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2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列为“爱家乡”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包含两个主题:“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材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家门,让学生亲近家乡,充分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与家乡的富饶。

旨在让孩子们在了解并知道家乡物产的同时,为家乡物产的丰富而自豪,为美丽的乡土文化而骄傲,从而激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让他们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不难,但是在感受家乡物产丰富的基础上过渡到“爱家乡”这一主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引导,使他们对家乡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三、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初步学习运用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介绍家乡的物产。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交流介绍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在收集、整理资料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节课时,我们游玩了家乡山和水,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一说:我们家乡鹤峰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受到了我们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其实我们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富饶。

幼儿园社会活动《家乡特产多又多》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精编版)

幼儿园社会活动《家乡特产多又多》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精编版)

幼儿园社会活动《家乡特产多又多》中班优质教案反思《幼儿园社会活动《家乡特产多又多》中班优质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青岛的土特产非常多,本次活动通过收集、品尝、交流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的丰富多样,知道不同地域的特产,进而对家乡物产丰富产生自豪感。

教材分析:青岛的土特产非常多:海米、鱿鱼丝、崂山茶、崂山樱桃、大泽山葡萄、胶州大白菜;;;;这些土特产不仅丰富了岛城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提升了青岛的城市知名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郊游、采摘活动等成为家庭假日休闲的好方式,幼儿对北宅的樱桃、大泽山的葡萄、红岛的蛤蜊等比较熟悉。

但是,有一些知名的家乡特产幼儿不太了解,如王哥庄馒头、马家沟芹菜等。

本次活动通过收集、品尝、交流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的丰富多样,知道不同地域的特产,进而对家乡物产丰富产生自豪感。

活动目标:1.认识家乡的主要特产,能说出各种特产的名称,尝试给特产分类。

2.能够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主要特色及主要产区。

3.感受家乡特产的丰富多样,为家乡感到自豪。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家乡土特产的包装盒、实物或图片,幼儿参与采摘活动的照片,青岛特色商店的图片,幼儿学习材料一《我受家乡)2.幼儿提前了解自己带来的土特产。

活动建议:1.出示青岛特产商店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特产,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持产。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你知道什么是青岛特产吗?你带来的青岛特产是什么?小结:青岛特产就是青岛特有的、有特色的东西,如海米,蛤蜊肉、啤酒,崂山茶等,这些特产不仅我们青岛人喜欢,很多来青岛旅游的外地朋友也会买一些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分享。

2.师幼共同品尝大家带来的特产,了解家乡特产的特别之处。

教师可与幼儿相互交流:你吃(喝)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它有什么特别?它的主要产区是家乡哪个地方?3.出示各种特产的图片,鼓励幼儿按照蔬菜、水果、饮品、海鲜等类别对家乡特产进行简单的分类。

中班社会课教案《家乡的土特产》 (2)

中班社会课教案《家乡的土特产》 (2)

中班社会课教案《家乡的土特产》教案标题:家乡的土特产教案类型:中班社会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土特产。

2. 通过观察、聆听和讲述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聆听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土特产的兴趣,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1. 与家乡相关的图片、照片或视频资料。

2. 家乡的土特产样品或图片。

3. 动物图像卡片和涂色纸。

4. 合适的教学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视、音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家乡相关的图片、照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跟幼儿一起回忆家乡的名称,询问家乡有哪些特点或特产。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展示家乡的土特产样品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教师使用图片、照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家乡的土特产的名称、外观、特点和用途。

三、聆听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出示动物图像卡片,并播放相关动物的叫声或歌曲。

2. 教师让幼儿仔细聆听声音,判断声音与图片的对应关系。

3.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个动物在我们家乡哪里生活吗?它和我们家乡的土特产有什么关系呢?”鼓励幼儿回答并描述。

4. 教师将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记录在涂色纸上,绘制出家乡的土特产和相关动物。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播放家乡的土特产相关的歌曲或视频,引发幼儿对家乡的情感回忆。

2. 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土特产样品或图片,复习幼儿所学的知识。

五、延伸活动(15分钟)1. 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家乡土特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动物、人物或故事。

2. 拓展幼儿的表达方式,编写简单的小故事,表达幼儿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六、结束(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幼儿继续关注和了解家乡的土特产。

2. 教师感谢幼儿的参与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家乡的土特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和聆听,培养了自己观察力和聆听力,同时也通过描述和绘制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编排了四课内容,带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生活空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内容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家乡物产养育我》,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认识,缺少观察和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物产的丰富,主动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

(2)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1) 收集家乡物产资料。

(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

(3)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的班级空间,上传“自己生活中的物产”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

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

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家乡的特产》篇1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苹果。

2.PPT3.每组一个餐点盘。

活动过程:一、猜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黄橙橙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

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

"师:橘子底端还有什么?顶端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肚脐眼和按钮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

"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2.摸一摸师:现在我们拿起你身边的橘子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苹果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教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比苹果软。

3.闻一闻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来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味)三、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先从有肚脐眼的.这一面开始剥,还是从有按钮的这边开始剥呢?"幼:"肚脐眼。

"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

"(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看看像什么呀?)幼:"花。

"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

"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物产多少》教学设计----------《武夷山特产与小吃》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自豪情。

3培养搜集资料,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小吃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教学过程:一、了解特产:1、什么是特产?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他不为其他地方所有,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

1)图上的特产你了解吗?你吃过吗?2)如果让你采购,你会买哪些特产吗?这是哪些地方的特产?3)你会推荐外来游客买武夷山的那些特产?品尝哪些小吃?2﹑学生可以独自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配合自己的解说词,在台上当众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

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上台介绍一种特产的产地、特点、加工、历史等。

1、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2、动脑筋:你知道家乡的特产跟什么有关吗?二﹑讨论会: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1.教师说: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2.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

如平原地区,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山地,给我们生长了大量的森林,贮藏r丰富的矿产等等。

三、宣传特产。

家乡的特产是我们引以为荣的。

怎样使家乡的特产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家乡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1、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种特产。

2、小组准备特产发布会。

老师提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1》经济文化:了解特产的经济及文化。

2》地理环境:特产生长或生产所需要的特殊地理环境。

3》科学生产(种植):怎样提高特产的质量等。

4》创造性写作:怎样做广告,写创意广告词,宣传优质产品,树立品牌意识。

家乡物产养育我+第2课时+示范教案

家乡物产养育我+第2课时+示范教案

《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家乡物产凝结了家乡人的劳动,更加热爱家乡。

2. 在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知道家乡物产对家乡人的意义。

3. 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家乡物产凝结了家乡人的劳动,更加热爱家乡。

难点: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导入师导语:有一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出示任务: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指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应的内容《家乡物产养育我》。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方式直接揭示课题,简单明了。

➢我的家乡产什么活动:小小讨论会师导语: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关于家乡物产的歌谣: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出示任务1: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回答。

预设:生:水乡教师总结: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家乡物产养育了我们。

出示任务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阅读图片,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预设:生一:我看到他们在船上摘莲子。

生二:我看到他们捕捉到鱼都很开心教师总结:是的,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

出示任务3: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

预设:生一:左边小姑娘家靠卖家乡竹编发家致富。

生二:小男孩家家乡的竹筒饭让他胃口大开。

生三:右边小姑娘的家乡时藏族的,藏袍是她们的传统服装。

教师过渡:是的,家乡物产供我们衣食住行,家乡物产给我们创造收入,家乡物产让乡亲有事可做。

那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反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人都要求发言,组长负责记录。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确实,我们盖的棉被、餐桌上丰富的菜肴、门前的竹篱包、洗菜的篮子、还有家里的装饰品都来源于家乡富饶的物产。

中班语言活动:《特产多又多》

中班语言活动:《特产多又多》

中班语言活动:《特产多又多》活动背景本次活动主题为特产,在幼儿园中,引导孩子们学会认知文化,尊重文化,学会欣赏文化,感受文化,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对特产的认知,学会欣赏和感受特产所包含的文化;2.了解特产在不同地方的产生原因和历史;3.提升孩子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锻炼团队合作精神;活动准备活动场地活动场地需要准备语言角,橱窗展示区,手工区,课件投影区;活动材料需要准备对应地区的特产图片、实物(如有可携带),课件,贴纸,工具,面团等;活动方案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步骤一、导入首先,老师在课件上展示各地特产的图片和单词,让孩子们认识到特产有很多,而且来自不同地方,孩子们也对特产产生了好奇心,欲望得知更多。

二、活动主体接着,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不同的特产,了解产地、种类、历史、特点等内容,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特产的来源和文化。

同一小组内的孩子可以轮流谈论展示特产的图片和实物。

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拼贴特产的图片和标签,让孩子们相互学习:1.利用课件展示特产图片,并分投影区展示出来;2.每个小组传递特产实物及相关资料,并放在橱窗展示区,可以考虑用手工制作压缩面团小块模拟特产形状,让孩子们对特产更加形象、生动;3.让孩子们贴上对应的贴纸或标签,标注每类特产属于哪个地方,让孩子们对特产的来源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结束当小组讨论完特产后,整个班级进行集体交流,孩子们可以介绍自己和其小组了解的特产的有趣事情,或分享自己关于特产的见解。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小组中积极参与,对于特产的来源和文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使用鲜活、生动的特产展示和班级交流方式,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文化意识。

结论通过这次《特产多又多》活动,孩子们能够从不同方面了解特产的历史、种类、文化价值等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有名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资料整理的能力。

学会与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教学重点
多渠道搜集家乡物产的实物或宣传资料,知道物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家乡的物产是世代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上一周我们一起欣赏了家乡的山和水,唱了家乡的歌,也讲了家乡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再来聊一聊家乡的物产。

(板书课题:家乡的物产)
2、那什么是物产呢?
一个地区大量种植或生产的一些产品,就是物产。

比如我们这里家家户户种植的小麦、玉米,工厂里面生产的陶瓷。

你还知道咱们家乡有哪些物产吗?
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这些丰富的物产又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寻找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活动一、家乡物产展示会
1、说说家乡的物产
(1)请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出示:1、介绍清楚物产的名字。

2、说出这一物产的特色。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教师随时点评,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
(2)你们了解的可真多。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播放)
(3)物产除了吃的,它还包括穿的、玩的、用的、摆设等。

(4)欣赏了这么多图片,你想说什么?
(5)师小结:这些物产有的是因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的,如高青西瓜,大米、棉花;有些物产则是靠淄博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生产出来的,如周村烧饼,博山酥锅、淄博陶瓷等。

活动二:夸夸家乡的物产
1、有好产品,还要会宣传,咱先来学习怎么宣传,欣赏几条广告语:
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2、编写广告语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家乡物产,为它编写一条广告语。

(2)广告语一定要简短,能突出这种物产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

3、家乡物产发布会(学生交流广告语)
师小结:今天我们对家乡物产有了一次深入地了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们能有这么多新的感受,得益于你们认真地准备,更得益于你们拥有一份浓浓的家乡情,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家乡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