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灵宝市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姓名:建跃辉学号:024412161指导老师:肖晓存余海静朱伟萍吴俊峰完成时间:2014年12月18日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字答辩委员会评语主任委员签字设计成绩年月日前言长期以来,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严重水资源短缺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受到了国际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
现代资源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仅对水资源的评价与无序开发转变为更重视水资源量与质的综合评价、合理开发与利用;更加注重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天然循环与人为循环之间的协调;更加强调污水再生回用技术和污染水源的水质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强调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今人类维持社会进步、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和保护措施。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学习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所了解。
因此通过工程实习掌握水资源形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和措施;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技术方法与措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实践知识。
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实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必修课。
通过实习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ForewordsLong-term since,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natural resources, use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by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field of attention. Modern resources from the traditional only on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disordered development into more emphasis 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ater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cycle and artificial circulation between coordination; more emphasis on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 technology and water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realize the effectiveprotection of water natural resources. Emphasis of water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human social progress, economy development must take the important means an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tudy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tudents we must be o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n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master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water intake engineering; master basic concepts, theory,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understanding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lated theory, method and measure,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 growt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as important role。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2)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1. 背景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需要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2. 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水资源规划和利用的研究,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掌握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3. 内容3.1. 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通过对全球和国内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3.2. 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通过对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介绍,学习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估技术,掌握水资源规划、保护和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3.3. 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各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了解不同水资源利用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熟悉农业、工业和城市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管理方法。
3.4.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深刻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严峻挑战和紧迫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
4.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估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出勤和参与度等,期末考试成绩包括闭卷笔试和开卷论文两个环节。
6. 教学资源本课程设计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学PPT、案例分析资料、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场地等。
7. 参考文献1.《水资源概论》(作者:刘开全)2.《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作者:刘宪群)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者:杨建英)4.《水环境系统分析与模拟》(作者:王道久)8. 结语水资源规划和利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

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1.水库水位-容积曲线表;典型年各月平均流量资料如下表;该水库P设=90%的年入库平均流量为170m3/s正常蓄水位为166m,死水位为147m。
该电站供水期为(1、2、9、10、11、12月)担任系统的峰荷,汛期(3-9)担任系统的基荷;4.设计水平年电力系统最高负荷为100万KW(在12-1月)夏季最高负荷为95万KW(在6-7月);11、2月为99万KW;10、3月为98万KW;9、4月为97万KW;8、5月为96KW;各月典型日负荷图如表3。
元/KW。
设计内容:1、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及相应的枯水期保证电能。
2、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
3、选择水电站的备用容量。
4、重复容量选择。
5、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p=50%)6、试求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及机组台数(设单机容量为5万KW)7、绘制图纸和编写说明书。
目录1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及相应的枯水期保证电能 (3)2 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 (4)3 水电站备用容量的确定 (7)4 重复容量的确定 (8)5采用设计中水年法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的确定 (10)6 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和机组台数的确定 (13)参考文献 (13)附录 (14)1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及相应的枯水期保证电能(1) 计算兴利库容蓄147m对应的V死=7.49亿m³。
则兴利库容V兴=V蓄- V死= 15.35 – 7.49 = 7.86亿m³,将兴利库容转换为月流量单位则:V兴=7.86×1082.63×10= 299 (m³/s•月)(2) 确定供水期及供水期调节流量典型年各月平均流量资料如表1.2,该水库P设=90%的年入库平均流量为170 m³/s同倍比设计枯水年年内分配的缩放倍比K =177=0.96,再用K乘以典型年年内各月平均流量即得设计典型年年内分配,见表1.3同倍比法P=90%设计枯水年年内分配表。
河海大学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6.01.20目录1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概况 (1)1.1自然概况・ (1)1.2水系概况 (1)1.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 (1)2水资源总量评价 (2)2.1汛期雨量及年降雨量的统计 (2)2.2各种来水频率代表年的选择 (4)2.3水资源总量分析 (5)3供水工程调查分析 ............................................ 10 _3.1蓄水工程 (10)3.2提水工程 (11)3.3水井工程 (11)4用水调查分析 ................................................. 12 _4.1生活用水算 ................................................... .124.2工业用水计算 ................................................. .134.3农业灌溉用水计算 (14)5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 ............................................ 21 _ 5.1可供水量计算 .. (21)5.2用水次序・ (21)5.3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21)6 课设感1、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状况1.1自然概况评价地区(某县)位于苏北西部,洪泽湖南岸。
总面积2492.8 km2 ,耕地面积113.3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99万亩,旱地面积42.32万亩。
全县水面积428.8 km2 ,陆地水面积133.3 km2。
该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爽天高,冬季干燥寒冷,气象灾害频繁,洪涝汗渍热带风暴齐全。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 68.34 万人,农业入口 61.57 万人,占总人口的90.1 %。
2000年工业总产值6.0亿元,比1995年增长219.0 %,年递增26.1 %。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对于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及利用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课程设计内容1.研究区域概况分析本课程设计的研究区域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某个城市,首先需要对该城市的人口、发展状况、水资源状况等进行概况分析,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2.水资源评价为了更好地了解所研究区域的水资源状况,需要对该地的水资源进行评价,包括水量、水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根据所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和水资源评价结果,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4.生态环境保护在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经济效益评估在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
本部分主要涉及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效果的评估,分析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实际收益。
三、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环节的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实用技能的培养。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明确选题,建议选择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研究课题。
2.学生需认真撰写文献综述和实践报告,提高实践能力和报告撰写水平。
3.学生需着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实践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确保实践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复习和巩固《水资源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水资源评价、供需预测等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计算灌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地下水可供水量(Cs/Cv=1~2)。
2、计算灌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总需水量。
采用定额法计算。
3、逐月调节计算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渠首弃水量。
要求列出调节计算模拟公式(水库平衡方程、灌区供需水平衡方程、工程约束条件等)。
调节计算原则:地下水首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有余水时可用于农业灌溉,若地下水不能满足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优先利用地表水蓄水。
渠首水库蒸发及渗漏损失可忽略不计。
4、按月进行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供需平衡分析。
5、根据供需平衡分析及缺水、渠首水库弃水等,提出进一步解决灌区缺水的对策。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时间安排1、设计方式:根据给定的资料和参数条件,各人独立进行设计(所有学生的基本资料相同,但计算区和来水保证率不同)。
按学号分任务。
计算区(A市、B市、C市、D市)灌区(A灌区、B灌区、C灌区、D灌区)来水保证率(50%、75%、90%、95%)2、时间安排:(1)布置设计任务与熟悉资料(0.5天);(2)分析计算(3.5天);(3)编写说明书(1天)。
四、课程设计要求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和表格。
并完成附表1~附表3的计算。
五、基础资料某市某自流引水灌区,灌区基本情况见表1。
该市1968~2000年降雨量资料见表2。
渠首有一年调节水库A,总库容510万m3,有效库容370万m3,渠首引水能力50m3/s。
根据40年渠首实测水文系列频率分析,各保证率代表年的逐日来水量见表3。
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按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各灌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见表1。
已知现状年(2010年)、近期预测水平年(2020年)、远期预测水平年(2030年)各月农田灌溉需水量(表4)。
水资源规划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文专业姓名:学号:专业:时间: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年月摘要天然状态下的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用水和自然生态与环境用水的要求往往不相一致。
为此,需要利用各种措施,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调节,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用水的需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以位于经济发达长江三角洲的某A市为背景进行水资源利用的分析计算,根据报告书的设计内容要求设计一个联动的Excel 计算表,计算水资源评价、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四个部分,主要对打星号“* ”的表格进行计算,与原版表格进行对比,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其中水资源评价包括介绍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概况,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水资源总量评价,其又包括年降雨量的统计、各种保证率代表年的选择、水资源总量分析三部分;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供水工程调查分析、用水调查分析、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需水预测包括生活需水预测、生产需水预测、生态需水预测、不同水平年需水量汇总;水资源配置包括一次平衡方案平衡分析、二次平衡方案平衡分析。
AbstractIn the natural stat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is uneven, water and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are often not consistent. For this, we need to use a variety of measures, from two aspects of supply and demand for water to adjust, to coordina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needs.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located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Yangtze river delta of A city as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port design content to design A linkage of Excel calculation table, calcu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the status quo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ater requirement forecast and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four parts, mainly play an asterisk "*" forms are calculate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form,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extbook knowledge.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includ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and economic use of known conditions for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it is including the statistics of annual rainfall, various assurance representative selection,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ree parts;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ater analysis, water supply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Water demand prediction including life water demand forecast, productionwater demand,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prediction, water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level years summary;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cludes a balanced plan balance analysis, the secondary balance balance analysis.关键字:供给需求现状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需水预测配置《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1. 水资源评价1.1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概况一、自然概况某A市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水资源规划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利用课程设计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还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对水资源进行规划与利用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
一、水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性1. 维持生态平衡:水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各种物种的生存环境。
2. 保障人类生活: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饮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等。
3. 支撑经济发展: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支持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 防止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一些地区尤其匮乏。
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浪费,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
二、课程设计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规划利用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课程内容:1. 水资源概述:介绍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2. 水资源状况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当前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利用中的困难和挑战。
3. 水资源规划原则:介绍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统筹规划、可持续利用、保护优先和科学决策等,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能力。
4. 水资源利用技术:探讨水资源利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水资源调度、节水措施、水资源保护和水处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介绍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包括水资源评估、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6. 案例研究:选取一个实际的水资源规划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估该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6.01.20目录1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概况 (1)1.1自然概况⋯⋯⋯⋯⋯⋯⋯⋯⋯⋯⋯⋯⋯⋯⋯⋯⋯⋯⋯⋯⋯⋯⋯⋯⋯⋯⋯11.2水系概况 (1)1.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 (1)2水资源总量评价 (2)2.1汛期雨量及年降雨量的统计 (2)2.2各种来水频率代表年的选择 (4)2.3水资源总量分析 (5)3供水工程调查分析 (10)3.1蓄水工程 (10)3.2提水工程 (11)3.3水井工程 (11)4用水调查分析 (12)4.1生活用水算⋯⋯⋯⋯⋯⋯⋯⋯⋯⋯⋯⋯⋯⋯⋯⋯⋯⋯⋯⋯⋯⋯⋯⋯⋯.124.2工业用水计算⋯⋯⋯⋯⋯⋯⋯⋯⋯⋯⋯⋯⋯⋯⋯⋯⋯⋯⋯⋯⋯⋯⋯⋯.134.3农业灌溉用水计算 (14)5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 (21)5.1可供水量计算 (21)5.2用水次序⋯⋯⋯⋯⋯⋯⋯⋯⋯⋯⋯⋯⋯⋯⋯⋯⋯⋯⋯⋯⋯⋯⋯⋯⋯⋯215.3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21)6课设感想⋯⋯⋯⋯⋯⋯⋯⋯⋯⋯⋯⋯⋯⋯⋯⋯⋯⋯⋯⋯⋯⋯⋯⋯⋯⋯⋯⋯⋯⋯⋯⋯⋯⋯⋯⋯⋯⋯⋯261、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状况1.1 自然概况评价地区(某县)位于苏北西部,洪泽湖南岸。
总面积2492.8 km2,耕地面积 113.31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99 万亩,旱地面积42.32 万亩。
全县水面积 428.8 km2,陆地水面积 133.3 km2。
该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爽天高,冬季干燥寒冷,气象灾害频繁,洪涝汗渍热带风暴齐全。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 68.34 万人,农业入口 61.57 万人,占总人口的 90.1 %。
2000 年工业总产值 6.0 亿元,比 1995 年增长 219.0 %,年递增 26.1 %。
1.2 水系概况该县境内河流、湖泊属淮河水系,境内河流有淮河和入江水道,淮河全长2222。
境内64.95 km,水面积 80 多 km;入江水道全长20.5 km,水面积约 7.0 km25 座,总库容3有湖泊 8 面,总湖泊面积约 197.3 km。
现有中型水库20160 万 m,兴利库容3312168 万 m,小型水库120 座,总库容 13681 万 m,兴利库容 7022 万3m。
1.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由于水资源供需条件在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划分若干个计算单元。
本设计以县境为界,采取以流域水系分区。
全县共分 7 个计算单元,即:仇集大涧片、沿淮河南岸片、沿洪泽湖片、沿入江水道片、铜龙河片、古城大涧片和河西片。
各片面积分类情况见表1。
表 1该县各片面积分类表单位:km2片名总面积陆地面积其中山区平原水面仇集大涧187.6187.611173.8 2.8沿淮南岸282.9246.9136.105.1 5.2 6沿洪泽湖717.4663.168.3541.53.8沿入江道241.2234.1 1.7216.216.2铜龙河164.8164.832.511121.3古城大涧263.5263.576.8163.323.4河西635.4437.3426.710.6合计2492.82197.3426.1637.133. 9132、水资源总量评价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总是要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或旱情来进行分析计算。
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系列法,即按照雨情、水情或旱情的历史系列逐年来分析计算;另一种方法为代表年法,即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仅分析计算有代表性的雨情、水情或旱情的几个年份,不必逐年分析计算。
为简化分析计算工作量,本次设计采用代表年法进行计算,且以降雨量系列来选择代表年。
2.1 汛期雨量及年降雨量的统计本次设计选用该县水文站、该县气象站和三河闸水文站1957 年至 1990 年的34 年雨量资料系列。
统计三站逐年的降雨量和汛期雨量,取三站逐年年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频率分析、适线时要求采用矩法,且取 Cs =2Cv,统计结果见表2。
表 2三站逐年的降雨量与汛期雨量平均值计算表(单位:mm)计算机优化适线得到年雨量的频率分析、参数估计,见表 3表 3三站综合逐年降雨量系列频率计算图 1年降雨量频率适线图其中,偏态系数Cs=0.42, Cs/Cv=2, 样本均值 Ex=987.8mm2.2 各种保证率代表年的选择用代表年来分析区域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要求所选代表年必须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区域不同来水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情况。
同时,代表年选择过程应该把握好年总水量和年水量分配两个环节。
根据规范,本次设计需要分析四种年型:现状水平年、平水年(P= 50%)、中等干旱年( P= 75%)、特殊干旱年( P=95%)。
根据上一节分析计算的年降雨量频率曲线,查算出三种不同保证率的年雨量,结果见表4。
表 4不同保证率下年雨量统计表频率年雨量( mm)平水年( P=50%)974.4中等干旱年( P=75%)841.5特殊干旱年( P=95%)671.1再从实际系列中挑选出年雨量比较接近的年份,选择对工程偏不利的年份作为代表年。
在年雨量接近的情况下,雨量过分集中(汛期雨量偏大)的年份对水资源的存蓄及供给不利,可考虑作为代表年,经比较分析后,结果见表5。
表 5不同来水保证率下代表年选择结果表频率代表年降雨量均值( mm)平水年( P=50%)1972 年978.6中等干旱年( P=75%)1988 年839.5特殊干旱年( P=95%)1989 年713.52.3 水资源总量分析该县不同代表年的水资源总量包括该代表年产生的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三部分。
即 W总= W当地地表+ W过境水+ W地下2.3.1、当地地表水资源根据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选取本县和邻近范围内的12 个雨量站各代表年的逐日雨量资料和该气象站的蒸发量资料进行计算。
针对不同的下垫面,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水面: R水=P-E水(-)11对于旱地,采用《江苏省暴雨洪水图集》中的模型公式:R 3 (P Pa Cp)3C i3C i(1-2)式中, P 为片面雨量,水面、水田为日雨量,旱地为次降雨量(mm);Pa 为前期影响雨量,由公式P a,t 1K (P a, t P t)逐日计算而得,其中平原圩区: K= 0.93;Im=95mm;山丘区: K=0.90; Im=75mm。
C P、C i为模型参数,平原圩区: C P=20、C i=105;山丘区:C P=10、C i=72。
E 水为水面蒸发量( mm)。
当地地表水资源总量即为水面径流量和旱地径流量之和。
为减少计算工作量,本设计中该县各片不同代表年当地地表径流量可直接采用已给资料的计算结果。
其中,6-9 月为汛期,汛期按旬计算,即需将汛期候的径流相加转成相应旬的径流量。
其余月份的计算时段单位则为月。
铜龙河当地地表径流量计算结果见表6。
表 6铜龙河当地地表径流量计算表单位:万 m3月份现状年P=50%P=75%P=95%1 月16.130002 月335.59080.948.273 月135.8100 3.954 月0182.77005 月32.90468.6506 月上037.24132.7206 月中20.75262.7647.9917.816 月下197.6546.66162.4629.687 月上102.061239.06007 月中225.171212.8475.26291.557 月下13.39779.43191.0808 月上706.520037.188 月中17.420.066447.798 月下036.41212.609 月上272.09104.26136.55237.899 月中0118.249.0809 月下352.1243.850010 月00192.58011 月637.1755.71118.4713.6712 月0000.82∑3064.724619.291834.381088.612.3.2、过境水a、根据淮阴市水利区划综合平衡后,不计引江水量,分配给该县的淮河、洪泽湖和入江水道50%、75%和 95%代表年的水资源量分别为19.2893、20.1091和 5.5188 亿 m3。
据推算分配给现状年该县的水量为18.2501 亿 m3。
b、境外汇流量该县县南部的仇集大涧发源于安徽省嘉山县的分水岭水库,经仇集乡流入七里湖,境外集水面积185 km2。
经推算,仇集大涧片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汇流量分别为 5341.0、4073.7、1779.7 万 m3,其现状水平年境外汇流量为4219.9万m3。
仇集大涧片仅考虑境外汇流量。
各片年过境水量分配见表2。
由于缺少过境水量月分配资料,各片不同代表年过境水量的年内分配参照各片相应代表年的当地地表径流量年内分配比例进行划分。
即Wi , j,当地Wi , j ,过境Wi,过境W i ,当地式中, W i ,过境为某代表年 i 过境水量( i 代表平水年、一般干旱年或特别枯水年,下同),(万m3);W i , j ,过境为某代表年 i 第 j 个月过境水量(万m3);W i ,当地为某代表年 i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万m3);W i , j ,当地为某代表年 i 第 j 个月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万m3)。
2.3.3 地下水该县地下水储蓄量约26.09 亿 m3,本次分析的评价量以补给量为算。
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开采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三部分。
为避免水资源总量的重复计算,补给量只计算天然降雨入渗补给量。
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按下式计算:Wf =0.1 *P *a *F(1-4)式中:Wf――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年;P――年降雨量, mm;a――年降雨入渗系数,本设计山丘区为 0.05,平原区为 0.1;F――计算区面积, km2。
该县各片各代表年型年降雨量情况见表3。
表 7该县各片不同代表年过境水量表单位:万 m3片名现状水平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殊干旱年仇集大涧4219.953414073.71779.7沿淮南岸1868119745205845650沿洪泽湖913119651010061027613沿入江道2360124945260067137铜龙河古城大涧河西48908516935389114788合计186720.9198********.56967.747表 8 该县各片代表年型的年降雨量统计表单位:mm片名现状水平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殊干旱年仇集大涧922.3989.3898.1624.5沿淮河南岸976.7985.2805.4603.7沿洪泽湖951.91033.4790.7607.8沿入江水道907.51089.4757.7627.4铜龙河960.21033.5814.1641.6古城大涧970.11015.6955.8679.5河西1035.5981.9783.3636.3由表 7 可知,铜龙河过境水量为 0。