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学的补液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
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
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
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
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
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
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
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
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3—5g,正常需要量也是此数值。
3、氯离子(Cl-):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
中域教育搜集整理更多咨询QQ:8249310664、碳酸氢根离子(HCO3-):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
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补液汇总外科补液一. 补液目的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 补液的适应症1.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 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集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5. 休克6. 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7. 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8. 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水的代谢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 ,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 ,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 ,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
机体的排水途径:1. 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 ,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 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 为宜。
2. 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 。
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 ,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 和Cl 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 。
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 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 左右。
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 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量增多后再补适量等渗盐水;低渗性脱水应补等渗性盐水,严重者补高渗盐水;等渗性脱水应补给平衡液盐糖各半。
外科补液与肠外营养支持

葡萄糖注射液提供基本的能量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提供氮源 脂肪乳剂提供了高的能量 双能源能量供应更合理
营养支持效果明显提高!
营养支持方法
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 PN + EN
PN的适应症
不能或不宜进食 >5-7天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尤糖代谢紊乱
手术应激
神经内分泌系统
胰岛素抵抗
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激素
高血糖
糖利用率、糖耐量 糖异生
脂肪乳剂
能量密度较高(9kcal/g)
是较理想的术后能源
有10%、20%、30%
LCT:常用,防止必需脂肪酸缺乏 MCT/LCT:肝病、危重病等
术后脂肪代谢
脂肪氧化增加 脂肪廓清加快 加速利用脂肪
PN时要增加钾的补充, 尤其是应用胰岛素者
一般每供给热卡1000kcal, 增加补氯化钾1g
病 例1
女性,42岁。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第2天 消瘦,体重45kg,皮肤稍干燥、舌稍干、无眼球凹陷 昨天尿量1500ml,胃管引出肠液500ml,腹腔引出淡红色
液体200ml T38℃,P80bpm,Bp16/10kPa 血生化:Na+ 138mmol/L,K+ 3.5mmol/L,Cl-
营养支持 近30年一大医学进展
腹部手术
热卡需求量增加10%~30% 氮需求量增加50%~100%
每天总能量和氮需要量
正常 能量(kCal/kg) 25 氮量(g/kg) 0.15
中度增加 30-35 0.2-0.3
大量增加 >40? >0.4?
几类腹部手术后的氮丢失
腹股沟疝修补术 阑尾炎腹腔感染 胃次全切除术 复杂胆囊切除术 溃疡病穿孔修补术 全胃切除术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 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 ×n1. 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 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 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 ——18g.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 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 补充公式:应补Na +(mmol )=【142- 病人血Na +(mmol/L )】×体重(kg )×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 病人血Na +(mmol/L )】×体重(kg )×3.5 < 女性为3.3 >氯化钠=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 或=体重(kg )×〔142 -病人血Na +(mmol/L )〕×0.6<女性为0.5 >÷173. 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 )=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 )=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 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4. 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 输入量×每ml 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 输入量,则每min 滴数= ——60 (min )每min 滴数×60 (min )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 输入量= ——每min 相当滴数(15gtt )5. 5%NB (ml )=〔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 〕×体重(kg )×0.6. 首日头2——4 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 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 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 容积%)。
04 史上最全的外科补液

史上最全的外科补液补液(一)水的代谢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
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100mL.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
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
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
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3—5g,正常需要量也是此数值。
外科补液总结

外科补液总结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引言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致的操作和严谨的护理。
作为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地进行补液对于手术患者的综合治疗和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外科补液的定义、目的、分类、配方、途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外科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一、外科补液的定义外科补液是指在外科手术中,在术中或术后给予患者一定量的药物溶液,以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外科补液一般包括输液、输血等方式,以达到患者的血容量、循环状态、代谢平衡和脏器功能的恢复等目的。
二、外科补液的目的1. 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外科手术会导致大量出血和组织液流失,补液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减少术中术后的休克发生。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手术过程中液体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会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补液可以迅速恢复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3. 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适当的外科补液可以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外科补液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的不同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外科补液可以分为晶体液、胶体液、氧化性溶液等几种不同类型。
1. 晶体液:晶体液又称为等渗液,主要由葡萄糖盐水、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组成,适用于术中的液体和电解质损失,能够有效地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2. 胶体液:胶体液主要由血浆代用品、白蛋白溶液等组成,适用于大量出血、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3. 氧化性溶液:氧化性溶液主要由含氧性分子和电解质组成,如漱口消毒液、抗菌药溶液等,适用于手术创面的清洁和局部感染等情况,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四、外科补液的配方外科补液的配方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的,主要包括液体的种类、浓度、渗透压、pH值等方面。
1. 液体的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晶体液、胶体液和氧化性溶液等不同类型的液体。
临床外科补液知识汇总,值得收藏!

临床外科补液知识汇总,值得收藏!导语最全的临床外科补液知识,还不赶紧收藏!(一)水的代谢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
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新时代医学/搜集整理)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
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
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
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
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
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
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
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补液一.补液目的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补液的适应症1.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集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5.休克6.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7.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8.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水的代谢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机体的排水途径:1.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为宜。
2.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
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和Cl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
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左右。
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量增多后再补适量等渗盐水;低渗性脱水应补等渗性盐水,严重者补高渗盐水;等渗性脱水应补给平衡液盐糖各半。
如有无法自行纠正的酸中毒应补碱性溶液等。
(二)补多少病人进院第一个24小时内补液最重要,包括“生理需要量+额外丧失量+既往丢失量”。
其中生理需要量和额外丧失量是100%供给。
首先要治疗原发病,以控制体液继续丧失。
若患者有明显血容量不足时,应首先补充血容量;然后要明确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性质及程度,采用估计或计算的方法确定补液量。
补液总量包括生理需要量、额外丧失量和以往的丧失量。
1.生理需要量(100%补充):当日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水和电解质,成人一般按照2000ml计算,其中包括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500ml,5-10%葡萄糖液1500ml.,排尿正常者每日补10%KCl 30ml。
2.额外损失量(100%补充):在治疗过程中丢失的体液,消化液额外丧失,如呕吐、腹泻等;发热、出汗等的丧失;内在性失液的估计,如组织间隙或腹腔的渗出等,一般补给平衡盐水。
呕吐、腹泻、胃肠减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高热散失的液体量;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由于生理需要量受呼吸、气温及体温的影响,发热病人:体温每升高1℃,丧失低渗体液3~5ml/k。
额外丢失量因原来的病理性质而异,每日都可有新变化,故每天应根据其性质按照实际损失量以相仿的溶液补充。
胃肠引流液的补充,可以选用等张液或1:1液补充,其中补充胃液时应含Cl比Na多些,而补充肠液是正好相反,另外注意钾的丢失及时补钾。
3.既往丢失量:指病人已丢失的体液量,①丢失体液量过大时,1天内输不完,可分开在二日内输完,避免补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②按照最小丢失量计算后,未能纠正脱水者,可酌情加量,并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三)怎样补补液的原则是先盐后糖(高渗性脱水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1.补液顺序:A.先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扩充血容量,使尿量增加,以恢复机体的调节能力:B:尿量增多后较轻的酸中毒一般可以自行纠正,但是酸中毒的情况下,离子化的钙增多,故即使病人有低钙血症,也可以不出现手足抽搐,但是一旦酸中毒纠正以后离子化的钙减少,便会产生低钙血症。
另外,酸中毒纠正后可引起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引起低钾血症,故在此同时注意补钾钙,边治疗边观察;C.先晶体后胶体:细胞内外液体的交换:主要根据渗透压(osmotic presure)调节,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相等,当两者出现不平衡时,主要有水的移动来调节,水由浓度低侧向浓度高侧移动。
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与晶体渗透压关系密切。
血浆和组织间液体的交换:血浆与间质液的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差别是血浆中有蛋白质,故胶体渗透压高于间质液。
水在血管内外的转移,与胶体渗透压有关。
为什么先晶后胶?晶体液静脉输注后立刻就可以发挥扩容峰效应,这在紧急情况下的循环支持无疑是有优势的;而胶体静脉输注后5min发挥扩容峰效应,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因此,使水分保留于血管内、稳定循环功能是其优势。
所以根据病情需要来合理选择晶体液和胶体液的使用比例。
D.补液量较多时,各类液体要交替输入。
2.补液速度:a.病情重者开始要快,可在头8小时补给全天补液量的1/2,待病情好转,速度要减慢。
b.对心肺功能不佳或某些不能输快的药物(如高渗盐水.钾盐)要控制速度。
3.补液注意事项:a.积极治疗原发病:b.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可随时调整不补液计划,如尿量每小时有30-50ml,说明补液是恰当的,尿量在30ml以下,应加快输液:如尿量过多,则减慢输液速度。
c.注意心肺情况,如发现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咳嗽.肺部有湿罗音,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
d.注意有无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发现后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密切观察。
e.有条件对大量补液的病人可用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监测。
通过以上认识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常见的三种脱水的补液:1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丧失,外科最常见。
[病因与病理]•消化液的急性丢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体液丢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肠梗阻、烧伤等。
代偿机制为肾素醛固酮系统:钠水吸收[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口渴不明显。
舌、皮肤干燥,可有休克症状。
•临床表现与体液丢失的量(5%--出现休克征象、6-7%严重休克)、速度、性质以及机体代偿反应有关。
•主要观察指标有:精神状态、脉搏、血压、尿量。
[实验室检查] 血液浓缩,而Na+、Cl-变化不大,尿比重增高。
[治疗] 原发病治疗。
补液:首先补充有效的循环血量,然后是尽可能恢复体内水钠平衡。
(1)补液种类:根据丢失体液的种类补充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等含钠的等渗液(0.9%NaCl溶液中的Cl含量比血清中高50mmol/L,高氯血症导致酸中毒)。
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可能因稀释形成低血钾。
(2) 补液量主要根据已经丢失和继续丢失的液体量决定。
当没有红细胞丢失且血浆渗透压正常时,丢失的为等渗液,主要来自细胞外液,血细胞比容的上升比例与细胞外液量的下降比例正相关。
另外防止低血钾的发生(纠正脱水后排钾增加,细胞外液量增加被稀释),见尿补钾(40ml/h后)观察指标:精神状态、脉搏、血压、尿量、心率中心静脉压等。
目前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失水量(ml)= ——————————————×体重(kg)×0.2×1000原来血细胞比容正常值:男0.48,女0.42• (3) 补液途径与速度•轻度容量不足口服补液,严重者应静脉补液;•对于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给予1/2-2/3,以补充丢失的钠水等,此外生理需要量2000ml+氯化钠4.5g;•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时应适当减慢。
• 2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病理生理低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多,导致细胞外液总量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部分补偿血容量)-------为避免循环血量的再减少,激活RAS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加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另外,低血容量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尿量减少),如果上述的代偿功能仍不能维持血容量时---休克。
病因:(1) 胃肠消化液的持续性丧失,如长期胃肠减压引流、反复恶吐等; (2) 大创面的慢性渗液;(3) 应用排钠利尿剂如氯噻酮等时,未注意补钠;(4) 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轻度:钠<135mmol/L,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无口渴;中度:钠<130mmol/L,恶心、呕吐、脉搏细速;重度:钠<120mmol/L,神志不清、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发生休克。
[实验室检查]低比重尿,尿钠和氯减少或无,血钠低。
• [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需补充钠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血钠测得值(mmol)]×体重(kg)×0.6(女性为0.5) (1gNaCl中所含钠相当于17mmolNa+);需要强调的是,公式仅供参考,只是作为补钠安全剂量的估计,一般是先补充缺钠量的一部分,以解除急性症状,纠正血容量,余下的分次纠正并监测临床表现及血钠浓度。
钠盐当天需补1/2量,加上每天正常需要量4.5g,当然,补液的同时不能忘记生理需要量2000ml的供给。
• 3.宜补充含钠等渗液或高渗液,严重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血清钠低于120mmol/L,持续时间较久,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可用晶体液和胶体液(晶体量比胶体用量大2-3倍)。
然后可静脉滴注高渗盐水(5%)200-300ml,纠正低血钠,但是应注意:滴注过程不能太快,每小时不超过100-150ml,因为在低钠血症的时候,神经细胞为适应体液的低渗状态,已有一部分溶质钠钾转移到细胞外以代偿,若纠正低血钠过快,可使血浆对神经细胞呈高渗状态,使细胞脱水而发生损害,如一旦过快,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脑细胞的损害。
• 3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 [病因] 因进水量不足(如长期禁食)、排汗量过多(如高热)造成。
由于失水大于丢钠,使细胞外液呈现高渗状态,导致细胞内脱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摄入水分不够,如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反复呕吐等;•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0.45%)、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等。
[临床表现]轻度:缺水达体重的2~4%,口渴;中度:缺水达体重的4~6%,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重度:缺水达体重的6%以上,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