可随时调整补液计划,如尿 量每小时有50ml,说明补液是恰当的,尿量在30ml 以下,应加快输液;如尿量过多,则减慢输液速度。 c、失血性休克扩容应注意晶胶比例,不能只输全血, 晶体宜选择生理盐水,晶胶比例为 3:1。
d.注意心肺情况,如发现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咳 嗽.肺部有湿罗音,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
血浆、右旋糖酐); D.补液量较多时,各类液体要交替输入。
补液速度: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通常每分钟60滴.相当于每小时 250m1 (注意: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 速度要慢;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应用甘露醇脱水时速度 要快) 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 (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