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的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0.9%的溶液内加入尿素(尿素可**********通过细胞膜),渗透压会增高但是张力不变张力:等渗的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的百分比1:1液就是1/2张 3:2:1液就是3/〈3+2+1〉还是1/2张粗略算法:10%氯化钠3.3ML加入100ML10%GS就是1/3张10%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GS就是1/2张10%氯化钠6.6ML加入100ML10%GS就是2/3张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0.9%Nacl:250ml×1/3=83ml1.4%NaHCO3:250ml×1/6=41ml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一、常用补液方法
1、经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是婴儿和幼儿治疗补液中最常用的,通过皮肤管道,把溶液从瓶子里输入血管里,可以迅速恢复体液的钠、氯、比重及其它重要的体液成分。
同时静脉输液还可以补充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小儿静脉输液有两种方法:腋路静脉穿刺法和头皮静脉穿刺法。
(1)腋路静脉穿刺法
先将小儿躺在床上,胸部高度的位置,穿刺方向从上至下,沿着腋窝向前,用针头和拇指从腋窝向前内推,待找到静脉后,穿刺深度约 2.5cm.穿刺结束后,要把该血管固定。
(2)头皮静脉穿刺法
头皮静脉穿刺法也叫做飞秒穿刺法,穿刺时按压头皮,针透头皮,等到针尖进入血管内,反复穿刺,待血管出现后,即可完成穿刺,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cm,完成后,固定血管,再输液。
2、肠路输液法
小儿肠路输液是把溶液从肠进入消化道,被肠粘膜吸收到血液里的补液方法。
经肠路输液,被吸收的溶液能够直接进入血液,而且比喂食给婴儿补充液体时,吸收的效率更为高。
小儿肠路输液可采用经口静脉的方式。
简述补液的方法

简述补液的方法
补液是指通过给予液体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补液的方法种类繁多,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补液方法。
首先是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是指通过口腔途径摄入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来达到补液的目的。
常见的口服补液方法包括饮用清水、果汁、盐水等。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轻度脱水,比较方便和经济。
其次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
这种方式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液体的情况,比如严重呕吐、腹泻等。
静脉输液的速度和输液液体的种类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另外,还有皮下注射补液。
皮下注射补液是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过渗透作用来进行补液。
这种方式适用于中度脱水的患者,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方法,比如胃管或肠内营养补液、腹膜透析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家中不宜擅自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补液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同时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以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在进行补液时,最好在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补液的重要性,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液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临床病人补液方法

临床病人补液方法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1。
根据体重调整2。
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
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1。
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5g, 250ml:12.5g,500ml:25g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2。
盐,一般指氯化钠,4-5g(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 100ml:0.9g, 250ml:2.25g,500ml:4.5g )3。
钾,一般指氯化钾,3-4g(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1。
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
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
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
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
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RI4:1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降糖。
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分泌会诊。
补液方案范文

补液方案引言补液是指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以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补液在医疗中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纠正水电解负平衡,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补液方案及其适用情况,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做出合理的治疗选择。
1. 盐水补液方案1.1 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是最常用的补液溶液之一,其成分与体液最为接近,可以迅速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负平衡。
适用于失水、失盐、脱水等情况。
1.2 半浓度盐水(0.45%氯化钠溶液)半浓度盐水是一种低渗溶液,适用于患者需要补液但不能耐受普通生理盐水的情况,如高血钠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2. 葡萄糖盐水补液方案2.1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是一种同时补充水分和能量的补液方案。
适用于失水、失盐,以及需要补充能量的患者。
2.2 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溶液,适用于低血糖、高胆固醇血症等情况。
但需注意,葡萄糖注射液有可能引起高渗透性非酮症性昏迷的风险。
3. 碳酸氢盐补液方案碳酸氢盐补液方案常用于酸中毒的治疗。
碳酸氢盐溶液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纠正酸中毒,同时补充了一定量的电解质。
治疗酸中毒的同时,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4. 胶体补液方案胶体补液方案主要用于补充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提高血容量。
常用的胶体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胶体补液的使用应慎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4.1 白蛋白补液白蛋白补液可用于低蛋白血症、低体容血症等情况,能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
4.2 羟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浆代用品,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安全血液容量。
5. 其他补液方案除了上述常见的补液方案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方案。
5.1 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的解毒剂补液方案对于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患者,应采用解毒剂进行治疗。
传统的解毒剂补液方案包括阿托品和阿昔洛韦两种。
临床病人补液方法

临床病人补液方法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她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得量与质:一。
量:1。
根据体重调整2。
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
特别得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二。
质:1。
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5g, 250ml:12、5g, 500ml:25g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2。
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 100ml:0、9g, 250ml:2、25g, 500ml:4、5g )3。
钾,一般指氯化钾,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1。
根据病人得合并其她内科疾病,重要得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得量与质,当然自己拿不准得时候,还就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
根据病人得实际病情,对液体得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得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
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
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
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就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RI4:1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降糖。
当然自己拿不准得时候,还就是叫内分泌会诊。
外科补液原则及方法

外科补液原则及方法外科补液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为了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循环稳定,通过输注液体来补充失去的体液。
外科补液的原则和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一、外科补液的原则:1. 预防导致失液:外科手术本身会导致大量的液体丢失,因此在手术前应尽量预防大量的失液。
例如,术前禁食禁饮,以减少胃液和肠液的分泌;术前静脉补液,增加血液容量,预防手术过程中的失血。
2. 输注适宜的液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液体进行输注。
常见的液体有晶体液、胶体液和血制品。
晶体液主要补充细胞外液,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胶体液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如白蛋白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血制品主要应用于大量失血后的输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液体进行输注,以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 个体化补液:不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和液体丢失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补液方案应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合理计算患者的液体需求量,并据此制订补液方案。
4. 监测补液效果:手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及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皮肤黏膜的湿润度等指标,判断补液的效果。
如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情况,可能需要调整补液方案。
5. 避免输注过量液体:补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结果,控制输注液体的量。
输注过量液体会导致液体负荷过重,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引起水中毒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二、外科补液的方法: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外科手术时最常用的补液方法。
通过静脉通路,将液体输注到患者的体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持续输注、间断输注或者推注的方式。
输液前需检查输液器和静脉通路的畅通性,并掌握好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2. 动脉血液灌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手术、危重患者等,可以采用动脉血液灌流的方法进行补液。
该方法通过动脉通路,将液体输注到患者的体内,以维持血流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补液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成人补液方法
1静脉输液推荐使用林格氏乳酸盐溶液,或541溶液,或生理盐水。
541溶液的配方为:1000mL水内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内含Na+134mmol,Cl-99mmol,K +13mmol,HCO3-48mmol)。
用时每1000mL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低血糖。
在基层单位为方便应用,可按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配制。
补液法
a.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如有恶心呕吐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输液3000~4000mL/日,以含糖的541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化钾2~3g和碳酸氢钠6~8g,按每分钟3~5mL速度滴入。
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b.中型:24h需输入4000~8000mL。
最初2h内快速静脉输入含糖的541溶液或2:1电解质溶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2份加1.4%碳酸氢钠1份或166.7mmol乳酸钠1份,并补充适量的钾)2000~3000mL。
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可减慢输液速度为每分钟5~10mL,并继续用541溶液。
原则上应于入院8~12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成人每天约2000mL),以后按排出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补液。
补液量完成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改为口服补液。
c.重型:24h输液总量约8000~12000mL或更多。
先由静脉推注含糖541溶液1000~2000mL,按每分钟40~80mL甚至100mL速度进行,约需20~30min,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通过两条静脉输液管快速滴注2500~3500mL或更多,直至休克纠正为止。
以后相应减慢速度,补足入院前累计丢失量后即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加上排出量的原则补液。
若呕吐停止可继以口服补液疗法。
d.补钾与纠酸:有腹泻即应补钾,对严重腹泻脱水引起休克、少尿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含钾量不甚高的541溶液。
快速补液时如每小时超过2000mL则应密切注意心脏变化。
如酸中毒严重则应酌情另加碳酸氢钠纠正。
e.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应用:仅用于中毒性休克患者,或重型患者经输液疗法,估计液体已补足,但血压仍低或测不出者。
可以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 加入输液瓶内滴入,并在另一输液瓶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mg,或多巴胺20mg,或阿拉明20mg加入1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滴注,密切观察,随时调速。
如液量不足,可重复如上配制,直至使血压维持在休克水平以上。
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时应注意,如心率在130次/min以上或心率紊乱时应减慢滴注速度或暂时停用。
儿童补液方法
.1静脉输液用液体配方:
等张液:
a.2∶1液=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b.0.9%氯化钠液。
2/3张液:
a.4∶3∶2=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b.1∶1加碱液=0.9%氯化钠液250mL+10%葡萄糖250mL+5%碳酸氢钠25mL。
1/2张液:
3∶2∶1液=10%葡萄糖∶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补液法
a.轻型:通常用口服补液疗法。
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输液,入院后24h输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150mL计算,以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2∶1比例给予,每分钟1~2mL速度,
并应注意补钾。
b.中、重型:患儿重度脱水,需立即静脉补液,输液量在6~7h内按每公斤体重100mL 计算,其间分两阶段进行。
两阶段输液完成后,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继续补液方案。
如呕吐停止可改用口服补液。
c.第一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20mL等张液计算,于1h内输入。
d.第二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80mL2/3张液或1/2张液计算。
1岁以内患儿于6h内输入,1岁以上患儿于5h内输入。
e.补钾:低钾患儿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0~300mg氯化钾计算,分3~4次口服;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者,配成0.15~0.3%(以0.15%为宜)浓度的液体由静脉均匀输入,静脉给钾必须在有尿后才能施行。
f.输液速度:四岁以上儿童最初15min内每分钟20~30mL,婴儿以每分钟10mL输入,以后按脱水及脉搏情况调整速度。
待脱水、酸中毒纠正后,逐渐减慢至每分钟1~2mL(20~30滴)维持之。
呕吐停止后改用口服补液。
中度脱水,那么患者的补液量为120--150ML/千克.如果病人的体重为50千克.那么患者的总输液量为:120X50=6000ML液体,前8个小时用总量的一半.也就3000毫升.后16个小时缓慢的把其他液体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