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简历 潘石屹个人资料
一个商人眼中的住房保障——访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

租 房 , 济 适 用 房 等 保 障 房 的 建设 . 且 会 我 很 愿 意 建设 廉 租 房 。 经 并 保 障 房 应 建 在 城 市 繁 华地 段 . 高 档 住 宅 在
廉 租房 。 我认 为既然是 乐居 . 就不应在 六
记者 :建立保 障性住房需 要开发商投 入大
: 设百万 平米 的保 障房 .这不利 于城市 发 量 的资金 . 而现在 商品房 的价格 不断攀升 . 更多
出价 高 主 要 与 土 地 供 应量 有 关 。 租 房 的 回 购价 廉
潘 屹 : 块 地 商 业 占4 % 对 我 们 来 说 住 格 只有 50 这 0 0 0元 , 方 米 ,应 算 作 对政 府 的贡 献 。 平
40 JX 4 08 SX0/ 0 2
维普资讯
闻领域可谓 是呼风 唤雨。他的 S HO中国有限公司于 2 0 年 l 月份成功在香港上市。2 0 年 l 月 O 07 0 07 2 将 近9 万平方米的廉租房配建项 目招标 , 潘石屹瞄准了中关村甲3 号地配建 60 平方米的廉租 房 , 00 招
标底价为 l亿元人民币。 l 而潘石屹的北京红石建外房地产开发有 限公 司拍 出了2 { 元的最高价 , 2Z 是
生 地 产 、乐 居 生 活 创 新 峰 会 上 , 谈 到 造廉租房 , 也 不能 建成一 个单 独的小区 . 而应该和
:
与保障 性住房 建设 ,具体 您有什 么计划 商品房甚至高档 商品房融 为一体 , 这样一 方面能
使居住在此 的中低 收入者 有就业的机会 . 另一 方 石屹:是的 , 我说过如果有条件 . 我们会 面 也 不 会 给 城 市 带来 巨大 的 交 通压 力 。 果 有机 如
招标底价的整整 两倍 , 大家惊讶于老潘对于保 障性住房的热衷程度。 0 8 2 0 年更是房地产业以及完善
潘石屹网络创业经验分享

潘石屹网络创业经验分享潘石屹1963年10月—,甘肃天水人,地产界大腕。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
下面是。
如今活跃在公众视线里面的很多优秀的创业偶像大都是出身互联网行业的,但是soho 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却是一个例外。
他是一个以自己的soho理念发家的房地产企业家,潘石屹也是中国网络时代与大众传媒最早的拥趸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最早的一批中国创业者是如何打开一片天的。
创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可能是中国最早下海创业的,当时的环境,市场经济不是特别健全,法律也不太健全,我创业的时候还没有公司法,更没有徐老师徐小平的风险投资,什么都没有。
所以在第一起创业的时候,环境比现在艰苦得多。
但我会想起来,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不光是第一次创业,现在我提起创业这个词,我都觉得特别美好。
我创业的时候,6个人在一起,他们都比我年龄大一、两岁。
我自认为我们在一起,他们5个人都比我聪明太多,所以我们在一起创立了万通。
临离开我们也依依不舍,就跟他们几个说我要离开了。
然后冯仑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连着给我写了几封信,他说你好好看看。
我后,觉得很感人,我觉得他太聪明了,要我们6个人评智商的话,他是第一位。
我最后说我内心有一种冲动,还是想要创业去,你无论如何放我走,不要影响我们之间的情感。
他我半天后,就说,你一个从甘肃天水来的人,一步步走到现在,到底是什么事情成就了你,我最近这几天想明白了,不是因为你,是三个人。
第一个是邓小平,如果没有邓小平,你们家平反不了,你也上不了大学。
第二是你认识了你老婆,你老婆见多识广,自从你认识你老婆后就想着跟我要分开了。
所以他就在《野蛮生长》后写了这一段话,他给我寄了这本书我也没看,因为我觉得历史到这个地步,每个人想的也不一样。
我就跟王功权打电话,他说他也不敢看。
因为创业的时候,是我们6个人非常美好的历史回忆。
结果我老婆一次坐飞机买了本《野蛮生长》,一下飞机给我打电话说冯仑不是胡说八道嘛,说你们6个人拆散,是我给拆散的。
潘石屹高考那些事

潘石屹高考那些事
潘石屹:偷偷换名参加高考
学历:石油管道学院毕业
现任: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1963年10月出生于甘肃天水,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
知道自己没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
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1984年,潘石屹毕业被分配到设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铁饭碗。
在那里,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他的窍门,最后科长开始欣赏他,处长开始欣赏他,主任也开始欣赏他。
他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并成为领导身边必带的“红人”,仕途看上去很美。
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来到广东,在那里度过了他感到压抑的一段时光。
一直到两年之后,新的机会终于出现了——1988年到1989年的海南岛,就像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作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用他高超的营销艺术和对中国投资者及企业需求的准确定位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潘石屹创业路:英雄莫问出处,从暴穷到暴富

潘石屹创业路:英雄莫问出处,从暴穷到暴富本文是关于励志人物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潘石屹创业路:英雄莫问出处,从暴穷到暴富人物简介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
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
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
潘石屹的创业路在中国,谈论房地产风云几乎不可能不谈到SOHO中国[5.15-7.04%]公司的潘石屹,他开发的楼盘占据了北京CBD地区将近一半的销售额,他永远不变的招牌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各种论坛、媒体、户外广告上。
那么,他是如何创业的呢?英雄莫问出处坐在SOHO现代城18层宽敞的办公室内,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像说书一样,描述着多年以前的那段落魄淘金史。
1991年下半年,海南的经济正遭受着第一次低潮。
和许许多多的淘金者一样,潘石屹和冯仑几个人成天混迹于海口的街边排档,沙滩浴场,“无聊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绕岛一周,回来时已经满脸胡子。
”有一段时间,一位女士和他们几个人走得比较近,大家自认为意气相投,常常一块喝酒聊天。
直到有一天,这位女士来到潘冯注册的“万通公司”办公室参观了一番,从此不辞而别。
多年以后,当潘偶然再次遇到这位女士时,不忘对此问个究竟。
女士坦言,“你们惟一的一张办公桌上都是厚厚一层尘土,和这样的人交往,实在怕惹是非!”在成立海南万通之前,冯仑、潘石屹等人的计划是承包一家叫做“大地公司”的国有小企业,双方约定,冯潘每年向原来的厂长缴纳数千元管理费,大地公司由冯潘经营。
合同签订,冯潘接手了大地公司的印章,正准备开展业务,不料第二天,老厂长便骑车赶了过来,要回了印章,撕毁了合同。
原来,经过一夜反思,想到冯潘的境况,稳重的老厂长还是觉得不妥,“不能因为几千块钱惹了大麻烦!”这也才有了后来重新注册的“万通”。
潘石屹创业成功之路的励志故事

潘石屹创业成功之路的励志故事潘石屹,男,1963年11月14日出生于甘肃天水,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公司掌管着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潘石屹创业成功之路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潘石屹早年工友李勇回忆潘石屹创业成功之路。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
但这个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故事,却揭示了“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
对广大创业者来说,其中的启示永不过时。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
26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砖,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
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早已成为SOHO中国董事长,2013年,他与妻子张欣的身家高达36亿美元。
钻过铁丝网搬砖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
1987年2月,21岁的他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
7月底的一天,他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碰运气,却没有边防证过关。
他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拉着他找了个“蛇头”,各交了50元后,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
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兴奋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李勇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大他三岁的潘石屹是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两人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
一个多星期后,两人只剩下5元钱,仍没找到工作,只得到布吉镇一家工地挑砖,每天10元,晚上加班每小时1元。
一个月后,两人领到了350元工资,潘石屹决定离开。
李勇恋恋不舍:“一年可以存好几千元呢!”潘石屹劝他:“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李勇这才决定跟潘石屹走。
推销电话机的纸条1987年11月,两人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
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按业绩提成。
可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中口音又重,业绩始终上不去。
地产大亨:潘石屹(SOHO中国创始人)人物简介

1984年,潘石屹毕业后分配到广州石油公司工作
• 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 • 开始接触商业领域 • 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潘石屹的教育经历与职业发展
1987年,潘石屹辞职下海,来到深圳发展
• 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 -在深圳,他结识了许多后来的合作伙伴 • 对中国南方的房地产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潘石屹的荣誉
•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被评为“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 获得“全球商业地产领袖奖”等众多奖项
潘石屹的成就
• 创立SOHO中国,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 • 为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05
潘石屹在地产行业的未来展望
潘石屹对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 看法
潘石屹的团队建设
• 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 •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 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潘石屹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
潘石屹的社会责任
•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教育和扶贫事业 • 倡导绿色建筑,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潘石屹的企业文化
• 强调创新、诚信、团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潘石屹的建议
• 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 要善于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SOHO中国的创新策略
• 引入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管理经验 • 创新商业模式,如:共享办公空间、购物中心等 •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等
潘石屹创业初期合伙人

潘石屹创业初期合伙人潘石屹的创业故事1.在清水:小潘拉粮等人帮忙1963年,潘石屹生于甘肃天水农村,小时候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
命运的第一次转变出现在1977年,这年秋天,父亲平反了,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清水县城。
回城之前,潘家必须将家里所有的粮食拉到县城粮站交公,换成甘肃省粮票,这个任务落到了长子潘石屹的肩上。
200多斤粮食,一辆平板车,20多里土路,成年之后的“老潘”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几,对当年14岁的“小潘”来说,这趟送粮路的艰辛不言而喻,“两个坡道怎么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边等人帮忙。
”不久,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开始。
一年后,潘接到来自省城兰州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2.在兰州:自我介绍引来哄堂大笑由于通讯落后,潘石屹很晚才拿到录取通知书,当他一个人踉踉跄跄来到兰州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
站在教学楼前,一身行囊的潘石屹不知道应该找谁报到。
“赶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太累了,坐在楼梯口一会儿就睡着了,”潘石屹回忆说,中午时分,迷迷糊糊的他才被人推醒过来。
“你是我们班的,跟我来吧!”叫醒潘的是他的班主任金老师。
金老师将这个迟到的学生带到了教室,介绍给同学们认识。
“我忘记当时自己说了一句什么话,印象很深的是我刚一开口,全班便哄堂大笑。
”潘石屹猜测,那可能和自己的口音有关,直到今天,他的西北乡音依然无改。
“那时候,整天都是低头走路的,从来不看天,到毕业了也不知道学校教学楼究竟有多高,不像现在,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先看看他的高楼。
”潘说,那是一段埋头读书的日子。
两年后,在全年级600个学生中,潘石屹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三年大专毕业之后,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3.在深圳:花50块搞“偷渡”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
“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潘石屹

潘石屹的创新意识
• 当大部分开发商还把希望寄托在销售主管的提成和广告 诱惑的时候,潘石屹上了一个台阶。他开始创造理念 ,给建筑赋予一种生活方式。 • 而大部分地产商也开始用理念讲故事的时候,潘石屹 却开始在艺术、时尚、娱乐领域频频露面。他甚至已经 不再需要广告了,他本身就是广告。
人物评论
• ‚潘石屹这个人物在圈里圈外都红透了。他有一种魅力,无论是什么 领域,只要他想去玩,仿佛都能成功,从SOHO的概念,到拍电影、 出书,再到干脆正式进军‚电视主持圈‛,潘石屹是越玩越时尚,越 活越潇洒。同时,他的主业也毫不含糊,SOHO系列楼盘一直是京城 名盘,多年销售额也位于北京前列。‛ —— 《华夏经纬》 • ‚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丰富的历史,’潘说。‘但我 想展示我们今天造的建筑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已经向前迈进 了不同寻常的一步,他很重视他项目周围的其他建筑,并使自己的项 目规划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连贯性。‛ —— 《时代》周刊 • 作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用他高超的营销艺术和对中国投资者 及企业需求的准确定位使开发的项目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此外 ,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乐观、机变与坦率,也使他成为一个公众典范 ,媒体红人,是拥有最多微博粉丝的房地产界人士。
哈佛捐款
• 2014年7月15日,51岁的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和49岁的CEO张欣 夫妇代表SOHO中国基金会与哈佛大学签订‚SOHO中国助学金‛协 议,签约金额为1500万美元。基金会计划共捐助1亿美元,用于资助 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贫困学生,家庭年收入6.5万以下的 学子都可以申请。[32] • 2014年12月21日,在第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潘石屹回应捐款 两个出发点:一、教育益处对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巨大的。 要说教育的进步,最根本的进步就是人们掌握知识,而不是楼房盖的 高。第二、从他跟我太太两个人受教育的经历和背景,在这个过程中 ,得到了很多人的资助,如果是没有别人,甚至好多默默无闻的人的 帮助,不可能有我们俩的今天。今天国家富裕了,自己富裕了,能够 为我们学生付学费,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石屹简历潘石屹个人资料
基本信息姓名:潘石屹性别:男工作单位:SOHO中国职务:董事长民族:汉族籍贯:甘肃出生日期:1963年10月毕业院校: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最高学历:大专所属行业:房地产业爱好:摄影、微博简介:潘石屹,一位被看作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
他与妻子张欣在1995年共同创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作为董事长,他一直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教育经历1979年—1981年兰州培黎学校中专1981年—1984年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大专描述: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以60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被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大专)录取工作经历1984年—1987年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1990年—1991年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创办人1991年08月—1992年万通公司创始人1992年—1995年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描述:1992年,潘先生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改名为新城国际)。
1995年—至今SOHO中国董事长描述: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潘石屹简历2006年SOHO中国入选《财富》杂志中文版评选出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IPO以及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2011年SOHO中国启动网上竞拍。
重要事件1995年潘石屹先生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潘石屹、王石、任志强等获得国内第一份采用搜索引擎指数作为评选标准的房地产榜单评选出2004年中国地产十英雄榜前三甲;2007年12月2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06年参演《阿司匹林》,饰演李文卿2009年SOHO中国陷物业门2011年,建外SOHO被宋丹丹批外形难看。
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人就怕不纯粹。
纯粹就好了,人就怕不纯粹。
不纯粹的人什么事情都想搞,这样的话就不专业了。
这个社会需要专业,我也是努力做到专业这一点,把房地产这一行干好就行,别的行业不了解,更谈不上专业了。
你要让我谈政治我肯定不行。
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评价的。
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的企业是最不负责任的企业。
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只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给员工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
潘石屹简历对房价看法不能脱离常识常识很重要,不能违背基本常识,有一些城市住房的租金回报率仅有1%,而全世界平均值是7%~8%,且中国土地使用年限仅有七十年时间。
衡量一个投资产品的好坏,回报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能不看回报率,仅看资产的升值,资产越升值回报率就会越低。
我们是上市公司,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作为上市公司,就是要找最高利润、利益最大化的去做,这不是贪婪,因为利润率最高的正是市场里面需要投入资金、投入人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